奔赴赵州桥
我对于赵州桥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两件事。
一出石家庄市区,太行山不见了踪影,公路两旁一马平川,田野成片、草木葳蕤、村庄隐约、楼厦遥望。司机说,这里已经出了太行山区,进入了华北平原。看着车窗刷刷而过的树木、庄稼,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响起了老电影《地道战》片头曲的旋律。“地道战,嗨,地道战……”华北平原,这是一块悲壮的土地、智慧的土地,也是英雄的土地。
车入赵县,下高速,进省道。两旁树木更加茂盛,目之所及,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树木遍及田野、河岸、村庄,淡淡的烟气从树梢枝桠间袅袅而出,被清晨的阳光幻化出五彩光芒。即使在车里,也能感觉到空气的清新和湿润。百度了一下,原来,赵县不仅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千年古县”,也是全国第一批园林县,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县,拥有赵州桥、永通桥、柏林寺塔、陀罗尼经幢等六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参观瞻仰。
赵州桥,就在赵县的大石桥村,横跨于洨河之上。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时隔约700年,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
我们到得早,赵州桥附近车辆不多,游人也不多。景点门口,各种小摊贩,卖着河北特产雪花梨、驴肉闷子、驴肉火烧等,也有卖文创产品比如花花绿绿憨态可拘的“赵州扇鼓”“背灯挎鼓”毛绒公仔的,都是赵县“非遗”的延伸产品。
我们买了雪花梨,十块钱三斤,六个,很大,份量很足。
景区免费,但要网上预约,约票的二维码旁边还有广播提醒:五十五周岁以上,可以凭身份证免票进入。
一进景区,看着各种仿古建筑,我有点懵懂:这么大景区,桥在哪儿?
景区也有小摊贩,摊主很热情地指路,并且热情推销特产,一问,雪花梨一个十五块钱。当然,我的拒绝没有影响到摊贩指路的热情。
沿着摊贩指的路,过景区广场,过小石桥,一座大石桥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赵州桥。
和历史课本上的图片相比,眼前的石大得多,且古朴灵动得多。
桥面上,一块块青石板,干干净净,那些几千年来行走过的男女、僧俗、官民甚至皇帝的脚印,早已风吹雨打去,但据说是张果老倒骑毛驴过桥时的驴蹄印,倒隐约可见。
桥两边被称为“蟠龙栏板浮雕”的桥栏上,雕刻有各种蛟龙、兽面、竹节、花饰等。蟠龙汪洋戏水,苍龙意欲腾空,龙兽之状,若腾若飞。石雕的刀法苍劲古朴,风格豪放而新颖,刻工精细,意境深远,反映出隋代浑厚、严整、矫健、俊逸的石雕风貌。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桥下,洨河水平静无波,倒映着两岸的垂柳、亭阁、游人,绿水碧树,古韵悠然。桥映碧水,弧形平拱,如弦月入镜,稳重又轻盈;桥涵波影相交,远远看去,又如秋水剪瞳,深情款款,或如长虹饮涧,横卧波上;桥两两端各有两个敞肩小拱,形似月窗,倒映入水,又如开窗临轩,清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
时正仲秋,《二十四孝》里王祥卧冰求鱼的洨河,清浅明净,缓缓流淌,无冰也不见鱼。只有那个故事,在时代的风雨里,或者被推崇,或者被批评。
过了桥,则是另一个天地,林木森森,桥亭上下都被阴凉覆盖。桥亭不远处,几通高大的石碑,碑文漫漶不清,不少文字已然脱落,看不清所写何文何字,看下面的标志牌则为《攀龙鳞和附凤翼》,为赵县文物保护单位。能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攀龙鳞、附凤翼”的典故与东汉中兴将领、河北人耿纯有关,书法作品则与唐代虞世南有关,又说为乾隆手书,其真假,资料有限,我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
看完桥,进了桥语博物馆,馆中展品不多,主要是赵州桥模型、赵州桥设计者李春事像、建桥历史背景、过程等等,匆匆看完,书法展馆还没来得及进,同行的人已经催促回程,意犹未尽,依依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