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木头营子中心小学的教师课间抓拍到的一张照片。照片里孩子的笑容纯真、质朴、乐观、自信,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由此可见,这群孩子生活的校园一定是不急不躁、平静温馨、丰富多彩的!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脸上有笑,眼里有光!
木头营子中心小学是敖汉旗一所比较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学校注重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协同发展。学校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教学楼、宿舍、餐厅等所有师生学习生活区域的环境卫生都由师生自己完成,没有保洁人员;学校的果园和劳动实践基地里的所有劳动也均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动手实践,让孩子在劳作中感悟艰辛,在收获中体验快乐。学校注重学科融合发展,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内容和劳动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当前,在全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敖汉旗的义务教育正处于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关键时期!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不仅仅是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和政府保障程度的不断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发展内涵的迭代升级,是对学校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提出的更高、更深层次要求,要求各校把工作中心放在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上来,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基于此,在2022年制定的《敖汉旗义务教育学校2022—2025年督导评价实施方案》中,评价内容新增了“创新性指标”,其中明确:创新性指标是学校发展的内涵体现,重点关注的是特色和品牌,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是学校个性发展的主要载体,以学校根据自己的传承,充分发挥办学优势,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办学为主要内容,占总评价内容的10%。有了评价的导向,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个学校开始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历史传承,挖掘办学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以点带面,注重品牌,总结、提炼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构建高质量的办学体系。
玛尼罕中心小学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的现状,化压力为动力,把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置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沐阳光,伴爱成长”,努力让特殊群体学生和其他孩子一起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愉悦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当我们看到言语障碍的孩子能在其他同学中间自信而缓慢地表达而不被嘲笑;留守儿童能高兴地在班级和父母视频对话,讲述校园生活的种种快乐;单亲儿童在作文中写到的“我的妈妈永远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和老师 “天上星,亮晶晶,多喜乐,常安宁”的批语时,我们知道玛尼罕中心小学是一个包容的集体,是一所和谐的学校,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尊重,享受到同样的阳光雨露,一起感受校园的美好,一起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才是教育公平的最好体现,才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
新惠第八小学从“为孩子成长绘出最美底色”的办学理念出发,将红色教育的内涵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融合,构建了红色文化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实践类课程体系,形成了“确定主题—关联学科—形成方案—课堂+实践同步实施”的学习模式。以“小米的文化之旅”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让孩子们走进“敖汉旗小米博物馆”,聆听敖汉小米的悠远历史,亲身感受家乡小米的厚重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孩子们用科学的精神探索小米的生长过程,从春种到秋收,真实地观察记录小米生长的每一个细节,用画笔描摹着小米成长的各种形态,用文字写下一个个关于小米的故事,用语言诉说着小米八千年的跌宕起伏。一粒小米,融合了劳动、科学、语文、艺术等各学科的学科内容,学生在听小米、种小米、写小米、画小米、说小米的多元化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将问题转化为学习的主题,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探索、体验、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敖汉旗实验小学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主要载体,从“大思政课——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安全教育课——守住生命的底线”“科学实验课——我与智能同在”“综合实践课——知行合一”“校园读书课——阅读伴一生”五大类课程建设入手,将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安全意识,提升了学生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营造了氛围浓郁的学习环境。
新惠第六小学将“礼、乐、射、御、书、数”六种传统技能延伸拓展,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了“以‘六艺’润德人生,以科技点亮未来”的课程体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新惠第二小学以“创建书香校园,撬动学校文化的高品质提升”为主题坚持举办的“聊书会”“读书交流会”和兴隆洼中心小学以拓展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校特色体系创建为宗旨的“晨诵暮读”活动,都在教师专业成长、学生阅读总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家庭教育的改变等多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新惠第十小学致力于做有文化、有温度、有品质的教育,立足中华文化的积淀,汇合古今中西教育理念,挖掘敖汉文明底蕴,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指引,结合新时代背景,提出了 “融•合”-(融中求新,和合共生)的核心办学理念,统领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培育“四有”少年,打造全方位育人场景。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是社会认可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是学校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我们旗内的很多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符号,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学校不注重内涵发展,对学校已有的办学优势不能很好地总结、提炼,忽略了这一特质,没能用好这一特质来引领学校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第一要务是强化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基因和灵魂,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学校品牌的核心要素。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棵生命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学校所在区域的乡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土壤。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才能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建设一套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根据国家课程目标和学科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建设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其次是增强课程的地方性和特色性,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挖掘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融入课程体系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特色性。最后是注重课程的创新和实践,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创新和实践,开发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营造有内涵的成长环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建立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人文环境,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设备、场所、教室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四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五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特色办学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理念,可以说,特色办学是一个内化和重构的过程,每所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殊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发展和积累的过程,需要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今天,各学校一定会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注重特色内涵,走出一条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本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