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艺
微
刊
春
雨
情
深
1
《家的方向》
作者/孙忠波 诵读/王大为
2
《婆婆也是妈》(之二)
作者/田淑琴 诵读/刘亚飞
3
《怀念父亲》
作者/魏学文 诵读/白亚男
雏
凤
清
声
4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作者/王 涵 诵读/张昊男
指导教师/王春艳
5
《平凡的他是我眼中的英雄》
作者/赵品如 诵读/王晨曦
指导教师/佟爱欣
春雨情深
1
家的方向
作者/孙忠波 诵读/王大为
点击收看朗诵
老家里没有家已经快30年了,但家的方向——那棵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顶上的老榆树,一直让我魂牵梦萦。
不能忘记,在我昏昏沉沉地备战高考的那个端午,噩耗传来——母亲突发脑疾离世。从此,家就只变成了一座四间土坯房......
回想起有家的日子,总是欢乐与泪水相伴。
我有五个姐姐,两个哥哥。作为家中的老小,从小聪明伶俐的我,深得父亲的喜爱和荣宠。那时候无论出现在谁的家里或者什么样的场合(当然,都只是在村子里),似乎只要有我在身边,父亲总是满脸的荣光;而我,似乎也是只要有父亲在身边,就是一片阳光灿烂。我也因此更加依赖父亲,几乎是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在哪里。当然,很多时候也是不能跟在身边的,每每到那个时候,我总是满怀期待,盼望着父亲回来,等待他那粗糙而温厚的手掌的抚摸,等待他那满是油泥味却无比温暖的被窝,等待他那偶尔会从衣兜里掏出来的惊喜——可能是一个糖块,也可能是几个果子,可能是一捧葵瓜子,也或者只是一小把炒熟的豆粒或玉米粒(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这些都是农村人待客的上好佳品)......
我家所在的村子,三面环山,只有向北的方向有一个缺口,能看得很远。小时候,我常常站在自家门口的小山包上面北遥想:我想象来过家里的远方的亲戚应该都是住在那个方向,我想象大人们常去的新惠街里应该就是在那个方向,我想象首都北京一定是在那个方向,我想象很大很大的世界,都应该在那个方向。况且,平生第一次走出村庄跟着父亲赶着驴车去老牛槽沟卖大瓜子,包括后来偷偷跟着小伙伴去公爷府(现三宝山村)代销点买东西,都是那个方向,于是我更加坚信不疑:这个世界上凡是美好的地方都应该是在那个方向!
随着我不断长大,我对“远方”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记得有一次,我依偎在父亲怀里问:“爸,万一哪天我们走得很远(此时,我意念中的很远,依旧是在那个方向),找不到家怎么办?”父亲慈爱地笑了笑说:“那还不好找嘛,咱们小山上那棵老榆树,能看得很远很远,看到它,也就找到了家。”的确,后来我能去“街里”了,每每路漫长得让我感觉疲累的时候,总是不免抬头遥望家的方向——那棵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顶上的老榆树。看到它,似乎就感觉家近了很多,心里也自然地踏实很多。
犹记得大概是我八九岁的一年暑假,我随着老舅家的二表哥、七叔家的二哥、还有村里刘姓人家的一个哥哥偷偷地去了一趟新惠街里。当然,那个时候都是步行。这几个人家里似乎只有七叔家有自行车,可那是断然不会让小孩子随意触碰的。去的时候,我们走的是大路,等到回来的时候,表哥说我们可以抄近路从锅底山回去。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带着年少无知的勇武和探寻近路的新奇返程了。行至锅底山半腰,遇到了一个小山沟,沟里有一大潭积水。此时的我们跋涉了几里山路也感觉很累了,这一潭清凉的山水,让我们这几个疲累的旱鸭子兴奋不已,于是哥几个决定留下来享受一番。先是趁着水清净捧着畅饮了几大口,继而是扔石块、打水漂,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快感,仍觉不过瘾,几个大的哥哥居然要脱光了衣服进里面洗澡了......
从小就害羞的我,是断然不会在众人面前脱光了衣服下水的。于是,他们在水中嬉戏,我慢慢向山上走去,远远的看着他们,也好奇地欣赏着这周边陌生而新奇的一切。偶然间,我看到了那棵老榆树,巍然独立,似乎并不遥远。此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亲的话“咱们小山上那个老榆树,能看得很远很远,看到它,也就找到了家。”于是,突发奇想:我自己回家!就这样,跟各位哥哥道别后,我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真的很艰难!
我意想是一路寻着老榆树的方向便可顺利到家,可山路崎岖,又常有沟壑纵横或叶茂林深不时拦住了我的行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一座座连绵空旷的大山和一条条深深浅浅的人迹罕至的横沟,处处让我心寒身栗。奇怪的是,此时的我越是害怕,越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么多恐怖的故事。尽管我反复强制着自己转移注意,但无论如何,孤单、恐惧总是挥之不去。心里五味杂陈,只有一个信念不变,那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看到那棵老榆树......
就这样,我几乎是一路抹着眼泪,披荆斩棘,摸索前行,总共直线不到三四里的山路,我几乎走了两个多小时。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终于回到了家里。
这,是我第一次从“远方”自己回家,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凭借老榆树找到了家的方向,找到了家!
父亲感到后怕,有点心疼却又情不自禁地满脸堆着笑。那一次,我并没有遭到训斥,反倒能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一丝丝欣慰和来自哥哥姐姐们的说不清是嘲讽还是称赞的各种善意的笑脸。那一次,我突然觉得,我可能要长大了......
在我十岁那年腊月,父亲因病去世。奇怪的是,我居然没有嚎啕大哭!可能是幼小得还不懂得什么叫永别,也可能是天真的故作长大的镇静。但随后的日子里,常常是泪水相伴......
因为父亲的离世,我也开始了命运的转折。从此,我成为了从前别人眼里朝思暮想的“街里人”——我被大姐接到新惠街里读书。那棵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顶上的老榆树,真正成了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家的方向!
上初中后,我曾有过一段走读的经历,也因此拥有了一辆本该属于哥哥姐姐的自行车。多少次严寒风霜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和几乎要断底的鞋子骑行在那颠簸崎岖的砂石路上;多少次风雨交加中,浑身湿透,落汤鸡一样地趟过泥泞湿滑的土路艰难前行;多少次跌倒又爬起,多少次满脸泪水又咬牙咽下......
那是一段难堪回首的艰辛岁月。饥寒交迫中,一直是那棵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顶上的老榆树牵引着我奔赴家的方向,也正是那棵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顶上的老榆树激励着我努力地找寻着背离家的方向。现在想想,至今做什么都不知疲累和抱怨的我的倔强和隐忍,大概就是在那段日子磨砺的结果吧!
再后来,我经过痛苦的煎熬,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开始朝着背离家的方向出发——我到了离家更远的真正的城市。在大学里,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村里的老榆树激励着我,改变了“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的命运。这篇文章因为十足的乡土气,获得了全校征文比赛第一名。在大学里,也是老榆树激励着我做过很多正常家庭的孩子不屑做或者放不下尊严去做的事情,让我带着“全学程优秀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的光环在毕业后没有被工作岗位拒绝。这些于我,都成了人生中最宝贵、最无价的财富。
毕业以后,我不太情愿但也有些幸运地成了真正的“街里人”,也有过去更多更远的城市的经历。尽管,我再也没有像父亲所说的那样通过找到老榆树来找到家,但家的方向在我的心坎里就一直是那棵历经数十年风雨仍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顶上的老榆树。
关于老榆树,还有过这样那样的神秘的传说。但于我而言,它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然而却几乎成了我的信仰。在我的生命中,它始终都是一个方向,一个指引我回家和激励我远离家的方向。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1
2
婆婆也是妈(之二)
作者/田淑琴 诵读/刘亚飞
点击收看朗诵
虽然您不是给予我生命的人,但您却是用生命爱我的人。
——写给我的婆婆
窗外飘雪,气温骤降。室内,我打开了扫地机——儿子的孝心,不用我弯腰拖地了。有了机器人代劳,闲起来的我戴上了蓝牙耳机,惬意地躺在沙发上,边听歌边翻起了相册……
也许是思念使然?也许是冥冥中的巧合?当我翻看到婆婆生前的照片时,耳机里也正好响起了高娜的《婆婆也是妈》,眼前的一张张照片,耳边熟悉的旋律,一下子交织在一起,心瞬间被揉碎了!思念的痛楚霎时吞噬了我:我慈祥的婆婆啊,您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总以为时间会把不敢触碰的回忆淡化,然而此时我才清楚,您一直在我的心里,从未离去!望着皑皑白雪,想起您长眠在天寒地冻中,妈,您冷吗?
二十几岁,我嫁到刘家,成了您的儿媳,那时您才五十多岁,公公在村里当书记,您里里外外一把手,上孝顺爷爷奶奶,下教育抚养子女,您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可是,却从没有听您喊过累,叫过苦。您默默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为的是让公公能安心忙于村里的工作。您的支持、理解和包容,也让您成了十里八村公认的“金牌调解员”,哪家邻里不和、哪家婆媳矛盾,人们不找刘书记,都认准了“刘书记家里的”,只要您到场,您的热情真诚的调解、入情入理的劝说,总能让所有的矛盾与隔阂烟消云散。我知道,那不是您能说、会说,那是您人格的魅力、那是您为人真诚友善换来的生命对生命的影响,那是乡亲们对您的敬重和认可啊!您是我的榜样,做您的儿媳,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一纸婚约,一个仪式,为了我们共同爱着的您的老儿子,我们成了一家人。虽然我们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婆媳,但是,我却从没有觉得亲情的淡漠!仿佛是茫茫茫人海中找了您二十几年,从开口叫您第一声“妈”开始,我就觉得我们是母女,是彼此生命中最亲的亲人!因为您疼我如己出!记得我结婚后第一次回家过年,您怕我吃不饱,晚上煮了一水瓢鸡蛋送到屋里,让我“偷着吃”;在家的那些日子,总会有意外的惊喜:藏在行李边的苹果,放在抽屉里的点心,烧的外焦里嫩的土豆,一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大骨头…… 乡村的冬天,清晨最冷,您总是第一个起床,点着火炉,把温暖弥漫在家里的每一个房间。最愿意蹲在灶下给您烧火,看您先做好香喷喷的肉丁卤,再烧开水拨荞面条,热气蒸腾中,翻开的水花里,面条在锅里打几个转,就被您熟练地捞出,浇上卤子,端上饭桌,一家人吃得香滋滋,汗津津。您一个劲催我:“快进屋吃,一会儿坨了就不好吃了”。可是,当一家人都吃完,您最后捞上的是煮久了、黏胡了的“锅落儿”,问您,您说:“我就爱吃这个,软乎”。那个时候,我还真以为您是爱吃“锅落儿”。可是,当我有一天读到了一篇文章《妈妈爱吃鱼头》,我才知道,您所谓的“爱吃”,也是亲情下的“谎言”!如今,我也学会了拨面条,每次当我最后捞起那残存的“锅落儿”时,都会想起您那个骗了我们好久好久的谎言,眼泪就会滴落碗里……婆婆也是妈,做您的儿媳,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选择!
在您的世界里,家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相夫教子,孝老爱亲,您把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您的心里,时刻装满的都是亲人,唯独没有您自己。您一味地付出,从没有想过要谁回报;您只知上山干活、下地煮饭;您春种秋收冬储,您房前屋后柴米油盐;日子不宽裕,也从没有怠慢了每一个上门讨饭的人;自己受委屈,也从没有说过一句抱怨不满的话。您给予我的,永远都是乐观:“日子不禁过,只要两个人心齐,就会一天比一天好!”您给予我的,永远都是感恩:“咱们都赶上好时候了,早先天天挨饿,哪里敢想大鱼大肉,人啊,得知足啊!”您给予我的,永远都是包容:“人活在世,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不较真,忍忍就过去了”……耳濡目染,您的一言一行在默默影响着我。“爱人者人恒爱之”,您经常在别人面前夸我,说您摊上了一个好儿媳。甚至,您和公公住院后康复,您逢人就说我是你们老两口的救命恩人!妈,您言重了,为人子女,救您于危难,床前尽孝,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而已,哪敢担起“恩人”之称啊!那都是因为您好,所以才有我的感恩回馈!婆婆也是妈,做您的儿媳,是我这辈子最无悔的选择!
回忆中,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用手摩挲着眼前的这些照片,仿佛您并未曾离去,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那年暑假,一大家子欢乐聚餐后的合影,您那时还满头黑发,腰身挺拔,子女围在身后,孙男娣女承欢膝下;
那年公公的生日,您二老端坐在炕桌前,您帮着吹蜡烛,望着双手合十许愿的老伴,您的脸上也乐开了花;
那年春节,咱娘俩餐桌前对坐,您喝杏仁乳,我端葡萄酒,举杯相碰,一饮而尽笑哈哈;
那年母亲节,您穿上干净的新衣,我说要给您拍照,您一个劲问我,母亲节送“康乃馨”是为啥;
那年端午节,我们推着轮椅,登高石羊石虎山,当您的儿子背起您的时候,您心疼的一直说:“别上了,三儿有腰脱,看看就行了……”刚才还很兴奋,因为心疼儿子,就喊着要回家。
多想像照片里那样,再和您举杯共饮;多想像视频里一样,在床前再喂您喝一口汤!多想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再给您挑一件衣裳;多想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再回到曾经的幸福中,回到家就能喊一声“娘”!多想离家时,回回头能看到您还在不舍的张望……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永远再无法重来!一抔黄土,阴阳两隔,从此,世上再没有您,唯有思念伴着泪水淌!
感谢这个时代,有相机,有手机,留下了这一幕幕难忘的瞬间,让回忆能永恒,让思念有所寄!您在天堂还好吗?如果有下辈子,咱娘俩还做婆媳!
……
合上相册,我把这首《婆婆也是妈》设置了单曲循环。婆婆,妈,我想您了!就让我在歌声里、在回忆中哭个够吧!!!
(写于2023年11月6日晚 大雪)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3
怀念父亲
作者/魏学文 诵读/白亚男
点击收看朗诵
今天是父亲十年前去世的日子,想起父亲生前的一幕幕,不禁潸然泪下……
父亲是个矮个子,略有些发胖,但身体特别健壮,走起路来小跑似的,干起活来一阵风似的。
我家是人口大户,上有爷爷奶奶,下有我们姐弟五人,三代同堂,九口之家。母亲从年轻时就有病,常年吃药,家中重担就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在四十年前落后的农村,生活条件就可想而知了。
父亲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听爷爷奶奶说,父亲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后来,由于爷爷闹病,家中缺少中用的劳力,父亲就半途辍学了。年纪轻轻的他,从此就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也开始了一生的劳累奔波。
父亲是个劳动好手,也是个多面手。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院落,打草喂猪等,吃完早饭,还得下地干农活,一年四季没有闲暇时候。父亲是个“柳编匠”,多少有点空闲,就去上山砍榆条柳枝等,等待晒半干时,用它来编柳筐、簸萁和笸箩等,换点小钱,贴补家用。父亲又是个“半拉木匠”,家里的门窗床榻都是他自己做的,虽然不怎么精细,但也能遮风避雨。父亲还是个“皮匠”,记得,每到酷暑天,他都把羊皮驴皮等,放在屋子外大水缸里浸泡,等发酵好了,用皮刨子熟好了,母亲再把它做成羊皮袄,为我们冬天御寒。左邻右舍的人们有时也请他帮忙熟皮子,他从不推辞。
父亲由于聪明勤快,乐于助人,得到村子里人们的认可,没过几年,他就被推选当上了生产队队长,后来还干过几年生产队的会计,父亲读书少,写个简单的字还可以,太繁琐的就吃累了,会计账中的数字全凭脑子记录,几年的账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1982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包产到户,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土地。这时候,我的两个姐姐初中毕业后也回家务农了,她俩也能帮助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苦的日子也略有些好转。
父亲脑子灵活,意识超前。记得当年,我们村子有一千多口人,一百五十多户人家,全村第一个米面加工厂就是父亲开办的,我放学回家,也能给父亲当个下手,就这样,靠加工厂赚点加工费,供我们读书,做贴补家用。后来,我家又开起全村第一个商店,此时,我的两个姐姐也相继出阁了,我和两个弟弟在外读书,母亲身体有病,还得侍候上了年纪的爷爷,父亲舍不得他那“一亩三分地”,起早贪黑的侍弄着庄稼,而米面加工厂和商店无人照顾,经常“锁头看门”,时间长了,无人问津,就相继倒闭了。
我家住的房东面有三亩多的水浇地,靠种玉米谷子等农作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卖不了几个钱。记得那是在1991年,父亲几经思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种农作物了,改种果树,他跑上跑下,费劲了周折,终于,联系上了我们邻居姓田一户人家的儿子,他当时在林业局上班,专搞果树栽培的,于是,父亲就尝试起了栽种果树。春天开始,父亲就忙碌起来,整地浇水,做畦靶垄,打杈侍弄等,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下来,一棵果树竟然卖到了一元钱左右的好价钱,在那年月,我家成了万元户,家中的生活条件立刻就改变了。
父亲非常支持我们读书。活计再忙再累,也得过问我们的学习情况,日子再苦再难,也从来没有怨言。在父亲的教诲下,我于1986年考上了新惠师范学校,二弟于1991年也考上了济南铁路学校,三弟就读于一所职业学校,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林业部门工作。
父亲是个平凡的人,做的只是普通的事,我感恩、怀念我的父亲,愿他老人家在地下安息!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1
雏凤清声
4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作者/王 涵 诵读/张昊男
指导教师/王春艳
点击收看朗诵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每当读到这句话,都会想起你,我的母亲,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记忆里,总是你送我上学放学,一路上听我麻雀般吵闹着,一遍遍地听我重复着千百遍的故事,看我指着路边树木结的红果实,攀折着花枝……回家的小路上,被踏上一大一小的脚印,日久天长,扬起的尘土都是爱的模样。感谢你,母亲!你无言的爱伴我快乐成长。
上了初中,你的习惯动作是翻阅我的卷子,看着那些耀眼或刺目的分数,你不曾改变那慈爱的眼神。因为那些刺目的卷子上,有你陪我修改订正的痕迹。母爱无痕,却又在处处刻下印记!感谢你,母亲!你执着的爱助我点滴进步。
你做的饭虽不是“山珍海味”,却永远保持着爱的温度。也许多年后,我再细想家是什么,会忆起那热气腾腾的饭菜,是家最朴素的味道,最诚挚的表达。谢谢你,母亲!你让我懂得了家的内涵。
总想为你写点什么,可即使千言万语,又怎能表达出我的感激!你默默的陪伴,让我的生命有了色彩。生命的音符在跳动,生命的鲜花在盛开!全是因为那无言的母爱。
感谢你,我的母亲!如何报答你,我的母亲!
母亲,让我们把一切爱和感激交给时间。时间推动我们,穿越亘古的荒原,把沙漠变为绿洲!
只因爱和感激!
感谢你,母亲!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指导教师简介
1
1
5
平凡的他
是我眼中的英雄
作者/赵品如 诵读/王晨曦
指导教师/佟爱欣
点击收看朗诵
深墨色的天里夏尽了味道,远山斜着那一轮残月雨,就在群山的怀抱里荡开了层层涟漪,一树一树的叶,一叶一叶的落,月的尾部下垂,勾出深深浅浅的辉影,那一片叶曾落在他肩头,那一缕月光曾照在他脸庞。
印象里父亲是缄默的,他在我书桌旁的那张枣红色门头桌子上忙着他的事情,岁月勾勒了父亲的轮廓,我只会觉得我们之间有一条鸿沟,一条名为陪伴的鸿沟。
雨织了一张银灰色的大网,罩住了整个世界。我只盯着窗外阴沉沉的天出神,风吹的落叶哗哗作响,天很满意他的杰作。
推门的声音传来,父亲就站在门外,他跺了跺脚蹭掉脚上的泥土。随后踩进门,从外套里掏出皱皱巴巴的塑料袋,可是练习册却是平整崭新的,像春天的新枝条一样,绿色的封皮印在我的瞳孔里。
“爸,这是上册的,你买错了…”我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可正是这道蚊蝇的声音,对于父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哎呦,不小心买错了,对不起啊闺女,对不起……”父亲不停的道歉,顷刻,他转身拿起练习册离开。
不幸的是父亲一路来到书店,书店却不巧关门。
那天晚上,我看到父亲再一次推门而入,脸上戴着的愧疚 ,我看到他的袖口不断有水珠,沿着边缘滴落,心里很不是滋味。
隔天早上,我在书桌上看到那本熟悉的练习册,绿色的封皮不同的是这次换成下册,只是那一刻,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像藤蔓一般缠绕在我的心脏外,越来越精,而此时的父亲已经坐上了出差的高铁。
原来呢,我和父亲之间有一面墙,墙的这一面是我,我只看得见碧草明月,墙的那一面是父亲,他看到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后,却担心还能给我多少无虞欢快的日子。
雨一直都在下,只是这雨里少了父亲的背影。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指导教师简介
1
往期精彩
编委会
本期栏目:文学风景线(第63期)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