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教学文艺微刊》文学风景线 || 第62期

文摘   文化   2023-12-20 21:18   内蒙古  




目  录




1


《背影》

作者/王    娟          诵读/曹海丽



2


《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

作者/杨素娟          诵读/徐小淇

3


《三十二与32》

作者/邢志国          诵读/于文雅



4


《温暖的传递》

作者/李    根           诵读/李嘉魏

指导教师/刘廷俊

诵读指导教师/刘    扬



5


编后记

作者/石海瑞


支教烛梦



1



背    影


作者/王娟     诵读/曹海丽

点击收看朗诵  

提笔很多次想写一写你,都是被各种琐事萦绕最终都是放弃了,可是当我忙完一件事过后总有一种工作未了的感觉,时常让我想起一位老父亲蹒跚前行的背影,这背影中是生活的艰辛,是无奈的等待,是别离的笙箫,更是父爱的牵挂……那么触摸我心头的那一抹剪影总是挥之不去,原来是你——一位平凡的支教教师,我心头的未了的事——写你。

盼你如故  等你

2021925日,新惠八小如往常一样,优美的铃声控制着整个校园,我接到了王校长的电话,北京太平路小学的刘卫彬老师要来我们学校支教三个月,我赶忙问什么学科,英语,奥!太好了,一所新建校就需要高等学校的资源引领学校的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当然,北京支教老师的到来必然对学校的常规工作引起一场“动乱”。但是,动之有规,乱之有则的一场教研风波必然会为八小的教研发展之路带来收获,我欣喜。

第二天,我们如约见到了刘卫彬老师,作为业务副校长理应提前等候在接待室,由于一节课的关系让我这个主人姗姗来迟,一路小跑地来到了接待室时,诸多熟悉的身影中瞥一眼迅速寻找,透过背影我寻觅着,就是她——短发、国字脸、微胖、中等个……皮肤一定很白,一腔的地道北京味柔中带甜,“这是我们学校的业务副校长王校长。”在大家的介绍中,刘老师迅速回过头来,抻了抻衣角与我四目相望,生怕慢待了我似的,赶紧伸手打招呼,我迎而微笑仿佛见一位老朋友,透过她那白皙的笑脸,握手间传递着一种久违的亲近!更是架起了京蒙帮扶的携手互助之桥。彼此没有过多的闲话就直奔主题了,我直言学校的英语教师、教学、学生状况,不敢有半个好字。她也是开门见山,“北京的学生也有不好的”,一句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都是顶呱呱,总有好的和坏的之分”,这话听着舒服,原来北京的老师也和我们一样面对着学困生,看来天下教师都一样呀!但我还是觉得北京的学困再不好也赶不上我们学校的孩子,总想从她那里套点话,“孩子都是好孩子,只因为家庭、生活、环境各方面原因导致孩子的学习差异,只要你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因材施教孩子进步是没问题的”一席话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很多孩子因为个性差异,对学习接受的能力速度不一样。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因素影响学习成绩不高。有的孩子受学习环境的变化自主学习不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可以是事物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毋庸置疑的就是老师吧!

我突然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那个赤红脸蛋13岁的魏敏芝只为高老师临走时的一句话,执着的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嘱托,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找到辍学的张慧科,最终把他带回学校继续上课的故事,我们不去追溯电影的真实性,但是他反射给我们的是不抛弃不放弃的执念是伟大的,是磅礴的又是细腻的。2020年敖汉旗教育局在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深入开展“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各个学校努力创造不放弃、不嫌弃,不歧视、不忽视的育人氛围,“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被唤醒了,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小学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就需要像有魏敏芝那样人格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把好第一道关口。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思想、健全人格、培养人才。认真、负责、有爱的老师越多,各种原因失学辍学儿童便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可是这类学生回到班级后更需要关心更需要爱护,当了20年的班主任我深知这一点,我们在课堂上一点点的夸奖,一目目鼓励的目光都将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成长的阶梯,其实这类孩子就像裹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外壳的背后是害怕有人关注,他们只想在班级的角落了不被打扰,可是当我们用爱拨开外壳你会发现他们也是鲜活的个体,只要有阳光就能穿透窗棂,蜕变后耀眼光芒。但是这抹阳光需要一如既往的关注、一视同仁的评价、一腔热血的爱方能四射,我们每一位老师每天都在做那抹阳光,只不过那光的速度和热的能效是需要强大的韧力的!“只要你给他足够的爱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随声附和着认同着,毕竟是北京的老师,也许真有好办法呢!余光闪过刘老师的侧影,笃定地心有些许的庆幸。

守你如一  学你

随着学校的教研“依标剧本找源头学测研说用课标”教研计划,这一周正是英语教师“用课标”常态课的听课检测活动,刘老师不顾舟车劳顿,“就按听课的活动安排开始我的八小工作之旅吧!”没有架子、没有客套的北京老师就这样成为了我们八小的一员,接下来听课、评课、说课、议课这些常规的工作在刘老师那里变成了家常便饭。刘老师说备课随时找,教学问题随时问、有想法直接说、听完课就地议,这就是教研。真实的教研不就是这样嘛!我恍然间有所悟,一节课总有新问题的生成回到办公室老师们聊一聊是教研,写教案备课有疑惑坐在办公室同事之间论一论是教研,教研可以在走廊,可以在班级,可以在办公室,可以在校园,可以在回家的路上,不拘于任何形式的教研才是最真实的教研,才最是解决问题的教研。我时常的走进刘老师的工作室,从后门偷瞄一眼,工作室里安静如斯,她仿佛置身在孤独中却又像在享受美丽的自由,脊背稍弯离开椅背,微低的头短发顺势下垂,熟练的操作着电脑,时而听见敲打键盘的声音,时而翻书的声音亦如一副唯美的意境图画。看着她的背影不敢高声语,只得客气的敲了敲门,打断她的思绪,她站起来的瞬间让我不自在,几句闲聊后迫不及待地离开,就像剥夺了她的时间一样,尽快物归原主的好。这样的占用我明知故犯好几次,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她的谦和、她的学习态度、她对教育的执着让我不由得刮目相看,北京的老师真能干,不去闲聊,不去打手机呀!

111日,冬天的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如约而至,让我们不得不延期开学,没有学生的校园落寞安静,白雪覆盖的校园静美如画。相信所有的人都在被窝里享受这天赐的待遇,唯我却因事走进了画中,上到三楼听见了说话声,我顺着声音走到了六年级组的办公室,从门缝里偷瞄,又是那个熟悉的背影,这大雪不是应该休息吗?疑惑中看到对面坐着贺祥露和张秀芬两位英语老师,这是做什么呢?刘老师用娴熟的英语与他俩交流我听着入了神,像,像极了外国人的英语,我不由得佩服起刘老师的专业水平更加佩服她的敬业精神,原来贺老师和张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了困难,约好了上班就去请教刘老师,谁曾想一场大雪改变了计划,经过沟通刘老师建议利用这个休息日痛痛快快的交流一番!假可以不休、习不可不学!大雪阻挡不了学习的热情,跟刘老师地交流中,我知道了刘老师自打来我们学校支教,中午从来不睡午觉的,问她为啥?她笑笑说“睡习惯了回北京不适应的,中午备课安静,挺好的”我想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吧!不是睡不睡觉的问题,而是对待学习的觉悟,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北京的比起来,安逸、舒服、自在!难道不更应该上进嘛!怪不得有人曾说过,要想进步就要离开安逸区,让自己不舒服才有精神学习。古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乃至朱买臣负薪读书等,这些故事无疑不是在提醒我们读书唯有勤奋方可成器。我们只靠着老本教学,不锤炼基本功,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法,为师之道如何授业与学生呢!只有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把终生的学习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教师才能是条河,才能做河的开源者,才能把涓涓细流浸入学生的心田,保证他们茁壮成长。

敬你如初  做你

时间如转轮,刘老师来我校支教近一个月了,带着英语组的教师们听评课搞教研,教案一遍一遍的修改,课效一步一步的提升,老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反复锤炼中进步,在不断反思中成长,老师们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名师指导,碰到我经常说北京支教的刘老师太给力了!在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接地气的课堂!是啊,感谢京蒙帮扶的好政策,为我们送来了北京的专家,让我们不出门就能学习海淀区最权威的教育理念,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最难的的课堂问题,我们八小的老师真有福气!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本想让刘老师歇几天,没想到刘老师提出了要带教学班的要求,我们甚是不解可又理解,支教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为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培养师资力量嘛!刘老师把支教当作了一种责任,用她的光和热普照她所能照到的地方,倾尽所有的去做她所爱着的事业——育人!

六年一班全校学困生最多的班级,各类学生应有尽有,刘老师不嫌弃反而很高兴接这个班,我一直很过意不去,是不是不合适呀!第二天找到刘老师,询问入班情况,“没事的,我喜欢这个班,我把这个班的学生情况已经做完前测了,这个班的学生情商高,智商也高,我可以的,正好可以和您搭伙教这个班,我很有信心,一起努力吧”,听着刘老师胸有成竹的判断,作为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从建校的四年级接手这个班的学生,我对他们是了如指掌,习惯不好、基础太差,有的孩子成绩单数,分析原因有很多,家长关注不够、原学校频繁换老师、孩子在最好的阶段没有养成好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差等这些因素导致,亡羊补牢之路困难重重,不得不说刘老师经验丰富看学生一针见血,这个班的学生优差及其严重,事已至此,我也就没再说什么,教着看吧!

几天下来,我总会看到班级的学生往刘老师办公室跑,我疑惑的去一探究竟,又是那个背影,只不过多了许多小小的背影,学生在给刘老师背英语课文,张春浩、崔士浩、崔海钦、王思琪、尹明川这都是我们班有名的学生呀!旁边还站着许多迫不及待地学生,咋回事?挨训呢?我准备帮助刘老师解围,走近了却听见了这几个孩子不太熟练却极其认真的背诵着英语课文,刘老师盯着孩子的不太干净的小脸,眼睛传送着肯定、认可,背完一个还要送上一句“孩子,你真棒!”孩子们就像收获了宝贝一样连蹦带跳的手舞足蹈,一个下来另一个挤到刘老师面前,争先恐后地要背给刘老师听,刘老师不厌其烦地看着孩子们,听着他们不纯熟的背诵,给予鼓励给予肯定,刘老师的评语就像有了魔法,孩子们背完了站到办公室门外继续练习,觉得熟练了还要背给刘老师听,办公室里里外外一片嘈杂的英文声,我有些嫉妒,我一直认为我的语文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信其师授其道嘛!怎么短短几天孩子们喜欢学英语的热情这么高,这就是喜欢一个老师的魔力吧!办公室每天都是热闹的,有时我从旁边路过,有的孩子着急背不上,冲着我说:王老师,我背给你听行吗?“考我呢是吧!”心中对孩子们有了新得认知,在我心中已经定型的学困生为什么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每天晚上课后服务时间,我会发现孩子们大多数都先做英语作业,我穿梭在学生身边,用妒忌的口吻问孩子们:看来大家喜欢英语课了,都先做英语作业了?平时都是先做语文的?说说什么原因?”大家先开始不吱声,后来支支吾吾的就都说了:刘老师喜欢我,刘老师不训我,刘老师找我谈心,刘老师教我背诵,刘老师上课提问我……这些我不也在做吗?“刘老师给我糖吃”大家哄堂大笑。我明白了,刘老师做的就是简简单单的爱孩子,持之以恒的爱孩子,不分好赖的爱孩子!与刘老师相比我欠缺的就是一份对孩子爱的执着对孩子爱的恒心嘛!我又一次被刘老师折服了,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福气!

三个月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刘老师却一直坚持把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她说这是她的责任!这责任是刘老师对教育的热爱,这责任是刘老师教育的初心,更是育人的使命担当啊!临走看着刘老师上车的背影,我又一次感慨,也许刘老师是我人生中的一位过客,但是让我不舍,让我感动,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吧!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1


春雨情深



2



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


作者/杨素娟     诵读/徐小淇

点击收看朗诵  

说心里话,最初我是不喜欢教师这一行业的,尤其是小学教师,一想到整天与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打交道,心里就莫名地烦躁。于是中考报志愿时,我毅然绕开师范专业……也许是与教育的特殊缘分吧,毕业后我还是被分配到了学校,走上了神圣的讲台,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记得我刚被分配到双井中心小学上班时,我最担心校长让我当班主任,当班主任就意味着要整天跟孩子们混在一起,这是我最不情愿的一件事。还好,也许是因为我是非师范毕业,领导怕我带不好班级,亦或怕我教不出成绩,我如愿没被当班主任,而且只教美术、品德这些非考试科目——我的心空豁然开朗!

就这样,年纪轻轻的我“清闲”地度过了五六年。渐渐地,还有些许上进心的我也开始觉得日子过得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感,更没有职业的幸福感。

恰好这年,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我便主动申请去教英语。当时英语教师严重缺乏,一个英语教师需要跨校、跨班承担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双井中心小学和兰图营子小学之间来回跑,教四年级和五年级英语。我自认为凭我自学考试拿到的英语专科学历,完完全全能胜任这项工作。但是,当我一口流利的英语涓涓流出,而学生舌头却不会翻花的时候,我又一次卡在了瓶颈。但这次我不再迷茫。我看过凌晨四五点钟的日出,也将皎洁的月光披在肩上,每天十五六里地的奔波,辛苦不言而喻。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期末检测时,学生“听、说、读、写”样样过关。

现在,这批孩子早已长大,参加了工作,有了家庭,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我这位英语启蒙老师,无论怎样,我都会祝福他们学业有成,幸福快乐。

2010年,我来到新惠第三小学,我主动申请当班主任,教语文,深刻地体会到了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责任重大。我不但要教好语文,还要处理好班级各种事务,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完成学校交给班主任的各项工作等等。

与其说是我教育了孩子们,倒不如说是孩子们成就了我。当我看到孩子们在鼓励教育下获得了自信,在严格要求下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在师生和谐相处中快乐成长,当我看到孩子们毕业时依依不舍,当看到自己带过的孩子进入重点大学时……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应该就是我心心念念追求的职业幸福感吧!

如今,我的讲台生涯还剩十年有余,我这匹老马深知职业生涯短暂,不用扬鞭自奋蹄。我将与年轻教师一道,共同组科研团队,共同求索,深研“减轻孩子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这一课题。为了孩子能快乐学习,度过幸福的童年,我不惜用汗水浇灌科研之田,争取尽早让科研之花绽放在美丽的校园,受益于一代一代祖国的未来。当我离开讲台的那一天,我可以自豪地说:“陪伴孩子走过童年,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此生无憾!”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3





三十二与32


作者/邢志国     诵读/于文雅

点击收看朗诵  

我的师范生活经历了香港回归,而毕业那年的1220日又逢澳门回归,这些历史性的时间节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接手第一届学生展开了自己的育人画卷,这画卷的开端是我一生的永恒。虽然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粉笔的灰尘二十多载,但是记忆深处停留最多的依旧是我的第一届学生。

19999月,我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也就和自己的第一届学生见面,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三年级,学校是全乡唯一有教学楼的校园,校园坐落在国家生态环境区——三十二连山脚下,而巧合的是班级里正好有32个学生,从那一刻起“三十二与32”故事就拉开序幕。

“赛石会”是我讲联谊校公开课《中国石》中的课堂延伸。当时,我领着全班同学,去学校东面的石头山上捡自己喜欢的石头,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石头,做简单的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记忆最深的就是课堂上很少发言的宋洪祥,介绍自己的石头是一台照相机,他说这台照相机不但能在出去旅游时候记录精彩瞬间,也能记录人生中的点滴。大家都情不自禁的为他鼓掌,“赛石会”开的非常成功,同学们把奇形怪状的石头介绍惟妙惟肖,不但达到课堂的延伸,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当时教育理念还很稚嫩的我,不能很好的把握“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但是我能感觉到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入生活,学生的收获就更多了、更实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听课的老师中有两位我的小学老师,她们给予我课堂教学很高的评价,特别赞赏了我的课堂延伸“赛石会”,当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坚定了从教信念,注定我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雨后暮夜送生图”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临近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阻止了孩子们回家的脚步。大雨一直下到夜幕降临才停,路近的家长来接走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学校还有需要翻过一座山才到家的孩子,离家得有8里多山路,于是,我们几个年轻老师,负责把这些孩子往家送,我们拉着小同学的手,领着大同学,走在山路上。天上还有阴云,周围很黑很黑的,我们边走边唠嗑,班里的志勇同学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一会儿你到我家,我让我妈妈给你杀鸡吃,可香了!”看着孩子那天真的笑脸,我的心好温暖。当我们把孩子送到山脚下的时候,孩子的家长已经接到了山顶上,一个个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张开自己的双臂边跑边喊着“爸爸、妈妈”,沿着山路,跑向各自的家长。我们也跟着孩子往山上跑,家长往山下迎接自己的宝贝,半山腰上,我们和家长进行了孩子的“交接”。当我们返回学校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下来,疲惫的我们骑上各自的自行车,摸黑骑向回家的路。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校园少年拳大赛”“自行车横渡草地”“炎夏雪糕降温图”“春游三十二连山”……多少幅图片好像就在眼前,多少个故事就如同昨天。三年中,一个刚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领着32个比自己仅仅小十岁的学生,用自己火热的职业热情,与这群孩子沟通和构建他们各自的知识堡垒。

时间过得真快,我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的班主任,但是却成了他们的“老师大哥”。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到了活在自己记忆里的年纪,当年的孩子,发展得参差不齐,有农民、有工人、有厨师、有白领……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的班级微信群的昵称是“三十二与32”,这里可以回忆童年,可以畅谈人生,也承载着每个成员的记忆,承载着当地人绿化三十二连山的愚公精神。

岁月滑过后,才意识到青葱岁月弥足珍贵,留在记忆里的永远是最美好的。第一届学生、第一次为人师长、第一回承载各自梦想......太多第一次也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没有任何浮华的因素,有的只是一个青年老师和一群仅差十岁的学生。

记忆的长河,浓缩在微信群名“三十二与32”。千言万语汇聚万语千言,我还想和你们回忆我提出的“三字人生”“四块金砖”,“人、全、金”三字人生,“自信、自律、自强、自立”四块金砖,希望可以继续激励着我的学生不断前进,无畏艰难。岁月无情,师生友情,青山永在,最好的邂逅,记录了那段平凡的岁月。“三十二与32”就是我们师生的永恒。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1

雏凤清声



4



温暖的传递


作者/李    根    诵读/李嘉魏

指导教师/刘廷俊

诵读指导教师/刘    扬

点击收听朗诵  

记得那一天,下着大雪,父母带着我踏上了远方老家的行程。一路上,父亲专注地开车,我盯着手机屏幕入了神,母亲则时不时的在我耳边碎碎念叨,让我少玩会手机……

零星地,路边站着些等车的人,周末车挤,又逢雪天,应该是很难找到车的。看他们跺脚吁手的状态,应该是待了很久了。父亲从他们身边经过时,自言自语:“唉!应该能拉上两个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不经意间抬头一瞥,树枝上挂着一朵朵的白花,漫天的大雪覆盖了前方的路,白茫茫的一片,我想,如果没有这些树,应该是很难分清方向的。

父亲则紧握方向盘,眉头越绞越紧,眼睛死死的瞪着前方。我知道,雪天路滑,他是时刻小心的。

“扑通”车子好像打了个趔趄,突然抛锚了。父亲拉起手刹,打开车门,我与母亲紧张地向外望去。

我那时候还小,不过八九岁,不知道车子为什么突然停下来,只是识趣地关了手机,免得被迁怒,然后跳下车来,装模做样的叉着腰看着轮胎。

原来是避让对面的一辆车,恰好压在了一块凸起的石头上,车轮便不受控制地滑到了泥坑中。无论他再怎么加大油门,轮胎也只是再原地打打滑,不肯挪动一寸,正当他愁眉不展无计可施之时,后方响起了“嗒嗒嗒”的轰鸣声。妈妈拉着我赶紧为驶来的拖拉机让路。

“呀!这是咋了?”一个老农从拖拉机上探出头来问道。父亲仿佛与对方很熟,上前与开拖拉机的老农攀谈起来。这老农披着厚重的军大衣,黑黝黝的脸像一颗枣核爬满了皱纹,眼睛很小,眼珠浑浊,却泛着光,嘴角已然全部龟裂。整个人瘦小却结实,像一颗生了锈的螺丝。

“呀!这车陷坑里了?”一开口便是地道的方言,让我想到老家。

“哈,没瞅见道。”父亲只能尬笑着附和。

“我这给你拽出来吧!”

说着老农从拖拉机上扯出一根足有手腕粗的麻绳,拴住了两辆车。他利落的爬上拖拉机,操纵着巨大的机械,拖拉机的各个部位开始有节奏的抖动起来。父亲也上了车,母亲则拉着我的手躲的远远的。随着拖拉机缓缓起步,绳子一点点绷紧,父亲也缓缓的在加大油门,借助前车的牵引,我们车很轻松的挣脱了泥泞。老农下车解开绳索,正转身要走时,父亲叫住了他,从上衣口袋拿出一些钞票。老农见了,连忙推辞道“不用了,不用了,赶上了,都是老乡,没那些说道……”

见他态度坚决,父亲也只好作罢,但一直说着感谢的话,直到拖拉机渐行渐远。我上车后,我问爸爸“你们认识吗?”“不认识”爸爸答道。

回过头,我明显看到父亲在深思些什么。

不远处,又有人在等车,父亲慢慢地把车停在他们身边,对母亲和我说:往里挤挤吧,咱把那两个人拉上,天怪冷的呢。

我再次抬起头,远远的望去,那圣洁的颜色把天与地相连, 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面对这美景,我慢慢地放下了手机,交给了妈妈。

临下车时,那对搭车的母子问父亲多少钱,父亲推辞说:“不用了,不用了,赶上了,都是老乡,没那些说道……”

此时,我忽然想起一首老歌:“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是的,我没有想到,我们与老农并不相识,他却愿意帮助我们,在他看来时举手之劳,但却让我们得以早些回家,甚至改变了父亲的想法和做法。他所传递的热心和善良,让这个凛冬腊月多了一份温暖,我想,后来上车的两个人,也一定会把这份美好持续地传递一下。


1


作者简介


1


诵读者简介


1


指导教师简介


1


诵读指导教师



1

1

编辑者说

5




编后记    文/石海瑞

新的一期《微刊》又与大家见面了,这半年以来,积攒的稿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非常的好,每次阅读时都能勾起我无数的想法和回忆,在此,感谢大家的一路相伴和支持。

最近几期的文学风景线里,关于教育的回忆性文章比较多。有回忆父亲从教经历的,有退休之后回顾自己的,有刚刚走上岗位所思所感的……

我常想,《微刊》这个平台真好,通过文字,把各个年级段的老师们汇集在了一起,可以共同分享和交流。是的,从教的路如同四季轮回,充满着不同的风景与挑战。

幼儿园应该是春天,是教育初发芽的季节。这时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获取新知识,刚刚从温室里走出的嫩芽,甚至生活还不能自理,老师需要用十分的耐心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用热情付出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用关怀欣赏陪伴着他们踏上知识殿堂的方向。

小学应该是夏天,教育进入正轨,开始平稳地运行。学生们怀着新奇的目光迈入知识殿堂,在其中徜徉,努力学习。面对无数个从家里走出的“小皇帝”,老师们忙碌备课,研究每一个孩子的特点,用鼓励和呵护在他们洁白的画板上描绘出最美丽的风景,教育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位学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初中应该是秋天,教育赋予学生望见收获的季节。这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老师们则像勤劳的农人,帮助他们大把大把地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每一次细心的引导,都在弥补生命旅程中的不足;每一次真挚的表扬,都会填满未来道路上的缝隙。

高中应该冬天,是教育反思与凝练的季节。学生们回顾过去的学习、总结经验,开始有了更为独立的思想,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完善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寒风,不悔不惧,披星戴月,奋勇直前,拼三载春秋,搏一生无憾。

从教的路上,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一幅辉煌的画卷,充斥着教师的沧桑与自豪,充斥着学子的成长与辉煌。

本期继续选登三篇,分别是王娟校长的《背影》、杨素娟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邢志国老师的《三十二与32》。

阅读这三篇文章,你会真正感受到,在教育的道路上,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承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然而,老师的力量远不止于此。他们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航者和引路人。他们用言语和行动影响学生,成就他们的未来。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有价值观、有创造力、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不可否认,教路上也充满了曲折与转折。教育工作是一项挑战性极高的职业,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有时,学生们的进步并不如人意,教师的努力也常常面临挫折。然而,正是这些曲折和转折,让教育之路更加坚定和宝贵。在面对挑战时,我坚信只要我充满热情和耐心,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就能够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迎接教育的成功,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感、有自信力的社会人才。

就像李根同学在《温暖的传递》中写的那样。这何尝不是教育的另一种间接表现?

愿通过本期的文字,每个人都能回顾自己的人生所向!

愿通过本期的文字,每人个都能展望自己的心灵之灯!




往期精彩



《敖汉教学文艺微刊》

文学风景线(第61期)


《敖汉教学文艺微刊》

文学风景线(第60期)


《敖汉教学文艺微刊》

文学风景线(第59期)


《敖汉教学文艺微刊》

文学风景线(第58期)








编委会

本期栏目:文学风景线(第62期)


2023.12.15

敖汉教学文艺微刊
交流文学艺术创作心得体会和优秀作品,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