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回顾|与尹琳琳老师一同探讨“书籍,生长”

文摘   2024-11-29 10:28   广东  



11月17日晚,我校通识教育中心在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办了第59讲通识教育大讲堂,特邀书籍设计师尹琳琳来校以“书籍,生长”为题开展讲座。

尹琳琳是化学工业出版社设计部主任,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艺术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书籍设计作品曾荣获2024年“世界最美的书”荣誉。



讲座回顾

讲座开始前,尹琳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多部她的作品实体书,同学们纷纷上前亲眼欣赏,亲手体会不同材质纸张的手感质地,对书籍设计之“美”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尹琳琳老师以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为引,结合自己从事书籍设计的历程,对书籍设计师在整个图书出版系统和流程中的角色和价值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答案:“书籍设计师”位于出版的中间环节,前端要和作者编辑充分沟通,后端要对接印制物化,终端又要面对读者的检验,书籍设计师就像一个导演,需要转换不同的身份赋予书籍独特的见解。

     

     接着,尹琳琳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书籍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及书籍出版的工作流程。从“文本”到成型出版的“书籍”,并不简单,她提到,书籍设计包括装帧设计、编排设计与编辑设计,其中装帧设计大致是书籍的“包装设计”,通过封面等要素设计起到保护图书、宣传图书、美化图书的目的;编排设计指书籍的二维版面设计,通过在二维平面上实现文字、空间与色彩的有机视觉呈现,使书籍阅读流畅协调,具备审美性和阅读性;编辑设计是书籍整个文本信息传递体系的视觉化构想,三者贯穿于整个出版流程中。而这种设计恰是对未知的可能性的探索,包括人类认知方式的可能性、多维设计的可能性、材料媒介的可能性等等。



     借由《浮生六记》、《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等书,尹琳琳老师进一步提出了书籍设计中的“风骨”。中国文化讲求「风骨」,而书籍设计中同样讲究「风骨」,设计构思要准确不歪曲内容的原意、正确的表达就是「骨」;「骨」之外选要有「风」,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虚实相生,化景物为情思,独到的观点让同学们对书籍设计中的理念表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尹琳琳老师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结束了今天精彩的讲座:“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次是以后永远都不要相互遗忘。”

互动环节


互动提问环节:


Q1:老师,想请问一下您有没有设计过科幻类的书籍?有的话,可以您分享一下关于科幻作品的书籍设计吗?


A1:科幻作品的设计难度可能是体现在在封面图上,选择一张合适的封面图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时我们是请问一个插画师给我们做封面的插图。关于这个插图我们出了三套方案,第一版插画非常艺术化,掺杂了一些古典绘画的元素但这种艺术化不能很明了地表达科幻作品本身的观点,他会引发读者对另一种观点的想象;第二版非常宏观,全部都是宇宙之类的元素,非常宏观、抽象的一个设计,和人的关联性不强;那么第三个就是在宏观的这种表达的记录上加入人的元素。


Q2;您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书籍设计师?


A2:这可能和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有关,我之前有学过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等,但在我整个的学习经历中,我自己觉得我更加倾向于书籍设计,因为它和人文的关联性是比较强的。






合影留念

为尹琳琳老师送上纪念照片

合影留念

      本次大讲堂使同学们深刻领会了“书籍设计”的美,认识到书籍与人的对话不仅是一段文字的鉴赏,更是一场读者与作者间心的交流,读一本书籍、设计一本书籍就像看一棵树,“生机盎然,不断生长”,其中必然要经历播种、发芽、抽枝长叶、施肥、肆意生长、修剪等过程,直至它枝叶繁茂,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一些人遮荫避日、提供养分。





图片来源 | 苏婧怡

图文排版&文字来源 | 许震坤

初审 | 刘   蒂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



莞工教务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