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课·学习成果】第四十九幕:摄影,抓住稍纵即逝的火花

文摘   2024-11-20 16:52   广东  

为进一步落实《东莞理工学院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本学期,东莞理工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持续推出《批判与创新思维导引》《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审美实践导引》四门导引课程,课程群由马宏伟校长等专家教授领衔建设,汇聚跨学院190名能师,100名优秀学生助教,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莞工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导引课程采用“大课讲授+小班研讨”教学模式,通过“知全局”的大课与“谋一域”的小课带领并行,实现通识教育走入人心的“最后一公里”。


课堂呈现

班级:24舞蹈编导1班、24电视编导1班

授课老师:肖毅

跟班助教:许佳浩

课堂介绍:

审美课程——摄影板块课堂是一种旨在传授摄影知识和技巧,提高同学们审美鉴赏能力和提升摄影能力。通过理论讲解、户外实践操作和老师现场分析技巧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升摄影水平。肖毅老师在摄影课堂深入讲解涉及多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进阶技巧,再到创意表达,层层深入,同学们受益匪浅。老师通过课上讲解摄影基础理论,包括光与色彩、光的平衡、构图原则来提升同学们对摄影的初步认识,再以摄影实践技巧为切入点深入介绍了曝光控制、对焦与深度、对焦与深度等实用技巧,切实提高了同学们的摄影认知与能力。

课堂瞬间:

本次摄影模块教程分为理论摄影技能讲解和实践两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掌握专业的摄影知识,提高对美的认知水平和记录创造美的能力。

理论教学


户外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分享

分享人:赵易萌

作品主题:建筑与环境


《草与石》

创作理念:使用对称构图,左侧的植物与右侧的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矩形建筑物棱角分明,相比之下给人以磐石般的坚挺感。而仔细看就会发现建筑的玻璃照应着对面的植物,融为一体,在和谐共生关系中给人以视觉冲击。


《尖角》

创作理念:摄于文科楼,当我向上望去,发现文科楼尖尖的拐弯处生长着一颗小草,正迎风舒展着它圆圆的叶片和长长的根须。这个由钢筋水泥和玻璃构成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因此突然变得和蔼可亲。


《另类地球》

创作理念:从下往上看,圆圆的建筑外壳好像地壳,接天的大树仿佛另一个绿色的天空,建筑物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




分享人:王隽晖

作品主题:建筑与自然环境

《图书馆的背影》

创作理念:乘坐电梯来到行政楼的五楼,眺望过去,那是图书馆那标志性的方形镂空,小小的镂空们又规范在一个大的矩形中,秩序井然。包围的图书馆的树木显得生机勃勃,虽然已经进入了秋末,但它们总是郁郁葱葱的,也许它们更懂得图书馆的美。将图书馆的背影放于画面的左三分之一部分,天空占画面的三分之一部分,更显得整体的和谐美。


《竹林里的学院》

创作理念:走进生命健康技术学院,迎面而来的是两侧通天的竹子,像一道天然的拱门,“拱门”之后的建筑位于画面中心,虽说只有两层,但在仰角拍摄加上广角镜头的加持下,显得也没有那么矮小,而是与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好像藏着,周围竹林的衬托下显得宁静,神秘。


《阳台与枝丫握手》

创作理念:经过学术交流中心,我仰头一望,多么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树枝毫无章法地却又团结一致地向上,与旁边的办公室交相着,好一个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画面分为代表自然环境的树木与建筑两半,又有着不太违和的过度,显出两者和谐相处。




分享人:李文恺

作品主题: 建筑光影


 《别样的楼道》

创作理念: 那一天晴空万里,给单调的楼道增添了不一样的光彩。午后的阳光透过格栅,温柔地在灰色的墙壁上留下印记,那些明亮的线条,像是一段段旋律,交替在光与影的交界,随时间而流动。或许,建筑的美并不止步于它的外表,而在于这每一丝光与影的交替,那是岁月的手笔,是光阴的故事。


《雨中行者》

创作理念:每当路过这栋教学楼,我都会被它墙面上整齐冷峻的方格线条所震撼,如果建筑有感情,那想必它是严肃而淡漠的吧。某日阴雨连绵,一位行者撑伞缓步,独行于阶梯之上。高耸的墙壁如沉默的旁观者,将他的身影映衬得愈加渺小而孤独。行人手中的伞不仅负责雨水的隔离,更像是心灵的港湾,试图在巨大的压抑中找到一点温暖的空间。从这张照片里,我们可以窥见现代都市中人的孤独状态。


课堂呈现

班级:24文产1班2班

授课老师:王铁球

跟班助教:刘璐

课堂讲解:

在理论课的部分,王老师和大家一起讲解并探讨了摄影与审美的关系、摄影的步骤与构思、美的形式与摄影构图、摄影的参数与表达等核心内容,并跨越历史长河与地域界限,引领学生们领略了古今中外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作品。沿着摄影术诞生与发展的时间脉络,一方面回溯了艺术表达形式的演变历程,另一方面展望了摄影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王老师特别提到了表达美的技巧,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需要注重画面的情感表达和美感营造,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审美体验。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需要与观众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同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艺术语境下的摄影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超越了传统摄影的纪实性特征,更加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和审美价值。因此,王老师鼓励学生们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捕捉那些微小而有趣的瞬间,珍视自己那些稍纵即逝的创意火花,并勇于通过摄影这一媒介将它们记录并表达出来。

课堂片段:

摄影模块的课程分为摄影理论技能讲解和实践外拍两个部分,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自然而然对美有更深刻的领悟和应用能力。

理论授课


户外实践


作品分享

「SHAREING」


PHOTO

《校园的日落》

创作理念: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日落,觉得日落就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色彩,展现着一天即将结束时的宁静与美好。在捕捉这样的照片时,没有别的想法,只觉得这样的有韵味的美景不拍下来很可惜,刚好也捕捉和表达出那种温馨、浪漫的氛围。每次拍摄落日时,我都会觉得,这就像是在和大自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通过镜头,我们感受着彼此的情感和思绪,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治愈,忘却了一天的烦恼。

——胡歆雨

《“他”视角》

创作理念:受限于天气,这几张图片实际上拍摄于两个不同时间,聚焦于晴时傍晚的文科楼和细雨阴云下的体育场,但在拍摄时,我尝试用一种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平视视角不同的拍摄角度来展示一个"他"视角下的校园建筑,选景时,我想要寻找一种建筑和当时天气氛围协调融合的平衡感,晴天下的景则借助倒影与光晕使建筑更具温暖与生机,阴雨中的景则从低视角强调"大雨将至"的压迫感。

——许震坤



《校园中的光怪陆离》

创作理念:图一图二通过太阳照射的影子以及栏杆对光影的分割进行创作,加入斑驳的树影素材,用树枝作为照片全景,增加照片的丰富性与层次感。

图三参考“天井”的视角,捕捉日落余晖使得图片的结构性更加明显,重点突出了云彩的特点。

——钟婉珊






《线条·角隅·活力》

创作理念:都说绿美莞工,校园角隅都匿有美丽故事。实践外拍这天天气平淡而单调,所以我将相机调成黑白模式,透过黑白的碰撞,瞅见线条相交的刚性,看见黑白视角下的莞工一角。而当雨过天晴,阳光穿过阴霾,我看见光影奇妙的相交,遇见彩虹道上的一抹鲜艳。举起相机,我定格了“镶”在墙上的阶梯,裁剪了绿荫下奔跑的小人……

——张垒



《上课行程》

创作理念:这些照片是我在同一天的上午拍的,记录了我作为大学生在大学里一个早上的行程,具有连贯性,光影也比较相似。第一张照片是上课去教室拍的,我在这里只保留了黑白色,稍带有些严肃的感觉,又要认真上课的意思。第二张是我在下课的时候拍下的教学楼,在这张对半的构图中,规则的楼与乱长的树形成对比,具有张力。第三张是放学后记录的空无一人的停车处,当时已是中午,光影很足,有一种要骑上不远处的自行车进入茂密树林的冲动。而第四张便是我在宿舍楼梯上所拍摄的,栏杆和对面的楼梯的线条重叠上。其实我个人较喜欢构图,因为世界还是需要规则才能和谐运行,也能让想表达的东西更能被他人知晓。

——谭颖欣


《再一次夏天》

创作理念:这一组照片旨在捕捉秋日里那些短暂而灿烂,让人感觉仍处在夏日的景色,或许在这样的季节,不知不觉它们已经成为广东的独特秋天景象。夏天对我而言,是青春的象征,是成长和自由的同义词,它充满了阳光、欢笑和无尽的可能。我的风格倾向于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光影,以捕捉夏天的活力和热情。我将通过镜头探索夏日的自然景观——从金色的阳光到郁郁葱葱的树木。每一处场景都是夏天记忆的一部分。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自然光线的运用和构图的简洁,我使用调低曝光和动态捕捉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夏日的连续性。我将继续探索夏天的主题,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让它们在照片中永恒。通过我的镜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再次体验到夏天的魅力,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温暖和光明。

——黎书语


在课堂最后,老师让同学们上台分享了自己外拍的照片以及拍摄时的想法和心得体会,再次向同学们介绍了如安塞尔·亚当斯、保罗·卡普尼格罗等著名摄影家的各种不同风格的摄影艺术作品,并提及到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深刻反映了摄影师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摄影的魅力并不拘泥于构图和参数,伟大的摄影作品往往情深而不仅仅是景深,它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摄影作品的主题、情绪、回味等都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堂“沉浸式”摄影课,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这次课程不仅让他们对摄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欲望,也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探索更多未知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图文来源 |  以上班级小组及带班助教

图文排版 | 苏婧怡

初审 | 吴秋诗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

莞工教务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