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我校通识教育大讲堂第五十七讲邀请广东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副秘书长、创作研究部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梁少锋开展文艺评论与审美主题讲座。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叶永胜主持会议,近300名学生参加会议。
梁少锋以极其丰富的人文素养向同学们讲述了文艺评论与审美在历史中的发展变迁以及中外的文艺评论审美的不同,重点讲到了新时代文艺评论与审美的发展。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讲座回顾』
讲座伊始,梁少锋以2014年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一场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为切入点,分析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党对于文化建设的政策与主张,表示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梁少锋首先介绍中外美学起源的区别,他表示国外的美学最初是从概念出发,在理性的哲学的思考中发展,从鲍姆加登到康德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美学体系。而中国的古代美学内涵主要来源于善的定义,通过感性直觉和个体感觉来发展。梁老师举例舞蹈作品——以《六君子图》为灵感来源的当代舞《静听松风》,进而详细说明了古代中国审美的三个层次,朦胧美、真实美、超越美。
接着,梁少锋介绍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他说其最开始是作为“舶来物”,随后逐步在国内文化环境发展。一方面,讲述文物之美,说明了历史感与新异感的不同。另一方面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杜牧,苏轼的相关诗句讲述境界之美。由此总结审美的观点是经验的习惯的。
随后,梁少锋分享了现代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十年来的流派争论,各流派形成了各自的美学观点,但最后由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结束了分歧。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他以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作为对比,他强调中国美学有着人民性、民族性,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发展的。
接着梁少锋重点介绍文艺评论对于美学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评论要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发挥其对文艺作品发展的引导推动的作用,要深刻把握文艺评论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精神: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最后,梁少锋表示艺术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对错之分,艺术创作具有不确定性,变化性,偶然性,优秀的文艺评论应该引导着人民评判的走向,能够更好地展现时代精神。
『总结』
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十分艰巨。文艺评论和审美的发展变迁,从一脉相承的感性直觉到一以贯之的人民评审标准,以其丰富深厚的内容不断发展。现代的文艺工作者以及文艺评论工作者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汲取奋发的智慧和力量,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图片来源 | 莫双嘉
文字来源 | 解德心
初审 | 刘 蒂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