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我校“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落实通识教育“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实践精神”人才培养目标,拓展传统通识课堂边界,引导学子走出校园,在实地研学中深化对东莞城市建设、莞邑文化、科技创新、自然科学的理解与感悟,自2023年起,通识教育中心基于地域优势、人才培养特色、公选课程设计,开展“莞工通识·研学东莞”系列活动。
本期“莞工通识·研学东莞”研学活动跟随(面授公选)生态和环境漫谈课程开展,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近自然,实地考察湿地生态系统,引导同学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10月19日,阳光普照之时,研学队伍的同学们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踏上了旅途,来到东莞松山湖生态园片区的燕岭湿地公园。活动伊始,李翠丹老师为了让同学能够从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燕岭湿地,先在生态展览馆向大家讲解关于湿地的知识。李老师的专业知识丰富,讲解方式通俗易懂,我们一起跟随她的脚步,走一走燕岭湿地吧!
Part1 燕岭湿地的“前世今生”
「TRAVLING」
燕岭湿地,占地30多平方公里,是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修复核心区。它始建于2006年6月,建有全国最大的水处理人工湿地工程,是集中体现“循环利用”理念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域。
从前,这里并未有燕岭之称,而是茶山、石排、横沥三镇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的疏忽和轻视,加之以地势低洼,城市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汇集于此,形成一片臭气熏天的“黑龙江”。
为了根治环境问题,东莞政府合理规划,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工程,处理污泥、规划水系、种植植物,将地势低洼、污水聚集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并冠之“燕岭”美称。现今,燕岭湿地通过自然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吸收作用,深度净化南畲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实现污水由浊变清。
Part2 细游燕岭湿地
「TRAVLING」
了解了燕岭湿地的背景,我们踏上湿地的步道,真切地感受着缕缕清风、清新空气和晨间静谧。虽说燕岭湿地是人工工程,但此处的生机勃勃并非人为养护,目之所及皆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湿地里的水生植物多达60余种,螺旋包围的风车草、娇艳爱美的美人蕉、释放毒性的海杧、肆意生长的春羽……同时,我们也见到了不少动物,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花丛飞舞的蝴蝶,就连隐蔽在叶间交尾的螳螂也被我们瞧见了!
Part3 学生感悟
「TRAVLING」
23计算机5班 陈宇航
湿地研学,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漫步于翠绿与碧水间,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蓬勃力量。湿地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都诉说着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此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保护自然、珍惜生态的种子,激励我未来为守护这片蓝色星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化工1班 郑好
这次研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相比,湿地污水处理更加环保、可持续。它不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的投入,而是依靠自然的生态循环来实现水质的净化。这让我反思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同时,我也意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不仅是污水处理的天然场所,更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湿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3文产1班 廖玉瑾
通过本次实践研学,我了解到湿地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于我们人类,对于植物、动物都很重要。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不是单独的个体。同时,我也深刻地了解到燕岭湿地在咱们东莞污水治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东莞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国家修复湿地治理的缩影,为东莞人民提供了社会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生态支持,为周边镇区居民提供了难得的绿色福利。
图片拍摄|苏婧怡
文字&排版|黄泳琳
初审|李翠丹 吴秋诗
复审|许燕转
终审|王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