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晨荐549 | 香

文摘   2024-12-03 08:01   广东  


校长晨荐

时清世平,日读一诗,知春和景明,秋高气爽,天地有四时之大美;红袖添香,缁衣仗剑,人间有三生之极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和远方,尽在其中!

晨起读诗,使我能在夜间看见头顶更明亮的星空,听见心中更美丽的律动。我把它们推荐给你,我愿你从此爱上诗歌!  

——马宏伟


 香文化特辑·篇首语


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等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燎沉香,消溽暑”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数千年来,咏叹香的诗词数不胜数,从中我们足以感受中国人民对它的热爱。在盛产莞香的莞邑,本期 “校长晨荐” 栏目将带大家走入“香”的世界!栏目开篇,先来测测你对我国悠久的香文化历史了解有多少?

 解密香文化

(点击题目选项,可自动提示正误)

1.中国香文化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A.新石器时代

B.商朝

C.春秋战国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A

北宋丁谓《天香传》有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以焚烧柴火和烟草等植物的方式祈求上天的帮助。商周时期的“燎祭”祭祀法盛行,如《诗·大雅·生民》“取萧祭脂”,“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用于祭祀上天与祖先神灵。


2.在春秋战国,香不仅用于祭祀,还用于:

A.医疗养生

B.情操展示

C.礼仪规范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ABC

在汉武帝之前的春秋战国等时期,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初始期。焚香行为为国家所掌控,香料较为简易,主要有柴、玉帛、牲体、香藁、栗稷等,追求其祭祀、祛瘟除虫、修身养性,展示情操的功能。香同时承载着重要的礼仪作用,如《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香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屈原《离骚》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战国)屈原《九歌》

3.汉代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香料的进口

B.香炉的普及

C.诗词的创作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B

汉武帝至魏晋时期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引进期。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有开创性的作用。其一,他奉仙以求长生,逢神便敬,打破了“香祭祭天”的垄断;其二,武帝时期香品逐渐走向实用化,如置椒房储宠妃,郎官怀香上朝(《汉官典职》:“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奏事口衔鸡舌香等,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垄断,使香进入了日常生活;其三,武帝大规模开边,使产自西域的大批“香料”传入中国汉武帝时期设计的博山炉,更是成为中国香文化与香具的象征。

“帘外月华明,焚香小坐清。博山炉袅篆,缕缕是侬情。”——(清)宗粲《焚香》

4.古代文人四雅事:“品香、听琴、插花、赏画”的说法,是在哪个朝代形成的?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C

宋代是香文化的鼎盛期。隋唐以后,两广、海南的“南香”盛行,逐渐取代西域香料,降低了香价,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佛、道二教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使供奉烧香走向普及。经过前朝普及期的发展,香文化在宋代达到鼎盛,香的市场化、平民化程度日渐加深:如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香铺”,各式香药食品,以及衍生出“香人”“香婆”等一系列香道职业。宋代文人墨客爱好焚香雅集,诗词唱和,以“品香”为首的“古代文人四雅事”也在宋代形成。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宋)朱熹《香界》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宋)黄庭坚《子瞻继和复答二首·其二》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宋)陈与义《焚香》

5.在古代哪本书籍中,列有“芳香篇”,记载数十种药用香料植物的性质、用途和功能?

A.《香乘》

B.《本草纲目》

C.《肘后备急方》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B

明代是中国香历史发展的成熟期。香的使用更为普遍,形成了成熟的香料加工制作技术,线香开始广泛使用,使香道简易化。时节选香、防病选香等用香知识也非常普及,《本草纲目》中专门辟有“芳香篇”,包括近60种药用香料植物的性质、用途和功能,以及10余种香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此外,明代还产出了集历代香谱之大成的作品——《香乘》

“地僻青山拥,人间白昼长。草堂无个事,终日瓣心香。”——(明)任环《和仇雄川幽居十咏 其二 焚香》

6.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所提到的“炉瓶三事”指的是哪三种香具?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炉瓶三事”指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香炉为焚香之器,香盒用作贮藏香面或香条,箸瓶就是用来盛放处理香料的箸铲的。清代,香文化发展经历了较大动荡。清代用香祭祖、敬佛、祝祷成为生活常态,焚香、净心也成为读书人的精神良药。作为香道载体的香炉,在此时亦推陈出新,考究程度大大超过前人。清三代盛世时期,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然而,清代中叶开始,经济衰退,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导致中国香事日渐没落。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香道及其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接纳和延续,香文化复盛指日可待

 香文“画”拼图

以上选择题你答对了多少呢?除了漫长悠久的香文化历史外,古代的用香方式也十分丰富多彩,有熏烧、佩戴、涂敷、熏蒸、内服等,熏香工具则有熏笼、香囊、香炉等……下面我们将从古画《月曼清游图册-围炉博古》中领略古代香文化的多姿多彩,看看你能在其中找到多少处“香”的痕迹!

(点我查看正确答案)

答案&古画赏析: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月曼清游图册》是清朝宫廷画家陈枚的传世之作,共12帧,表现后宫嫔妃一年之中的生活。其中一帧“围炉博古”,表现了腊梅花开的隆冬,美人们在一起赏画鉴古的场景。华堂之中,木雕隔断形成两个空间,里间是书房,书架边挂着古琴,罗汉床上放着一只铜手炉1,边上果盘里盛着佛手清供2。青砖地上架着取暖的炭盆3,内燃香炭。堂间,美人们有的在赏画,有的在鉴赏青铜香炉4。屋里摆着两个大的熏笼5,画案上放着书、卷子、花瓶、觚、紫砂茶壶和两个青铜鼎式香炉4,可谓“古鼎名琴满室陈”。庭院中一株盛开的腊梅6则透过漏窗入画。腊梅的暗香、炉中的香饼、佛手的果香,暖阁之中温暖的清香将冬天挡在了门外,令人如醉如痴。

1. 手炉:又名“捧炉““袖炉”,与脚炉相对,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也可作为熏香用品。手炉在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如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2. 清供: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古玩等。清供源于佛供,也分为岁朝清供、中秋清供、寿诞清供、婚喜清供等“有名清供”,也有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的“无名清供”。

3. 炭盆:烧木炭的火盆,可燃香炭熏香。

4. 香炉:中国传统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以及香道中必不可少的供具,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香炉有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以及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囊等配套器具。

5. 熏笼:熏笼,是放在炭盆上的竹罩笼,古代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熏香、熏衣、熏被。如王建有诗云:“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 “焚香居一室,尽日见空林” ,在古代诗词的海洋里,香文化如同一缕芬芳轻烟袅袅升起,穿越千年,依旧向我们诉说着那些暗含在香中的美好寄托。燃一柱幽雅清香,品一首芬芳诗词,愿这份香气,能够伴随着每一个热爱古诗词的你,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到一片优美与宁静。

图文整理&排版| 苏于阳

栏目编辑 | 肖妮妮

初审 | 刘蒂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





莞工教务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