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东莞理工学院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本学期,东莞理工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持续推出《批判与创新思维导引》《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和《审美实践导引》四门导引课程,课程群由马宏伟校长等专家教授领衔建设,汇聚跨学院190名能师,100名优秀学生助教,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莞工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导引课程采用“大课讲授+小班研讨”教学模式,通过“知全局”的大课与“谋一域”的小课带领并行,实现通识教育走入人心的“最后一公里”。
课堂讲解
课程之初,马旭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摄影的相关基础知识,比如:艺术摄影的两个主要类型(沙龙艺术与概念艺术)。讲课过程中,马老师利用相关影像或者是自己的摄影作品生动地为大家呈现拍摄技巧和知识点的具像化。同时,马老师也十分鼓励同学们用手机或者相机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关于拍摄时如何具备“摄影眼”,马老师将自己在东莞拍到的人文影像和去新疆旅游时所拍摄到的风光影像一一展示,并且为同学们详细的讲述了拍摄时的构思、构图和后期的调色。强调不同的后期调色方法也表达了图片蕴含的不同内容和情感。
课程过半,马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课外实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同学们“走遍”莞城校区,并为大家示范和指导如何记录生活中的美景。关于“何为审美”,马老师希望同学们有自己想法,不要被他人所影响。
实践环节
为了给同学们指导和示范如何记录身边的美景,马老师带着同学们从校园入手,从实践中慢慢发现“摄影眼”,同时这次实操也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摄影艺术的兴趣。摄影模块课程将实操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同学走出课堂,将理论知识亲手播种在实践的土壤中,同学们流连忘返,在拍摄中互相交谈心得体会,分享拍摄经验。
作品分享
授课老师:马旭
跟班助教:赵茵
光斑下的校园
创作理念:我个人对阳光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透过树荫洒落的光斑。绿色、校园、阳光,这些景物都在提醒我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刻。在校园中,阳光呈现出多样的形状和色彩,每一幅画面都值得被铭记。对于那些照片,我进行了一些后期处理,以更好地突出光影与树木色彩的对比,从而营造出与主题相契合的氛围。
—— 24国贸1班 丘清耘
静谧夕阳
创作理念:以广阔的天空为主体,突出夕阳那绚烂的橙、红、紫等渐变色彩,搭配天边的云霞,似火如锦,与操场的广阔相映衬,增加画面层次感与纵深感。让我们静谧下来。
——24国贸2班 刘铠机
静谧时光里的小猫
创作理念:通过捕捉小猫在安静时刻的优雅姿态,呈现它们慵懒又惬意的一面,让观者能从照片中体会到那份静谧与闲适,仿佛能和小猫一同沉浸在这安静美好的时光里,获得内心的平静。
——24国贸2班 刘铠机
静夜之月
创作理念:透过树梢拍下这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与旁边黯淡的楼形成对比,突出月亮的皎洁,丰富画面层次。让辛苦一天的学生们得以驻足,感受着一番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24国贸2班 刘铠机
校园一隅
创作理念:在校园漫步时,我感受到了建筑的独特。本次取景于莞工各处,以空间与结构为主题,通过镜头的捕捉,大礼堂、图书馆、宿舍等,突出校园的青春活力,老教学楼与新教学楼相互碰撞,总有人在校园里体验青春,时间在流逝,校园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摄影可以留下这一刻的瞬间。
——24国贸1班 肖若涵
授课老师:马旭
跟班助教:李诗漫
建筑之美
创作理念:照片是仰视视角下的4号楼大厅,天窗的几何形状结构整齐化一,阳光从天窗射入,与红色横幅上的文字形成鲜明色彩对比。
——24社工1班 黄凯艺
创作理念:这张照片是以石头为中心,光线从远处透进来,形成“亮-暗-亮-暗”的效果,同时,来往的同学体现校园的秩序美。
——24社工1班 黄凯艺
创作理念:这张照片用从下往上的拍摄角度突出建筑的高大和独特的三角结构,蓝色的玻璃也有着岁月的沉淀。
——24社工1班 黄凯艺
建筑层次之美
创作理念:楼梯作为建筑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光影在层层楼梯上投射出了不一样的美感,生硬的一根根柱子一阶阶楼梯与暖黄色的光形成对比,弱化了楼梯的生硬,增强了美感。
——24社工1班 黄偲诺
光与自然
创作理念:绿荫与天空交相辉映,蓝绿色构成了和谐画卷。抬头望向天空时,阳光从树缝间洒落,树冠间的羞避效应呈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不禁想起“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这首诗句,一切的意境是这么的贴切,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
——24社工2班 龙杰
摄影分享
摄影课程步入尾声,老师组织学生们分享实践课和日常生活中拍摄的照片。同学们用心地展示精心挑选的佳作,老师则从构图技巧主题深度等角度,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点评。另外,马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摄影作品,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的审美体验和拍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再次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摄影,让瞬间承载着故事与灵魂,也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与价值。
图文来源 | 以上班级小组及带班助教
图文排版 | 罗婷婷
初审 | 马旭 吴秋诗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