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晨荐539:“吃货”诗人代表——苏轼

文摘   2024-10-29 08:00   广东  



 时清世平,日读一诗,知春和景明,秋高气爽,天地有四时之大美;红袖添香,缁衣仗剑,人间有三生之极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和远方,尽在其中!


晨起读诗,使我能在夜间看见头顶更明亮的星空,听见心中更美丽的律动。我把它们推荐给你,我愿你从此爱上诗歌!

——马宏伟


校长寄语

校长晨荐539



篇首语


       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在学校里,相信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大多是在学校食堂里解决的。其实,我们的三个饭堂都有许多美食,有些更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美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看看他的“吃货世界”,品品他留给我们的人间美味。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1,蓼茸蒿笋试春盘2。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饭三楼圣元味餐厅自选菜


品清茶时蔬之甘

       诗中的“蓼茸蒿笋”在学校虽然没有,但是食堂里的各式青菜也能让同学们大饱口福,尝尽时蔬的清甜鲜嫩;饭后,前去北街的奶茶店买一杯冰凉爽口的奶茶,冷泡茶和鲜奶融合后在唇齿间的碰撞,让我们仿佛也品到了千百年前“雪沫乳花”的午茶清香,也算是一种和古人的“梦幻联动”了。

注释:

1.“雪沫”句:谓午间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午盏,指午茶。

2.蓼(liǎo)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蓼茸,一作“蓼芽”,蓼菜的嫩芽。试春盘: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蔬菜和水果、饼饵等装盘,称“春盘”。因时近立春,故称“试”。


《猪肉颂》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12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一饭一楼自选菜窗口

食豚肉之香

本诗写的是东坡肉的做法,“东坡肉”即为红烧肉,在学校的饭堂窗口里都有卖。红烧肉浓油赤酱、吃过后唇齿留香,确实令人垂涎三尺。也难怪苏轼起床就要来上两碗,饱餐一顿。

注释:

1.柴头:柴禾,做燃料用的柴木、杂草等

2.罨:音yǎn,掩盖,掩覆。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1,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2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3不妨员外4置,诗人例作水曹郎5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6


三饭小锅菜窗口

尝河鱼之鲜

     看到东坡鱼,不禁想起一饭的剁椒蒸鱼、二饭的酸菜鱼和三饭的红烧鱼,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是入嘴却都是鱼肉的鲜美。让我们不得啧啧赞叹苏轼确实是美食行家。

注释:

1.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2.郭:外城。

3.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

4.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

5.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

6.尚费官家压酒囊: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1人。


7月的学校荔枝树枝头

啖瓜果之甜

      相信在岭南地区生活的同学们对荔枝一定不陌生吧?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后来到岭南品尝荔枝后有感而作,我们的校园里也随处可见荔枝树,在夏天更是硕果累累,学校还会举办“荔枝节”活动哦,大家可以一起啖荔枝,感受荔枝之甜。

注释:

1.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作“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作“总教长作岭南人”



诗人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 四川省 眉山市)人, 北宋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 苏洵 、弟 苏辙 三人并称“ 三苏 ”。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上面分享的诗词是苏轼生平创作或品尝过的美食,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还是平日里的粗茶淡饭,苏轼都能够乐而食之。苏轼生平虽然多次被贬,这些诗词大多是他被贬在外时所作,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对人生的享受,及时在痛苦低谷之时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认真过好每一天,用美食抚慰自己、感悟人生,当之无愧的一名“吃货”。







北宋 赵佶《文会图》

绢本设色 立轴 纵184.4厘米 横123.9厘米 

      《文会图》具体描绘了北宋时期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一个场景。

     地点应该是一所庭园,旁临曲池,石脚显露。四周栏楯围护,垂柳修竹,树影婆娑。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摆设有果盘、酒樽、杯盏等。八九位文士围坐案旁,或端坐,或谈论,或持盏,或私语,儒衣纶巾,意态闲雅。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拱手行礼,神情和蔼。垂柳后设一石几,几上横仲尼式瑶琴一张,香炉一尊,琴谱数页,琴囊已解,似乎刚刚按弹过。大案前设小桌、茶床,小桌上放置酒樽、菜肴等物,一童子正在桌边忙碌,装点食盘。

 

      宋代非常重视饮茶文化,到处都飘着茶香,茶也取代了酒成为了桌上的主角。《文会图》以极其写实的笔法描绘出宋代高雅之士的饮茶文化,其实也透出宋徹宗一种“以文治国”的愿景。



图文排版 | 黄泳琳

栏目编辑 | 肖妮妮

初审 | 刘   蒂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


往期回顾







莞工教务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