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每周一问

教育   2024-11-09 14:30   北京  

“每周一问”第331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对于孩子来说,培养审美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素养的提升,更是为他们未来生活注入色彩和活力的关键。老师,您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


这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许多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方法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让审美与学科碰撞,激发双重滋养


创意汉字讲解,体会汉字形体美。汉字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且汉字文化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汉字结构、形态、演变等方面都能突出审美元素。展示汉字形体美,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时期汉字的演变,创新汉字的内容讲解过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课文语句鉴赏,品鉴语言词句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所呈现的课文优美语句的品鉴内容,针对学生对优美语句的实际感受,向学生提供语句鉴赏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课文语句的技巧,推动学生深入感受语句体现的语言词句美。


诗词朗读活动,感受结构旋律美。诗词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基于此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诗词朗读活动,创新学生学习诗词内容的形式,借助朗读过程感染学生引起共鸣,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感受诗词结构旋律美,还能深化学生对诗词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将学科知识与审美教育融合,能够激发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滋养。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俞艳君感受美、辨别美、创造美


感受美。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可以把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屏保设置成美丽的图片或者班级学生美好的瞬间,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美。


辨别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辨别和分析,如作品的主题、色彩等方面。再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创造美。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可以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的平台。在每次活动时,鼓励学生认真体会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乐趣,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事物。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吴芯懿:思其道以雅“生”深致


环境之道:教师可以美化教室,在布置教室时加入艺术元素,如挂著名画家的作品复制品,展示学生的手工艺品,使孩子们身处其中就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个性之道:设立无主题的创作时间,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创作,无论是画画、写作还是设计,都不设限。


思维之道:组织定期的艺术评论会,针对一幅画、一首曲子或一部电影,发表个人见解,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观点,挑选几件同类艺术作品,让学生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培养细致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昌小学 朱彦妮美的教育在日常点滴中


班级布置的美学。“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年开学初班级都需要进行精装修,不少班主任都会按照班风和班名来设计主题。如果叫星辰中队,就会在班级里放一些行星模型,在阅读角放上行星有关的地理知识。如果叫向日葵中队,那么班级就是明艳的黄色为主色调,让人不由自主分泌多巴胺。这是班级布置的美学。


班会课上的美学。主题队会不只局限于教师的分享,还可以邀请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队课主持人,有机会做综合实践,在活动中发现美。比如传统节日主题的队课上,学生可以吟诵节日古诗文,可以展示绘画作品。


师生共同传递美。教师可以利用身边资源传递美,分享美。爱美的老师把自己打扮得干净得体,穿上喜欢的衣服,带给学生的就是美的享受。教室每天都被值日生打扫得一尘不染,这就是美的环境。班级进行一周一次学生抽屉、作业评比,看看美的抽屉,美的作业是怎样的。美是一种状态,美藏在身边点滴中。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三招提升审美能力


设计环境,潜移默化。校园与教室的环境布置,便是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大到宣传语的选择与张贴,小到绿植的选择与摆放,都渗透着审美要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与教室的布置工作,一举两得,既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审美意识。


联结学科,拓展审美。审美,不单单只是存在于美术课程中,它可以存在于每一门学科中。比如:语文课中的诗中有画,数学课中的严谨深沉美,英语课中的成语对称美等等。我们在平日的教授之中,可以有意识地渗入对各个学科的审美指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互相传递,品鉴提升。美的事物如果能够在学生之间传递乃至流行,那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大有助益的。我们可以将新近流行的美好事物或拍摄入片,或写入文章,或制作成奖品……在同学间互相传递,慢慢提升品鉴美好事物的能力。



@湖南省湘潭县天易贵竹学校 肖彩霞:从三个维度,培养审美素养


在大自然中,培养审美情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拥抱大自然、观察树叶的纹路、鱼儿的嬉戏、欣赏柳条摇曳生姿、蝴蝶翩跹起舞、聆听小鸟的欢唱、丰收的歌吟……徜徉在辽阔的大自然,学生们可以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欣赏美的事物,感受万物的蓬勃与灵动,感悟生命的美好,塑造美的心灵,成为美的传播者。


在学科教学中,涵育审美素养。以语文学科为例,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和运用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美在形体,方方正正,一笔一划;美在风骨,一撇一捺,苍劲有力。在比较中发现语言文字的美,提高作品鉴赏能力。如教学《泊船瓜洲》,让学生用“到、过、入、满”和“绿”作比较,体会到“绿”赋予春风人格化,使诗句更生动形象。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智慧之美,享受语言文字及作品带来的美好感受。


在表现、创造中,提升审美素养。通过朗诵、绘画、音乐、舞蹈、喜剧等形式来表现美,增强综合素养,提升审美价值。如果说发现美是知道“美在此处”,那“创造美”就是“美其所美”。可引导学生通过努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美好事物。可以是科技画、融入个人元素的舞蹈、创编的歌曲,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发明、小制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向美而行,美美“语”共


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美。中国的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也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饱含了深刻的寓意,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美好。三年级《搭船的鸟》一课,用文字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过程,让学生欣赏到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在朗读体悟间传递美。朗读,不仅是文字的有声表达,还是一把打开情感世界的钥匙,透过文字让读者进入作者及文本的情感世界。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秋天》,带领孩子们入情入境,通过朗读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并一声声朗读文句:“啊!秋天来了!”加深对秋天的期待,让秋天的美更加具象化了。 

在对话交流时践行美。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和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依靠言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唤起共鸣。当我们真诚对待他人时,说话的语气也如阳光般温暖。在表达赞美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时,文明用语就会直击人心,善用“您好”“请”“谢谢”等都是对真善美最好的诠释。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孙菊:课内课外多元培养,三件美事刻意训练


在阅读中,提炼美、鉴赏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精神加以提炼,培养学生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去鉴别。阅读除了文学作品zho,还可以是艺术文献、艺术作品、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提高鉴赏力。

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在生活中,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是审美的第一步。教师启迪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除了发现校园之美,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感悟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感悟色彩之美、形态之美。生活中的美,还体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上:吃穿住行、柴米油盐,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对生活美的追求和热爱。

在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学校要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学校的装修设施,走廊,橱窗,一草一木,处处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将艺术欣赏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艺术展、艺术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方面个性化创作,体验美、塑造美。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俞艳君、@肖彩霞、@孙菊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邀请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集团)园岭部的滕敏老师为大家带来分享: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集团)园岭部 滕敏]


四季寻美  心灵织梦

在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里,美,如同一股不息的清泉,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引领我们向着更高尚的道德境界前行,为精神世界铺设了一条丰富多彩的道路。正如木心先生所言:“没有审美力,知识都救不了。”审美素养,不仅是个人气质与品味的塑造,更是创造力的源泉,为人生画卷添上斑斓色彩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处于不同的身心发展期,将审美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自然的怀抱、文化的浸润、劳动的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培育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与时代担当未来公民奠定基础。


春之章:生命的赞歌,自然的启示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披上嫩绿的新装,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组织“春日寻绿”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校园的小树林或附近的公园,让他们亲手触摸初生的嫩叶,聆听鸟儿的欢歌,记录下自己对春天色彩、气味、声音的独特感受。通过绘画、诗歌创作等形式,鼓励学生们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艺术作品,让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索美的引导者,陪伴他们一起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将班级的主题活动和班级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发动并鼓励学生将每一次的作业视为一次创作的机会,将知识转化为作品,让学习过程成为美的呈现。如,设计精美的几何图案,创属于自己的诗歌,用英语讲述“春天的故事”等等。这种作业作品化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素养,让学习成为一场美的旅程。


夏之章:光影的交响,文化的浸润


夏日炎炎,阳光炽热,但正是这强烈的光影对比,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延续寻美的季节课程,我在班级开展“光影探索”课程,利用午后的阳光,在校园内寻找最佳的光影效果,引导学生观察光与影如何在不同物体上创造出奇妙的图案和质感。通过摄影、素描等方式,学生们可以捕捉并记录下这些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夏季也是文化浸润心灵的好时机,开展“经典阅读月”主题月活动,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理解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提升审美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合伙家长,一起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思想的启迪者,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出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怀。


秋之章:色彩的盛宴,劳动的创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自然界色彩最为丰富的时期。我在班级设计“秋日色彩采集”项目,利用周末组织亲自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进乡村或山林,收集不同种类的落叶、果实,进行分类与艺术创作。通过拼贴画、彩绘、自然笔记等形式,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艺术创作,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秋天,本身就是一门课程,结合秋收,学校可以安排“劳动创造美好”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手参与农作物的收割、加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劳动中,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劳动创造的美,理解美的源泉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人类的智慧与汗水。这种劳动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素养,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与珍惜,培养出了更加深厚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冬之章:静美的诗篇,心灵的沉思


冬天,大地归于沉寂,白雪覆盖下的世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纯洁。在这个季节,我们的班级开展了“冬日静美”系列活动,如“雪景写生”、“冬日诗歌创作”等,鼓励学生们在寒冷中寻找温暖,在寂静中听见内心的声音。通过绘画、诗歌创作等形式,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在静谧中感受美,如何在沉思中提升自我。


前行加回眸,冬季也是反思与内省的好时机。班级每年的经典活动——“年度回顾与展望”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回顾一年来的成长与收获,思考未来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和指导者,陪伴他们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让审美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美的欣赏,更深入到内在美的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季的更迭,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更是审美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一系列以自然为师、文化为魂、劳动为基的寻美课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发现美、欣赏美,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创造美、传递美,将这份对美的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审美素养的提升,让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为他们的人生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学生们都能以一颗敏感而温暖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让审美教育成为点亮学生心灵的一盏明灯,此时行动,正当时。‍‍‍

感谢滕敏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提高作业质量是磨砺能力、塑造习惯的坚实基石。在这条漫长的学习征途中,每一次精心完成的作业犹如闪耀的里程碑,标记着我们的成长与进步。对学生而言,提升作业质量不仅是他们学业成果的体现,更是为他们未来之路铺设坚实基石的重要一环。老师,您如何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希望您能向我们传授宝贵的经验。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张正友 摄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房子芯

推荐阅读

练字实用指导来了!让孩子告别字迹潦草|支招
项久雨: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扎实迈进教育强国|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建立课堂内外链接、丰富科普阅读资源……各地按下科学教育“加速键” | 科学向未来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