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 子畏于匡:人人都可拥有使命感,人人都要拥有使命感

文摘   育儿   2024-07-08 23:05   北京  


9.05 子畏于匡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本意解释


                   

       子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畏,受到威胁。

       与(yù):参与。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子畏于匡,这个“畏”是私斗的意思,不是公家打仗,是民间私斗。

       《周礼》中:“死有不吊者三:畏、厌、溺水”,有三种死法,别人不到现场吊唁的。
       “畏”,是与人斗殴而死;“厌”是行止危险之下,被崩坠之物压死砸死,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都不坐屋檐边上,怕瓦片掉下来把自己砸伤;“溺”,是冒失下河游泳溺死。这三种死法,叫轻生亡孝,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死后,把父母丢下了,所以这是一种罪。

        孔子怎么畏于匡呢?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而且当年替阳虎驾车的人是孔子的弟子颜克(有的称“颜刻/颜高”),现在颜克又在为孔子驾车,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五天。

       所以,孔子与匡人的冲突,不是国与国的战争,是民间私斗、这叫做“畏”。

        局势很危机,弟子们也很害怕,孔子很坦然。说,周文王远去了,他的文化礼制不都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让这文化断绝,那我就不能继承这个文化,如果上天要让这文化延续下去,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

        后来,匡人农明白孔子不是阳虎,后来离开了。      


文化使命感使人冷静、强大、坚韧

      

        孔子气势宏大,以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居,这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影响着一代一代的读书人,到宋儒张载,他把这种使命感、责任感,说到了极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学习的使命。

        鲍鹏山老师说,孔子是以传承古代文化自命的,他认为这是他的历史使命,他承担了这一使命,肩负起沉重的责任。而这项工作的伟大也给了他对自我的肯定:我既是文化的传承者,我就是负有“天命”的人。

       樊登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在抗日期间,有一位高僧大德虚云老和尚,在路上遇到一个日本兵,日本兵把刺刀亮出来,顶着他说,“你个出家人,怕不怕我杀了你?”
       虚云老和尚看着刺刀说,如果命中注定我今天要被你杀,有什么可怕的?如果命中注定你今天杀不了我,那更不用怕了。日本兵听后居然收起刺刀,鞠躬走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如孔子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他有强大的使命感,就会焕发出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丈夫气概。孔子这样说,也给了周围的人注入了莫大的信心。

       这种思路看起来真是没有逻辑,但天下伟大人物和伟大事业就是常常出现的没有逻辑,孔子不受匡人之害,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毒死,耶稣被罗马总督订上十字架,谁合乎逻辑?

       也许他们的逻辑和常人的逻辑不同,常人的逻辑是,“某事必然发生,于是某事发生”。而苏格拉底这些人的逻辑是:“某事必须发生,然后某事发生”,为什么?孔子必须不死,方可人间传道;苏格拉底耶稣必须死去,方可显示救赎。

       我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想想自己身上还有什么使命,还需要怎样才能完成,你就能吊着一口气撑住了。
        医生在救别人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强烈求生意愿的病人,会更容易抢救回来。当一个人感觉活着不愉快,药物在他身上就很难发挥出好的疗效,就是俗话说的“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



人人都可拥有使命感,人人都要拥有使命感


        杨鹏老师说,使命感对生命很重要,但什么是使命感,使命就是出使去完成旨命。
       使命有两大元素构成,一个是命令的发出方,二是命令的执行方。从执行的角度来说,孔子执行的使命是传承周文化,从命令的角度来说,这个命令来源于上天,是天命,孔子是受命于天去执行上天的命令。 

      孔子深信天道,了知自己的命运,这便是他的“天命”思想。那么什么是“天命”?儒家学说认为,“天”在赋予人生命的同时,也赋予某种需要个人来完成的使命,这便是“天命”了。

       换句话说,人是肩负着某种使命降临人世的。人能够感知天命,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主动地体认、回应并完成上天的使命,成就自己圆满的人生。
      在现代语境中,使命感就是一个人应当肩负起的责任与任务。孔子认为,自己肩负传播人类文化的历史重任,天命所系,自可无畏无惧。

        对于一个人来说,若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帮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而且,只有明白自己这一生应当承担起什么样的使命,清楚自己的使命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并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条道路虽然艰辛难走,但却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正如曾子所言,任重而道远,当死而后已。这种使命感召唤着人们,并为人们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与古人相比,很多现代人的生命是灰暗的。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使命,甚至连自己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使命都不清楚。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激情与动力,甚至是毫无责任心。
       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价值根本不会得到丝毫的体现,而他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意义。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使命,找出自己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

(扫码入圈子,每日10分钟,与孩子一起共学《论语》)


开心小花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是一件更快乐的事!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