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颜渊喟然叹曰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本意解释
《论语》中有很多篇是孔子对自己喜爱的弟子颜回的夸赞,本篇是颜回对老师的夸赞,极尽溢美之词,很多词语也成为后世对教育者称赞的专属用法。 “仰之弥高”代表的是高度,“钻之弥坚”代表的是深度,“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看他好像在你的前面,忽而他又在你的后面,老师似乎无所不在,这几句表示孔子老师的学问高深莫测。 “循循然善诱人”,是说老师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在自己所学习的事情上,并且能够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谆谆教诲。 “博我以文”,是格物致知,是老师让我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把天下的道理都融会贯通,不会拘束于寡陋;“约我以礼”,是克己复礼,用礼来约束自己,礼是天理自然的规律节文,要尊重规律,遵守规矩,行事才不恃才傲物,才能小心谨慎,学会好好做人。孔子既教授我知识,又教我如何做人。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儿。虽欲从之,莫有也已”,老师把我的才能全部逼出来了,我也把我的浑身解数都尽情的发挥了,又看见老师之道,在前方卓然而立,我想一步跟上去,却又找不到地方发力了。 颜回感叹说,夫子之道,真是无限趋近,而不可企及呀,博文,博不过老师;约礼的修养功夫,更是和老师差的很远。关键老师还是不断在学习的,在进步的,由于他的起步在前,智慧更深,接触面更高,学习更勤,所以,即使学生也在进步飞快,老师和学生的差距仍然是在拉大,而不是缩小。
好的老师,不仅和个人学识有关,也和个人的修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孔子能够成为万世师表,是因为他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 本篇中,颜回对孔子老师的评价,既又主观上的感受,也有客观上的评价。孔子作为老师,不仅有伟岸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还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这一切与教育者的内在修养有关。 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像本篇中开头讲到的“博文以文”一样,说的是老师让我获得更广博的知识。老师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指渊博高明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好的老师,也同时有高尚的人格,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师能够真善美有追求,会极大的影响学生人格的养成。因为老师是学生非常尊重的人,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尤其是一些是非观的待人处事方式。很多人认为,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要远比其他专业素养更重要。像本篇中提到的“约我以礼”,克己复礼,用礼来约束自己,懂得越多,本事越大,越要有敬畏心。 好的老师,也都有灵动的教育智慧,像本篇讲到的“循循然善诱人”,不以考试为目标,而是足够有耐心,愿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孔子在教育弟子们的时候,一直都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行仁。
同时,还不影响它教学的灵动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且身教大于言传,把个人的思想以及教学内容,几乎渗透在具体的生活起居、礼乐政事等方面,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灵活地传授高深理论,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孔子也可以让学生们从中体会明白许多大道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老师。教育者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使命,还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的任务。这就要求教育从业者,在用先进的思想和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论语等国学大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学习的过程不是永远直线上升的,是有一个阈值需要突破的
颜回对孔子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如此之真切,有人会问,是否真的如此,难道老师真的如颜回描述的那样吗,还是更多的是弟子对孔子老师的一种感激赞美。 樊登老师讲过说,人脑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增长的。人的大脑靠神经元链接的,人与人之间,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差异并不大,但由于我们大脑神经元的链接呈现指数型结构,像孔子老师这样从小到大如此好学,又多能鄙事,他的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就会更丰富,更何况,孔子还热衷于教别人知识,而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传播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了极大的正向刺激,会得到指数型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学生发现自己和老师看起来是五年、十年的差距,但在实际的学问和境界上,很有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无法衡量的差距。 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和事业发生改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术语,叫做“突破阈值”,就是你达到某个值,你才能发生改变,想要救一车的火,必须得用足够的量的水才能够做得到。就像水烧开100度才叫突破阈值。 生活工作中,我们会经历一段无比煎熬的过程,就像遇到了瓶颈期一样,感觉怎么学都没有头,不知道学习的价值在哪里,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这时候还没有走入上升的过程,还在平地,如果没有突破阈值,那改变救无法发生。
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也有体会,从一开始的读不懂,学不会,到反复读,反复学,忽然哪一天,像开窍一样,忽然能够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真正体会那种学习的快乐,这才是人生学习的真正魅力。
#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
(扫码入圈子,每日10分钟,与孩子一起共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