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出则事公卿:修德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的自律

文摘   育儿   2024-07-19 17:44   山西  


9.16 出则事公卿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出外便侍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本意解释


                   
       “出则事公卿”,在外要好好的工作,与领导、官员们做好交往;

       “入则是父兄”,回到家就要好好的侍奉自己的父亲、兄长;

      “丧事不敢不勉”,有丧事的时候,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去帮忙操办;

     “不为酒困”,上面三种场合都需要喝酒应酬,不能推辞,但是孔子都不会为酒所困,不喝的酩酊大醉。

        孔子认为工作生活中三种需要喝酒的场合

      

       一个人在外工作社交的时候,面对领导、客户的场合,不能不喝酒。在外为政就要恪尽职守,做个称职的官员,这是孔子提到的“忠”的体现;

        回到家里了,父亲兄长说很高兴喝酒助兴一下,那也不能推辞。百善孝为先,这是孔子提出的“孝”的体现,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

       在丧礼上,主人家敬酒,代表着一种感激之情,这时候也不能不喝。参加丧葬之事要尽心竭力,尽量做得周到细致,这是孔子所倡导的“敬”的体现。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大事,孔子在此处用“不敢不”,就足以证明了他对丧葬之事的敬畏之心。

       这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孔子喜欢喝酒,而且酒量不错,在特定的场合喝酒以示尊敬,但是从来不喝醉,少量饮酒,不过度,不酒精成瘾,“不为酒困”,不沉湎于酒精,这是孔子提出的“慎”的表现。

      有时为了某些礼节上的来往,可以适量饮用酒水,这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也不会生出什么乱子。但若过于沉湎于酒精,不但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甚至还会因此而酿成大祸。在我国,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真正不喝酒的人还真不多。

       历史上,因酒误事的比比皆是。三国时期的张飞,便是因为醉酒丢了徐州,使刘备无家可归。历朝历代的昏君暴君,几乎都是贪酒好色之辈,譬如夏桀、商纣。



修德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的自律


      本篇讲的是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蕴含着人生的大道理,修身养性最重要的是自觉自律,用理性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有这样才能成为有德之人。

        其实,对于现代人而言,不管你是为官也好,还是公司里的职员也罢,最重要的也是恪尽职守。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不容易做到。也许有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着这种状态,但是时间久了,不一定能坚持下去,有时甚至会在工作上形成疏忽,给企业或组织带来损失。

        倘若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姊,那他就拥有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去仁爱天下之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姊都不顾,他更不会对他人有仁爱之念。

        孔子对于生死的敬畏,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因为这种敬畏,让他时刻都保持着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孔子参加丧事,他肯定会尽心竭力,在态度上表现地十分恭敬。这样既是对死者的恭敬与缅怀,也是在给生者作出表率,同时表现了孔子对生命的热爱与虔诚。

       以上这几点,对于有高深修养的人来说,确实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能把这些简单的事情长期坚持,毫不懈怠,差不多就是君子了。



  #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

(扫码入圈子,每日10分钟,与孩子一起共学《论语》)


开心小花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是一件更快乐的事!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