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聚焦|市场止跌企稳,参与主题轮动

财富   财经   2025-01-14 08:24   北京  

秦培景  王冠然  刘易  卿施典  侯苏洋 

  王子昂  田鹏  王涛  白弘伟  任恒毅

政策加码值得期待,春季躁动渐行渐近,本周A股市场有望止跌企稳,建议积极参与主题轮动。从A股大势来看,交易损耗指标显示短期内市场止跌概率较高。从主题环境来看,综合主题流动性指标和市场风格特征,活跃主题近期依然有望保持轮动状态。从催化因素分析,建议可关注美国总统上任后中美博弈迭代;以CES舆情为核心的科技产业事件;以及应对的外部压力有望前置落地的国内加码政策落地。从重点聚焦选择上,结合市场环境、近期催化、流动性指标研判,建议关注半导体国产化、人形机器人和新消费三个主题。最后,我们在报告中还梳理了相关组合供投资者参考。


A股大势:本周市场有望止跌企稳,建议积极参与主题轮动。


总体上,A股基本面预期回稳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宏观流动性趋于宽松,而活跃资金依然是市场流动性的主导力量之一;催化上,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日益清晰,国内政策发力驱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2025年有望成为A股主题投资大年。从近期市场节奏和风格判断,2025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本身已经迅速完成降温过程,随着外部扰动因素落地,政策加码值得期待,春季躁动渐行渐近,建议积极参与主题轮动。



主题环境:市场流动性仍可支撑主题轮动,内外宏观预期有望逐渐明朗。


1)当前A股市场流动性特征依然能支持部分活跃主题轮动。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的规模缩窄,市场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市场情绪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暖迹象,活跃资金成交占比已迅速降至2023年以来低位,完成现金回笼,其中样本活跃私募的仓位并未出现显著下降,而活跃投资者后续的择机加仓也值得期待。A股短期可预见的增量资金来自活跃资金择机加仓和保险资金择机增持。根据我们构建的主题流动性指标体系,中证 2000 的资金流量指标(MFI)(MA5)以及相对强弱指标(RSI)(MA5)率先开启反弹,且中证1000、中证2000成交偏离度已出现底部反弹。综合主题流动性指标和市场风格特征,活跃主题近期依然有望保持轮动状态。


2)内外宏观预期有望逐渐明朗,轮动的主题随着春季躁动将更清晰。内部方面,面对空前复杂的潜在外部压力,国内逆周期调节和稳市场政策提前发力值得期待,具体措施可能前置,其中逆周期政策方面,市场共识的着力点还是在内需消费。外部方面,特朗普就职渐近,市场普遍关注其初期政策落地以及中美博弈后续迭代的方向。据竞选过程中的表述,特朗普第二任期将延续其“美国优先”原则,并进一步强化“孤立主义、反全球主义和反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倾向,着重推进贸易保护议题。我们判断,随着特朗普就职,1月下旬关税等海外扰动因素有望落地,而相比关税的不确定性,中美科技领域博弈长期化是市场关注并有望持续交易的方向。



催化因素:中美博弈迭代、科技产业事件和国内加码政策落地。


1)半导体国产化主题攻守兼备,产业逻辑支撑强。特朗普就职渐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市场普遍预计对中国的科技产业封锁管控预计将持续加码。参考上一轮贸易摩擦,中国对半导体、稀有金属等行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和调整措施,其中国产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产业有望持续获得国家支持,并保持高景气度。半导体国产化主题兼备市场关注度,产业支撑性,事件催化持续性,是攻守兼备的主题。


2)英伟达Cosmos加速物理AI,人形机器人主题持续催化。在近期的CES上,英伟达发布Cosmos模型有望带动物理AI发展,马斯克上调机器人规模化产量,OpenAI发布人形机器人工程师招聘,人形机器人主题催化事件多,同时人形机器人具备较长的落地周期,具备主题持续发酵的特性。


3)内需依然是国内政策着力点,关注新零售与低估值消费主题。刺激消费是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中重点提出的方向,并提出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发展。我们认为,促进消费的本质是促进就业,而首发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原有消费业态的加速升级。基于此,我们判断,国家对于消费端的政策扶持会保持持续,能够接受新业态改造的商业物业、消费品牌有望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 



重点聚焦:半导体国产化、人形机器人和新消费主题。



风险因素:


中美摩擦进一步激化,市场资金持续净流出,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3日发布的《主题策略聚焦20250113—市场止跌企稳,参与主题轮动》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