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0人 | 弘道致远篇:曹晓红老师天长口述史

文摘   2024-09-09 17:02   浙江  


向着教育之美前行


40年40人 天长教育人口述史

口述者|曹晓红

访谈时间|2024年8月28日下午

访谈地点|杭州市上附外国语学校

访谈团队|楼朝辉 金兢

口述史整理|金兢


【人物名片】

曹晓红,教育领导学硕士,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学科带头人,浙江省“2211”工程“名教师”。她曾任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杭州市天长教育集团理事长、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助理兼体验部部长、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校长、书记,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研究院副书记、教育评价中心主任。现任杭州市上附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教育研究院常务院长。


向着教育之美前行


天长是我18岁师范毕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我在天长工作了18年,是我相对比较丰富的职业经历中一段长久、恒定和记忆深刻的时光,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后来更为丰盈的职业履历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和推动成长的意义。有了天长优良的职业启蒙基础和专业学习积淀,才有了后面敢于去尝试去挑战去体验多元的我。没有天长工作的这段经历,也许人生不完全是这样。


天长人总是有攻坚克难的信念


(一)80周年校庆是一抹亮色

80年校庆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之前,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一直都没有搞过校庆,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缺憾的。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建校80年,我们觉得有必要组织和举办校庆,如果不做,可能也影响不了学校的正常办学,可80周年就一去不复返了。但真要做起来,没有先例样板可参考,难度不小,怕做不好,压力挺重。所以有那么一个阶段,总有一桩心事。

随着时间来到2007年,我和班子成员一致下定决心要启动校庆,也是基于非常朴素的情感:学校历经80年风风雨雨,一代代天长人为之付出了心血与智慧,才让她成为全国百所名校之一,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为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天长”两个字有沉甸甸的含金量。历史恰逢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觉得无论困难再大,还得要去尝试,能不能做好是一回事,想不想做、去不去做又是一回事。

一方面,校庆是一个很好地梳理回顾天长历史的机会和凝练天长精神文化的机会,可以把天长好的东西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天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回应社会期望,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激发天长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励所有教师更好地继承传统、耕耘开创。再一方面,所有校庆工作的点滴积累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基础和铺垫,后面要搞90年或者100年校庆的时候,不需要完全从头来起,可以在我们的基础上去补充和增添,向更高的目标去完善和丰满。我们愿意做一块小小的“砖”,这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每一个时期的天长人都尽心做好当下的事,那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接续起来,也是学校文脉传承的一种诠释吧。

2007年校庆前,曹晓红校长、庞科军副校长、黄勤主任到中国工程院拜访老校友——潘家铮院士

校庆筹备的过程非常紧张,真正启动各项准备工作是9月开学后了,因为2007年是记忆深刻的一年,大事挺多的。3月份,邮电路小学拆并,老师和学生归入天长。同一年暑假,平安里小学也并入天长,学生安排到金都天长就读,教师由天长总校来调配分派。这是两件大事,我们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全方位地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并稳定好大局后才揭开校庆筹备工作的序幕。虽然距离2007年快过去20年了,但回忆那时候的情景还是很有感触的。聊聊主要的几个方面吧。

——主题丰富,内容饱满

校庆活动主要分成二大板块,力图呈现天长历史,展示天长风采。

第一板块,主要通过编撰校史资料,来整理天长发展脉络,收集学校80年点滴,查漏补缺,为学校留一份相对有价值意义的资料,总标题为《天长校庆丛书》,分成4册。第一册《情牵八十——天长故事》,主要收录关心天长发展的名人名家、普通百姓、学校师生及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与天长的点滴故事,以此勾勒学校办学发展的轮廓,温情展现学校独特风貌,真诚抒发对学校的情感。第二册《天长岁月——校史沿革》,主要展现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概况介绍和大事纪要,以及有关领导题词、学校各个时期各个层面的史料照片。第三册《天长骄傲——校友名录》,主要选取学校历届毕业生中的80位各行各业的代表,意图体现“每一个普通劳动者都是学校的光荣与骄傲”的思想,整理天长历届毕业学生名册等。第四册《天长之子——教师风采》,主要通过对天长历任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11名天长孕育的省特级教师以及各年代在天长工作过的教师情况的介绍,展现天长教师风采,表达对所有曾经为天长教育事业付出过的老师的一种感念。

80周年校庆系列书籍

第二板块,主要是专题活动,有四个系列,分别是天长80名教师支教民工子弟学校;校庆典礼暨《天长校庆丛书》首发式;校友回校;天长教育思想研讨会。

 ——团结一心、上下合力

这么多内容和事情,真是巨大的工作量。光是4本书的编写就要投入极多的时间精力,尤其是编写丛书二三四册,有大量的内容信息需要考证、补全。我们派出教师小组去走访了许多老前辈,还召开了多场不同人员群体的意见征询会和信息对流会,来听取意见、确认内容以及搜集信息……尽量保证内容详细无误。但也还有不完整和瑕疵纰漏,只是在那个当下是举力用心做了。

还有系列活动,每一个都是大场面,都有重重的分量,都要精彩亮相。第一场支教活动是10月中旬开启的,80名教师的规模,整整3天的内容和任务,从课堂教学到专题讲座到班主任工作交流到家长咨询到捐赠书籍等。每一个教师都全情投入,树立了天长人的好形象。活动最初考虑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天长拿什么去回馈社会对学校的滋养。天长一直讲社会责任担当,我们想到民工子弟学校会需要一些帮扶支持,那么就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来。这个活动社会反响非常好,杭州日报做了大版面报道。接着是11月23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庆典。在这之后,考虑家长们在庆典日因为座席不够没能参加,所以又在杭州剧院举办了一场,邀请全体家长参加了。到了12月8日,我们邀请了校友回校,这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活动。最后是12月19日的天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与会的有全国课题组的专家、学校代表,教育界及高校专家,我们的区领导、局领导,部分同行学校的领导,我们自己的教师代表等。会议规模不太大,但学术水平和专业性比较高,内涵分量重,也非常圆满。

8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天长80名教师支教民工子弟学校

回望整个筹备过程,商议计划方案、统筹人力资源、落实项目安排、分线实施准备、过程调控完善、文稿撰写校对、书籍编制印刷、人员邀请接洽、信息查证补充、意见征询恳谈、节目编排练习、经费申请筹措、物资采购筹备……那么多事,那么紧张的时间,还不能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所有任务都是挤时间做,加班加点做。我和杜小芳、柴南南、庞科军、谭鹏飞等班子成员以及胡筱筱、黄勤、徐华昆、郑玉珊、王龙、张亮等中层干部都有分担负责的板块任务,然后再成立各自的工作小组,骨干老师组织跟进。挑重担的还有艺术组所有老师和班主任。周翔老师是艺术组长,主要负责牵头和落实各个年级节目的排练实施,总是求时间,但我们也没办法给他加时间,只能从碎片里去挤。班主任要配合艺术老师管理全班学生参与节目排练,也很辛苦。我们还有老师的集体节目——非常棒的诗朗诵……所以,每一个人都没得闲着,但也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精力和激情,大家依然快乐地忙着转,热情昂扬,上下一致,精益求精。我想,那一定是基于根植在老师血脉里的爱校情结和荣誉感吧,动力集体拉满。在那样短时间、高密度、高强度以及高要求的节奏下,老师们能把所有既定的任务出色完成,得到了来自各个层面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充分体现了天长教师的综合实力和风貌,也生动地展现了天长文化和天长精神在推动大家攻克难关、不断攀登新高点过程中的强大力量,这也是天长的核心竞争力吧。

——突破固有、彰显独特

校庆非常难得和令人自豪的是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台表演,除了有非常特殊情况的孩子,这可能和普遍是特长学生或精英学生登台表演的局面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校庆典礼是属于老师和学生的,他们该成为活动的主角走到舞台中央来。“学生第一”这个理念是很有天长特质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但理念需要通过具象的事情来承托,否则就是空的。孩子们唱得好不好,跳得好不好这并不重要,也不是我们关注的点,我们在乎的是孩子们作为主角,在校庆活动中快乐登台,快乐展现。这一幕情景可能会对他(她)的成长发生意义和作用。当孩子们长大成年,也许小学里好多东西都模糊淡忘了,但校庆时化着妆、穿着演出服登台表演的照片一定是会珍藏的,那份记忆一定是清晰的,甚至还会给自己的孩子讲那些美好的故事。这种深刻的挥之不去的印痕是有温度有情感的。

因此,这一个“全体学生都上台”的决定完全改变了庆典活动准备的操作模式。本来一个舞蹈可能就是舞蹈队的孩子跳,少而精,排练起来省力,出品效果也好,而我们一个年级的孩子都上了,男男女女、高高矮矮、会跳的不会跳的,每一个都成了演员。这也是一个挑战,驱动老师们去转变观念,改变行为。好在我们的老师是优秀的,他们能够认同理念,所以就积极创新,每个年级从节目内容、形式以及难度控制上去做贴切的方案,有的是口风琴,有的是唱歌,有的是舞蹈……台上站不下就在台下的过道,正好形成上下场面的互动,最后呈现的效果很震撼很感人。记得当时人民大会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看着演出后台那么多小演员和那样的阵仗,都惊叹了:我们大会堂搞过很多活动,从来没有学校这样搞过,你们太有魄力了,真佩服了!你可以想得出,听到这话的老师们有多高兴,多自豪。

80周年校庆典礼一幕

90年代初以来,天长人一直浸润在“差异”的理念中努力践行着教育,也许还不能说做到了完美,但一直在追求。“差异”的思想根植在了每一个天长人的心中。我们觉得“差异”要实施的前提首先是尊重,也因此,校庆筹备工作中我们也努力朝向这一点。编撰材料,树立尊重的理念,尊重历史,尊重每一个时间点以及这个点上发生的事情;尊重每一个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师,不论时间的长短、贡献的大小;尊重每一个孩子,提供他们应该有的机会,保障他们应该享受到的权利;尊重家长,真诚而郑重地邀请参加庆典,观看自己孩子的表演,即便我们要重复多做一场活动……体现了天长小学的核心价值观。

2015年,曹晓红校长回到天长为学生上课


天长是一方不会枯竭的沃土


(一)天长总是推动年轻教师成长

我很幸运,2000年评上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我觉得成为特级教师,是由很多因素和条件促成的,也需要很多基础。

首先,是时代的政策。逢上了特级教师评选向年轻教师倾斜的好政策,给了我们年轻人以机会。之前我们看身边的特级教师,应该都是人到中年或人过中年评上的,对我们小字辈来讲是“遥遥不可及”的事,压根儿没想过。这样不拘一格大力让年轻教师“冒出来”且被认可,真是开先河的举动,走在全国先列的。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浙江省政府和教育厅领导的理念是非常超前的,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培养也是具体落实在行动中的。反正,我觉得自己挺幸运地“逢时”了,这是一个大前提和大背景。

其次,是学校的平台。天长有广而厚实的积淀,一代代校长尤其是李承龙校长带领天长人奋斗追求,踔厉开创,立课题搞科研,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研究,为学校奠定了特别优秀的基础并且推上了新的高度。我们来到学校工作,就像种子遇到了肥沃的土壤,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很多,成长也就快一些。一方面,天长藏龙卧虎,除了有特级教师外,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老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他们专业素养高,教学水平好,我们新教师经常搬个凳子满教室转着去听课,耳濡目染,能学到很多。而且,天长的教研文化很优秀,同学科的听课学习是常态,跨学科的听课学习也是常态,我能广泛接触到语文以外其他学科老师的优秀之处,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都能经常听课,非常丰富,非常开眼。要知道天长在不同的学科都有很高水平的老师,教学是顶呱呱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高质量的营养。因此,我觉得在学校里好像有很多师父一样,你有不懂去开口,他们都会在不同工作以及很多方面给你指导和帮助。当然,我固定而明确的师父有两位,一位是何慧校长,一位是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何校长在我入职初始就带我少先队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我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就是接她的班,所以何校长是我的入门师父,给了我很好的入职启蒙。后来我做副校长,成为何校长的助手,那段时间工作的交集配合太密切了,我在她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她是我学习管理工作的师父。张化万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是我后来语文教学方面专门的师父。我跟着他听课,他盯着听我课,我就在不断看着学着试着练着的过程中收获感悟和长进。张老师还带我外出去省内外上课、讲座、拍录像课,指导我参与编写教辅资料等。我参加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的浙江省比赛和全国比赛,他都有全程指导和陪同。所以,张老师的指导帮助在我后续专业的更快成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天长大大小小的接待参观非常多,全国各地都有来学校参观学习的老师,我们隔三差五经常要上公开课,来十几二十几个人就在教室里听课,坐得满满的,再多一些或者上百了,就在礼堂里听课。我从一开始紧张得要命的“小菜鸟”状态,到后来的逐渐松弛自然,再到后来人越多胆越大的状态,真的就是被“逼”出来的。学习多实践多,积累就慢慢丰富了,后来申报评审时才能有内容有素材。再有一个,天长提供老师出去的机会很多,因为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兄弟姊妹校,常常有交流活动,其他还有各类专门的会议以及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我工作才一个半月,就带着自己班级的学生一起“出征”参加浙江省思想品德学科的观摩课,当时是在安吉路实验学校搞的。课上得还优秀,印象深刻的是组委会给予的赞誉:天长派了才45天的老师和45天的学生(一年级)来上课,有魄力有实力。1991年初,我工作的第3年,李校长就带着我和音乐周翔老师到北京参加全国20所名校课堂教学比赛,我们双双收获了一等奖,感觉特别自豪。这样的学习锻炼机会应该是很多学校年轻教师不一定能拥有的。一句话:平台练人。

第三,是领导老师的助推。天长历任领导都很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和塑造,但凡有机会就会把你推出去,鼓励你去争取,并且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和争取机会。从我第一任校长李承龙来说,我是他招进天长的,是当时杭州师范学校唯一一个毕业生。他经常会来听我的课。我怕李校长但也喜欢他,因为他看上去很严厉,实际人很好很慈祥,也有幽默感,只是他的东阳普通话不太好懂。他会谆谆教导关心你,也会给你敲边鼓提个醒,不管表扬批评都很真诚,打心底是希望你好。李校长非常厉害,是全国劳动模范!他眼光很犀利,思想很开明,理念更是超前,对老师要求也严格,几乎没有老师不“怕”他的。李校长听课,大部分老教师都会紧张,我们就更加了,因为他懂课堂,对课堂有要求,会给老师蛮大的压力。李校长听课时的表情好像是“评价量表”,随时在传递着课好不好的信号。如果是生动的,他的脸上会有微微笑意,还会配合着点点头写一写记一记的动作,如果不怎么样,那就基本是面无表情了,或者会转头眼望窗外甚至打打哈欠,更“令人恐惧”的是他起身走了……那个时候,我也经常要承受那份“紧张”,每回上课禁不住常常去看李校长,看他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以此来判断他对我课堂的满意程度。老教师再三提醒最好不要去关注李校长,以免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和心态,我还是会忍不住悄悄瞄一眼再瞄一眼,现在想想都非常有趣。课后李校长会反馈他的意见,有简单有详细,但都会抓住“命脉”提出问题再提出要求。当时他有很多建议在我听来是“天马行空”的,像“空中楼阁”没法实施,后来理解他特别看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要少讲再少讲。现在想来,那还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刚起头啊,你说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超前不超前?我们年轻人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在那样的关注中以及严格的期待和指导下,被推动着长大,是不是很有幸?再举个很小的例子。方莉校长任期,上级领导来学校慰问座谈,要有老师参加,那座谈就座谈吧。不是,领导会让年轻老师齐刷刷聚起来排个小小的朗诵,每个人说上几句话。这可以理解为在每一个场合、机会,领导考虑的是让年轻教师走出来“亮相”,锻炼胆量也好,增强自信也好,广见世面也好,是有意义的。在何慧校长任期,学校搞现场会接待全国课题组成员学校的来宾们,就有一个环节安排是老师们表演节目,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我也上去跳过舞。面上看这些事情和学术没有关系,但它对于培养年轻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大家的眼界格局以及提供给不同特点的教师更多展示平台而言是有价值的。所谓天长老师好像都“不怕见世面”,大概就是如此这般小小大大经历多了的缘故。除了领导,老教师们也很乐意帮助年轻人,会倾囊传授他们的经验,毫无保留,并且因为教了你而有用有效感到高兴自豪,有“甘为人梯”的境界和奉献精神。因此,学校的氛围很健康,打个比方,就是其中的一棵树、一朵花甚至是一株草都能长得好,这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四,是个人的努力。在学校整个都积极向上、不断攀高的工作氛围里,我们从入职开始就无形中被赋予了一种姿态:不用扬鞭自奋蹄。所有老师们好像都是这样的,很多事情不用领导逼着盯着,大家会“自转”而且似乎都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劲儿。在天长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识:不拿第一名,好像等于最后一名,没什么特别光荣的。这种氛围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也学会了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做好每件事,用心用力做到当时自己的最好,再一点一点去够更高的标准,一步一步慢慢地突破,磨出一个新我。

总之,当时评上特级教师,我是这么理解的:那些前辈老师获得这份荣誉,是对大半辈子在教育战线上作出成就和贡献的一种肯定,而年轻一代教师获得殊荣,除了的确是有值得肯定的那部分以外,应该还有一种鼓励、鞭策的意义,毕竟工作积累的年份在那里,希望以此为日后前进的动力,在教育岗位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贡献。我也相信这是大多数新生代特级教师所认为的。因此,可以看到大家都非常努力,一直在不断历练持续向前,不敢松懈,就是要对得起这荣誉。

到目前,据说天长前前后后已经诞生20位特级教师了,真是太值得骄傲了!产生这一少有的现象,首先是天长挑选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能被看中的基本都是优秀的苗子,个人素质、底子就比较好,这是先天条件。然后到了天长,就有了沃土滋养,有了机会锻炼,有了平台提升,有了团队帮扶,有了资源助力等等,那就是外部条件优越。加上个人再有勤学实干的奋斗态度,内力发挥不错。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那“冒出来”“跳出来”的机会就大了,成功的概率也就高了。

(二)榜样的力量在那里

天长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是有要求的,会时不时有压力传导来推动成长。我记得在方莉校长任期,学校每年都会召开研讨会,比如德育研讨会、科研工作专题会等等,而且大家还要写论文。论文匿名编序号后交由外面的专家进行评奖,最后会把获奖论文编辑成册,老师们人手一本。过程中,学校领导也好,老教师也好都一样要写一样参加评审,排个一二三等奖出来。以前年轻没什么感觉,现在想来这多少是有点压力的,但当时大家就那么做的,没什么抱怨,只是认真准备投身其中。我觉得这种公平、上进的学术氛围挺好的,领导、前辈教师都如此用心努力,我们没有理由松懈。榜样和示范带给我们正向的引导和影响,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中奠定了天长年轻教师对工作对发展的正确认知和态度。而且,这样的举措促进和推动了教师们的思考与积累,积极做个有心人,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提炼出来升华起来。不论一开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在大家一起往前奔跑的过程中有所沉淀,有所收获,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证。后来,这样的专业研究活动也就成为学校传统延续下来。

(三)积极超越昨天的自己

“天长杯”指的是学校每年一届的课堂教学比赛,评奖夺杯,是何慧校长任上开创的,应该是1997年开始的。那年我去了新创的天地实验小学工作,1999年回到天长,所以第一届没有遇到,但一回天长就参与到了。

要问我个人参加“天长杯”的感受,说起来印象还蛮深的。当时我上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这篇课文。困扰自己最大的就是觉得设计不够新颖,平铺直叙地按着事情发展顺序学习课文没什么味道,觉得一定要有点创新变化,更大程度去引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激活学生想去探究的热情,那样的课堂才会生动起来,教和学才有意思。为了求一个新颖的流程设计,我深陷其中,左思右想,反反复复,终于有了被自己接受和认可的思路。最后上课效果是满意的,也因此捧得了“天长杯”。

说“天长杯”催人成长,那是它让你“熬”了一个过程,“逼”着你突破,因为你总不能把老一套拿出来吧,还必须得把昨天的“我”打碎,再重塑一个,推陈出新,超越昨天的自己,展现新的样子。对参赛教师而言,“天长杯”承载着努力、进取、实践和思考,它的内涵实质是学习提高,评奖夺杯是外在形式,但因为这个结果是肯定了老师过程中的学习成长和勤奋付出,所以大家很看重也很珍惜这个荣誉。天长年轻教师的锻炼、培养就是通过这么一件事一个举措一种机制累积叠加营建起来的。而且,“天长杯”之后,上城区其他学校也搞起了“望江杯”“荧光杯”“某某之星”评选等活动,借鉴了天长的模式。从这一点上讲,“天长杯”的辐射力很强,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推动区域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助推了一把,这就是名校的示范性吧。

“天长杯”每年都搞,从2004年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因为基于不断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把它从单纯的课堂教学比赛扩展成多项目的学术活动,充实了更多内容,比如有学术专家报告,有教师自己的观点报告,有辩论赛,还有其他不同行业的讲座等,涉及领域更宽一些,时间贯穿一个星期,升级成了“学术周”,称为第七届“天长杯”暨第一届学术周。

曹晓红校长接受访谈


舍得花时间

投入在学生的真成长中


2006年6月,全国“推进《纲要》普及实施,深化雏鹰争章活动”现场会在天长小学举行。会议规格很高,天长是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小学承办会议的。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上城区区委书记等领导一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团省委领导和优秀辅导员代表都齐聚天长,参加了学校少先队员的争章考章活动,观摩了争章主题队会,并就相关专题进行调研,对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实,天长的德育活动一直是自带特色的,丰富生动、开放创新,具有意义是主旋律,许多活动都是杭城的一道亮丽风景。大量精彩有趣的活动赋予了天长学生独特的养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大胆创新的游学活动

学校的游学活动非常有特色,也是学校非常大胆的举动,首创在2002年。那一年9月,我在酝酿设计国庆活动时,真的非常想寻找一种形式突破常规的诗朗诵、歌咏会等,以更让学生喜欢、更让他们走心的方式来做更具教育内涵的活动,想到了国庆这个特殊的节日和其蕴含的特殊意义,就大胆地设想要带领一部分学生去北京,去真切感受祖国妈妈的心脏——首都的变化,以此来深化体验,激发真情,收获真效果。那一部分学生去北京,更多学生呢,也要走出去,所以也精心设计了活动,组织孩子们实地考察杭州最新建设好的钱江二桥,看家乡的变化。这样两支队伍都走出学校,考察回来后再开展绘画、摄影、写诗编报等活动。

2002年,曹晓红副校长和老师带学生到北京游学

去北京的活动计划在9.26-9.29期间搞,也就是放假前的上课阶段,方案提出来后,得到了何慧校长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所以我们组织准备就更有劲了。内容安排得非常丰富:去中国工程院探访老校友潘家铮院士和徐匡迪院士、院长,去清华大学走访学哥学姐,去圆明园古迹考察追思,去长城攀登放飞和平鸽……都很有意义。我们还做了统一的外套,后背印上了“西子少年,情系首都”的主题和天长小学的校名及logo,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送我们去火车站的那辆租来的大巴也精心做了装饰,把主题内容呈现上去了。当它行驶在街道上的时候,真的就是一道非常亮眼的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行人的目光。

在杭州和北京来回的火车上,我们引导孩子们和列车长作了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大力支持,将广播提供给了我们。孩子们就在火车上向南来北往的乘客宣传起了家乡杭州:讲西湖的故事,唱西湖的歌,介绍杭州的历史,推介杭州的特产风物,同时还赠送西湖的明信片和小书签给旅客。一路上,天长孩子们做了很好的宣传,树立了很好的形象,赢得了列车上乘务员和旅客的一致好评,都夸天长这所学校好,夸孩子们能干。这个活动应该是杭州乃至浙江学校的首创吧,之前没有听闻过相关报道,所以当时杭州电视台的记者还随行4天,全程跟拍报道。

这次活动之后,我们更加切实地感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生命力,所以每年都坚持搞游学活动。2003年,组织学生游学上海,和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孩子开展Homestay活动。2004年组织学生赴井冈山。2005年带领孩子去匈牙利;去韩国和釜山教育大学附属学校的孩子开展Homestay活动。2006、2007年一直都游学韩国……

因此,从时间上看,天长组织学生外出游学起始于2002年,真的很早,应该是开创性的。后来慢慢慢慢普及起来,现在也叫研学。

2005年,曹晓红校长带领天长教师赴韩国考察釜山教育大学附属学校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游学其实是德育活动(教育活动)的一种形态,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它用唤醒孩子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为基础,让教育更加入心,也因此会更有效果。天长还有很多不是游学而走出学校的德育活动,每年都有,不胜枚举。我坚持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仅仅在语数英科等学科上埋头苦干,不是正确的教育姿态。真正的教育者应该要在孩子们的活动上舍得花时间,去造就学生的真成长。课堂教学是一条腿,德育活动又是另一条腿,两条腿要平衡迈起来,孩子身心才是健康的,差异发展也能够得到更大的释放。

(二)强调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在天长也是“风生水起”。我们把学科学习与活动深度结合起来,以大主题为内容,以多学科整合为要求,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也称为整合学科活动,有点相同于现在的跨学科活动、项目式学习或主题式学习吧。

那时候,我们围绕西湖做了很多“文章”,推出了西湖的水的测量、西湖的周长的测算、西湖的树的丈量、西湖的桥的研究等,还有西湖的诗词楹联、西湖的美食、西湖的特产等,各个主题落到不同的年级。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就集体出发了,随老师的组织去不同的点开展探访、观察、研究,回来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学习成果。这块工作我们还在全国课题组做过专项汇报,得到了充分而积极的肯定。后来天长搞“一周在研究”“一月在研究”等,应该就是当时的延续和深化。现在来看,天长早在20年前就已经在尝试和实践学习方式的变革了。


天长始终是发展中的天长


(一)天长得有天长的样子

在天长那些年,我担任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1996年任教导处副主任。1997年去了新创建的天地实验小学任教导处主任。1999年回到天长任副校长,分管过教学、德育、科研、师训等。后来任常务副校长,全面协助校长工作。2003年任校长。2004年成立天长教育集团后兼任理事长。

你问我接班做校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想,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首先是继承,也就是天长依然还得是天长。天长有厚实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教育特色以及骄人的办学成果,高度在那里,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在同行学校中也是有极高认同度、美誉度的。所以首先是要继承好,就好像方向盘交给了你,要让她航向不变,跑偏了是不行的。因此,差异教育的理念不能动摇,核心的精神文化要延续,得把天长办成天长的样子,不能走样变形。其次是发展,就是学校要有新的模样和姿态。如果原状是稳住了维持了,但没有发展变化,总是老样子肯定不行,得有新样子新面貌。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天长也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否则,社会环境在变,教育要求在变,教师队伍在变,家长要求在变,学生也在变,而学校不创新不变革,那就落后了。因此,我觉得保持不变与变的平衡极其重要,也是蛮有挑战的。做到了,也意味着把使命和责任担负起来了。好在全体天长人还是众志成城,齐心努力,令人满意地交出了答卷,在核心理念和追求方面保持天长的本色和特质,在创新开拓方面也有了丰厚的实践积累与成果。无论是老样子还是新样子,还得是天长的样子。

(二)天长是有责任担当的

天长的发展和时代紧密同步,每一次大的变化都刻录了时代的印痕。

2004年12月,天长成立教育集团,这是上城区第一个教育集团,由天长小学、时代小学(已于2000年创办)和金都天长小学(将于2005年开学)组成。当时集团运作有着特殊的模式:天长小学和时代小学是双体制双法人代表,为松散型关系;天长小学与金都天长小学是同体制同法人代表,为紧密型关系。这种模式和更早一些时候成立的西湖区、江干区的教育集团的样态有所不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实践的意义,也为后来杭州市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了一种样板。

2007年,邮电路小学和平安里小学的并入也算是天长教育集团扩张、发展的又一种形式吧(两所学校都不是以分校或校区的方式归入集团而是仅师生并入)。一方面天长教育资源全方位输出,一方面天长吸纳他校新鲜血液而实现和母体学校的统整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天长的现代学校治理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为随着诸多新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地去解决它。同时,也由于集团规模放大对师资的需求,在新的教师的招引、培养上也进一步提速加力,为后来新一批教师的茁壮成长、学校的“元气”恢复打下了基础。

成立天长教育集团,是区政府和区教育局作出的重大决定和部署,是在时代呼唤优质教育均衡化、公平化、普及化的大背景下,在杭州市为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率先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全面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下的具体行动。当时,我们也非常理解其中的重要意义和分量,就觉得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办好学,办好新校,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教育,这是一所名校、一所政府办的学校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所以,在大局面前,不论困难,义无反顾。现在国家提出“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我想“教育共富”应该是其中的要义之一,回头去看那个年代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有价值的。

(三)天长是有生命力的

事实上,天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抱着为社会为教育为孩子奉献的初心和理想,一直努力承担着社会使命和责任,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大气胸襟和魄力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披荆斩棘,担当前行。过往也好,现在也好,都是这样,相信未来也会如此。比如,何慧校长任期,2000年创办了时代小学,用100%天长教师的输出确保了一所新学校的高起点高质量启航,时代小学也因此稳稳上路,很快就树起了口碑,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但天长母体由于分流了将近一半的优质师资,客观上也存在内生动力短缺的困难和压力。除此,在区域学校新生、发展的历程中,天长还输出了很多骨干教师、优秀干部。好在天长的生命力很旺盛,还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孕育机制以及培养机制,度过困难阶段而再度发展,就像一位“光荣妈妈”。所以,客观来讲,天长切切实实为上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赞誉天长是上城区的“黄埔军校”,是优秀教师的摇篮,放到今天来看也一点不为过。

围绕集团的成立,我们举行了揭牌仪式和办学运行机制研讨会,那天是2004年12月28日,一个凌晨突降大雪的难忘日子。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给集团题词“不让杭州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贺杭州市天长教育集团成立”,很多省市区领导、高校教育系教授、教育界专家、同仁来参加了仪式和会议,都对天长教育集团成立给予祝贺,也寄予满满信心和厚望。整个活动从得知决定到揭牌仪式暨研讨会仅有二十几天,所有章程文件、运行标准的确立制定,仪式流程、研讨会议的设计安排以及环境物料、资源准备等必须同步开始,全体老师众志成城,出色完成所有工作。很多相关的故事可以在2005年1月的《追求》校刊中找到。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时的科研室主任徐华昆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比较详尽地描述和记录了我们如何在一天一天中完成一桩桩大事,又如何在最后冲刺关头通过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来推进准备工作,实现空间和事件的变样,很感人。现在读来,依然内心澎湃。

在天长教育集团成立后的工作中,比较好地秉持了既定方针和原则,通过松紧有度的方式,在集团《章程》《办学标准》《教师成长方案》等的框架下,针对不同学校,在“协商议事,共享资源”以及“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之间寻求到了最大公约数,一路稳健向前,各学校也都健康发展,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天长的文化传承


大家都说天长有独特的学校文化,我想这个文化可能是指精神层面的吧,我理解为弥漫在学校角角落落的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大气包容、创新灵动的特质,敢为人先、永立潮头的勇气,以及追求进取、突破自我的精神。

(一)天长自己的校刊

天长有一本自己的校刊——《追求》,2004年春创刊的,是双月刊。担任校长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有想办一本属于我们学校、老师的刊物的念头,但没有精力去实施落地。第二学期开始,踏着春的节奏应运而生了。我觉得“追求”两个字用来刻画和诠释我们天长人的整体风貌和精神内涵最为恰当,所以就定名为《追求》。

刊物很有特点,是老师们集体的劳动成果和智慧才华的凝结。我们有一个编辑部,很多老师是其中的成员。当时我担任主编,主要把关一些大面的问题,定夺一下每期大的主题内容什么的,很多细致具体的工作是副主编郑玉珊老师负责的,她很有才气,擅长这项工作。特邀编辑王燕老师也做了不少事,她是文笔非常好的语文老师。王瑾雯老师担任美术编辑,负责封面设计工作,期期都非常漂亮有特点。还有学校行政块面工作的负责老师和学科教研组长、骨干老师兼任了编辑,负责各自条线上的文稿征集审阅等工作。

校刊内部板块的设置是集思广益定下的,文稿就来自老师们,主要汇集了大家撰写的学术论文、经验总结、心得感悟等,也有为了拓宽视野而少量安排的选文推荐,每一期都有优秀教师的介绍和风采展示,有学校精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和重大的工作事项宣传等。在每两个月出一刊的过程中,担负不同责任的老师都会为这一期的精彩质量而忙碌,不管是自己写文章的,还是推荐选文的、审稿编辑的、展示个体风采的,都会精心打磨自己即将拿出来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对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推动了对工作实践的梳理、提炼与总结。也因此,校刊客观上也成为推动老师专业提升和交流的一个渠道以及展示学校工作的平台,蛮有价值和意义的。

(二)五任校长的接续

天长的文化传承是做得比较好的。每一任领导都以一种尊重、认同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天长最为核心的就是教育理念的传承,也就是差异教育观的一贯延续,被认同,被尊重,被实施。当然,学校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会发展变化,也必须发展变化,那意味着更新、创新,意味着丰富、完善,是进步的表现。基于每个不同时期的特点,会有顺应时代要求、贴合时代特点的变化,与时俱进,只要核心的、根基的、特质的内涵没有改变,具体内容、形式的变化是客观的,也是健康的。

2018年,天长的差异教育研究成果《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的殊荣,所有天长人都非常欣喜和骄傲,因为他们都曾经为差异教育的实验、研究作出过具体而生动的贡献。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里有他们的功劳。当时媒体报道中好像非常突出和强调一个点:一所学校,五任校长,三十年的接续努力……大概也是觉得这份漫长持久的接力非常不容易吧。

(三)天长的教育叙事

在我校长任期里,做得比较令自己满意的大事之一是学校《直面差异——来自杭州天长小学的教育叙事》一书出版了,那是2004年。这本书是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成果《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之一,全国著名教育家、总课题组顾问吕型伟先生总主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把学校从“八五”到“十五”期间差异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做了系统的汇总、梳理、提炼和编整,用叙事研究的方式,将学校差异教育鲜活的教育理论和生动的教育实践呈现出来了。编写的过程投入了不少精力,最后能够成书出版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这个成果是全国总课题组一众学术专家、学校历任校长和科研室负责同志、学校课题组成员、众多一线老师心血的共同凝聚。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当时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先生、课题组周卫先生、徐子煜先生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吕达先生、课程研究室主任张廷凯先生、责任编辑刘翠航女士等许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全国著名教育家、总课题组顾问吕型伟先生还专门为书作了序。

还有不少关于这本书诞生过程中的内容,我在书的后记中有比较具体的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很欣慰,这本书为后来天长深入差异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性素材和有借鉴价值的成果内容,相信为此努力付出过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教育价值的实现。

当然,除了阶段性成果编印出版,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差异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多个领域开展了子课题研究,比如差异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差异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架构与运行;整合学科活动对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研究;差异教育视角下学校教研文化的研究与建设……都收获了丰厚的积累。

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在给天长的《直面差异》这本书的序中写道:“有人说我有点偏爱天长小学,这我承认,我确实有点喜欢这所学校。从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天长的校长已换了四届,都是我的好朋友。理由很简单,一是我赞成他(她)们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二是赞赏他(她)们一以贯之的实干精神,创造并积累了体现理念的管理机制,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从宏观到微观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模式、理念不是挂在口上、贴在墙上的口号和标语,而是真干、实干;三是欣赏他(她)们这支教师队伍,虽然不断更新换代,而且不断有骨干被抽走,但始终保持了天长精神而“红旗”不倒。总之,我的偏爱是有根据的。”


天长的教师是多才多艺的


要回答“天长小学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我想说,一方面,在我的记忆里,不论年长年轻的老师,专业能力很强,这个专业包括了教学业务水平和职业精神风貌,也就是教学水平高,工作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追求精神也好。另一方面,天长的老师也是个性保留和释放比较充分的一群人,每个人都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但这个群体却能够和谐相处,快乐相融。多才多艺的老师也是一数一大把,艺术、文学、体育方面都有济济人才,专业功底好。所以天长老师在工作面前好像也是“无所不能”的样子,大事难事急事到了天长,都能应对和化解,最后高质量完成。

记忆中,上城区搞的重大活动肯定少不了天长,老师们经常承担大型活动的任务,比如接待工作、节目演出什么的,只要交给天长的任务都能出色完成。比如,杭州西博会上城区承办的分会场活动,天长高标准完成接待任务;全区教工文艺汇演,天长派出了很多老师参演;全区教工运动会,天长老师的开幕式表演总是最亮眼的。经历的活动和大事多了,也锻造了天长教师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好。

知道吗,天长还有一个教师铜管乐团,是何慧校长任期内建立起来的,她还是指挥呢,平常指导排练主要是周翔老师,必要时也会有外请专业人员。老师们都是从零开始学一样乐器的,初始阶段,集体性的训练比较多一些,大量的也还是自己回去练,所以校园里也会听到嘀哩叭啦断断续续成调或不成调的乐音。后来时间久了,老师们有了基本功,大家也就在排节目的时候有阶段性集训。天长这个教师铜管乐团很是让人惊羡,没有不夸赞的,专业水平肯定不是一流,但业余水平而言那是优秀,所以也成了区域重大活动的必有节目。乐团的老师们在本职工作之余还常常要演出,生活多了不少忙碌和趣味。

都说教育是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如果老师的生命是枯竭、单调、乏味的,那带给学生的影响一定是稀薄而乏力的,所以教师要有立体的、饱满的、丰盈的生活积累,那才是有生命力的。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那会儿的老师们的生命是绽放的,天长的校园生活是美好的而迷人的。


坚守天长的初心


2027年,天长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想把“栉风沐雨百年辉煌,地久天长事业永恒”这句话献给百年天长!

现在的年轻教师起点都很高,素质也很优秀,远远超越了我们以前的基础,更是成长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代中,真是未来可期!愿天长的新一代教师“坚守教坛初心不改,根植天长情怀永远!”


访谈后记


这是我访谈的第二位天长校长,优雅、坚定、从容不迫,在与曹校长对话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老天长的风采。作为当时最年轻的省特级教师,依然保持清醒,这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独有的自觉。作为管理者,理解天长、尊重差异、继承文化、发展创新。她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央,把学校扛在肩上,与天长一路同行。对天长深厚的情感早已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清晰的场景,每每聊起,都是美好的。

——金兢


图文整理|天长口述史项目组

编辑 | 何晟怡  审核|金兢

 杭州市天长小学、杭州市天长观潮小学

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杭州市天长小学
杭州市天长小学创办于1927年,是杭州第一所官办小学。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百所名校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