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0人 | 弘道致远篇:何慧老师天长口述史

文摘   2024-09-09 17:02   浙江  

天长是有价值观的

40年40人 天长教育人口述史

口述者 | 何慧

采访时间 | 2024年7月7日下午

采访地点 | 天长小学蒋军晶阅读工作室

采访团队 | 楼朝辉 张麟 金兢 尚慧杰

口述史整理 | 金兢

【人物名片】

何慧,中共党员,1979年至2003年在天长任教语文,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至2003年任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全国科研型校长,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城区优秀园丁。全国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实验学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国际交流会理事,上城区第十一、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城区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天长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追求创新跟别的学校都很不一样,是融合在学校文化中的,融合在各项工作当中的。所以,我想这些事情,一定跟一代一代天长人不断传承创新有很大关系。我们从李承龙校长,罗云仙特级教师等一代代人传下来,才有这样的与众不同。

我当时是恢复高考以后的杭高首届高中毕业生,留校的见习语文老师。当时19岁的我任教了初二的语文教学工作。恢复高考那年就去考了浙江师范,而浙师当时只向全省招2个音美班和1个幼教班,我被音美专业录取了。(杭师还没有恢复招生)毕业以后我就分配到天长小学,与我同时期进天长的就只有两位老师。进校后当大队辅导员,教音乐课,师从著名的陶爱凤老师。音乐教了几年以后,因为学校缺高段语文老师(教导主任罗云仙已评为特级教师,并兼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教经常要去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她任教的班级急需要一位语文老师接替,李校长就觉得我有曾在杭高教学的底子,让我跟随罗教在她的班级里上课,很幸运,罗云仙老师成了我的师傅,从那之后就连续任教高段语文学科。几年后,在罗云仙、张化万两位特级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被评为上城区首届教坛新秀。语文教学工作一直到1996年担任校长、书记后才改教思想品德学科。


天长有一批好老师


杭州的老百姓一直都很信任天长,认为天长是最好的小学,社会信誉度很高。其实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天长的教师是吸引家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天长有一批好老师!

(一) 有优先选择的权力

天长这支教师队伍的优秀,首先是把好进口关。那个时候有政策,天长小学作为市实验学校,在挑选教师上有一定的优先权,天长小学可以到全省各师范学校挑选优秀毕业生。杭州师范、金华师范、诸暨师范、湘湖师范、平湖师范等等。当时的俞国娣、曹晓红、王莺、项海刚、傅颂九、徐华昆、王林慧、张麟、胡俊攀等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我们都是一眼相中的。这些优秀毕业生,个个都学科成绩优秀,身怀绝技,能开课,有个性,有特长,这也为他们之后能开各种各样的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天长的师傅们水平高

应该说,我在天长经历的阶段,所有的老师尽职尽责。那个时候,年轻的老师相对比较少。老一辈的教师,比如罗云仙老师、张化万老师、杨明明老师、陶爱凤老师、沈世昌老师都很有水平。陶爱凤老师是很有名的音乐老师,我一来天长的最早一段时间,是跟陶爱凤老师,我是陶老师的徒弟。我改教语文以后,我就跟随罗云仙老师。

例如,陶老师,当年音乐教得非常好。可惜那个时候没有评特级教师的评选制度,要是现在,按照她的水平和知名度,肯定是音乐特级教师。直到她退休的时候,在音乐课堂上依然没有人比得过她,不论是唱、跳、弹琴等等,我们心目当中音乐课上得最好的应该就是陶爱凤老师。所以天长的音乐教学也很有名,搞合唱、搞其他比赛,天长的这一支队伍都很拿得出手。再比如,体育老师项菊英是全国优秀体育老师,还有闻寿松老师。像这些老师在杭州市是真的知名度很大。再后面一批,就是李承龙校长最为突出。他作为校长,在教育管理方面是我们小学界校长的翘首。同时,杨明明、张化万、杨微华、沈世昌、杨薇华、杨志华等等,教学都很顶尖。这叫“一报天长小学,就知道天长小学数学、语文老师。”所以,我的成长也是因为跟着他们,在这些优秀教师的身边长大。 

(三)老师的不一样来自于什么

曾经有个说法,同样年轻人,分到天长,过了五年跟分到别的学校的老师不一样。我举一个例子,天长小学年轻人毕业分配暑假到校报到,第一项任务就要参加爱校劳动,种树拔草,打扫校园等任务,这是学校的传统。李承龙校长一直就这样做的,每一届年轻人进来都这样,从报到的第一天开始,顶着烈日每天护校园,这是天长爱校教育的第一课,印象很深刻。

那时候,青年教师都住在集体宿舍,吃住在学校,很安心。一开学,学校就会给每个青年教师配了师傅。比如,我们这一代师傅们杨薇华老师,项海刚就是她的徒弟,王莺的师傅是张化万老师,俞国娣师傅是杨明明老师,曹晓红的师傅也是张化万。

师带徒也是有一定的规矩,有意识地听课备课,还要一起比赛天长杯等等。当然,你当了师傅,你的课时就少一点,带徒弟也计算课时。当时的天长小学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实行了结构工资承包制,对师傅们有一定的课时奖励。徒弟参加比赛,师傅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压力很大。我们为年轻老师搭建了成长的大平台,创立了“一二·九”天长杯赛课活动。初赛请学校资深教师当评委,决赛阶段邀请省、市、区各科教研员作评委。连续几届的捧杯者后来都成为了特级教师。刚开始几年,我们邀请了当年这些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家属,让家属来看看他们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听课、参观备课笔记展览、三笔字比赛展示等等,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天长发展得这么好,心里也是很欣慰的。

当然,这其实给每个青年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大。你想,父母来看自己的备课笔记,看自己的字写得如何,课上得怎么样,比赛有没有获奖,这太有压力了。激励所有的青年教师,努力学习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真的,这个“天长杯”的平台也就练出了一批特级教师。

(四)默默无闻的优秀教师

在天长,有许多优秀教师,有些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是她们的教育事例就是天长精神的代表。我特别佩服已退休的语文教师张建德。有一年,她身体出了问题,甲状腺亢进没查出来,眼珠子都凸出来了,连走路都困难。我让她休息,她却让我在一楼给她安排一个小房间,当作休息的地方。因为她教毕业班,坚持不请病假,住在学校里。有时候,叫一个阿姨来照顾她,甚至有的时候走不动,还让阿姨背她上楼到教室去上课,让大家非常感动。她在分层带班中,听从学校安排,教学习进度最慢的班。这个班非常难带,她毫无怨言,全力以赴,终于带出了一个优秀的班级,家长们都非常感谢她。

这就是天长的普通教师!从18岁进天长小学到退休,一辈子一个学校。 


天长就是一种文化


(一)教工铜管乐队

天长小学教师的学习还有一个故事,天长有一支教师铜管乐队,这在杭州是首创的!开始时,在娃哈哈公司的资助下,添置了不少乐器,我们成立了一支学生铜管乐队。后来,由于经费的问题外聘的老师也请不起了,那么我们就自己想办法,我觉得有那么多年轻老师,我们就自己先学会,然后再去教学生。于是,就请了浙江歌舞团的两位专业教师来校辅导。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每天下班在操场、礼堂、音乐教室练,不多久,教师铜管乐队就有些样子了,我自己亲自任指挥。当时,教师铜管乐队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学校承办全国学术研讨会,专家们走进学校大门时,铜管乐队就站在学校门口,齐奏《欢乐颂》《迎宾曲》很有气势。专家们看到了以为是聘请了专业乐团,我向专家们介绍说,这是天长小学自己的教师,得到了专家们高度赞誉!

天长小学教工铜管乐队在第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演出

教师舞蹈队也曾经有过!曹晓红就曾经领过舞,在向全国课题会议专家们展示学校成果现场,10位女教师表演了优美的舞蹈,专家们看得惊呆了,问,“这10个哪几个是音乐老师?”我让他们现场猜一猜,结果一号猜到教语文,二号猜到教数学,三号猜到教美术,只有一位是舞蹈老师。专家们不禁啧啧称赞:天长小学的教师真是多才多艺啊!

尽管铜管乐队练得很辛苦,晚上排练,只提供两个新丰包子,没有任何加班费和补贴,但大家还是自愿、开开心心地排演,这让我很感动,这就是天长的精神财富!这支杭州独有的教师业余铜管乐团,曾参加了首届西博会吴山广场演出,上城教育《世纪风》大型文艺演出,区教工运动会入场仪式等,到过不少场合去演奏,尽管水平不怎么样,但很鼓士气! 

天长教工铜管乐队在上城教育《世纪风》大型文艺演出上展示

(二)换玻璃的故事

天长小学有个经典的故事,擦玻璃变成了换玻璃。

当年我们学校的公共场所的各项卫生打扫工作都由教工包干,每个人都有包干区。庞大的礼堂的大玻璃窗擦玻璃全部包干给老师,卫生老师潘雅娟定期进行严格检查,因为大礼堂每周都要进行对外开放上公开课,这也是学校的一个门面。有一次,李校长(东阳普通话)对语文教师苏志恒说,“小苏啊,我望过去,你那几块玻璃没擦(拆)过啊!赶快擦(拆)了。”李校长他说没“拆”过,其实就是提醒没擦过。苏志恒听到李校长说,拆(擦)玻璃,于是马上拿了工具,把他负责的那几块玻璃拆卸下来,当时固定玻璃的胶水还挺难弄掉的,他好不容易把胶水全部铲除,然后卸下来整块玻璃。别的老师一看,说:“苏志恒,你怎么把玻璃卸掉了?”“李校长说我这个玻璃没拆。”老师们听了哈哈大笑!李校长的意思是你没有擦玻璃,并没有叫你拆玻璃。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说明天长小学的严格管理。

有一年全区年终考核天长排名第18名,考核结果一下来,李承龙校长立马就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李校长说,“天长怎么可以在18名,18名就是拉呱名!”拉呱名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后来杨老师的故事中就出现了第二名就是拉呱名,学校要的就是第一名!

(三 )彼此了解是一种工作文化

还有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在天长,青年教师来自全省各地,来校工作后都住在教育局的集体宿舍,一日三餐基本在学校食堂,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之间产生了感情,最终谈成功的比较多,有十来对成了恩爱夫妻。当时学校里不禁止谈恋爱,但是要求谈恋爱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比方说,像吴丽君做班主任,晚上要出黑板报了,张麟晚上肯定去帮忙,这就是互帮互促。当然,结婚了到一定的时候,需要把大家调开,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对学校工作有利,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利。

当时的每年元旦,只有一天的假期,年轻老师都回不去,元旦前夕我们肯定在四楼会议厅举行新年迎新联谊晚会,全体行政班子成员都要参加,和大家一起聚个餐,欢歌笑语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所以难忘印象啊!这些都是年轻人成长当中的故事,互相之间非常了解,知根知底,现在的年轻人这种沟通就少了。天长这十几对都成了家,他们的孩子都到了要结婚的年纪了。最近,他们中有孩子要结婚了,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婚礼,我一定会去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所以,年轻人在一个学校里,他发生变化,一定是跟整个学校里的这种工作氛围相关,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力量。

(四)天长有自己的坚持

在天长校园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故事背后的确有天长人坚持的价值观,比如说天长小学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比如说教学管理就非常严格,严格之后才有荣誉感。比如,爱校的荣誉感,所以李承龙校长让年轻老师进校先参加劳动,不是纯粹地为了劳动。当年改建校园时,天鹅池都是我们全体党团员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挖的;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种的,连教室里的磁性黑板都是利用晚上时间,党员组成三人组钉上去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亲自做,这就是天长价值观。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这样做就是让你在学校种下一个情怀。另外,在管理上面,年级组的管理、团支部的建设、工会凝聚力……每个组织的建设都抓得很紧,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差异教育是如何提出和实施的


(一)天长一直坚持搞“差异教育”

我记得,当时从文献上查过“差异教学”这一概念,当时在中国台湾提出得比较早。各方面专家对差异教育的认识不完全一致,对“差异”本身也有争论。在这个时候,全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顾泠沅教授等对天长的支持就极为重要。尽管专家意见有分歧,认为搞差异就是搞区别对待,就是把好学生和差学生区别开来。特别是对“差异”的理解,涉及方方面面,都为我们进行了精辟的理论分析。

他们认为,天长小学应该坚持搞差异教学。当时全国有一个风潮,就是天长老是搞同一个课题,没有新意,没有突破,应该有新课题生发出来。这对当时的学校来说,压力挺大。老是举着这个“差异教育”的大旗,好像总感觉天长没有新的课题,因而我们多次请吕老、顾老一起来到天长小学课题组,及时地向他们咨询,他们都大力支持天长,一致认为“天长的差异教育这个课题,绝对是发展前景很好,可以涉及各学科各方面。”因为人是有差异的,如何去实施差异教育,让各种不同有差异的孩子得到自我发展,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他们为我们厘清了目标,就是落实“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吕型伟先生与专家在天长小学参与研讨

何慧校长与吕型伟先生一同参会

(二)分层教学的尝试

最早搞差异教育课题实验的时候,从研究史上看都是班外分流,数学先分快慢班,上午原建制班,下午就开始分层教学。进行快慢分流就是按照学生的层次,学生自己报名,然后征求家长意见,根据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差异来分班,这就是自然的分流和走班。每个班级的配班教师都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安排。比如,能力强的教师安排到比较难带的班。张建德老师就带了相对弱一些的班。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校方给她大力支持,就让这个班成为学校的国旗班。这些孩子真的变化很多很快,班风、学习状态、成绩都相对地提高,这就是差异的发展。

(三)取消全校三好学生的评比

这里是有个故事的。有一个学期末晚上学校开家长会,结束后我去全校巡查,发现一个教室还灯火通明,走进教室一看,班主任刘海燕老师在与班里的3位家长还在沟通(学生的父母和爷爷),将近10点了还没结束。怎么回事呢?因为他们班里的一个孩子,各方面确实是都很优秀的,连续几年班里都推选这个孩子为区三好学生。但是,这个学期班里另外一个孩子进步也很快,老师们认为可以把区三好学生的名额给另外一个进步大的孩子。结果,男孩子的家长就不乐意了,因此家长会结束后一定要质问班主任,他们的孩子没有被评为区三好生的原因,并与刘海燕老师发生了争论。当晚回家后我一直难以入眠,“为什么一定要推选制呢,为什么不可以用轮换制呢,为什么不可以用申报制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我申报,学生给出理由,让大家来评评。

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我先做了一个调查。第二天,召开了班主任会议,要求调查每个班里最近三年当中三好学生的名单,了解一下三年三好学生的变化情况。结果调查上来以后,我发现,有的班级的三好学生在几年里几乎是同一批学生,也就是基本没变化;个别班级,稍微有一些变化,最多换了1、2个名单。我一看这个现象,我就认为这样做是不行的,评选三好学生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经过多方讨论后,制定了激励机制改革方案,决定取消三好学生评比,改为全能生、特长生申报认定制。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特长生让孩子们自己申报,做张小报来展示自己,自己有什么特长,我会什么,我有什么进步,各式各样的特长生都有了。每个学生都可以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获奖项目取名。比如,经常去旅游的小朋友,也可以是特长生,自命名为“旅游小达人”,爱做家务劳动的,用照片展示烹饪的美味佳肴……学生特长小报在校园里展示了一个月,每个班都有一块地方进行特长生展示,你愿意申报,你就把小报拿上来,展览出来。让学生来看,让家长也来看。这个活动轰轰烈烈,把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小孩子,永远评不上奖的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至少有一张小奖状,这个奖状是年级里发的。取消三好学生评比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钱江晚报等省市媒体都做了报道,《杭州日报》还在头版头条发了评论文章。这项激励机制课题研究,对“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落实是比较到位的。因为这个奖励是鼓励的,天长的孩子自信是有道理的。

(四)两级活动循环制

后来推出的两级活动循环制也是同样的思考:就是一、二、三年级普及化,四、五、六提高性。比如,一年级普及的围棋,是张振民老师教,他有围棋特长,学校20多个兴趣活动课都是我们自己老师教的,基本没有外聘教师。所以,每一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申报,在低段上普及课,高段自由选择。有的项目选的人太多怎么办,就在时间上进行限定,只有周二、周四两个下午可以参加,课程时间如果冲撞了,只能二选一。后来,学生代表学校比赛出成绩基本上就在四、五、六年级。

从兴趣小组的选择来看,很多孩子在经历这些兴趣小组的时候,教师、家长并不能马上发现孩子有什么特长,而是在这个孩子广泛的涉猎经历之后,最终突然发现,原来“我”这么喜欢画画,这么喜欢围棋。差异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两级循环,在活动课程中落实到位。我们的老师有一个共识,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一点,什么都接触一下,不一定学得很深,学得很专业,但需要广泛涉猎。我们希望每个孩子每样事情都会一点,用杭州话说起来“三脚猫都会一点”。这样,到四、五、六年级的时候,再来真正地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寻找到自己的特长。

这在当时实施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我们的家长还不认可这个观点。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美术了,希望在小学进一步深入学习。而学校的安排没有在一、二年级用更多时间学美术的机会,但这违背了很多孩子的意愿。孩子觉得,在幼儿园学过美术,到小学我想学另外的,但家长不允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家长才慢慢地接受这个理念。

(五)第十名现象的发现

有一次,学校语文教师周武去参加一次同学会。他发现有一个现象,小学时候学习成绩排名第十名左右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工作岗位上比成绩前三名的更有出息。当时,《钱江晚报》的教育记者杨丽,被聘为天长的副校长。那天,她在办公室聊天,我就告诉她周武老师的这个发现,她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她们组织记者团队跟进采访,一起研究发现,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小学时代没有压力,成长得轻松自由,发展潜力大,参与各项活动机会多,兴趣爱好广泛,综合能力强。这个研究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杨丽因此而一战成名。周武老师甚至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去做专题采访。杨丽现在成了浙江美术报社长了。

(六)随堂练习卡

为了让不同的孩子有锻炼,数学教师杨薇华老师创造了一个做法,叫随堂练习卡,这个随堂练习卡,是把这门课的知识点学完之后,设计学生的练习题,按照不同的难度,设计成不同的练习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自己学习的判断来选择哪个难度或者哪个感兴趣的卡来练习,这样就非常有针对性,学生课堂练习的兴趣很大,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很快。后来这个做法就逐步推广到全校中高年级。事实证明,这个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真正落实了差异教育的思想。天长小学的教学微创新研究很多,正是有了老师们多样化的创新,才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天长的“朋友圈”


(一)天长一直在搞实验

教语文以后,李校长开始了整体优化实验,杨明明和杨志华老师是第一届实验班的老师,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张定璋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当时张教授带的研究生郑继伟、张廷凯等都参与了这个实验。他们经常来天长进教室听课,和老师、学生座谈、交流,做讲座,指导教师搞科研。杨老师的这一届毕业班是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第二届的实验班班主任是郭红老师。第三届实验班就是我带的实验班。我也是跟杨明明老师一样,从一年级教了这个班六年。后来,天长小学加入了吕型伟教授主持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这一全国的课题组,吕老带着顾泠沅、吕达等专家学者一起研究。在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将近20多年,天长小学一直是他们课题组的很重要的一个子课题单位,紧密参与经验分享,天长小学,在研究团队中有较大的影响,一直走在前面。

课题组组长吕型伟教授和有关专家来校指导

何慧校长、曹晓红副校长与顾泠沅先生

(二)专家们的影响力

在吕型伟等专家的引领下,从整体改革到差异教育,天长小学始终与全国一些最知名的学校在一起。吕老领衔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校课程与教育研究》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都是全国知名的学校,有北京景山学校,校长是贺鸿琛;有上海实验学校,校长是恽昭世;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园长是封莉蓉;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是倪谷音。这些学校在很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上海实验学校的十二年一贯制学生培养研究,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景山学校的学校现代化研究等等,都在全国很有影响力。

何慧校长在上海青浦参加《21世纪中小幼教育现代化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第七次研讨会

(三)共同研究的“朋友圈”

天长小学与这些学校来往非常密切。每年,吕老的课题组都要开年会,每个学校都积极申报承办这个学术研讨会。天长小学承办很多次(这也是我们因为有校办厂、学校临街商铺出租资金等因素的支持),既有资金的保障,也因为天长小学的名气在圈内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每次开会,专家们都来学校,中央教科所宛士奇、袁振国、田慧生,人民教育出版社吕达,华中师范大学雷实,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校长等等,这些专家的教育传播力量很大。天长教师身边都是全国顶级专家,教师外出学习的都是国内领先学校的做法,天长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时候,教师上课、做报告,都有非常高的水平。这就是学术给学校教师带来的挑战和动力,也是学校影响力扩大的有利因素。所以,省教育厅、团省委等,经常把各种活动放到天长,也是天长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

何慧校长在北京参加吕型伟先生课题组会议

一个学校的眼界在哪里,教师的眼界就在哪里。而教师的眼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比如,1999年,天长小学的游学课程,就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其实当时国家新课程改革是都还没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这些都说明,天长小学通过学术研究,得到的信息最早,最丰富,天长的行动力也最强。


天长的教研火药味很足


天长小学之所以教学质量高,跟教研活动的组织很有关系。那时候,不同学科组织教研,每个教研组都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活动的氛围非常活跃,乃至全市有名的教研员都很喜欢来参加我们的教研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天长小学的教研活动火药味很足,很有争论性,甚至有时候可以吵得很凶,面红耳赤。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谁都可以说,徒弟可以给师傅提意见。项海刚刚参加工作,就敢跟师傅沈世昌老师争论,提意见,争辩。我们允许他们争,年轻人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道题目怎么教法,对课堂的教学方法有争议,都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争辩的场景很多,印象很深。比如,我们优秀的数学教师鲁奋,她比我迟一年进天长,是汪文英老师带的。鲁奋的数学教得很好,但是她非常顶真,经常跟杨薇华老师探讨数学课堂,包括如何编写天长小学精编练习等等,都有争论。这种争论的好处最终是促进人人思考,人人出实践成果,否则没有人会听你。因此,教研中经常听到:“这个地方让我来上的话,我认为可以这样上。”那时候教研活动非常频繁,每礼拜三下午都有教研活动。


天长培养的特级教师


记得有一年,省教育厅让我代表基础教育学校去参加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各界人士新春团拜会,并指定我代表基础教育单位发言。我特别讲到了天长培养了11位特级教师。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我们的特级教师都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有天长这样一个平台,加上自身的努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所以我想,就是要各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要觉得苦和累。有些家长现在不理解,那就慢慢地做工作,他也会从孩子身上感受到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当老师一定是任劳任怨的,任何话都要听得起,也不能只听赞扬声。

(一)天长年轻人该怎么做

面向未来,天长年轻人该怎么做,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天长年轻人学历高,能力强,具备了当一个优秀教师的基础。但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路还是非常漫长。有一段时间,大家觉得天长走了一批成熟的骨干教师,觉得好像很久没有出名师了,近几年,张麟、王林慧都评上了省特级教师,我觉得天长的教师培养确实是生生不息的,对得起民间的赞誉:杭州教育界的“黄埔军校”。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我们当年要专业思想巩固,立志一辈子当老师。因此,现在的天长教师要继续保持思想自由的状态, 所以,天长的青年教师要向张麟、王林慧等名师学习,制定目标,要有信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躺平。而是不断努力拼搏,肯钻研,会思考,重视教学实践,努力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二)家长工作该怎么做

这个时代,家长工作难做,这当然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相对现在,以前的家长很顺从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跟现在也不太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天长学生基本上是干部子女,因此,有人称我们是干部子女学校,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群体都能在天长看到。因此,每次开家长会,班主任要聚集一起,集体备课,要符合当时的政策。当然,家长们对天长的教育是很认可的。而现在的家长,想法很多,相对自我,更多地考虑自己孩子或者是自己的感受。因此,我们老师要有主见和定力,才能真正“搞定”家长。

(三)你要记得对得起天长这个称号

天长小学很快就要百年校庆了,100年,在这个地方没有挪过。在杭州老百姓口中,天长是数一数二的,只要说起你在天长,孩子在天长,就很荣耀。有时候,我坐公交车听到,“你小孩在哪里上小学?”“天长!”“哎呀,天长啊,是所好学校!”耳朵上刮过这句话,你们要知道,好学校的“好”来自哪里?实际上就是来自老师们。校长当然是领头羊,要管好大家,但是每一位老师都关系到天长的名誉。所以,我们教学业务的精湛,师德标准的高尚,行为举止的修养都要十分注意!在这里成才的老师都是有目标,不断进取,进修学习,完全靠自己的奋斗!

这就是天长价值观,学生放在首位,爱校如家,无私奉献,严格管理,勇争第一,广交朋友圈等等,这些就是天长精神的最佳诠释!


我最爱天长


说实话,我对天长感情是这辈子最深最深的。从师范毕业就到天长,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一步步地从大队辅导员开始做起,我除了总务主任职位没干过,另外都干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工会主席,副教导,副校长,书记,校长,就是这些体验让我成长了。我感谢天长,感恩前辈们的提携和培养。我们这些在天长工作过的老师,非常关注天长,到如今我们天长乐老们的每次聚会,经常与老教师们在一起,聊的就是有关天长的话题,聊天长的工作,自己的学生,回忆在天长工作时的教育故事,一个个小故事,好像没有其他话题,都讲天长当年的故事。他们都非常爱天长!虽然退休多年了,但我一直关注学校的有关报道和信息,我也有很多天长教师的微信,了解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这也可以看出我们这些曾经的天长人对天长的感情是那么的深厚!


访谈后记


何校长是40年40人栏目访谈的第一位老校长,和蔼、内敛、有深度。我们这些年轻老师也从何校长的访谈中第一次听到了那么多天长的往事。何校长对天长的感情是独一无二的,充满真挚的情感。从整体实验到两级循环,天长的前辈们非常先进,再加上专家的指导,让我看到了什么叫“走在全国前列”。天长的研究文化、钻研精神在何校长的话语中时刻存在,翻开每一个天长的故事都是站在差异教育视角上的深刻思考,都蕴含天长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这背后是一支敬业、专业、奉献的队伍,一个人带着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这就是天长教育人的孜孜以求!

在学习教育家精神的当下,以何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天长人就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我们也理当如此,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

——金兢



图文整理|天长口述史项目组

编辑 | 谢添汝  审核|金兢

 杭州市天长小学、杭州市天长观潮小学

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杭州市天长小学
杭州市天长小学创办于1927年,是杭州第一所官办小学。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百所名校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