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往往已是重症,近 2 亿中国人还不知道自己病了

学术   2024-10-26 20:01   浙江  

患者一,28 岁,高血压、心衰。


患者二,77 岁,时而躁狂,时而谵妄。


患者三,45 岁,胃食管反流反复发作。


看上去症状各不相同的三位患者,分别从三个科室收治入院后,最终却确诊了同一个病。


这是一种常见病。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的全球患病率研究显示,在 30~69 岁的人群中,中国估计有 1.76 亿人患有这一疾病 [1]


但这也是一种冷门病。据统计,这个病在我国的诊断率仅约 1% [2]



直到患者被投诉「呼噜声太大」

我才终于找到病因


两年前,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霖(化名)接诊了一位胃食管反流患者。


起初,陈霖以为只是一例普通的胃食管反流,因为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


然而奇怪的是,几乎每隔一个月,患者的反流症状就会复发。病情反反复复半年多,始终不见好转。


为了明确病因,陈霖建议患者住院。结果入院后的第二天,这位患者因「呼噜声太大」被同病房的其他患者集体投诉了。


这是陈霖此前没有询问到的病史。考虑到食管紧挨着气管,打呼噜或许对食管有影响,陈霖请来了呼吸内科会诊。


很快,患者被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oea,OSA)。


这是一种通常以睡觉打鼾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疾病,区别于普通鼾症,「呼吸暂停」是 OSA 真正的定时炸弹。


按照诊断标准,OSA 患者在睡觉时,每个小时至少发生 5 次以上呼吸暂停,重度患者则可能每小时暂停几十次 [3]。对于 OSA 患者来说,每一次入睡,都几乎处于窒息边缘。


曾有报道,一位患者睡觉时呼吸共暂停 263 次,最长暂停时间达 116 秒,图源:微博


长期间歇性呼吸暂停带来的慢性缺氧,会引起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2 型糖尿病等。据统计,OSA 患者发生卒中的概率是普通人的 4.33 倍,病死率是 1.98 倍。未经治疗的重度 OSA 患者,病死率更是比普通人群高出 3.8 倍 [3]


「之后,这位患者在呼吸内科的指导下接受了治疗,不仅打呼噜得到了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也基本消失,很快就安排出院了。」陈霖提到,这位病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在此之前,我虽然知道有这个病,但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更不知道严重的 OSA 还会带来胃肠道症状。


陈霖并非个例。「知道,但不清楚」,是我国医生对 OSA 的普遍认知。


「即使是呼吸科内部,医生们对睡眠障碍类疾病的关注程度也是参差不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袁晓梅介绍,据她观察,在学科年会上,相比于哮喘、慢阻肺、肺间质病等疾病,睡眠会场每次都有很多空位子。


图源:图虫创意(与本文所提人物无关)


不清楚、不重视,导致无法及时诊断,进而无法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


陈霖接诊的那位患者,长时间的反复反流,已经引发食管狭窄,即使最终得到了确诊和治疗,反流症状也顺利消退,但食管狭窄是不可逆的。


陈霖坦言:「如果我早点询问出打鼾的病史,或许就能帮助他早点确诊。」



按照指南建议呼吸机治疗

患者却说:不想治了


而对于与 OSA 直接相关的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医生来说,漏诊误诊之外,另一个难题则是,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依从性不高。


张宁(化名)是一位 27 岁的轻度 OSA 患者。几个月前,由于每天都觉得很疲惫,她前往神经内科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推荐下走进了呼吸内科诊室。被告知需要在医院住一个晚上监测睡眠后,张宁第一反应是:「这么麻烦?算了。」


根据我国《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目前 OSA 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检查是「值守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PSG)」[3]——监测就诊者在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次数、持续时间等)、脉搏氧饱和度、鼾声情况、脑电图、眼动电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整夜 PSG(与本文所提患者无关)

图源:参考资料 4


对于有典型表现且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睡眠中心外睡眠监测(OCST,也称家庭睡眠监测)来明确病情。但如果 OCST 阴性或与临床不符,推荐追加 PSG [3]


考虑到张宁的症状较轻,医生建议她做 OCST,张宁同意了。但在确诊后,医生向她介绍治疗方案时,张宁再一次心生退意。


目前指南规定的 OSA 一线治疗手段主要是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PPV)治疗:通过睡眠时佩戴正压通气面罩,气体正压可以有效增加肺泡通气,从而达到消除睡眠期低氧、纠正睡眠结构紊乱的治疗效果 [3,5]


OSA 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保存后放大查看)

图源:参考资料 3


「一听说要用呼吸机,我脑海里立马跳出 ICU 的画面,以为自己得的是很严重的病。」张宁回忆着当时的感受,「医生解释了用法之后,我又觉得,如果以后睡觉要一直戴着面罩,那也太麻烦了,能睡得着吗?」


面对患者普遍对使用呼吸机表示抗拒的情况,袁晓梅表示:「这是认知上的差异导致的。其实也是我们医生没做好宣教工作。


对此,袁晓梅所在科室的做法是,在门诊放一些无创呼吸机,对于适合这种治疗方式的患者,先让他们试用,如果还是不能接受,再考虑是否改为其他治疗。


袁晓梅还提到:「我们好几位同事也有这个(OSA)问题,他们就一直在用无创呼吸机,常规备着好几个,出差时也带,往行李箱里打包呼吸机已经形成习惯了。」


「他们会把自己用呼吸机的感受分享给患者,慢慢地,他们的患者也都愿意使用了。」



专家直言:提高认知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像张宁这样主动走进诊室的轻症患者正在变多。


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科主任医师沈凌表示,在他刚进临床时,大家对 OSA 普遍非常陌生,诊断过程中很难会想到这个病,但现在他能明显感觉到医生和患者对 OSA 的认识都在加强。


「不止呼吸科,在我们医院,心血管的医生不再只关注血压,内分泌的医生也不仅仅只盯着血糖。如果发现患者会打呼噜,体型又比较胖,他们基本都能想到来找我们科会诊。」沈凌提到,「还有不少患者,因为在家呼噜声太大影响别人休息,被家属带来就诊。」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虽然不一定了解 OSA 具体是什么,但能够将「睡觉打鼾」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已经是一种进步。


图源:图虫创意(与本文所提人物无关)


事实上,虽然我国在睡眠医学领域的起步较晚,但重视程度一直在稳步提高。


自 1994 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成立,睡眠医学开始在国内发展进步。到 200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成立,并专门设立「睡眠呼吸障碍」亚方向用以资助相关研究。2021 年我国首部《中国睡眠医学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发布,「睡眠门诊/睡眠中心」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现在很多大医院都设立了专门的睡眠中心,诊断、治疗设备非常齐全。」袁晓梅提到,以前很多 OSA 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到呼吸科或耳鼻喉科,即使他们一直都有睡眠障碍表现,但没有相应的科室,他们只能选择一个与并发症相关的科室就诊。


「现在患者们不用纠结去哪个科室了,睡眠有问题,就去睡眠门诊。」


图源:视觉中国(与本文所提人物无关)


但作为一个慢性疾病,OSA 早期的预防和确诊后的长期管理,需要更多医疗人员参与。


沈凌就提到:「基层医生对 OSA 的认知还是比较有限的。大医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相关的讲座,认知提高起来比较容易。而基层医生通常更依赖指南、教科书,这些内容则往往具有滞后性。


OSA 针对基层的指南最新版发表于 2018 年,距离现在已有 6 年,确实值得更新和修订。


而 2021 年一篇《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远程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6],探索了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在 OSA 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或许能成为一种新的慢病管理发展方向。


此外,袁晓梅还指出了 OSA 不够热门的另一现实原因:「不像哮喘、慢阻肺,OSA 目前在诊断和治疗上涉及到的药品、耗材都比较少。坦白来说,对于医药企业,也缺少了一些投入的动力。」


「如果这个病的重要性能被更多人认识到,那么相应地,筛查和治疗也必然会逐步优化。」袁晓梅直言,「但目前,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致谢:本文经 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科主任医师 沈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袁晓梅 专业审核


首发:丁香园
策划:
肯德羊|监制:carollero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 literature-based analysis. Benjafield, Adam V et al.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7, Issue 8, 687 - 698

[2]https://www.pibb.ac.cn/pibbcn/article/html/20240214

[3]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4) : 1902-1914.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lysomnography

[5]陈媛媛,董霄松,曹照龙. 如何正确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23(02):196-200.

[6]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 “华佗工程”睡眠健康项目专家委员会.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远程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2) : 1657-1664.

丁香园呼吸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深入挖掘呼吸科实用资讯、用药经验、权威指南、前沿综述、病例分享各大板块全面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