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教授谈微创消融:肺癌精准治疗的未来方向

学术   2024-11-02 19:35   上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徐智教授一起,看看肺癌消融那些事儿!


随着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以及吸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挑战。作为重庆市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治中心,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在疾病诊治、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肺癌治疗领域,逐步形成了以消融技术为代表的特色微创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提供着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此,“医学界”特别邀请新桥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徐智教授,分享该中心在重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特色优势及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从科研教学到临床实践: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多重优势
























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拥有多项国家和军队认可的重点专科资质。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呼吸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和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中心也是全国PCCM示范单位及培训基地,同时还是重庆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单位以及多个重大呼吸疾病联盟的主席单位,承担着重庆市重大呼吸疾病的精准防控任务。目前,中心设有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和野战内科研究室,配备181张床位、9间门诊诊室、3个专科检查单元,拥有一支160余人的专业团队。其中,高层次人才包括8名教授、11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及8名硕士生导师。


在多年的发展中,中心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优势,涵盖呼吸危重症、慢性气道疾病、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复杂疑难肺部感染及肺脏介入领域。特别是在肺癌诊治方面,中心走在重庆市前列,率先开展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并通过多种先进技术提高了肺癌确诊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徐智教授指出,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呼吸疾病基础研究的单位,中心重点聚焦呼吸危重症、哮喘、慢阻肺、肺癌及肺部感染等领域,近年来科研成果累积丰硕,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医学顶刊,并获得国家、省部级课题200余项,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计36项。



精准定位与个体化治疗:不同消融技术的特点与适应证























关于肺部肿瘤消融技术,徐智教授介绍道,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和冷冻消融。RFA是首个应用于肺部肿瘤的热消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肿瘤组织中插入射频电极,并施加交变电流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至90°C,从而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该技术经验丰富,且已得到了广泛的验证。而MWA是一种日益成熟的技术,通过电磁微波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使温度迅速升高至60-150°C,适合处理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冷冻消融则通过极低温使肿瘤细胞冻融交替,致其裂解坏死,同时促使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可通过CT或MRI监测治疗效果。


在技术实施过程中,精准的穿刺定位是消融治疗的关键,当前最常用的经皮穿刺影像引导技术是CT扫描。若肿瘤靠近胸壁附近且能够通过超声显示完整的病灶,也可选择超声引导。当病灶临近重要结构或开胸后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时,也可在胸腔镜下进行辅助消融。近年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穿刺机器人在肺部肿瘤消融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


在适应证方面,根据《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消融治疗可分为治愈性和姑息性两种模式。治愈性消融主要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放疗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放疗后出现局部复发的病例,特别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多原发NSCLC患者,但同时也要求肿瘤最大径不超过3 cm且无远处转移。与之相对的,姑息性消融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其适应症通常需要经过多学科会诊(MDT)讨论后决定。对于肿瘤最大径超过5 cm或单侧肺病灶数目超过3个(双侧肺超过5个)的情况,可采用多针、多点或分次治疗,或将消融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此外,消融治疗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肺纤维化等肺部基础疾病,以及未控制的感染和恶性胸腔积液等。值得注意的是,心脏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同样也不宜接受RFA治疗。





微创理念与患者管理:协同提升肺癌患者的治疗体验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在消融技术的应用中也形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优势。徐智教授表示,早在2018年其团队就开展了首例NSCLC消融治疗。如今,中心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已扩展至精准定位、微创治疗、广泛适用和显著疗效等多个方面。在精准定位上,中心目前正在引进穿刺机器人、机器人气管镜及电磁导航穿刺等技术,以实现对肿瘤的高效精准穿刺,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消融技术的微创特点使其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能够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特别适用于不耐受或拒绝接受手术的患者。除此之外,对于多发或复发的肺癌患者,消融技术同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选择,在合适的病例中,消融治疗有望达到与手术相似的局部控制效果,帮助缓解患者症状、控癌止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徐智教授认为术前的评估至关重要,需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手术的适应性。手术期间,通过CT引导或穿刺机器人引导,能够实现肿瘤的精准定位,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消融方式,如上文中提到的RFA、MWA及冷冻消融等。在术中,还需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完整性。在患者管理层面,术前需做好教育工作,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和预期效果。术后应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帮助其尽快恢复。此外,定期的随访也能够有效追踪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徐智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 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 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留美学者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西部人才

全军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重庆市重大呼吸疾病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获重庆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继续教育学组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分会常委

重庆市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副主委

重庆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呼吸内科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呼吸内科专委会肺癌学组委员

从事呼吸科医教研工作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个体化综合治疗、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呼吸介入诊疗有较深的造诣。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军队卫勤任务。分别于2020年、2022年参加军队支援武汉和上海新冠疫情医疗队,所带团队获全国抗疫先进集体。主要从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分课题、军队课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0余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2部军队教材。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Ye X, Fan W, Wang Z,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image-guided thermal ablation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ung tumors (2022 edition). J Cancer Res Ther. 2022 Sep;18(5):1213-1230.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医学界肿瘤频道
医学界肿瘤频道是领先的肿瘤领域专业媒体,我们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专业知识,报道领域内发生的新鲜事。投稿或合作,请联系zl@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