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蚕事“共创论坛”海报 图片来源 / 城市中国
该论坛由《城市中国》主办,以“日常的遗产与空间生产——城市更新可经营性的小城探索”为题,汇聚多方智慧,从专业与日常、学术与实践、全球与本土等多重视角探讨盛泽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未来。论坛结束后,城市中国就“小城更新的困难与突破路径”这一话题,对演讲嘉宾宋群进行了深入专访。
宋群
Local本地创办人
△ 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由“Local本地”创办,展出的主题是本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城市影像、家庭影像,以及各类搜集来的老物件。图片来源 / Local本地(延伸阅读:城市更新的本质是重塑日常生活连续流)
如何去挖掘其中的地方性?一个城市开展更新项目要经历三个环节——观察、研究和实践。观察是最基本的,研究是相对比较深入的观察,而实践则是最终的目的。前两者虽然占用了最多的时间成本,却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和工具。
城市中国(UC):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您遇到过哪些普遍的问题?
宋群:遇到的问题非常多。就像上面所说,每一个项目都会出现针对性的问题。不过,这其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共性。
第一,当一个更新改造计划确定好方向后,能否形成所有参与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共识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
在多主体参与成为城市更新项目“常态”的情况下,共识也越来越难,利益相关者维护个人利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比如原住民,虽然更新改造会提升整体生活环境的品质,但他们仍然保持审慎的态度。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意见、投资商的意见,以及策划方设计方的意见,都在不断地博弈中艰难的寻找共识。
第二,当共识形成后,项目计划能不能贯彻到底,或者说执行能否“穿透”到最终端,这又成为另一个重要难题。每个项目的开展,以商业逻辑来看分为四个环节:策划、设计、招商、运营。这四个环节,既是一个递进的时间线——先策划,再设计,再招商,最后运营,但同时也是齐头并进,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执行的递进关系。然而在现实情况下,这四个环节的一致性没有那么强,往往很难形成合力,经常是脱节的,而且项目越大越容易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最初的理念和计划没办法贯彻下去。
许多失败的项目案例,实际上都可以归咎于“难以形成共识”和“难以贯彻到底”这两大问题,尤其是后者。项目初期,大家尚能达成共识,但随着项目的深入进行,各方却渐行渐远。甚至还会出现由于利益的诉求和纠葛,原本应该形成的合力,却转变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力量,导致最终结果完全是南辕北辙。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 早在2000年,联安村就被纳入珠海市主城区首批26个启动城中村改造的名单,但由于利益协调、政策配套等多方面因素作用,项目迟迟未动。直到2023年,才再次在《珠海市城市更新(全面改造)2023-2025年中长期计划》中出现。图片来源 / 城市中国
目前看,从政策制度到投融资模式,城市更新还没有形成一套正式而有效的体系。(延伸阅读:告别PPP,城市更新须走向PPCt模式)问题虽然多,但我的看法是“难以形成共识”和“难以贯彻到底”比其他问题更为直接,也更加突出。
城市中国(UC):在与项目资方产生意见冲突时,通过参与投资的方式来保留话语权,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吗?
宋群:一般来说,投入了资金成本,似乎就应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对项目未来的走向起正向作用,但现实其实并非如此,很可能又陷入到股东利益和股东话语权的博弈中去了。也就是说,博弈永远存在,只是因为身份的转换,从一个领域到了另一个领域。
但如果真的很难统一想法,也只能放下原来的想法,虽然也很纠结。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己的专业性上来,回到基本理念,如果与我们的基本理念相悖,那就不必强求一致。
多数情况下,项目从初步构想到最终落地,完成度只能达到40%-50%。我们团队过往的项目中,有些甚至只停留在30%左右,这是令人感到沮丧的。当然,这是一个过于理想主义的出发点。为了这个目标,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包括大量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投入。
△ 青岛市即墨区一早晚市被统一搬到室内后,因可达性下降与成本上升,渐失了人气。摄影/刘诗怡
城市中国(UC):对于乡镇级别的城市更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宋群:所有的城市更新最终都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没有需求支撑的城市更新,难以为继。
△ 盛泽,虽然在行政建制上是镇,但它的城市规模却与大部分中西部县级市相当。现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全是生产布匹的世界级企业,撑起了整个城市产业结构。图片来源 / 城市中国
不论是什么样的城市规模,如果人口基数或是产业发展不足,后续更新都难以有效开展。对于乡镇级别的更新,如果它有自己的支撑产业,同时人口也相对密集的话,是可以参考中心城市经验的。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地域性的特殊问题了。
△ 文旅产业虽然不是拉动GDP的直接作用力,但能够帮助城市输入更多人的需求与期待,从而提升服务,提升空间品质,拉动越来越多的人来这儿。毕竟,城市化下半场的逻辑是优质的城市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业。图片来源 / 城市中国
产业的生长,一定还是和所处的土壤有关系。什么土壤长什么庄稼,没法强求。以我们策划的“叁伍壹壹”街区为例,它原本是个老厂房,接手前的定位是以科创为主的文创园,利用产业导入的方式进行创新办公。但实际上,与其他能提供优惠政策的片区相比,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们进行了更加务实的方向调整,目前已经运行四年,情况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项目还是要先想办法吸引人的聚集,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才是内容生产的制造者,才是活力之源。
- 延伸阅读 -
《聚落的100則啟示》
作者:原廣司
出版社: 大家出版社
原作名: 集落の教え100
译者: 黃茗詩 / 林于婷
出版年: 2011
△ 原广司在《聚落的100则启示》中非常直接地说:“共同幻想创造了每一个聚落和城市。”建设之时人们共有的梦想与心情,就是共同幻想,也是我们说的共识。 图片来源 / 城市中国
- THE END -
-
「Local本地 长期合作内容」
Local本地拥有不同的文化商业空间,各空间灵活多样,现场可根据活动性质和内容随时进行调整变动。目前可合作的内容方向有:品牌发布会、品牌快闪、音乐会、脱口秀、创意演出、创意工坊、论坛、沙龙讲座、研讨会、培训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