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子|以街巷为展厅,重述地方

学术   2024-05-14 18:55   陕西  

胡燕子策展人、童年秘密档案馆发起人 


2015年至今先后发起并策划“复归·国际现场艺术节”、“童年秘密档案馆”等项目,联合发起并策划“复归倡议行动”、“坊间·社区公共艺术节”、“麓湖社区艺术季”等项目。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营生记”策展导师、2022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策展人之一、2023成都双年展社区平行展策展人。
△ 分享嘉宾|胡燕子 主题分享现场

很开心来到魏坡,我也是河南人,在2019年之前主要做当代艺术的策展工作,从未回河南做过项目。有人问过我“你为啥不回老家做艺术”,后面我想了想,可能因为河南不够当代吧,缺乏当代艺术的支持系统。但是自从我开始做地方工作,这几年就经常有机会回到河南:我在信阳和左靖老师一起做了“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在中牟和普罗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的伙伴们一起更新了公共空间。做事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认知家乡的过程。

《 一箱土计划·故土  © 胡燕子工作室

胡燕子是河南人,从四川美院研究生毕业后,

她回到出生的院子,用双手从荒废了的院子里挖出泥土,

装满大大的旅行箱,每日给它浇水,并将箱子拖回当时定居的

城市重庆。这件作品2015年获“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大奖。

也是从这件作品开始,胡燕子看到政策发展规划对村落的影响,

看到从乡村到城市的问题,由此开始关注社会议题。


从我的个人经历就可以看到这片土地的特质,河南可能不够当代,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但有“地方性”并不意味着有足够的“地方感”。所以我由衷的感谢宋群老师,感谢左靖老师,感谢这么多不是河南人的师友来到这里,重塑这片土地的地方感,让“老家河南”可以被感受,被讲述。

今天我想谈的是我作为一个异乡人在成都做的案例,这个案例就是关于重述地方的。我来之前拟定的题目是“重建附近”,但昨天到了魏坡,看到这里的新可能,感觉到这个地方正在重新讲述自己,所以就调整了内容。


我分享的案例离魏坡有1,082公里,这个地方是成都玉林。这些年很多人都在讨论成都,觉得成都很网红,讲到玉林就是网红中的网红,好像永远都是赵雷那首歌里唱的“走过小酒馆的门口,坐在玉林路的尽头”。网红未必是好事,景观化会遮蔽日常的丰富性,也会侵占日常生活。所以让我们拨开成都玉林的网红外衣,看看内里更有价值的、更丰富的日常,关于公共文化和居民自治的日常

△ 成都玉林街区密路网  © 胡燕子工作室

那么,为什么是玉林?或者说,什么是玉林?以居住在玉林的建筑师刘家琨的概括来说,玉林就是“小街区、密路网、分布式公共空间”。
△ 玉林小街区密路网分布式公共空间  © 胡燕子工作室

玉林的公共空间有些已经二十多年了,是全国知名的空间,比如白夜和小酒馆;还有一些是前几年出现的,比如一苇书坊、野梨树书店、一介·巷子里,以及我们的童年秘密档案馆等;还有一些极具设计感和思想调性的新空间,比如王亥老师和宋群老师做的三联思想库 x LocalandS


△ 小酒馆 / 白夜  © 胡燕子工作室

△ 三联思想库 x Localand S   © 胡燕子工作室

△ 童年秘密档案馆   © 胡燕子工作室
如果让我在刘家琨老师的概括基础上再加一个的话,我想加一条,就是“半熟人社会”。通过这些图,大家可以看到玉林街头淋漓的烟火气,彼此认识了几十年的老居民们生活在一起,打牌、逛菜市、在街头理发。

△ 玉林街头半熟人社会场景  © 胡燕子工作室
除了烟火气,在全国的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领域,玉林其实是特别重要的案例,这里极深度的体现了社区的文化融合,空间的生长性,以及不同社群的共生。每个人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怡然自得。

我常带外地的朋友逛倪家桥社区,在这里,党群服务中心紧挨着文创园,走进门后会发现“红色领航站”牌子前面是小酒馆和院子文创园的logo,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在这里是音乐引导人民”。

△ 玉林倪家桥多元融合式社区  © 胡燕子工作室
通过社区的黑板报,我们能看到各种信息交融在一起,比如消防安全宣传、党建宣传、儿童主题影像、快闪计划、书展等等,都和谐的共处在一块黑板上。当你到二楼三楼逛的时候,就会看到很多好玩的内容,在一些特别官方和意识形态的房间,对门却可能就是一些很亚文化的东西,一些很小众的音乐活动,或者青年品牌。非常神奇的共生状态,非常后现代的并置,就如同我们当下的社会一样。

△ 玉林倪家桥社区宣传海报   © 胡燕子工作室

让我们再来看那个问题,为什么是玉林?我想答案是:80年代初至今,40多年来,玉林从无到有,从新到旧,持续生长更新,经历了虽然短促但较为完整的城市发展周期。玉林所包含的的历史记忆、地方脉络、城市更新、基层自治、社区营造、公共生活等相关议题,是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所共同面对的常见议题。这里丰富的实践案例,有其普适性研究价值。借用五条人那个歌词,就是“立足世界,放眼玉林”,然后重返生活。

作为本届成都双年展的社区专题平行展,《重返生活:玉林的空间、记忆与社区行动》以玉林作为主要展区,联动16+社区公共空间,讨论成都的城市发展历程、社区记忆和日常活力。这应该是国内双年展第一次正式把社区板块纳入到核心结构里。它的内容包含系列在地文化主题讲座、系列文化与社区实践者采访,还有六场展览、一场市集和五场论坛。我们希望网红之外的那部分日常能够被看到,被重新讲述。

△ 重返生活:玉林的空间、记忆与社区行动

© 胡燕子工作室

系列在地文化主题讲座包括《艺术的公共话语》《雅俗之变——明清文人艺术生活的世俗化转向》,讨论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市民生活,谈烟火气,谈当下的基层社会的现状。以及在这个界面上的工作方法,比如说《直面问题,朝向改变——社区的艺术行动》《公共生活的物性》等。

△ 《雅俗之变——明清文人艺术生活的世俗化转向》

讲座中分享的唐寅作品 © 网络

我们以街巷作为展厅,在街头做了三个主题展和三个联动展。我们想让当代艺术走出美术馆,走出学院,进入到日常生活中拥抱每一个人,去回应真实的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空间生产的核心不是做多大的工程,而是发明空间新的属性。
比如展览《玉林旧物——公共生活的物性》,它在党群服务中心的一楼,围绕生活在玉林的老成都人在80、90年代的日用之物展开创作。这是当时开幕时的居民和远道而来的观众。很多观众之前只去美术馆看展览,没想过还可以到党群服务中心看当代艺术展览。而很多居民虽然经常到党群来,却没想到自己曾经的日用品可以被这样呈现。

△ 《玉林旧物——公共生活的物性》展览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这是展览《地方与非地方·城市空间与地方记忆》开幕导览,它在一个街头的咖啡厅里,内容是关于老城区的空间和地方记忆,谈地方与非地方,谈我们为什么要在非地方中寻找构建一种地方性。

△ 《地方与非地方·城市空间与地方记忆》展览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这是展览《儿童夜生活》,就在我们童年秘密档案馆,是在路边的一个特别小,只有30多平米的空间,观众们会看到这里展示的是以儿童作为主体,在参与中生成的内容。我们开幕导览都是在特别窄的小巷子里,然后它的展览内容就是贴在玻璃上。买菜的人、外地的游客、上班的人...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个街边的小展览。
△ 《儿童夜生活》活动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很多人想做展览时,想重塑地方、重建地方时,经常会谈有很多限制,我们不就是要在限制里面找到做事的可能吗?在不够大的空间,不够多的钱,不够长的周期里找到一些可能性,创造性的去回应这种限制,然后去四两拨千斤。
除主题展外还有三个联动展,这是一介在改造中的车棚中呈现的展览《重返生活 x CACP:CACP OPEN DAY》,在玉林的一个破旧的巷子里。
《重返生活 x CACP:CACP OPEN DAY》展览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这是在王亥老师和宋群老师的空间三联思想库 x LocalandS 里边呈现的《城与乡「在地书写的可能」第二回》文献展。

《重返生活 x 城与乡「在地书写的可能」第二回》
三联思想库 x Localand S   © 胡燕子工作室

这是在风马艺术书店的展览《成都梦》同时也是风马的最后一个展览。

△ 《重返生活 x 成都梦》风马艺术商店  © 胡燕子工作室

这三个展览作为联动展,本来就有自己的内容,我们把这些内容放进《重返生活》的项目结构里,放到成都双年展的框架下去宣传。因为成都双年展的公众号有100多万粉丝,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联合发布的方式,让原本不熟悉社区的当代艺术受众,能够到路边、到街头、到这些小空间里面看看展览,那不是很好吗?

我们整个项目经历了院子文创园的五周年,也借此机会给院子过了生日,策划了这场汇聚95家伙伴的思想市集。这场市集区别于其它市集的地方在于它是强策展逻辑,是按照策展的框架拉出来的,参展方也未必都是卖东西的,很多是“卖”思想的。  

△ 夏日思想市集 活动视频  © HavocStudio 


比如“公共生活扩音器”板块的摊主是成都的四家媒体;比如“重新看见多元”是围绕少数族群、边缘族群和被遮蔽的那些现象开展行动的机构;比如“观念与立场更重要”是从成都几十家艺术机构里选出来的有立场和态度的5家机构;还有戏剧机构、慈善机构、生态与环保组织、电影放映机构等。很多机构以往从不摆摊,但当大家基于共同的愿望,参加这场思想市集的时候,就可以以摆摊的形式,在一起聊聊各自的价值和立场。除了这39 家机构摊主外,院子有12 家伙伴参与了工作室开放日,还有44个好物摊主带来了现场吃喝玩耍的内容。

△ 夏日思想市集 活动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除了以摆摊的方式展示思想线索外,我们还想再设计一个议题结构,就是论坛。在夏日思想市集现场有5场论坛:第一场的议题是《从“家”出发,重返“公共”》,这部分是由5个建筑师来进行的;第二场议题是《社区营造与公共生活》,社区营造是如何构建了公共生活的底色;第三场议题是《韧性社区与可持续生活》是从环保和生态的角度去谈可持续生活的。

《社区营造与公共生活》论坛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第四场议题是《当我们在谈书店时我们在谈什么》,为什么这个时代尤其需要书店?特别是独立书店,独立书店对于一个空间意味着什么?第五场议题是《年轻人,以及所有人》谈的就是年轻的行动者,可能是95后或者00后,以及为年轻人提供平台支持、专业支持的一些机构,就是我们如何把更多的权利给到年轻人,把建设城市、改造社会的机会给到年轻人。

《重返生活·夏日思想市集》摊主们的合影  © 胡燕子工作室

因为总共有90多家机构,所以到那天结束后,大家就有一种特别强的共同体的感觉,好像结成了联盟一样。虽然市集只有2 天,但我相信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持续下去,活动只是催化剂,更重要的是日常的交往与联动,关系生产才是核心。

《重返生活》的视觉设计也是以田野调查的方式生成的,我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团队在玉林生活一段时间,去走街去基于这些场所创作。我们所有海报的核心元素都是凳子,不同的凳子。为什么?因为漫步在玉林的街道,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凳子,有传统竹椅、办公室里的皮质转椅、孩子们的塑料凳、木质小板凳等……甚至还能见到连排座椅和沙发被安置在街头。这些凳子大多都是私人财产,却呈现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凳子从家家户户中“溢出”,并如此自然地成为了玉林社区景观的一部分,凳子创造性的改变了空间属性,发明了新的空间可能。


 街头的不同凳子 © 胡燕子工作室

街头的凳子是对人的参与邀请,是一个人在场的痕迹,也是多个人的剧场。凳子的丰富性背后是阶层的丰富性,是空间样貌的丰富性,也是使用者的处境。凳子对身体的支撑作用如同摊贩、街头空间、服务行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都是易被忽略但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不同凳子与不同人之间的关系 © 胡燕子工作室

海报上的每个凳子都来自于举办活动的场地,因为我们的展览、市集、讲座、研讨活动联动了很多公共空间。所以每次设计海报时候,都是从活动所在的空间选择凳子,拍摄了设计在海报中。凳子背后是这个空间主人的精神面貌、个人趣味,以及这个空间的立场。我们依托海报系统的视觉设计,还设计了游戏打卡路线,当观众去到这些空间里找到这些板凳,比如说你坐一下,和空间合影,然后发到社交媒体上,我们就会送一套衍生品。

《重返生活》系列衍生品  © 胡燕子工作室

请允许我再提示一下这个项目时间,2023年的夏天。《重返生活》系列所谈的既是我们在原子化、扁平化的现代生活中重返附近、重建日常的必要性,也是我们经历了3年的封禁之后,迫切需要重建公共关系的渴望。我们把这渴望和信念印在衍生品上:这是火柴,不管经历了什么,都要“保留火种”;风车写着“自由如风,重返生活”;水瓶上印着口号:“公共生活和水一样重要”。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物料感受到柔软而坚定的能量。

《重返生活》系列衍生品  © 胡燕子工作室

观众去这些空间找到这些凳子打卡,就会得到这套衍生品。打卡机制也是一种号召:走出门,到街头小空间里去看看吧,去发现这个城市网红景观之外的那部分,构建了人文生活、公共精神的那部分。

《重返生活》 主形象展示面  © 胡燕子工作室


最后我想谈谈10月31号的闭幕对谈《街头公共空间的发明与更迭》,我们邀请中国微观史研究的代表学者王笛和设计师、学者王亥到一个社区的院坝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60多位观众一起,从晚上7点聊到11点,聊街头文化与空间变迁。

《街头公共空间的发明与更迭》对谈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王笛老师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成都的公共空间与市民文化》,王亥老师的讲座题目是《以街头为⼯作室》。当天的观众里,有专门从外地赶过来的嘉宾粉丝,也有吃了饭过来遛弯的大叔大妈,有附近收摊回来的小贩,有放学的小朋友......这样一种社群混融,共同在这里聊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的场景,我觉得太宝贵了。人类学家项飙老师说过“附近是一种情不自禁和此起彼伏”,那晚我深深的体会到了附近的“情不自禁”。


《街头公共空间的发明与更迭》对谈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前面我谈到我们《重返生活》项目经历了院子的五周年,也经历了风马的最后一个展览;见证了一些空间的持续,也见证了一些空间消失,当然也见到新的空间出现,这可能就是附近的“此起彼伏”吧。
街头公共空间的发明与更迭对谈现场  © 胡燕子工作室

所以我想,当我们在一个地方去重塑日常的时候,可能都是在以一种情不自禁的方式,此起彼伏的延续。我昨天和今天也逛了魏坡,看到明清的建筑群,也看到上个文旅阶段的仿古建筑,到现在出现了更加当代的空间和当代的内容,很多空间以策展式的方法放进来了新的可能性。我想,魏坡下一步肯定就要发生“情不自禁”了,情不自禁的逐步生长成一个新的地方。谢谢大家!


-

在河南|地方创生主题论坛
LOCAL REVITALIZATION FORUM

家在河南、人在河南、心在河南

河南,土地深沉,历史厚重。
中原,中国原乡,华夏之始。
「在河南」,是“魏坡新序”与“Local本地”
联合发起的在地创生主题论坛及系列展主题,
未来会围绕老城更新与乡村改造方向
持续不断展开各种活动,
2024年4月中旬,洛阳·魏坡“游春大集”举办了
第一回该主题论坛及系列展。

「在河南」地方创生主题论坛,特别邀请了13位地方文化研究者与实践者齐聚魏坡新序-Localand东侧2楼,活动现场由Local本地创办人、魏坡新序项目总顾问宋群先生主持,嘉宾们围绕“在河南·地方创生与日常重塑”核心议题展开论述,从不同维度和各自深耕领域分享了关于在地文化、城乡记忆与日常生活的故事和经验,探讨和激活了地方创生、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更多可能性。


-
魏坡·游春大集 2024
WEIPO · Spring Sightseeing Fair

开幕时间 
2024年4月12日
活动时间 
2024年4月12日-5月5日(部分展览持续更长时间)
活动地点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 魏坡 · 新序

指导单位_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洛阳市孟津区人民政府
出品机构_  华创永道
策划顾问_  宋群×Local本地
建筑设计_  场域建筑
景观设计_  奥雅设计
品牌设计_ 纸贵
营销推广_ 空空体力

合作机构_

Localand / 左靖工作室 / 碧山工销社/ 庇护所 / 感观体 / 见山文化 / 一筑一事 / 城市中国 / 澎湃新闻 / homeland家园 / Design360° / 中国摄影杂志 / 影上书房 / 设计青年 / Hi设计 / 鲤鱼与大象 / 壹页郑州


论坛及展览(特邀)_

王亥 / 王宏伟 / 左靖 / 叶思宇 / 许灵怡 / 许海峰 / 刘君涛 / 武小川 / 钟华连 / 胡燕子 / 唐克扬 / 崔国 / 梁井宇 / 黑一烊 / 欧阳应霁 (按姓氏笔画排序)

艾瑞 / 冰逸 / 陈栋帆 / 董文胜 / 费俊 / 蒋志 / 刘庆元 / 洪磊 / 黄可一 / 黄清穗 / 卢彦鹏 / 丘 / 谭彬 / 王音 / 高非 / 高鹏 / 洪卫 / 刘新霞 /  任华 / 王可 / 王学坤 / 王怡璇 / 杨松耀&苏素 / 曾令波

联合共创_

BROMPTON / 无像Imageless × 林舒 / 野狗商店 / 超级植物公司 / 好白商店 / 止痒商店 / 不急商店 / STA / TBRE / 布兰兔的植物庄园 / 本地好物 / 青壹社 / 东来也 / 懒人便利商店 / 茉沏 / Putoto / 以山 / 丙丁茶铺 / 织耕堂 / 原岩咖啡 / 在地刊物展 / 坚春天 / 植南门市部 / 李伟 / 一斤莴苣 / 勾食 / Dalili studio / 王子敬 / 周晶晶 / 桔子皮 / 乐乐趣绘本展 / 网易文旅 / 长安大镜 /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 民间艺术家秦有子 / 宋亮亮 / 非遗剪纸艺术家畅杨杨 / 吾空空 / 小保伟 / 李振 / 兽桃loco / 红脸蛋蔷薇 / 茧人 / 3Y / 子芙的音乐房间 / LOOKATHIS / 方式商店 / 开雾 / 蓝花花 / 卖花办公室 / QUEEN COFFEE / 好望水吧 / 洛阳风味商店 / 请喝汤摄影展

-
「魏坡·新序」相关链接
01 看过这片院落,才能读懂河南
02 魏坡新序,把一切交给时间。
03 洛阳·魏坡“游春大集” |「在河南」地方创生论坛及系列展
04 又见魏坡,更年轻了
05 花友齐聚,魏坡新序。
06 这三天,谢谢你们来,也谢谢你们包容我们的不完美。
07 你的魏坡新序指南。
08 五一就到魏坡新序来Chill,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09 热热闹闹的魏坡新序。

- THE END -
以上图文均由分享嘉宾提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Local本地
以文字、影像、艺术、文献、建筑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进行记录与研究,为城市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