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and S (成都)街头微展|「边界与原乡」地上的人独立漫画展

学术   2024-07-18 21:59   陕西  



「边界与原乡」

地上的人独立漫画展



展览时间 | Time

2024年7月20日 -10月20日

参展艺术家 | Artists

喊荒古光/七月/佳末/勾食/一斤莴苣/青一

杰尼丸子/小博/李年/文品/扫烟囱的可怜小孩儿

联合策展人 | Co Curator

勾食 / 王亥 / 宋群

主办单位 | Organizers
 Local 本地 
地上制作小组 / 亥点 hi:STORY
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

展览地址 | Address

Localand S x 亥点

成都市武侯区玉洁巷

媒体支持 | Media Support

一筑一事

物理的边界、社会的边界,个体的边界,何为“边界”? 地理的原乡、精神的原乡,文化的原乡,“原乡”何在?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时代给予了人们发声的权利,同时人们的声音也将被讯息的洪流淹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独立漫画创作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找到了创作的自由和表达的力量。本次展览呈现了这些创作者们的作品,他们着眼于那些看似平凡却具有深远意义的日常瞬间。这些关键图景不仅帮助我们确认自身的成长历史,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边界”与“原乡”的深层意义。

哲学家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提到,“讲故事”是一种人类相互交换经验的能力。过去讲故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远行归来的人,一种是深谙本乡本土与传统的人。他们被称为水手和农夫。如果同时兼有两种属性的现代人,故事又该如何讲述呢?

本次展览旨在以《地上的人》图画故事集为原始文本,展示十一位独立漫画作者以漫画为媒介所进行的“边界与原乡”图像叙事的实践,作为城市的“异乡人”,也是故乡的“出走者”,游离在本土与本土之外两种场域与身份之间,于是故事有了被重述的需要。

一斤莴苣敏锐地捕捉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以未来人的眼光去收集当下;李年似乎想在童年的记忆中寻找某种笃定的情感;喊荒古光在更加具体的细节中捕捉着在乡村城镇化下愈加疏离的人际社会关系;七月像是被困在上世纪末的少年,有讲不完的忧愁和唱不完的老歌;扫烟囱的可怜小孩儿跟着剧组四处走,用随身带的简单纸笔定格了生猛的乡村图景;佳末依旧关注人的生存以及心灵深处微妙而难言的情愫;文品用他的细腻笔触描绘日常中常被忽视的距离感之间的平衡;勾食着迷于流浪在故乡的宿命感;杰尼丸子用戏谑的成人童话述说着真诚;青一在现实与梦境的交叠中,开启一段“不属于自己的回忆”之旅;小博通过描绘学生时代的人物与景观,追溯小镇青年面对困境的束缚与迷茫。
在现代社会中,“边界”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也可以是城与乡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模糊边界的隐喻。它象征着城市化进程与乡村传统之间的张力与交错。在漫画作品中,这些边界体现了创作者们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与定义,对社会变迁的观察与反思,以及在快速变迁中的情感与心理界限。通过对边界的描绘,自我剖析个体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迷惘与挣扎。

“原乡”象征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故土与归属感。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原乡”常常成为一种无法回归的记忆与理想。故乡不仅是地理上的起源地,更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依托。创作者们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唤起了读者心中那份对原乡的共鸣,在复杂世界中重新找到自我的起点。

河流有方向,是因为它有源头。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们才能知道要往哪里去。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讲故事”,进行一场有意义的社会行动。当旧有的传统价值观逐渐塌缩或不再适用,而新的秩序仍未建立起来的当下,未被讲述的过去,与未来一样崭新。

联合策展人 / 勾食

2024年6月19日

“边界与原乡”在街头

文 / 王亥


何为“边界”?“原乡”何在?这是我读过这次“地上的人独立漫画展展览前言”后,自己要问的问题。作为一个最小社会实践空间的微展,我们通过漫画与故事的视角方式,来回答也是我的问题。

前言中提到,文人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说,“讲故事”是一种人类相互交换经验的能力。过去讲故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远行归来的人,一种是深谙本乡本土与传统的人。他们被称为水手和农夫。如果同时兼有两种属性的现代人,故事又该如何讲述呢?

这使我想起他的友人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哲学在意义的强度和丰富性上比得上一个叙述得当的故事。”这大概可以诠释上述“故事又该如何讲述”了吧。这是关于“意义的强度和丰富性”上的另一维度,就像在讨论“流亡话语”(Exil一词的中译似应为“放逐”)这一二十世纪文化的突出表征一样。在流亡话语中,流亡本是人之文化的原生现象,也是人的存在的一个生存论现象,流亡文化不过是其表达形式。早在人类精神文化的第一个繁荣期,流亡话语就已经突出地呈现出来,包括外在的流亡还是内在的流亡。

在这种意义上的流亡,最早由希腊诗人通过俄狄甫斯神话在悲剧的形式中揭示出来。流亡本是一种逃避——避难,而在体论的流亡则无从逃避,一如俄狄甫斯王试图通过流亡来逃避厄运,结果是众人皆知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以流亡为主题,旧约全书整个来说是流亡话语的结集,屈原的《离骚》可视为第一部汉语流亡文学作品。而孔夫子则把流亡视作一条在道不显的时代的生存之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流亡话语伴随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正如流亡伴随着人的存在。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曾用“无家可归”的彷徨来标识这个世纪的存在症状,“无家可归”的处境就是流亡。“流亡”与所谓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论题有着某种连接点。在体论的流亡(exil ontologque)中,思想不在家、精神不在家、情绪不在家、个体身位不在家,这一切都可总括为语言不在家,语言没有言说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精神意向都是流亡性的。这就是卡尔·巴特(Karl Barth)和海德格尔均颇为入迷的“途中”概念。

在街头,我们共同虚构、重构和互构着各自“边界与原乡”的故事!


与现实交织或平行
文 / 宋群

建立起自己与一个地方之间的关系,并不难,建立起一种叙述这种关系的方式,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这需要一些系统性的表达能力,经年累月的深度观察,和一点点敏锐。说后者难,还因为那些曾被认为是锤炼过的表达方式,早已被短字符和短视频建立起来的表达体系所淹没。今天的表达,更多的不过是晒晒看什么,读什么,去了哪儿,就到此为止了,这种短暂的不需要经过训练的浅表达,摧毁了一些可以称之为能力的东西。当然,你也可以说,那种能力现在的你已经不需要了。

但总还是有一些年轻人,会选择某一种叙述方式,并不断自我训练这种方式,其结果可能是一部纪录片,一篇小说,或是一本漫画。这种经过锤炼的表达,和浅表达不太一样,如果持续下去,会逐渐形成一个与现实世界交织或并行的小世界。

「地上的人」,他们不仅建立起了自己的小世界,并且试图把这些小世界,彼此串联起来。这个小展,就是一个开始。

01 文品 / 生于河南新野,经营少儿美术的同时,业余时间进行一些漫画创作。

△《废弃的酒厂》 ©文品

02 勾食 他人的故事,构筑了我的人生。

△《象岗山杀人事件》 ©勾食


03 一斤莴苣 / 街道观察员

△《我生活的地方》  ©一斤莴苣

04 扫烟囱的可怜小孩儿 / 电影工作者

△《无题》 ©扫烟囱的可怜小孩儿


05 李年 / 画了很多年的插画,工作也是广告插画。业余时间画漫画,主要内容是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表达。

△《街头速写》 ©李年

06 小博 / 喜欢画漫画的九零后,正在绞尽脑汁构思剧本中。

△《小坤的青春》©小博

07 杰尼丸子 / 为人散漫恍惚。和郭德纲、周杰伦、北野武同天生日,血型是AB。

《苍蝇的努力》©杰尼丸子

08 七月 / 1988年出生于山西晴岚。父亲下岗后经营书店,母亲是语文教师。伴随农产品往返于乡镇与城市之间。在黄土地度过童年与少年时光。2008年组建插图工作室,见证过纸媒的辉煌与消退。2022参与组建地上制作小组,策划《地上的人》图画故事集。现居北京,从事美术类工作。

△《十六岁》 ©七月

09 佳末 / 沉静的生活下涌动着爱的激流,坚定自尊的母亲,克制沉默的父亲,孩子躁动的青春……平凡的世界里人们真挚活过的证据。

△《种树》 ©佳末

10 青一 / 一个龟速画画的班逼

△《梦游人》 ©青一

11 喊荒古光 / 图文工作者
△《山和山的倒影》©喊荒古光

「地上制作小组」成立于2022年北京东坝郊野,小组致力于构建独立作者社群,联合来自各地的独立漫画作者,专注实体漫画与纸本设计,探索本土叙事的可能性。



Localand S 是 Localand 的子品牌,是深入社区与街区的更小空间形式,以更小尺度集合阅读/美食与街头办公。在有限的空间内,在不同时间段内,满足社区服务的不同功能。是 Local 本地“社区实验”的又一尝试,也是一次“社会空间尺度”的改变,包含“社群+社区+服务功能集合+共享空间”的微观化。

Localand S 合作共创 / 13389269684(同微信)


△ Localand S 多元空间 ©Local本地


Localand S 相关链接

01 成都 x 西安「下山说」|在街头,在村头,谈读书

02 张隆溪王笛王亥“下山说”,三个“街娃儿”街头摆龙门阵

03 Localand(成都)展讯|街边微展之「蓝晒肖像」

04 混沌中的笃定|星芒 - Spark Zine 十人摄影作品展

05 三联思想库 / 王笛·街头书店 / Localand S 



 - THE END -

欢迎大家前往 Localand S 现场观看最新展览

期待合作共创更多内容

以上图文由参展艺术家提供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

「Local本地 长期合作内容」

01 欢迎投稿

作为持续以构建“新本地文化”进行内容生产的媒体平台,Local本地期待以“编辑共创”的形式寻找和链接深耕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区营建、建筑设计、艺术展览、创意文化/创意生活等不同领域的优秀撰稿人,为读者呈现有观点、有见解、有态度的优质文章。稿酬从优,并有机会成为Local本地长期特约撰稿人。

02 展览合作

Local本地围绕地方文化已创建多个展陈空间,并积累了大量展览实践案例。现启动“展览合作”共创模式,期待借此挖掘和链接更具创意与活力的青年策展人,为地方和大众呈现更加丰富,更为有趣的展览内容。

03 品牌合作

Local本地拥有不同的文化商业空间,各空间灵活多样,现场可根据活动性质和内容随时进行调整变动。目前可合作的内容方向有:品牌发布会、品牌快闪、音乐会、脱口秀、创意演出、创意工坊、论坛、沙龙讲座、研讨会、培训会等。

Local本地
以文字、影像、艺术、文献、建筑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进行记录与研究,为城市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