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海,作品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韩国全州摄影节、上海那行文化-零度空间、上海海派文化中心、原点画廊等地展出。2012年《观看中国》获得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社会生活类作品奖。2013年《台风来啦》获得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大赛纪录类铜奖;2023年作品《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入选第十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
谢谢宋老师,我自己是澎湃新闻的记者,澎湃新闻属于纸媒转型的新媒体,现在所有的内容全部在手机客户端上,所有的开发也基于手机,相对电脑来讲它不是特别友好。我今天想讲一下我们做的一个项目“城市更新,在新媒体报道中如何融合创新”。
这个项目在2018年春开始筹划,花了将近7个月完成,包括51篇稿子和一个H5产品。最开始其实大家并不看好,专题有点复杂,也有人力上欠缺的问题,但是澎湃有个slogan,叫“我所坚持的我将不断诉说”,就是我们要不断的去坚持我们自己想说的,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有的时候可能真的需要坚持一下就做成了。我有种特别的感触就是不论是做新闻专题还是做城市更新都离不开“人”,都需要围绕一个个体展开,这个个体背后实际站着无数个群,展开能够成为一个更大的群体。当时我们做完这个项目最终我们呈现了一个H5产品,因为所有的东西完成以后有个问题是太过散乱,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让观众直观感受的成品,纸媒可以做一个翻阅式的报刊,但新媒体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新的手段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交互式的产品来进行呈现。
△ 《 H5|城市更新·虹镇老街》© 澎湃新闻视觉中心(项目详情请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视觉化”其实特别重要,因为我是传媒人,我就想让我们的新闻传播更远、更广,让不同的受众去看到。所以做这个H5的时候我就希望这些跟媒体无关的人群,不管是设计师还是做城市研究的人,包括普通百姓都看得进去,而不会说看了一半就不愿意看了。在做这个选题前,我特别清楚不应该做成“乡愁”或者“怀旧”的题材,就要做“小人物”,所以H5里那位老者他讲的故事其实就代表了他背后一个很大的群体,甚至就是一代人、二代人,一段历史。我们就选择从一个个体的角度突破,并时时刻刻在技术手段上让每一个点上去勾连时代和人的情绪、情感,引发共情、共鸣。因此,H5交互式的视觉化呈现,是澎湃新闻视觉团队小伙伴在认同上述观点,展开的一次艺术创作,它不仅仅停留在新闻表达层面。感谢他们。H5里面还埋伏了很多小细节,比方在虹镇老街周边有一个淮剧团随着城市的改造慢慢变化,最终退出了这个地区。淮剧是上海的地方剧种,它本身有很大的受众,上海的工人阶级劳动者都愿意来听,听得很开心的时候甚至于会直接把手里的金戒指扔到舞台上给这些演员,但是随着城市化改造以后这些观众就随着土地性质的改变不断的迁到城外去了。观众没有了,这个剧种也就随着一起消亡了。△ 90年代初,淮剧的观众人数和剧场面积都远好于现在 © 许海峰
△ 90年代初,淮剧演员在后台准备 © 许海峰
△90年代初,淮剧团的观众 © 许海峰
△ 专题视频 | 淮剧在上海民间节节败退 © 澎湃新闻
像“淮剧在上海民间节节败退”这样的标题在一般媒体是不太会用的,因为会觉得太负能量了,但是我们就起了这样的名字,因为它确实是表达了一种心声,一种现状。我们也是实事求是,不回避城市更新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夸大所取得的成就,提醒自己在当下媒体生态环境中平和地表述。我身边的同事,包括我们领导有的时候还是蛮坚持做新闻的,他们想要在新闻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一些更深层次的表达,虽然越来越不容易。
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个同济大学的教授李彦伯,他参与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在做,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做。他们也做田野调查,但是更从建筑角度做,他会觉得这些居民从房子这边爬上去,这么陡的坡度,这么陡的楼梯完全超出建筑学的尺度,所以他们觉得很惊讶。这让参与的学生,在未来进入更高阶的设计作品,重视人的在建筑中位置。当时,我们也做田野调查,从社会学、新闻学角度出发,不谋而合。
△1998年的虹镇老街 © 许海峰
很快这个地方就消失了,我倒不是说怀念这里是不是应该消失,这不是要探讨的地方。我前几年去台湾高雄的时候,看到高雄也有类似这样的房子被保留的还是蛮好的,整个街区都还不错虽然旧,但是整洁、温暖,街区里人在活动的迹象处处可循。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土地完全没有了,哪怕是作为博物馆性质的一小片记忆现在也完全看不到。
△ 虹镇老街 © 许海峰
所以在做这个专辑的时候,我们有甜蜜也有苦痛,甜蜜像赞歌一样的,可以被不断的去传播,但是苦痛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和当心,我们要用技巧和智慧在底层逻辑之上伴随这两者去讲。△ 九十年代,生活在虹镇老街 © 许海峰
首先一个原因是我自称我是摄影师,所以做选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从视觉考虑,而不仅仅是从文本角度单一出发。文本在当下很重要,但是文本有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视觉化,以至于观赏性就会很弱,所以视觉化和文本两者都要很强,共同往前推进。其次是我个人的一个兴趣,因为我从小居住在这个区域。在我20岁不到的时候,我搬离了这里。2018年的时候,我又重返我的出生地,但是这次重返其实就是为了告别。重返就是为了告别,我知道它就很快会消亡。
△ 1997年的虹镇老街与对岸陆家嘴的高楼 © 许海峰
虹镇老街棚户简屋达90公顷,居住人员多为底层劳动人民。上海的面相很多,有租界文化,有占领区,有工人阶级新村,有公寓,但是上海其实还有其他的面相,虹镇老街是属于上海的另一个面相,我们尽可能把它反映出来,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有江湖气息。这里涉及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因为旧城改造也好,城市更新也好,一定涉及到动迁,动迁一定涉及到被动迁,所以这两者是一个力量的对峙,一种角力。我们想要观察被动迁的对象从他们的角度怎么去看动迁问题,包括如何在动迁的过程中体现出政府的三公性,公平公正公开,所以我们也想要通过口述式的采访来传递民众的声音。这些就是我们的群像肖像,每一个个体都是经过细分的。
△ 虹镇老街居民肖像 © 许海峰
我所提到的这些内容有很多都是有视频反映的,虹镇老街中的人物、专家学者、城市规划研究员、派出所警察等等,都是接受我们采访的对象,不仅仅是动迁主、被动迁户,所有城市当时的管理者我们都会进行访问,我希望整个东西做出来是两个字:“不漏”。我今天的分享大概就是这些,谢谢大家。LOCAL REVITALIZATION FORUM「在河南」地方创生主题论坛,特别邀请了13位地方文化研究者与实践者齐聚魏坡新序-Localand东侧2楼,活动现场由Local本地创办人、魏坡新序项目总顾问宋群先生主持,嘉宾们围绕“在河南·地方创生与日常重塑”核心议题展开论述,从不同维度和各自深耕领域分享了关于在地文化、城乡记忆与日常生活的故事和经验,探讨和激活了地方创生、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更多可能性。
WEIPO · Spring Sightseeing Fair2024年4月12日-5月5日(部分展览持续更长时间)Localand / 左靖工作室 / 碧山工销社/ 庇护所 / 感观体 / 见山文化 / 一筑一事 / 城市中国 / 澎湃新闻 / homeland家园 / Design360° / 中国摄影杂志 / 影上书房 / 设计青年 / Hi设计 / 鲤鱼与大象 / 壹页郑州王亥 / 王宏伟 / 左靖 / 叶思宇 / 许灵怡 / 许海峰 / 刘君涛 / 武小川 / 钟华连 / 胡燕子 / 唐克扬 / 崔国 / 梁井宇 / 黑一烊 / 欧阳应霁 (按姓氏笔画排序)艾瑞 / 冰逸 / 陈栋帆 / 董文胜 / 费俊 / 蒋志 / 刘庆元 / 洪磊 / 黄可一 / 黄清穗 / 卢彦鹏 / 丘 / 谭彬 / 王音 / 高非 / 高鹏 / 洪卫 / 刘新霞 / 任华 / 王可 / 王学坤 / 王怡璇 / 杨松耀&苏素 / 曾令波BROMPTON / 无像Imageless × 林舒 / 野狗商店 / 超级植物公司 / 好白商店 / 止痒商店 / 不急商店 / STA / TBRE / 布兰兔的植物庄园 / 本地好物 / 青壹社 / 东来也 / 懒人便利商店 / 茉沏 / Putoto / 以山 / 丙丁茶铺 / 织耕堂 / 原岩咖啡 / 在地刊物展 / 坚春天 / 植南门市部 / 李伟 / 一斤莴苣 / 勾食 / Dalili studio / 王子敬 / 周晶晶 / 桔子皮 / 乐乐趣绘本展 / 网易文旅 / 长安大镜 /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 民间艺术家秦有子 / 宋亮亮 / 非遗剪纸艺术家畅杨杨 / 吾空空 / 小保伟 / 李振 / 兽桃loco / 红脸蛋蔷薇 / 茧人 / 3Y / 子芙的音乐房间 / LOOKATHIS / 方式商店 / 开雾 / 蓝花花 / 卖花办公室 / QUEEN COFFEE / 好望水吧 / 洛阳风味商店 / 请喝汤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