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男人要,是女人一生的噩梦……”
情感
情感
2024-10-03 09:30
广东
一起聊聊心理和日常~
在一个没有男人要就会被歧视的年代,当嫁不好成为女人一生的噩梦……这样的环境下,女性是否该随心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女性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哈佛耶鲁等大学纷纷放出招收女学生的名额。凯瑟琳伴随着女性独立思潮成长,研究生毕业后,她热情十足,想象着未来可以引导更多女性走上独立的道路。
她成了一名老师,应聘了当时最受女孩欢迎的学校,威尔斯利学院。这是美国最好的女子学院,能上这所学校的女孩,家境优渥,聪明美丽。凯瑟琳兴致满满,想象着自己未来在这所学校大施拳脚。第一堂课,凯瑟琳就遇到了麻烦。她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们展示作品。结果每播放一幅作品,台下的女孩都能轻松说出名字。甚至对风格、时间和创作背景都说得一字不漏。一节课下来,凯瑟琳根本没法上课,因为学生们什么都知道。
这也并非是学生们故意为难她。能上这所学校的学生,早就对教材倒背如流,只要教材上出现的,她们就能一字不漏说出来。第二节课,她换了一批没有出现在教材上的作品。这时,女孩们慌了,她们疯狂翻课本,却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图。看着那一幅陌生的画作。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有人说,这幅画看起来很丑,不算艺术品。有人说,画的内容很有侵略性。还有人辩论,丑的东西,到底算不算艺术。这一节课,她想告诉女孩们,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直接搬课本上的标准答案。看到任何一个事物,首先要做的,就是跳出框架,自己去思考。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告诉她们,可以不看课本来回答问题。凯瑟琳看着好奇的女孩们,又继续引导。带她们去欣赏了一幅打破牢笼的现代艺术作品。这是一幅抽象画。看不见主题,看不见人和物,只有线条和色彩交错在一起。一开始,女孩们嘲笑这幅作品太丑。在凯瑟琳的强烈要求下,她们不得不仔细观察,好几个女孩,都被其中自由奔放的调调感染到了。就在凯瑟琳以为自己已经成功迈出第一步的时候,现实却又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威尔斯利学院的课程,目标只有一个,教育女孩成为一个体面的家庭主妇。学礼仪、学家政、学艺术。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一个进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妻子。女孩们研究的,不是取悦丈夫,取悦婆家,就是帮助丈夫的事业突飞猛进。
学校的女孩,信奉婚姻是女人的最大成就。只要嫁得好,女人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令人艳羡的。学生们之所以上这所学校,也是为了嫁人。就连学校的比赛争夺的也是第一个嫁出去的名额。来到这所学校的女孩,早就接受了这样的人生设定,没有人想过打破这个规则。在这样的环境下,凯瑟琳的思想开化教育寸步难行。只是,她已经有了结婚对象,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条人人都羡慕的康庄大道。
凯瑟琳却告诉她,以她的能力,一边读法律,一边结婚,完全没有问题。她也很主动帮助琼,偷偷给她申请了耶鲁大学的名额。梦想的小火苗在心中燃烧。琼动摇了,她偷偷填了申请书,只打算先试一试。她的内心很兴奋,但又很忐忑,担心被男友和家里人知道,她觉得家里人不会同意她上耶鲁的决定。心中有快乐,肯定想找人分享。琼悄悄把这个事,告诉了自己的好闺蜜,贝蒂。贝蒂一听,瞬间气炸了。明明就要结婚了,却要去耶鲁,这不是自毁前程吗?贝蒂是校董事的女儿。还没毕业就已经结婚了。她认定结婚是女孩唯一的出路。在维护婚姻这件事上,贝蒂非常极端。学校的护士给学生提供了避孕套,贝蒂知道后,立即在校报上大力抨击这位护士,声称这个护士在鼓吹婚前性行为,不配当一个老师。而凯瑟琳的做法,在贝蒂看来,和那位护士无异,都是在带坏威尔斯利的学生。她告诉贝蒂,自己的课,必须按时上,如果学分不够,她的课程就会不及格。学生们组织的聚会,会邀请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参加。今年是凯瑟琳参加,进了门,宣了誓,就必须有问必答,不能撒谎。面对女孩们的提问,凯瑟琳没有回避,真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不会每一次恋爱都能走向婚姻。她本人,刚刚和异地恋的男友分了手。她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为了婚姻,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话被贝蒂听见了,她勃然大怒,指责凯瑟琳的做法太过荒唐。她故技重施。再次登上校报的后台,发了一篇长文,抨击凯瑟琳的说法,甚至还配上了自己一边做家务,一边看书的图片。在贝蒂看来,女性就应该担起生儿育女的重任。在文章的末尾,她接连对凯瑟琳发出几个疑问。她在课堂上放出一系列图片,质问学生们:50年后,人们研究这一个时代的女性,他们会说什么?她们学习的物理化学,是用来做出更漂亮的面包?计算肉的体积和重量?耶鲁大学太远,没办法满足自己下午五点前回到家的需求。凯瑟琳仍在挣扎,替琼物色了另外7所学校,距离满足她的需求。
放弃耶鲁是她自己的选择,比起当一位律师,她更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个决定是琼自己做出来的,哪怕有环境的影响,但也是她主动的选择。凯瑟琳不知道的是,虽然被泼了好几盆冷水,但默默认可她的人越来越多。经过一年的熏陶,越来越多人喜欢她,报名她课程的人,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可是,因为那篇文章,凯瑟琳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学校开始考虑要不要辞掉她。她的观点不符合学校的理念。校长不想失去这个人才,说服了董事会,让她继续任教,但有一个要求。她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给的大纲上课,不能随意教授课本外的知识,不能随随便便给学生建议。凯瑟琳本身为冲破束缚而来,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束缚,她选择离开。围着的女孩子们,不再像第一堂课那样,全部人都说一个答案,她们叽叽喳喳表达自己的想法。离开前,学生们还每人画了一幅向日葵的画送给她。每个人画的向日葵都不一样,但都是她们眼中的向日葵。让凯瑟琳意外的是,当初攻击她的贝蒂也变了。那一次课堂上歇斯底里的质问,全戳到了贝蒂的心窝子里。虽然能摆拍各种幸福温馨的图片,但她的丈夫并不爱她。结婚后,丈夫经常不着家,一起参加宴会从来不把她看在眼里,甚至堂而皇之和情人幽会。贝蒂很崩溃,但又不得不做出幸福的样子。有一次她实在受不了了,回家找妈妈倾诉。结果她妈在大雨天就将她扫地出门,让她忍耐,不要惹事。婚姻的痛苦,让她的情绪越来越糟糕,和谁说话都带刺,看谁都不顺眼,讥讽嘲笑曾经的好友。她试图通过伤害别人,来掩饰自己的痛苦。贝蒂的母亲知道后,首先是向她丈夫的家人道歉,然后找到自己的女儿,劝她继续忍耐,不要让别人知道。那些表面幸福的婚姻,都是用一个个鲜活的女孩来当门面。贝蒂找到了母亲,母亲再一次让她忍耐的时候,她大声说出那句话:电影名叫《蒙娜丽莎的微笑》,故事情节很简单。但电影中的对白,却字字句句问到观众的心里去。电影中,反复阐述的,无疑是女性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凯瑟琳传递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可以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你也可以随着自己的心走。所以,凯瑟琳寄予厚望的琼,选择成了家庭主妇。强烈反对凯瑟琳的贝蒂,选择离婚,去追梦。不管凯瑟琳是否感到意外或遗憾,但这些都是学生们自己的选择。对女性的认可,最终是要来自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从女性自身来说,首先,你要认可你自己。在得知琼要放弃自己的律师梦时,凯瑟琳虽然表示自己能理解,但还是崩溃了。原本琼是她实现理想最大的希望,结局却不尽人意,可凯瑟琳也成长了。现实就是这样,当你一腔热情想做什么的时候,路上总会有阻碍,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收获的东西,弥足珍贵。有些人觉得凯瑟琳太过偏激,自己和主流格格不入,一直用怒其不争的眼神看待别人。我倒觉得,正是有这样的“偏激者”出现,学生们才尝试去思考,去改进。哪怕她不能改变时代和世界,但至少撕破了一个口子,影响了一部分人。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