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同情麦琳会不会被喷

情感   2024-11-16 09:30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小楼聊心理”,设为星标
一起聊聊心理和日常~



这段时间离婚综艺的热点主角换人了。
换成了一位叫麦琳的妻子。
麦琳,和歌手李行亮是夫妻。
节目里的她堪称比杨子还“奇葩”。
性格超级拧巴,情绪浓度极强,说话颠三倒四,经常牛头不对马嘴,自相矛盾。
比如说自己不强势,是丈夫觉得自己强势,但黄圣依说杨子强势时,她会说自己能理解杨子的想法,因为她也一样的人。
比如她说当下如果能有个好包包会让她觉得很有面儿,但后面又说自己并不看重物质。
想法一时一个样,别人按照她的说法做不满意,不按照她的说法做也不满意。
总而言之,几期节目下来,麦琳有了捞女、做作,瞎委屈、自恋型人格障碍等标签。
如果真把她说的都考虑进入,除非人格分裂,不然没人能满足她的要求。
看着面目可憎,言行蠢坏,若她能从奇葩行为中获得快乐,倒只能说明她纯粹是个自私鬼。
可现实是她很拧巴,也许她潜意识里也讨厌这样的自己,但下一次还是会重复那些令人生厌的行为。
每次刷到她的一些视频和吐槽,我都会想起之前说过一个词,内在小孩。
为什么会说“同情”呢?
她的内在小孩实在糟糕透顶。
节目上虽然没有清晰地表现太多麦琳的过往经历。
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出来的兵荒马乱,往往和她内心那个小孩的健康与否有关。
内心小孩不安,表现就会很“乱”很不可理喻。
像麦琳这种,折磨别人也折磨自己,还有很大一部分内心小孩没被照顾好的人,单纯就是折磨自己,终日内耗,直到崩溃。
相比于吐槽她这个人,我更想借着她的行为,和大家唠唠,一个人的拧巴扭曲行为到底是如何被那个“小孩”支配。
01
先来说说,什么是“内在小孩”?
简单讲,就是我们心里残留的经验和情绪。
曾经经历过的失望、期待、甚至恐惧。
这些体验不会因为时间过去而消失,而是被悄悄地“封印”在心底,变成了不易察觉的情绪模式。
我们觉得自己很“理智”,“内在小孩”越会在我们毫无防备时跳出来,带着过去的情绪和思维,让我们变得敏感不安。
说个真实的例子,几年前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事业有成、平时待人也特别温柔。
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她却因为服务员送错餐,便气得放下筷子,说今天不吃了,情绪说崩就崩。
一开始还以为是她对服务不满,后来聊开才知,她从小就不被爸妈待见,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在遇到“不被重视”的场景时,她会下意识敏感、沮丧,因为她的内在小孩担心自己被忽视。
内在小孩承接了那些未曾消散的痛苦,会在日后的人生活以另一种方式重现。
可能是对亲密关系的极度敏感,可能是工作中的不安感,甚至可能让我们一再重复某种失望。
也许我们自己都不理解这些反应从何而来,只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这些根源往往指向那个曾经的“自己”。
02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就是一件小事就会让你“反应过度”。
比如,聚会时看到朋友们聊得正嗨,你突然有种被冷落的失落。
和伴侣的争执,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你还是会因为对方那句不经意的“抱怨”耿耿于怀。
这都是内在小孩在提醒你,“我还在这里,你过去的伤害还没真正过去。”
如果你对上级的批评特别在意,甚至会因此难过一整天。这种情绪往往源于你曾经的环境缺少鼓励和支持,内在的小孩时常担心“自己不够好”。
这种敏感的情绪长期存在你的意识中,让你在职场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因为小错而不被接纳。
小时候经常被忽视,长大后可能会对亲密关系中的冷淡特别敏感,总是在意自己是否被重视。
在苛责环境中长大,往往会变得特别谨慎、害怕犯错,因为他们的内在小孩还在担心“不被接受”。
这些过往的情绪,未来都有可能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冒出来。
03
不过,内在小孩并非心理伤痕的代名词。只能说是曾经被压抑的需求和情感的“心灵档案”。
小孩的存在是在提醒我们,即便已经过去,我们内心深处依旧有些“未解的心结”。
“内在小孩”可以被安抚,只要和它坐下来,好好聊一聊,彼此之间也可以和解。
具体怎么做呢?
1,
首先,去“看见”小孩
这个小孩藏在心底,时不时跑出来,就是为了提醒我们,它还存在。
所以首先要学会“看见”它,承认它的存在。
心理学上常用的方法是,冥想。
闭上眼睛,想象过去的自己就坐在面前,那个满是疑问和脆弱的小小你。
问一问它最近过得好不好,想要什么,有什么委屈没地方诉说。这个过程不必强求什么结果,只是去看看过去的自己。
事实上,每一个被忽视的情绪,都是等着被看见。
当你去“看见”时,会发现很多情绪之所以困扰你,不过是因为从未被倾听过。

2,
允许小孩去“表达”
很多人不敢触碰内心深处的情绪,觉得一旦打开,会被那些未解的伤口淹没。
其实,压抑反而让我们对内在小孩的愤怒、失落更加无力。
和小孩和解的过程,也是给自己“放个假”的过程,允许小孩把埋在心底的委屈、恐惧都说出来。
我认识的咨询师朋友和我说过一个例子。
有个咨询者,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责骂,一直活得小心翼翼。成年后,她发现自己和同事、朋友相处时总是莫名害怕,生怕得罪别人。
后来在心理咨询时,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委屈得泪流不止。
那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一直害怕被否定,原来是因为内在小孩还在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所以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时间,给那个小孩一个表达的机会。可以在日记中写下曾经的遗憾和不安,也可以对着镜子讲出那些藏在心底的伤痛。
当内在小孩有了发声的机会,那些“无解的情绪”才有机会慢慢消散。
3,
对内在小孩“温柔说话”
或许你也曾责备自己:怎么还这么敏感、这么在意别人看法、这么没自信。
这样的指责是在“训斥”内在小孩,而非安慰。
和内在小孩和解,就得用温柔的语言和自己对话,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地对待自己。
曾听过一位老师讲起他的“心灵日记”,他情绪低落时会给自己写一封信,用温柔的口吻鼓励自己:
“我知道你累了,今天工作没有进展,不代表你不够好。你已经尽力了,休息一下,好吗?”
这样的对话,听起来像在和朋友聊天,其实对内在小孩也是很好的安慰。
试着说出温柔接纳的话,不去急着要求自己“更好”“更坚强”,让那个脆弱的小孩知道:
你无论怎样,都是被接受的。

4,
“回应”小孩的需求
内在小孩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被关注、被认可、被保护。
要和它和解,就要给这些情绪一些支持。
或许你可以回想一下,曾经的你,渴望得到什么但没能拥有。
现在你可以试着在生活中,给予自己那些支持。
完成某个任务后吃一顿好的;周末去一趟曾经想去却没去成的地方旅行,主动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曾经的情绪缺失才能慢慢被填补。
5,
保持“耐心”
和内在小孩和解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伤痛经历的人,内在小孩的情绪会反复出现。所以耐心很重要,别急于“完全解决”。
疗愈自己就像一场马拉松,你要带着内在小孩一步步走过。
相信那些你曾在意的、害怕的,会在一日日温柔的陪伴中渐渐消融。
当你看到过去让你不安的事情变得不再那么沉重时,你就会明白,真正的和解不是消灭内在小孩,而是陪他慢慢走向成熟。
(完)
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
 小楼好文分享 
连续看到2起恶性事件后,突然意识到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 END -
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

小楼聊心理
主要聊点有用有趣的心理学,偶尔研究护肤保健减肥,一个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