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不听奶奶的话,老公说我没教好,非让我劝劝,我一句话让他们闭嘴了”

情感   2024-11-19 09:30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小楼聊心理”,设为星标
一起聊聊心理和日常~



收到一位读者妈妈的微信。

说她女儿最近在家搞“区别对待”。女儿现在只听她一个人的话,却和奶奶爸爸对着干。

她女儿8岁,一家三口和婆婆住在一起。

女儿两三岁时,和奶奶关系不错,自从上小学之后,经常把奶奶的话当耳边风,甚至和奶奶顶嘴。

她和我说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前段时间广东天气还挺热,女儿上完舞蹈课回到家,和奶奶说想喝一杯凉水。

奶奶嘴巴上说好好好,却给她端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女儿问为什么不是凉的,奶奶说热的才好,不能喝凉的。

女儿突然就崩溃了,对着奶奶大吼大叫,爸爸骂她没礼貌,说奶奶是为你好。可女儿就是不依不饶,把自己关在房间内。

婆婆不是不疼爱她女儿,相反,她几乎24小时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每天担心她营养够不够,穿得暖不暖,吃饭怕噎着,喝水怕烫着,出门怕冷着。这就导致了,她总要插手决定女儿的一切。

每天喝水吃饭两人都得争半天吃什么不吃什么,有时女儿想吃肉包,奶奶口头上答应,但买回来的却是豆沙包。还和女儿说肉不健康,豆沙才好。女儿想喝豆浆又说不消化,偏要换成玉米汁。

最后和孩子吵起来,又责怪女儿不听话。

这一次喝水事件后,老公让这位妈妈劝劝女儿,不然别人会觉得是爸妈没教好,

以前这位妈妈也劝过他们不用管这么严,婆婆却说她对孩子不上心,这一次她直接回怼:

“一件小事由着她会怎么样?她也有自己的喜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把你冰啤酒给加热,你会不会气得跳脚?你妈喜欢看电视剧,我非要拉着她看球赛,她能看得下去吗?”

在生活小事的选择上,这位妈妈不会干涉女儿太多,就算有些要求无法满足,也会多给一些选项,让她重新选择。

大人的自我感动式付出不被待见,然后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的现象,实在太常见了。

我不止一次在网上,在身边上,看到或者听到,妈妈劳心劳力替孩子考虑许多,孩子不但不领情,甚至对着干,于是给孩子盖章“叛逆”。

有没有想过,有些话,换成是你,你也会不想听?

01

咱们来换位思考一下,

假设我是你婆婆。

你怀孕了,我很高兴,自告奋勇给你养身体。

今天炖鸡,明天炖排骨,后天炖猪蹄,一大早去买菜在厨房捣鼓,你一回家,马上把热腾腾的汤水端到你面前。

你工作了一天,只想吃点清淡的,看见油腻的东西就想吐,皱着眉头开口拒绝,我却说:“我特地给你炖的,为了宝宝好,你必须喝掉。”

你要是硬着头皮喝下去,油腻得要吐。

你不喝我会和我儿子说,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样你会不会只想让我滚蛋?

再假设我是你老公。

我们俩好不容易把年假凑到一块,决定去旅行放松一下。

一开始,你和我商量好了,去海边,吃海鲜大餐,顺便冲个浪。

临出发前,我突发奇想,觉得大好光阴花在玩乐上太浪费,于是将你带去图书馆,并说我们要多读书长见识。

你会不会有要和我离婚的冲动?

再切换到孩子身上。

你穿越了,穿回8岁的时候,我成了事事对你有要求的妈。

你不爱吃鸡蛋,但我觉得早餐不吃鸡蛋营养不够。

你和我说恶心,我说鸡蛋有营养。

你和我说吃了会吐,我说鸡蛋有营养。

你真的吐了,我说你矫情,鸡蛋有营养。

你会不会祈祷快点长大,离我这个妈妈越远越好?

为啥孩子不听话?越来越叛逆?

因为有些大人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你没给我选择的权利,却强行决定我的需求。

你忽视了我的感受,用你的价值观取代我的想法。

你甚至把你的意见包装成“为我好”,让我连拒绝的底气都没有。

孩子的不听话,不是故意的,他们在用“对抗”来证明自己的感受被无视。

大人也是一样,当需求一次次被忽略时,谁能不想发火?

孩子拒绝鸡蛋,成年人甩开奇葩的要求,背后传递的其实是一个核心诉求:

“请尊重我的感受,别总替我做决定。”

02

想让孩子听话,真没这么复杂。孩子的心理诉求,和成年人大差不差。

比如有些孩子厌学、拖延、叛逆,怎么鞭笞都没有用。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找不到价值感。

价值感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是“我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的深层心理需求。

成年人身上,表现为:我的能力是否被认可?我的努力是否有意义?

比如公司让你负责一个项目。你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连续一个月加班到深夜,项目才圆满完成。

但在会议上,老板一句话带过你的贡献:“感谢大家的辛苦。”

然后单独点名表扬另一个同事的部分成果。

你内心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值一提,下次不想这么拼命了?

换到孩子身上会表现为:我的付出被看见了吗?”

6岁的孩子主动扫地,但扫得不太干净,大人觉得麻烦,一把夺过扫把说:你别弄了,我自己来。

孩子便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还是不做了。

当价值感被削弱时,孩子变得懒惰、叛逆,成年人变得倦怠。说到底,是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了。

若是换一种方式,

先夸赞孩子的主动性:“哇,你真棒,知道帮妈妈分担了!”

再指导:“咱们试试这样扫,是不是更干净?”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意义,愿意继续尝试和参与。

价值感来源于被认可、被看见、被需要。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当你告诉他们“你很重要”、“你的努力我都看见了”,他们会感到自己被接纳,进而愿意继续努力。

03

除了被看见,被认可,还有一种心理诉求是存在感。“存在的重要性”是一种深层的心理需求,它超越“我是否被看见”和“我的价值是否被认可”。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若是没了存在感,必然会变得萎靡不振,变得不听话。

假设你在一个团队工作多年,领导永远给你安排琐碎的工作,开会时你的发言也被打断。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只是团队的摆设,丧失对工作的热情,怀疑自己每天的忙碌是否有价值,然后消极怠工?

之前我看到一个帖子,帖主说起小时候的经历。

学校里要举办才艺比赛,她满心期待告诉妈妈:“我要参加唱歌比赛!”

妈妈皱着眉说:“唱歌?你唱得不好,输了怎么办?”爸爸也随口说:“要不你参加画画吧,你画得还行。”

被打击的她,小声表示:“可我就是想唱歌……”

但她的话压根没人听进去。

比赛报名截止那天,她默默放弃,连画画也没报。

妈妈知道后又说:“看吧,自己也觉得不行吧?”

当时她就觉得,在爸妈眼中,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压根不重要。

自从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她学习也不怎么上心,上课发呆,被骂就听着也不反驳。

后来高考失利,随便上了一所学校,后续工作结婚,都是草草了事,现在过得依旧不快乐。

04

你看到我了吗?

我有用吗?

我重要吗?

不是孩子会有这种小心思,我们大人也一样~

谁不希望被看见、被认可、被重视呢?

我们期望别人来满足这些需求时,别忽略了,孩子也在等着我们。

孩子看似不听话、不懂事,其实就是在喊你:爸妈,我想让你看看我、懂懂我!

换个方式去理解孩子,用心听听他们的声音,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比你想象中更愿意和你合作。

(完)
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
 小楼好文分享 
我说同情麦琳会不会被喷
- END -
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

小楼聊心理
主要聊点有用有趣的心理学,偶尔研究护肤保健减肥,一个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