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语文教研组四年级组课堂展示
凝心聚力,交流促进,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学习,和风华正茂的学生一起成长,以教之道悟己身,遇见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搜集资料
教学参考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能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改进和提高。在这次前期备课中,四年级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材独立钻研,其次对教参提供的资料合理吸收、积极加工和大胆舍弃,最终备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案。
磨课
经过试教,陈妮娜老师发现学生在认识“故事情节图”时引导不够,因此修改为和学生一边回忆故事内容一边进行板书,并突出两个情节——兔子领先和乌龟获胜,强调“情节”二字,加深学生理解。在聚焦“波折点”时,陈老师采用去掉波折点对比感受,但是这部分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感受,这样通过他们自己说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后就能直观感受到“波折点”的重要性,有利于后续写作的开展。另外在倒推情节书写波折点时,陈老师发现部分学生分别给两个人物都设置了不利或者有利的情节,最后与选定的结局无法有效衔接,根据这一情况,在后面的试教中老师在选定结局时,强调了设置的波折点与结局的有效连接,并且以学生的任务纸为依托,提醒注意设置的有利或不利情节不要过多、过于繁杂。经过试教,对教案进行了有效修改完善,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获。
吴倩楠老师在第一次试教后,梳理文章脉络,整理板书花了较长时间,组内教师建议深入阅读,对比理解花园前后变化,多增加活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花园发生变化是因为有了孩子们,“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巨人有了反思,愿意与孩子们分享花园。文章爱与分享的主题自然流露,相比生硬教授主题,要来得水到渠成。
通过第二三次试教,吴老师修改了教案,学生理解到位顺畅,情感流露自然真切,文章脉络清晰,学生反馈较好,课堂氛围融洽。
梅露超老师通过两次试教,听取了听课的老师们的建议,比如: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一问一答太多,对四年级同学来说显得多余,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概括,如果学生有难度,教师再加以点拨即可;上课时要听牢学生是怎么说的,当学生说错的时候,要及时予以纠正;PPT应该展示整段文本,不能总是只把某一两句句子单独拎出来,这样割裂了文本等等,根据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正式上课
梅露超老师在403班进行了课堂展示,总体来说,课堂氛围比较好,尤其是在创编故事的环节,学生兴致很高,反应积极,充分展开想象,一些回答也很有亮点,朗读也是比较到位的。不过,梅老师也发现自己作为教师,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是梅老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或有其它一些突发状况,这种情况下梅老师要怎样第一时间做出适当的回应,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梅老师认为一方面是自己上课时比较依赖教案,总希望学生按自己心中预设的那个答案来回答;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对课文挖掘得还是不够深。
陈妮娜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故事新编》处于童话单元,学生在学习完一系列童话故事之后,对于童话所倡导的真善美,以及童话中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伊始,陈老师以“记故事名”为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时,陈老师紧扣“波折点”让学生在选定结局后,倒推故事情节,展开想象为主人公设置相对应的情节,这部分充分的展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也让学生爱上写作。最后由完成的思维导图提升到写一段话,难度有效递增,用上合适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与前面的写作有效衔接,让学生温故知新,学有所获。
在教学中,吴倩楠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巨人不在时,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然后,话锋一转:巨人回来了,花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后面的文章,在学生初步了解巨人的加入给花园带来的变化之后。吴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从“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两个方面展开阅读。学生通过找句、品词,慢慢地感悟到了文章的主题:巨人不愿意让孩子到花园里来玩,所以春天永远不会来到花园里,是巨人的自私换来了寒冬,文章告诉我们有了快乐和美好的事物应该和人分享。应该说,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的语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也是在自主阅读,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
评课
章静静老师:陈妮娜老师所执教的《故事新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主人公设置故事情节。先完成思维导图再进行段落写作,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之下,让学生对于写作不再头疼。从学生的反馈之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新编故事已经掌握了“窍门”,明白先选定结局再倒推情节来进行开展,相信日后一定能学以致用。
梅露超老师:陈妮娜老师所执教的习作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较于传统的习作课,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课堂之中,不论是导入的记故事名,还是课中的编写波折点,都能看到学生所展示的丰富的想象。在这样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完成最后的写话都比较容易,能根据所选定的结局,设计出有意思的,甚至有些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精彩生动。
陈妮娜老师:吴老师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感受花园的“美丽”,吴老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时,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细细地品味语言,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后来的说话训练,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吴老师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徐欢老师: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情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在设计中,吴老师非常注重“读”,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零距离读,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能够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徐曜淇老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和“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而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因此,梅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学习创编故事。在上课过程中,梅老师主要围绕课后关键习题,引导学生在初步体会王葆和奶奶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语文作业本》里的表格,梳理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逐步渗透创编故事的方法。梅老师的教学设计紧扣单元要素和关键习题,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
吴倩楠老师:考虑到学情,“如果要选一个编故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有点难,所以梅老师综合考虑后,将这个问题分解成了小问题,设计在了导入环节。这样根据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取舍的方法,非常扎实,也令我获益匪浅。
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磨炼,过程虽然痛苦,但是收获是很大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老师们在一步步摸索中逐渐成长起来!
图文:陈妮娜/吴倩楠/梅露超
排版:中段语文教研组
审核: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