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3秋期末七年级语文考试猜想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冲上云xiāo。为了这一天,一群默默牵引“星星”的人艰苦跋涉了5年。在无声流淌的岁月里,以旧的涟漪为岸,又荡漾起新的波澜,团队老成员对梦想的坚守奋斗,同样传递给了风华正茂的新成员。迢迢飞天路上,他们每个人的身影,都是一座坚守初心、奔赴梦想的青春丰碑,太空中的完美轨迹,源于他们千百次的探寻与求索,源于他们抛弃狭隘,拥抱理想的热chén。他们心中的火焰,永远在星河间闪耀光芒。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tǎng yìB. chǎng yìC. chǎng àiD. tǎng ài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云xiāo( ) 热chén( )
【答案】1. D 2. ①. 霄 ②. 忱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流淌——liú tǎng,意思是液体流动;
狭隘——xiá ài,意思是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云xiāo——云霄,云块飘浮的高空,比喻极高的地位。
热chén——热忱,热情。
2.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词语
感情色彩来看,“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属于褒义词,“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属于贬义词。
B. 《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一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 全省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大会对我市如何增强旅游服务意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句中“对”是动词,“和”是连词,“新”是形容词)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和基础知识。
C.句中的“对”是介词;
故选C。
3. 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
日月经天,风雨四季,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踏上亲近自然的脚步。随王湾宿北固山,体会“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的开阔;随曹操登碣石山,领略“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的磅礴;随马致远体悟“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的孤独寂寞;随李白感受“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峨眉山月歌》)月光的抚照。“_____,_____”(《秋词》)是刘禹锡对秋天与众不同的理解;“_____,_____”(《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想象与妻子团聚后的情景。
【答案】 ①. 潮平两岸阔 ②. 秋风萧瑟 ③. 枯藤老树昏鸦 ④.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⑥. 我言秋日胜春朝 ⑦.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⑧. 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潮、萧瑟、藤、羌、寂寥、窗”这几个字词的书写。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笔顺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观范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形成的,也括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若不然,那么汉字的书写和检索都会出现问题。
①既有利于把汉写得端正匀称
②基本规则包含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等等
③补充规则包含点的笔顺规则、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
④又能提高在辞书或索引里查检汉字的效率
⑤掌握了汉字笔顺规则
A. ②③⑤④①B. ②③⑤①④C. ③⑤④①②D. ③④①⑤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衔接排序。
由“也括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部分”可知,后文应先介绍“基本规则”然后介绍“补充规则”,因此②为首句,③紧随其后;句⑤点明掌握汉字笔顺规则的意义和作用;①“既有利于……”和④句“又能……”详细阐述其作用。因此排序为:②③⑤①④;
故选B。
5. 班级计划开展“万物复‘书’,经典‘悦’读”的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一·活动我主持】作为本班的学习委员,这次活动将由你来主持。请你围绕此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段开场白。
(2)【活动二·现状我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读书情况,小文针对本校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做了以下调查,分析下面的图表,谈谈你的发现。
图表一:中学生读书调查表
调查项目 | 年级 |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 2小时 | 1.5小时 | 0.5小时 |
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 26.2% | 30.2% | 45.6% |
(3)【活动三·书斋我选定】读书人常会给自己的书房(书斋)命名,请你结合示例,在备选书房(书斋)名中为自己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书房(书斋)名:万卷书屋
理由:说到“万卷书”,想必大家都想到了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句形容博览群书,把书反复地精读、细读,读透后在写文章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选这个名字作为我的书房(书斋)名字,可以激励我发奋读书,通过阅读,让我的知识丰富起来,写作时就一定能够涉笔成趣!
【备选书房(书斋)名】
①思贤斋 ②劝学屋
我选: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读书足以恰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能够使我们心情愉悦,能够为我们的言辞增添光彩,还能够增长我们的才学。读书的好处如此之多,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抓住美好的时光,多读书,读好书。我宣布,“万物复‘书’,经典‘悦’读”主题活动现在开始!(言之成理即可)
(2)①随着年级的增长,中学生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②中学生不读经典作品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晦涩不易理解是主要原因。(意思对即可)
(3) ①. 示例一:①理由:说到“思贤”,想必大家会想到成语“见贤思齐”,意思是说见到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选这个名字作为我的书房(书斋)名字,能鞭策我时时上进,勉励我向贤者学习,认真读书。 ②. 示例二:②理由:说到“劝学屋”,想必大家会联想到课文《孙权劝学》,此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读书,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以此表明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选这个名字作为我的书房(书斋)名字,是因为它能督促我多读书,日后可以像吕蒙一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获得自我的成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是开场时引入主题的道白,拟写时注意要围绕主题“万物复‘书’,经典‘悦’读”来写。
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要把书读好,就要读好多的书。我们就要在这茫茫 的书海之中,寻找对提升自己、净化自己的经典好书。书读好、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我宣布,“万物复‘书’,经典‘悦’读”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中学生读书调查表”可知,七、八、九年级每日可借自由阅读的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0.5小时;据此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长,中学生每日可借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结合“中学生读书调查表”可知,七、八、九年级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6.2%,30.2%,45.6%;据此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长,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结合示例,在备选书房(书斋)名中为自己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我选:思贤斋
理由:说到“思贤斋”,想必大家都想到了《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选这个名字作为我的书房名,可以激励我向有才华的贤者学习,奋发向上,向他们看齐。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爸爸那双手
韩继亮
①算起来,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忆里十分清晰,特别是他那双手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
②那是一双典型的农民的手。手背青筋暴突,手掌满是老茧,手指虽然不太粗壮,但沟壑分明,劳作的痕迹布满指尖。爸爸就是用这双手和妈妈一起历经风雨,把我们姐弟七个养大成人。
③我刚记事时,家里还有一点儿自留地,爸爸每天天不亮就从炕上起来,利用生产小组上工前的时间打理自留地的庄稼。我们家孩子多、劳力少,粮食不够吃,自留地的收成关系着全家人的温饱。晚上收工了,爸爸又直接去了自留地,间苗除草。为了一家人的温饱,爸爸起早贪黑,那时我从来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④那时候,我家有十几个菜畦。大白菜是菜园里的主菜,夏末播种,秋天一遍遍间苗、浇水、施肥。我印象最深的是施农家肥。爸爸把粪晾干、发酵,然后挑到菜畦头,在菜根旁刨一个坑。他用一个破碗将肥料投放到坑里,有时着急了就直接用手抓,一点也不嫌脏。这些活儿都是晚上收工后摸黑干的,爸爸早已轻车熟路,做得干净利落。
⑤家里的各种工具不到实在不能用的地步,爸爸从来不会一扔了事,总会用他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将那些工具修修补补。夏天的晚上,爸爸每天都会把所有怕雨淋的家什,收拾进厢房里或者盖好,这时候就听到房内传出“铮铮”的磨镰声,或者修补扁筐的敲打声。这声音唱出了父亲的希望,也种进了我的心里。
⑥难度最大的活是从深深的水坑中打水浇菜。爸妈站在水码头两边的炕坡上,他们的双手拽着拴在水斗上的两根细绳,一会儿弯腰将水斗舀满水,一会儿起身将水斗荡起,他们的身体前仰后合、协调飘逸,就像风摆杨柳。水斗在爸妈手中绳子的牵动下,荡来荡去,将水准确地泼到码头上,徐徐流入菜畦中。站在一旁的我摩拳擦掌,总想试一试。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告诉我如何不被绳子磨手,两只手前后如何配合,身体如何协调……这是爸爸对我最有耐心的时刻,爸爸握着我的一双小手,让我感受着怎样用力。爸爸那双大手厚实而坚实,隔着那厚厚的老茧,我分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⑦就这样,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能够和爸妈配合打水斗了。当时我别提有多自豪了,成就感满满的,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⑧但我最难忘的却是学游泳的经历。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也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的。夏天,火辣辣的热,村南水坑是消暑的胜地。那是我第一次下水,跟着爸爸一脚一脚地小心地往前走,水底泥滑,水波力大,我摔了好几次,在水里惊慌失措。水齐腰了,爸爸就一个猛子潜入水里,好久才在远处冒出来。爸爸看到我羡慕的神情,游回来用他宽大的双手托起我的身体,我不再惊慌,像一条鱼一样浮在他的手上。跟着爸爸的指令,我来回游动起伏,上下翻腾,渐渐地从他的手上游了出去,越游越远。
⑨爸爸那双手教会了我很多。虽然多年以后,除草施肥不再是我谋生的需求,家里的工具坏了再买,打水斗的技能也不再使用,但是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忙碌的影子,如在眼前,那双手所折射出的劳动者的精神,时刻影响着我。
⑩茫茫人世间,有无数这样的双手一直在前面不辍劳作,相扶着他们的后辈,不断前行。
(有删改)
(1)文中写了关于爸爸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们的双手拽着拴在水斗上的两根细绳,一会儿弯腰将水斗舀满水,一会儿起身将水斗荡起,他们的身体前仰后合、协调飘逸,就像风摆杨柳。
(3)“打水斗”本是件小事,但我当时感到很“自豪”,如何理解“自豪”?
当时我别提有多自豪了,成就感满满的,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4)《植树的牧羊人》也提到了手,请你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分析两文作者写“手”的表达意图。
过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植树的牧羊人》
(5)如果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杂志社,你建议投哪个栏目?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A.岁月钩沉
B.工匠技艺
C.人间亲情
【答案】(1)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蔬菜;爸爸修补工具;爸爸教“我”打水斗;爸爸教“我”学游泳。
(2)示例一:这句话通过对爸妈动作的描写,写出了爸妈打水斗动作熟练,表现出爸妈的勤劳能干。
示例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爸妈打水斗的姿态比作“风摆杨柳”,生动形象地写出爸妈打水斗动作娴熟、姿势优美,表达出对爸妈的赞美之情。
(3)示例:“打水斗”虽是件小事,但“我”学会了打水斗,就掌握了一项劳动技能,有一种成就感;同时,“我”通过学打水斗,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爸妈的不易,“我”为自己能够替爸妈分担一些劳动的艰辛感到很自豪。
(4)示例:链接材料通过对牧羊人的手的动作的细致描写,写出了牧羊人挑选树种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本文写爸爸的手,表现出爸爸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和爸爸对“我”的爱。
(5)示例:我建议投C栏目。理由:文章叙述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和蔬菜、修补工具、教“我”打水斗、教“我”学游泳等小事,既写出爸爸的勤劳能干,也表现处爸爸对家人的爱及“我”对爸妈的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温暖的亲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解答此题,要先读懂文章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由第③段“爸爸每天天不亮就从炕上起来,利用生产小组上工前的时间打理自留地的庄稼”“那时候,我家有十几个菜畦”“这些活儿都是晚上收工后摸黑干的,爸爸早已轻车熟路,做得干净利落”可概括出: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蔬菜;
由第⑤段“家里的各种工具不到实在不能用的地步,爸爸从来不会一扔了事,总会用他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将那些工具修修补补”可概括出:爸爸修补工具;
由第⑥段“难度最大的活是从深深的水坑中打水浇菜”“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告诉我如何不被绳子磨手,两只手前后如何配合,身体如何协调”可概括出:爸爸教“我”打水斗;
由第⑧段“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也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的”“爸爸看到我羡慕的神情,游回来用他宽大的双手托起我的身体,我不再惊慌,像一条鱼一样浮在他的手上”可概括出:爸爸教“我”学游泳。
据此作答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
“他们的双手拽着拴在水斗上的两根细绳,一会儿弯腰将水斗舀满水,一会儿起身将水斗荡起”是对爸妈动作的描写,“拽着”“弯腰”“起身”三个动词,写出了爸妈打水动作熟练,表现出爸妈的勤劳能干,从中也能看出爸妈劳动的艰辛。
“他们的身体前仰后合、协调飘逸,就像风摆杨柳”将爸妈打水斗的姿态比作“风摆杨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表现出爸妈动作娴熟、姿势优美,表达出对爸妈的赞美之情。这也是“我摩拳擦掌,总想试一试”的原因,为后文写爸爸教“我”打水斗作铺垫。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结合第⑦段“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能够和爸妈配合打水斗了”可知,“打水斗”虽是件小事,但对于十一二岁的“我”来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一项劳动技能,有一种成就感,为自己感到骄傲。结合“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可知,“我”学会了打水斗,也真切体会到劳动的辛劳,更理解了爸妈辛勤劳作的不易。学会了打水斗,“我”可以替爸妈分担一些,“我”为此感到很自豪。这“自豪”中包含着对爸妈的体谅和爱。据此作答即可。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是对牧羊人的手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通过“挑出”“分开”“数”“拣”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牧羊人准备树种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本文写爸爸“用一个破碗将肥料投放到坑里,有时着急了就直接用手抓,一点也不嫌脏”“家里的各种工具不到实在不能用的地步,爸爸从来不会一扔了事,总会用他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将那些工具修修补补”,此处写爸爸的手,表现出爸爸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爸爸握着我的一双小手,让我感受着怎样用力。爸爸那双大手厚实而坚实,隔着那厚厚的老茧,我分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爸爸看到我羡慕的神情,游回来用他宽大的双手托起我的身体,我不再惊慌,像一条鱼一样浮在他的手上”,通过写爸爸的手,写出爸爸教“我”打水斗、学游泳的细心、耐心,表现出爸爸对“我”的爱。
据此作答即可。ㅤ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章以“爸爸那双手”为线索,叙述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和蔬菜、修补工具、教“我”打水斗、教“我”学游泳。“爸爸那双手”为了家人忙碌,点点滴滴小事传递的是爸爸对家人的爱。结合第②段“爸爸就是用这双手和妈妈一起历经风雨,把我们姐弟七个养大成人”,第③段“为了一家人的温饱,爸爸起早贪黑”,第⑥段“爸爸那双大手厚实而坚实,隔着那厚厚的老茧,我分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第⑨段“爸爸那双手教会了我很多”可知,文章侧重表现浓浓的亲情。故建议投C栏目。而A“钩沉”指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B“技艺”指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很显然,文章不适合推荐给AB栏目。据此作答即可。
(二)(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母豹的复仇
马文秋
①我是一名业余摄影师,去年3月,我驾车入藏,深入到祖尔肯乌拉山深处,拍摄那里的高原野生动物。
②第4天,我透过长焦望远镜发现了一只雪豹!它从乱石中蹿了出来,朝一座岩顶冲去。我忙向上看,原来半空中有一只个头极大的秃鹫,正伸展翅膀扑向岩顶。秃鹫,是青藏高原比较多见的一种猛禽。这只秃鹫的脖子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秃鹫是空中的枭雄,雪豹是地上的霸主,平时它们是井水不犯河水,今天怎么了?
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岩顶上的一只小雪豹,它像小猫一样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秃鹫钢钩一般的利爪牢牢地抓在了它的背上。而那只母豹显然是发现了险情,赶来援救的。看到小雪豹被抓,它发出了可怕的咆哮,四足腾越,柔韧的身躯像弓一样猛烈地弹缩着,直扑向秃鹫!眼看就要冲到了,秃鹫突然振动双翅,竟拖着小雪豹飞了起来。
④母豹赶到时,小雪豹已经在半空中极端痛苦地挣扎了。母豹撕心裂肺般地惨叫着,骤然跃起数米高,爪子伸到极限,但仍没抓到小雪豹。它一次又一次地腾跳着,无奈秃鹫越飞越高,逐渐远离岩顶。母豹仍不肯罢休,它太专注,太忘我了,在一次腾空跃起时,栽进了深沟……
⑤第6天,我正通过镜头取景,突然发现在一片裸露的山石上躺着一只死雪豹!凭感觉我认为就是那只母豹,只见它全身血迹斑斑,耷拉着脑袋,舌头也露了出来,很显然已经死了很久。
⑥母豹的尸体很快引来了几只秃鹫,它们一边盘旋,一边呼叫同伴。又过了一会儿,三四十只秃鹫就停在死豹的周围,过不了多久,母豹就会被啄得体无完肤。这时,我发现一只秃鹫特别像前几天见到的那只。没错,是它,它的脖子上有一道疤,很显眼。
⑦秃鹫们开始啄食母豹了,可是就在此时,那只带伤疤的秃鹫“喳”地大叫一声,秃鹫们听了立即都停了下来,让到了一旁。看样子这家伙还是这帮秃鹫的头儿,它要优先享用安全的美食。
⑧带伤疤的秃鹫跳过去,恶狠狠地啄了雪豹腰部一口,一边吞咽,一边发出刺耳的叫声。
⑨它逐渐有些肆无忌惮了,跳到雪豹的头部,伸嘴猛啄它的眼睛。可就在刹那间,分明已经死了的雪豹骤然跳起来,咬住了秃鹫的脖子。带伤疤的秃鹫猝不及防,被咬了个正着,它拼命挣扎,但脖子已经应声而断!尸体翻在地上,仍在跳动、挣扎、鲜血喷溅着……
⑩原来,雪豹是在装死,是在等待时机!
⑪其余的秃鹫被雪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蒙了,惊叫着纷纷飞到半空。当它们意识到被骗,并且领头被杀,顿时恼羞成怒,顷刻间俯冲而下,与雪豹展开了厮杀。但雪豹毫不畏惧,惊天动地般地狂吼了几声,挥舞粗壮的前爪,当场打落几只秃鹫。与此同时,一群秃鹫的尖嘴和利爪也在雪豹的背上抓出了不少的口子,待战斗平缓下来后,有大约20只秃鹫倒在了地上,在它们的中间是那只已经被鲜血染红了的雪豹。它的皮有一半已经不在了,许多地方因为少了大块的肉而露出了白骨。
⑫空中还有十几只秃鹫盘旋,稍事休整,它们分成两路,再次袭向雪豹。
⑬雪豹以一种威武不屈的姿态站立着,微微昂起头。它的目光里一定有着胜利的喜悦,还有深深的不屑。可惜我看不到它的眼睛。它已经为自己和孩子报仇了。
⑭雪豹不再拼杀,身子轰然倒下……它是站着死的……
(选自《视野》)
7. 请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________→母豹全力救助小雪豹→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8.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到小雪豹被抓,它发出了可怕的咆哮,四足腾越,柔韧的身躯像弓一样猛烈地弹缩着,直扑向秃鹫!(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9. 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第④段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想象母豹跌进深沟之后的情形,把它写出来。
10.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豹的形象特点。
【答案】7. ①. 秃鹫凶猛捕捉小雪豹 ②. 母豹装死引诱秃鹫 ③. 母豹复仇捕杀秃鹫
8. 运用动作描写,“咆哮”“腾越”“弹缩”“扑”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豹看到小雪豹被抓之后慌张、不遗余力地救助的情形,表现了母豹对小雪豹被抓的愤怒、恐惧、紧张、痛苦的心理。
9. [示例]不知过了多久,摔得遍体鳞伤
母豹苏醒过来,它满身是血,但它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死去,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就这样白白死去,它要为孩子复仇。它忍住剧烈的疼痛,一点一点艰难地爬上一片裸露的山石,实在是没有力气再行走了,它决定以生命为代价引诱秃鹫到来,它默默躺着,以难以想象的勇气硬撑着,等待着复仇的时机。
10. ①爱孩子:在小雪豹被秃鹫抓走后,母豹撕心裂肺地惨叫着,最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为孩子复仇。②机智:母豹以装死的方法等待复仇的时机。③勇敢:雪豹面对秃鹫群的攻击毫不畏惧,惊天动地般狂吼了几声,挥舞粗壮的前爪,当场打落几只秃鹫。④执着:母豹以一种威武不屈的姿态站立着,它已经为自己和孩子报仇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岩顶上的一只小雪豹,它像小猫一样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秃鹫钢钩一般的利爪牢牢地抓在了它的背上。而那只母豹显然是发现了险情,赶来援救的。看到小雪豹被抓,它发出了可怕的咆哮,四足腾越,柔韧的身躯像弓一样猛烈地弹缩着,直扑向秃鹫!眼看就要冲到了,秃鹫突然振动双翅,竟拖着小雪豹飞了起来”可知,秃鹫想捕捉小雪豹,抓住小雪豹的背,母豹赶来救援,概括为:秃鹫凶猛捕捉小雪豹。
根据第⑨段“它逐渐有些肆无忌惮了,跳到雪豹的头部,伸嘴猛啄它的眼睛。可就在刹那间,分明已经死了的雪豹骤然跳起来,咬住了秃鹫的脖子。带伤疤的秃鹫猝不及防,被咬了个正着,它拼命挣扎,但脖子已经应声而断!尸体翻在地上,仍在跳动、挣扎、鲜血喷溅着……”,第⑩段“原来,雪豹是在装死,是在等待时机”可知,雪豹装死,秃鹫受骗被秃鹫咬住脖子,概括为:母豹装死引诱秃鹫;
根据第⑪段“但雪豹毫不畏惧,惊天动地般地狂吼了几声,挥舞粗壮的前爪,当场打落几只秃鹫。与此同时,一群秃鹫的尖嘴和利爪也在雪豹的背上抓出了不少的口子,待战斗平缓下来后,有大约20只秃鹫倒在了地上,在它们的中间是那只已经被鲜血染红了的雪豹”可知,雪豹反抗秃鹫的进攻,最终复仇杀死了许多秃鹫,概括为:母豹复仇捕杀秃鹫。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划线句“看到小雪豹被抓,它发出了可怕的咆哮,四足腾越,柔韧的身躯像弓一样猛烈地弹缩着,直扑向秃鹫”中,“咆哮”“腾越”“弹缩”“扑”等一系列动词是对母豹的动作描写;联系第③段“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岩顶上的一只小雪豹,它像小猫一样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秃鹫钢钩一般的利爪牢牢地抓在了它的背上。而那只母豹显然是发现了险情,赶来援救的”可知,小雪豹被抓,母豹发觉了小雪豹的危险,这些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豹在小雪豹被抓后奋力救助的场景,表现了母豹的愤怒、恐惧、紧张的心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景的补写。
结合第⑤段“第6天,我正通过镜头取景,突然发现在一片裸露的山石上躺着一只死雪豹!凭感觉我认为就是那只母豹,只见它全身血迹斑斑,耷拉着脑袋,舌头也露了出来”可知,此时母豹为救小雪豹,摔得遍体鳞伤,所以补写的那内容应该有对雪豹受伤外形的描写;联系第④段“母豹赶到时,小雪豹已经在半空中极端痛苦地挣扎了。母豹撕心裂肺般地惨叫着,骤然跃起数米高,爪子伸到极限,但仍没抓到小雪豹”可知,小雪豹被抓,母豹奋力救援,这一句之后发生的事件为母豹为惨死的幼子复仇,那么补写的内容可以体现母豹有关复仇的想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不知过了多久,跌落深沟的母豹醒来后,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想到被秃鹫捉走的孩子,内心的痛苦比身上的伤痕还要疼百倍,她毅然决定拖着血迹斑斑的身体来到一块巨石上,用装死来吸引秃鹫啄食自己,实施复仇计划。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形象分析。
根据第④段“母豹赶到时,小雪豹已经在半空中极端痛苦地挣扎了。母豹撕心裂肺般地惨叫着,骤然跃起数米高,爪子伸到极限,但仍没抓到小雪豹。它一次又一次地腾跳着,无奈秃鹫越飞越高,逐渐远离岩顶”可知,看到在小雪豹被秃鹫抓走后,母豹奋力反击,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体现了母豹对孩子的爱;
根据第⑩段“原来,雪豹是在装死,是在等待时机!”可知,母豹以装死的方法等待复仇的时机,体现了看出母豹的机智;
根据第⑪段“当它们意识到被骗,并且领头被杀,顿时恼羞成怒,顷刻间俯冲而下,与雪豹展开了厮杀。但雪豹毫不畏惧,惊天动地般地狂吼了几声,挥舞粗壮的前爪,当场打落几只秃鹫”可知面对秃鹫的猛攻,母豹毫不畏惧,体现了母豹的勇敢;
根据第⑫段“空中还有十几只秃鹫盘旋,稍事休整,它们分成两路,再次袭向雪豹”,第⑬段“雪豹以一种威武不屈的姿态站立着,微微昂起头。它的目光里一定有着胜利的喜悦,还有深深的不屑。可惜我看不到它的眼睛。它已经为自己和孩子报仇了”可知,面对数量不断的秃鹫,母豹站姿坚挺,坚持为孩子报仇,体现了母豹对报仇的执着。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节选自《论语·学而》)
【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③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11.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君子应有足够的气度。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新”指新的知识,这句话的意思是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
C. “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在这里有“疑惑”的意思,表明只思考不学习还是有疑惑的。
D. “鲜矣”中的“鲜”是“少”的意思,突出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很重要。
1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 孔子说“从心所欲”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吗?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14. 两个文段都提到“君子”,请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
【答案】11. B 12.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3. 不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并不是毫无拘束,而是“不逾矩”,即在不越过法度的情况下自在生活。任何时代,人们要过自由的生活,必须要遵照国家法律和人文道德的约束。自觉约束个人的行为,才能过有秩序的相对的自由生活。
14. ①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③艰苦朴素(或:不注重物质享受)。④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⑤走正道,虚心好学。(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句子。
B.“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指的是新的理解与体会。这里理解为“新的知识”不正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多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这里“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连词,表转折,却。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乎: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和规矩”可知,这里的“从心所欲”也是需“不逾矩”,因此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而是到了七十岁思想境界变得更高了,已经形成了习惯,就算没有约束,也不会越过法度规矩;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自由的生活也有前提条件,即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不违背人文道德,能自觉地做到自我约束,才能拥有相对的自由生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君子在学习上自律,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恼怒,可见君子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结合乙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真正的君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结合乙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谦虚好学,概括即为艰苦朴素;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走正道;虚心好学。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乙)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二)(共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 这首诗选择“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6. 为了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朗读这首诗时,“明月”二字应轻读还是重读?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理由。
【答案】15. “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渲染出暮春时节哀伤、惆怅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的离散、哀伤之情。
16. 示例一:“明月”应该重读。这里将明月人格化,重读“明月”,强调明月是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更能传达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关切之情。示例二:“明月”应该轻读。明月承载着诗人的愁心,远赴千里,逐渐走远。轻读“明月”二字,更能体现诗人无尽的思念之情绵延向无尽的远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惆怅的气氛,表达诗人的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抒发了诗人的离散、哀伤之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做铺垫。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情感。
重读起强调作用,如果答的是“重读”,则可知,表意上强调“明月”,强调了明月是“知人意、达人情”的“我”的使者,会将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关切之情如实向朋友王昌龄传达,借明月之“口”传达“我”的关爱和同情之心;
轻读会让情感显得轻柔绵绵,强化了情感。如答轻读,则可从感情绵长,即诗人无尽的思念之情通过明月延绵向无尽的远方,让王昌龄感受到自己的温情和关爱。
言之有理即可。
四、名著阅读(4分)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7.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答案】示例一:《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描述有关教育的内容,体现的教育思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主旨,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作为一代文豪的鲁迅,童年时代自然是喜欢读书的。
示例一:《五猖会》里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到东关看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过于严厉的父亲突然要“我”背《鉴略》,背不出来就不许出门。后来虽然死记硬背完成了任务,但是当初的兴趣已经减去了大半,这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从中可看出鲁迅认为教育好儿童的前提是教育者对儿童天性、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世界的关照,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还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刻板枯燥的强制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示例二:《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者认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18. 生活中有许多歇后语来自于经典名著,请从以下歇后语中任选其一,结合《西游记》中相关故事情节,说说你对所选歇后语的理解。
①孙悟空变小庙——一眼就被看破了
②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
【答案】示例:我选①。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率兵前去捉拿,却被打败,于是观音菩萨推荐小圣二郎神前去降妖。孙悟空和二郎神变化斗法,难分胜负,后来大圣变成一座小庙,尾巴无法隐藏,就变做一根旗竿竖在庙后面。这一破绽被二郎神一眼识破。这则歇后语的意思是指所犯的错误过于明显,无法隐藏,根本骗不了人。
我选②。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找机会接近唐僧,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用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十分生气,不仅念紧箍咒训诫,还赶走了悟空。这则歇后语表现了唐僧虽然慈悲为怀,但是不分善恶,不分好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西游记》相关歇后语的理解。结合名著情节,分析歇后语后半部分的意义或比喻义即可。
①“孙悟空变小庙”这一情节是孙悟空搅乱了王母的蟠桃会,又偷吃了老君的仙丹,逃回花果山。玉帝震怒,派李天王带天兵天将去征讨,被悟空打得落花流水。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神擒拿悟空。二郎神本领十分高强,和孙悟空二人大战,二人变化斗法,难分胜负,悟空变作一只麻雀儿,飞到树梢上。二郎神立刻变做一只饿鹰儿,扑向麻雀儿。悟空又冲入水里,变做一个鱼儿。二郎神变做一只鱼鹰儿,在水面飞行。悟空变做一条水蛇,二郎神就变做一只灰鹤,要去吃蛇。悟空赶忙变做一只花鸨,二郎神极现原身,用弹弓把他打下山崖。来到山下,悟空变做一座土地庙:口变做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变,只能变做“旗杆”插在后面。二郎神有三只眼,这一破绽被二郎神一眼识破。“一眼就被看破了”说明这个破绽太明显,也体现了二郎神的厉害。比喻不要去耍小伎俩,往往很容易被人看穿,聪明反被聪明误。
②“唐僧遇见白骨精”这一情节是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时,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敌我不分”意思是指唐僧不愿意把妖精想象成坏人,连敌对势力和自己人都分不清楚,比喻人极度糊涂。告诉我们对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知人识人要深入了解。
五、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19. 升入初中,每个人都开启了新的征途,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的人喜欢在校园里细心的观察,有的人喜欢在操场上自由的奔跑,有的人喜欢在课堂上努力的探索,半个学期以来你最美好的学习生活是什么?
请以“美好的学习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抒发真情实感,忌套作,忌抄袭。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美好的学习生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步入初中生活以来,每个人都开启了新的征程,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
新学期,新开始。步入初中,我们的课程也从以前的三门变成了七门。学习时光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重要,也很珍贵,美好的学习征途从此开启。
美好的学习生活是有趣的。课上,老师们的风格各有千秋。语文老师风趣幽默,常常令我们忍俊不禁;数学老师思维敏捷,常常让我们茅塞顿开;英语老师严谨认真,对我们的作业一丝不苟。课下,我们的社团活动也精彩纷呈。篮球社、音乐社、美术社……每个社团都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激情四溢。私下闲聊时,我们都觉得中学老师比小学老师更亲切、更和蔼。每个老师都好像是特别了解我们,大到我们做题时会出现的问题,小到我们心里的想法,老师都能猜到八九不离十。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我们产生钦佩之情呢?
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快乐的。清晨,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引领我们走过铺满花香的小路。教室里、走廊中同学们成群结伴地聊天,这是我们的休闲时刻。和煦的阳光照射在同学们脸上,远远看去好像一朵朵绽放的花朵。下午,我们一起进行社团活动,或引吭高歌,或吟诗作对,或游弋于有趣的科学实验,或驰骋于激烈的篮球比赛……多么快乐的校园生活啊!
美好的学习生活也是充实的。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按时起床、早读、上课、午休和自习。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间,我们热烈讨论、相互切磋。放学后,我们会按时完成作业并做好复习和预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汲取知识、锤炼思维、提升能力。这样的生活虽然忙碌但充实而有意义。
美好的学习生活还是充满挑战的。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对我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压力山大、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挫败感。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气馁、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突破自我、取得进步。
总之,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既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也充满了机遇和收获。只要我们珍惜它、努力它、坚持它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美好的学习生活”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展现出初中生活中的积极向上、快乐充实的方面。学习生活是我们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将初中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有机地串联起来,展现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收获。同时,我们也要体现出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表达出我们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题目的重点在于“美好”,要选取那些能够触动我们内心、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的素材来展现出初中生活中的美好。
二、选材构思。美好的学习生活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对初中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在选材构思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从初中生活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入手,描述初中生活的学习科目、学习方式、学习难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个角度可以突出初中生活的特点和难点,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初中生活场景。其次,可以从积极面对和适应初中生活的经历入手,描述自己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如何与新同学相处、如何参加各种活动等方面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这个角度可以突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让读者感受到初中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和价值。第三,可以从初中生活中的亮点和收获入手,描述自己在初中生活中获得的成绩、荣誉、奖励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这些成就对自己的自信心和动力的影响。这个角度可以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在写作过程中要关注细节,描述要具体、生动、形象,例如描述自己的感受、情感、心理活动等,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0. 时光流逝,但是有些东西却从未走远。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耳畔……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从未走远
有些话语,真挚浓烈,时时刻刻暖在我们
心上;有些名字,无论远近,都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些情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从未走远,从未离开!
“叮叮叮”,铃声响起,今天是考试的日子,同学们都很紧张,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同学们的呼吸声,我的心像只活泼的小兔子,“砰砰砰”地直跳,——我担心我会考不好。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我看了看试卷,心中的石头挪开了。这么简单,我这次一定要和xxx一争高下。所谓xxx,她是我的死对头兼竞争对手,我们曾经是一对好朋友,但由于一些小摩擦,我们渐渐势如水火,我们似乎是上帝安排的一对仇家,整日整夜都不停地斗来斗去,闹得四周鸡犬不宁。上次我考试输了,被她笑了好久,这次,我一定要把她踩在脚下!
烈日照着大地,那强烈的日光似乎也为我加油,使我信心倍增。我一鼓作气,刷刷刷地写到了一半。下一题要画图,可是,我的铅笔呢?我的武器呢?我赶紧蹲在地上找铅笔。我把书包、笔盒、袋子全都翻了一遍,可就是没有看到铅笔的影子。我想起昨晚写作业后,似乎……完了完了完了,我居然上战场没有带武器,怎么办呀!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提心吊胆地把周围的人都小声问到了,没有一个人能借给我。唉,现在的人怎么都这样冷漠!难道我注定要在这里兵败垓下吗?我的耳畔出现一阵嘲笑声,我仿佛看到,成绩公布了,我的分数奇低,我的死敌带着一帮同学,正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我哈哈大笑。就在我走投无路时,坐在我后面的死对头却碰了碰我,我以为她要嘲笑我,不禁扭头给了她一个白眼,失败者也应该有失败者的尊严啊!
可是,一支铅笔从后面飞了过来,友善地躺在了我的桌上。天哪!是我的死对头扔的,我都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如果这题我不写,我就失掉五分,我就输掉这场战役,让她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以前,我经常和一群人来欺负她,故意和她吵架,经常把她气哭,没想到,今天,她却能主动帮我!看来,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多想啊!她原来一直都在把我当成要好的朋友啊!我是多么地羞愧,多么地自责呀!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看到了我的自私,看到了我的无理,我对不起她。
下课后,我放下了自尊,跑到她面前,小声说:“我对不起你,我们继续做朋友吧。”她摇摇头,果断地说:“不可能!”我的心中一阵失落。她随即一笑:“当然不可能是继续做朋友,我们本来就是好朋友啊!一直都是!”阳光很好,风穿梭在大楼之间,带来一阵阵花香,我们也在这花香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声。
原来,我们的友谊从未走远,就如那些话语,那些名字,那些情理,永远印在我们的心里,像夜空闪烁的繁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中“时光流逝,但是有些东西却从未走远”可知,材料主题为“从未走远”,“从未走远”的对象有很多,可以是一些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也可是某种情感或者道理。“从未走远”表明他们(它们)一直围绕在“我”身边,影响着“我”,写作时要点明他们(它们)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他们(它们)的感情。“远”既指时间消逝久远、空间距离长,也指心灵隔阂或思想偏离等。“远”字表明“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
第二,思路示例。“从未走远”,记叙文文体。父母对“我”的爱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从未走远。“我”取得好的成绩时父亲很少表扬“我”,对“我”很严格,但最终“我”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成绩不断提高。慈母和严父对“我”的爱一直围绕着“我”,从未走远,促使“我”更好地成长,“我”对此充满了感激之情。写作手法方面,可以运用对比手法,一个是物理距离很遥远;另一个是心理距离很近,来表现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上,本文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它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