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亲近自然,感动于大自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我们远离喧嚣的人群,到大自然中去!
千千世界丰富而深沉,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们见证了太多美好。进入绚烂的春天,我们看见太阳红红的脸颊;漫步秋天的北海,我们感动于史铁生在那片làn漫的菊花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走进温晴的冬天,我们体会济南人心中有了着落的幸福;走过四季,我们感受着春雨的芬芳,夏雨的粗guǎng,秋雨的沉静,冬雪的温柔;在千年前的那个雪夜,我们看见了漫天如柳絮般飘落的白雪……凡此种种,都会让你由衷地感慨生命之美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àn( )漫 粗guǎng( )
(2)请给加点字注音。
真谛( ) 着落(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千世界丰富而深沉”,句中的“世界”是名词。
B.“我们看见太阳红红的脸颊”,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在大自然的垂爱中”,句中“垂爱”是谦辞。
D.“漫天如柳絮般飘落的白雪”,句中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划线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B.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
B.这部美剧让人感到愉悦,因为它与刻板的现代职场生活大相径庭。
C.咸宁的中午真是酷热难耐,一向热闹的步行街上都没看到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
D.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于是,冒出了一个个像尖塔似的小脑袋。
②而且都戴着一顶有黄色小穗子的帽子,它们就是笋。
③清明节过后,地面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痕。
④这些裂痕不知在什么时候渐渐地扩大了。
⑤笋在春天的怀抱里,迅速地往上长。
⑥据老农说,一个下雨的夜晚,笋能长高一尺多呢!
A.③⑤②⑥①④ B.⑤⑥③④①② C.③④①②⑥⑤ D.③④①②⑤⑥
5.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表达出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C.中国是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如“赐教”“奉送”是敬辞,而“拙见”“敝人”是谦辞。
D.《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三、名句名篇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的诗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大,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5)《<论语>十二章》中“ ,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上面的诗和曲,完成对话。
小语:《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个字,写了十种景物,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于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文:是啊,其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象征 ,子规啼声悲哀,点明时令,营造气氛,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小语:没错,那你能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小文: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 )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③太傅神情方王( )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 )
11.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徐 云 如 此 将 无 归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13.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漫步(citywalk)是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你可以快步疾走,也可以慢步游览,在行走中感受城市鲜活的生命力。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我们来一场“红色文化”主题citywalk吧!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念馆 | 简介 |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
云南陆军讲武堂 |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从这里走出了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及数百名将军。它被称为“中国革命的熔炉”。 | 云南陆军讲武堂换岗操演,还原当时士兵站岗操练的场景。 |
朱德旧居纪念馆 | 朱德旧居纪念馆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以“朱德在云南”为主要内容,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他的革命历程。下院复原了朱德当时居住的情景。 | “朱德廉洁小故事”演讲比赛,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赛选手讲述朱德的廉洁故事。 |
聂耳故居纪念馆 | 聂耳故居纪念馆以聂耳生平为主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经历。 | “国之歌者——聂耳”亲子手工创作活动。了解国歌创作历程,体验手工制作小提琴。 |
【材料三】
①云南昆明的翠湖东路4号有一栋建于1933年的洋楼,叫作卢汉公馆。它是云南近代名人卢汉先生的住所,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具有浓郁的法式风格。
②卢汉公馆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是目前昆明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砖石结构法式建筑。
③卢汉公馆整体布局和谐美观。南部为“一”字形,由两座高低不同的房屋纵向相连,北部为“工”字形,中部设楼梯间,两侧墙构体为三面体。公馆有五个屋顶,十六个墙体立面。红瓦顶,鹅黄色的墙面,配上灰色边框线条,显得简洁明快而又极富变化。
④卢汉公馆造型庄重大方。青砖砌筑的墙体厚实坚固,外部石材均为进口白色大理石,构造严谨、造型庄重。开窗讲究几何构图的形式美,比例匀称,采光效果出色,光影丰富。室内造型上讲究轴线的对称,突出恢宏的气势和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主次卧室、书房、餐厅皆有与阳台相通的落地式门窗,以增加室内空间的通透感与整体感。
⑤公馆的室内装修优雅华丽。设计建造时采用了一切可能的优质材料和新技术。例如:木材、地面使用的钢筋水泥、室内使用的壁炉、卫生洁具、家具等均从国外进口。连琉璃窗上的浮雕装饰,也是一幅幅风景名画。精细的廊柱雕花,象牙白的花纹墙纸,高贵典雅,浪漫清新。
⑥卢汉公馆作为法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无论和谐美观的整体布局,庄重大方的造型结构,还是优雅华丽的内部装潢,都从整体上营造出一种高贵、浪漫的氛围,让居住者能够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心情,尽情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
14.根据【材料一】中的“城市漫步计划”和“城市漫步地图”,在ABCDE五个纪念馆之间安排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观路线: → → → → (填字母)
理由:
15.【材料二】给同学们介绍了三个纪念馆,读完后你最想深度游览哪一个?为什么?
16.在人工智能时代,你认为这些纪念馆还可以通过哪些新颖的陈列形式或讲解方式,给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请你提一条建议,并简要阐释理由。
17.下列关于【材料三】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的加点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表示时间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卢汉公馆南北布局分别为“一”字形和“工”字形,中部设楼梯间,两侧墙构体为三面体。
C.第⑤段中的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而生动地说明卢汉公馆的历史非常悠久。
D.第⑥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说明了卢汉公馆作为法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让居住者能够心情愉悦。
18.小昆想用思维导图向同学们介绍【材料三】中卢汉公馆的特点,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 情节 | “我”的心理或反应 |
周日的清晨 |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 (1) |
初夏的某天 |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 (2) |
(3) |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 高兴(快乐) |
一次放学回家时 | (4) | 心怦怦乱跳(紧张) |
20.(1)品味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请根据你的理解,为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做一个朗读设计,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从重音或停连的角度考虑)
21.怎样理解第⑧段划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2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暗示文章主旨,同时,“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爱到无力
①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批注:______)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_____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23.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我选( )句
批注: 。
2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5.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照应:
26.选文和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这一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 烂 犷
(2) dì zhuó
(3)C
(4)去掉“通过”或“使”
(1)本题考查字形。
烂漫,làn màn,形容颜色鲜丽。
粗犷,cū guǎng,粗鲁而豪放。
(2)本题考查字音。
真谛,zhēn dì,真实的意义或正确的道理。
着落,zhuó luò,下落;来源。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C.垂爱: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既有“通过”又有“使”,导致缺少主语,去掉任意一个即可。
2.A
A.献丑,释义是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使用正确;
B.“家母”指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不符合语意;
C.“光临”指对别人的到来的敬称,不符合语境;
D.“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不符合语境;
3.C
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句中形象地表现石壁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使用正确;
B.“大相径庭”表示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句中形容美剧与刻板职场生活差异很大,使用正确;
C.“人迹罕至”指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荒凉偏僻的地方。句中的步行街通常处于城市的热闹区域,不能用“人迹罕至”来形容,使用错误;
D.“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句中指他不肯盲目附和,使用正确;
4.D
③句交代时间,从“裂痕”可知,这是写笋还没有冒头的时候,是生长的开始阶段,是首句;
④句的“这些裂痕”承接③句的“裂痕”,紧随其后,介绍裂痕扩大,笋在地下生长,是第二句;
①局写笋刚刚冒头的样子,是从④句扩大的裂痕中冒头的,故是第三句;
②句承接①句写刚刚冒头的笋的样子,并且从样子上判断这是笋,故是第四句;
⑤句概括地写笋在冒头后快速生长,⑥句承接⑤句,借用老农的话具体写出了笋生长速度之快,故⑤句在前,⑥句在后;
故排序:③④①②⑤⑥;
5.B
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形象应为《无常》中“无常”的形象,而《五猖会》则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发生的波折。故B错误,选B。
6.D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不是志怪小说集。
7. 秋风萧瑟 闻道龙标过五溪 枯藤老树昏鸦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秋思之祖 思乡 离别与漂泊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与同情。
第一空: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第二空: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第三空:本题考查诗中意象。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其中出现了两个意象:杨花与子规。“杨花”离开枝头,随风飘飞,无法左右自己的方向与去处。故杨花有离别与漂泊之意。这两句于景物中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第四空: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9.C 10. 不久,一会儿 趁、乘 正 都 11.公 徐 云/如 此/将 无 归。 12.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 13.从甲文可以看到谢安是一个关爱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尊重晚辈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意对即可)
1.C.错误,①句意: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如,像,②句意: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如,及,比得上。故选C。
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紧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②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因,趁、乘。
③句意为: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方,正。
④句意为: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皆,全,都。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以,因为;说,同“悦”,愉快;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甲文写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对于侄子侄女两个人对“雪”的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可见其和蔼可亲,关爱尊重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
乙文根据文中的有关信息“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以看出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气度不凡。
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14. 参观路线:A E D B C 理由:①根据“城市漫步计划”,需要从A点出发;而C点距离用餐地点“昆明老街”最近,所以要在C点结束漫步。②根据“城市漫步计划”中打卡活动的要求和“城市漫步地图”中的时间信息,此路线能在规定时间内依次完成五个活动打卡。 15.示例一:我最想深度游览“云南陆军讲武堂”因为这里既能了解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价值,又可以亲眼看到士兵操练的场景示例二:我最想深度游览“聂耳故居纪念馆”因为在这里既能了解聂耳生平,又可以参与手工制作小提琴 16.示例一:用VR实景体验的方式进行参观利用VR技术,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纪念馆的历史,感悟红色精神;示例二:用AI智能讲解替代人工讲解AI智能讲解可以满足参观者个性化的讲解需求 17.C 18.A.造型庄重大方
B.采用优质材料和新技术,高贵典雅,浪漫清新
1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城市漫步计划” 中给出了各个时间节点的活动安排以及用餐和交流分享的时间地点。“城市漫步地图” 展示了五个纪念馆的位置分布以及部分纪念馆在特定时间的活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确保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纪念馆的参观和活动打卡。路线的便捷性,尽量减少路程上的时间浪费。活动的衔接性,使参观过程更加流畅和有意义。
起点和终点的选择:起点为A(云南陆军讲武堂及朱德旧居):根据“城市漫步计划”明确提到8:50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门口集合,所以从A点出发符合活动的起始要求。
终点为C(聂耳故居):因为在完成五个纪念馆的参观后,12:00-13:00在昆明老街用餐,而C点(聂耳故居)距离昆明老街最近,从活动的便利性和连贯性考虑,将C点作为参观路线的终点比较合理。
中间路线的安排A点之后到E点(卢汉公馆):从“城市漫步地图”可以看出,在地理位置上A点(云南陆军讲武堂及朱德旧居)与E点(卢汉公馆)较为接近,且“城市漫步计划”中E点(卢汉公馆)的蜡像展时间为9:30,从A点出发后能够较为顺利地在合适的时间到达E点进行参观打卡。
E点之后到D点(朱德旧居):朱德旧居10:00演讲比赛,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打卡。
D点之后到B点(云南解放纪念馆):“城市漫步计划”中B点(云南解放纪念馆)的摄影展时间为10:30,从前面的路线顺序过来,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到达B点进行参观打卡。
B点之后到C点(聂耳故居):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地理位置的连贯性,又能在完成前面几个纪念馆的参观后,在合适的时间到达C点,为后续在昆明老街用餐和下午的分享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示例:参观路线A(云南陆军讲武堂)→E(卢汉公馆)→D(朱德旧居纪念馆)→B(云南解放纪念馆)→C(聂耳故居纪念馆)。
理由:8:50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门口集合,从A点开始符合计划要求。云南陆军讲武堂与卢汉公馆距离相对较近,方便在活动时间内到达卢汉公馆观看9:30的蜡像展。接着去朱德旧居纪念馆,在时间和路线上较为合理。然后,前往云南解放纪念馆,最后到达聂耳故居纪念馆,C点距离昆明老街较近,方便12:00前往老街用餐。这样的路线既考虑了时间安排,又能较为顺畅地依次完成各个纪念馆的参观和活动打卡。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选择时需要结合各个纪念馆的特色和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考量。可以从纪念馆的历史意义、活动内容、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这个纪念馆对自己更有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如果对某个历史人物特别崇拜或感兴趣,那么该人物的纪念馆可能更具吸引力。活动内容的吸引力:不同的纪念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有不同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亲子手工创作等,这些活动可能会吸引不同的人群。展示形式的独特性:纪念馆的展示方式,如图片文字展示、场景还原等,也可能影响人们的选择。
示例:我最想深度游览“朱德旧居纪念馆”。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深入了解朱德在云南的革命历程,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同时,“朱德廉洁小故事”演讲比赛能让我从不同角度认识朱德元帅的高尚品质,从中汲取正能量。
16.本题考查建议。
处于人工智能时代,思考如何让纪念馆借助新科技提升参观体验。需要提出一条关于纪念馆新颖陈列形式或讲解方式的建议,并阐释该建议的理由。建议要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能够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同时要符合纪念馆的实际情况和游客需求。
示例:推出纪念馆手机APP,游客可以通过APP查看展品的3D图像、收听语音讲解、参与互动答题等。方便游客在参观前了解纪念馆内容,在参观中随时获取信息,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第⑤段画线句 “例如:木材、地面使用的钢筋水泥、室内使用的壁炉、卫生洁具、家具等均从国外进口。连琉璃窗上的浮雕装饰,也是一幅幅风景名画。精细的廊柱雕花,象牙白的花纹墙纸,高贵典雅,浪漫清新”,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卢汉公馆的室内装修优雅华丽,使用了优质材料和新技术,而非说明卢汉公馆历史悠久;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材料三第④段:“卢汉公馆造型庄重大方。青砖砌筑的墙体厚实坚固,外部石材均为进口白色大理石,构造严谨、造型庄重。开窗讲究几何构图的形式美,比例匀称,采光效果出色,光影丰富。室内造型上讲究轴线的对称,突出恢宏的气势和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主次卧室、书房、餐厅皆有与阳台相通的落地式门窗,以增加室内空间的通透感与整体感”,此段从墙体材质、构造、窗户设计、室内造型等方面阐述了卢汉公馆造型庄重大方的特点,如墙体厚实坚固、构造严谨、开窗讲究几何构图、室内造型讲究轴线对称等,都体现了其庄重的风格。据此可概括为:造型庄重大方。
第二空:材料三第⑤段:“公馆的室内装修优雅华丽。设计建造时采用了一切可能的优质材料和新技术。例如:木材、地面使用的钢筋水泥、室内使用的壁炉、卫生洁具、家具等均从国外进口。连琉璃窗上的浮雕装饰,也是一幅幅风景名画。精细的廊柱雕花,象牙白的花纹墙纸,高贵典雅,浪漫清新”,这段内容通过列举公馆使用的优质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描述琉璃窗浮雕装饰、廊柱雕花、花纹墙纸等细节,展现了室内装修的优雅华丽,突出了其高贵典雅、浪漫清新的风格。据此可概括为:采用优质材料和新技术,高贵典雅,浪漫清新。
19. 感动 欢喜 橘子成熟时 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20.(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红红的橘子比作晶莹的红灯笼,同时“笑红了脸”将树上的橘子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橘子成熟让人垂涎欲滴的情态,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2)从停连或重音的角度分析均可。
示例1:我认为可以在“金黄的花蕊”“像”“调皮可爱的”后停,“一团团”后连。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示例2:我认为“一团团”“一簇簇”“肆意”读重音,强调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1.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它一直在我心里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2.B
19.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第一空:从第①段“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第②段“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可知,周日的清晨,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这让“我”很感动;
第二空:从第③段“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可知,初夏的某天,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这让“我”感到欢喜;
第三空:从第④段“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可知,橘子成熟时,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我”觉得很高兴、快乐;
第四空:从第⑤段“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可知,一次放学回家时,路过橘林,偷摘橘子,让“我”觉得紧张,心怦怦乱跳。
20.(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由题干中“修辞手法”可知,该题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从“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可以看出,这句话既是景物描写,“笑红了脸”运用拟人修辞,把橘子拟人化,通过“笑红了脸”写出了句子的颜色,进而写出句子成熟的状态,同时“笑”字实际上写的是人的心情,写出了人的快乐;“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橘子比成红灯笼,写出了橘子的颜色、形状,进而写出句子的成熟状态,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为下文“我”偷摘橘子埋下伏笔。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语句“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中“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使用了叠词,应该重读;不仅让语言富有韵律感和节奏美,读起来让感到亲切和灵动;还可以在“金黄的花蕊”“像”“调皮可爱的”后停,“一团团”后连;“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生动写出了橘子花花蕊的样子,写出了其繁多、茂盛、密集。感情。“挤挤挨挨”用拟人化的词语写出了花蕊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花朵的喜爱之情。
2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结合第⑧段“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可知,作者并不知道家乡家中的橘子花是否开了,结合第⑧段“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可知,这里的“橘子花”并非是真正的橘子花,结合第⑦段“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知,这里的“橘子花”指的是父亲对“我”的教导,结合“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可知,父亲的教导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带给“我”整个生命的美好,进而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2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B.“比喻”有误。“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是写父亲对果园橘子成熟的想象,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语句写出了父亲看到橘子花盛开时的喜悦,对丰收的期盼。故选B。
23. 示例:A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 B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形象地写出母亲因没有东西给我带而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母亲的形象。 24.插叙,回忆以往回母亲家拜年的温馨场景,表达了母亲对我们深厚的爱,着力写出母亲清楚记得孩子的饮食喜好,为下文写母亲因年老体弱记忆衰退作铺垫。 25.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 26.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不同点: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蕴含着“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报答自己的父母,不能等到他们爱到无力时才想起他们”的思想;《荷叶·母亲》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依恋。
23.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A句将母亲的背影比作“一枚褶皱的核桃”,运用形象的比喻,突出母亲年老的样子,表现作者看到母亲背影心里的难受。
B句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贴”“说”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后面又具体给出母亲的语言,表现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的不舍,以及对没有给出儿女东西的内疚,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4.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根据文章第①段“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可知,开篇的时间点是现在。结合第②段“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可知,这里回忆的是以往每年春节的事情。结合第③段“这次国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可知,第③段又回到了现在。故可知第②段从记叙顺序上看是插叙。
再根据第②段“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等句子可知,这一段具体描写了以往回母亲家过年时的温馨场景,母亲记得住每个孩子的喜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关怀和爱,有助于塑造母亲慈爱的形象。根据第②段“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和第⑧段“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可知,插叙部分中能干的、细致的、慈爱的母亲和现在的记忆衰退、无力为孩子准备东西的的母亲形成对比,进而突出了母亲老去的事实,更能够突出母亲的“爱无力”和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牵挂等,故这一段插叙为下文写母亲年老体衰、记忆衰退而爱到无力做铺垫。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伏笔“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暗示了母亲在厨房里待了一段时间,但具体在做什么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接着,在后文中作者通过描述母亲在切芋头时的情景,间接地回答了母亲在厨房里做什么的问题,这就形成了前后照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第⑤段中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是与前文伏笔相照应的语句。
2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1)相同点。根据第⑨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等内容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根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荷叶·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故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2)不同点。根据第⑦段”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可知,母亲因为不能给孩子帮助而感到愧疚,这份愧疚令作者既感动有内疚。根据第④段“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可知,见到母亲的衰老,作为孩子,内心非常哀伤。故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和对母亲老去的哀伤。根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红莲,母亲比成荷叶,故可知《荷叶·母亲》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这是两篇文章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