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7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成都传媒集团三件作品获奖,为历年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
其中,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评论《基层不是“机”层 “指尖调研”应休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三等奖,红星新闻稿件《会员“一充再充”也看不了想看的内容,为什么看电视越来越复杂?》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每日经济新闻系列报道《350亿元氢能项目假国企系列调查》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
三色智库第一时间向获奖主创团队发出邀约,请他们讲讲获奖作品诞生背后的故事,聊聊创作中的观察与思考。
【导语】
2023年12月,在成都传媒集团和成都日报社的指导下,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聚焦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一主题推出评论《基层不是“机”层 “指尖调研”应休矣》,引发读者强烈共鸣,凸显党报评论的时效性、权威性和社会责任传播力、引导力。
评论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精神,对《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宣传报道进行新媒体化表达。主创团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进一步阐释“形式主义”之痛,层层批判并给出建议,表现出思想深度、观点锐度、发声速度。评论文笔犀利写真事,有理有据讲真话,鞭挞入里,“辣味”十足,激发起读者网友强烈的认同感和广泛共鸣。
每年,成都传媒集团都会通过组织培训、开展选题策划、专题辅导、表彰先进等形式,持续强化一线采编人员的精品创作意识,激发大家优作佳作参选参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信文字可以抵达人心
相信文字可以战胜沧海桑田
「READING」
相信文字可以抵达人心,战胜沧海桑田。今年,浙江宣传发布了一篇刷屏文章《依然并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其中提到,大道至简,唯有文字战胜沧海桑田,文字之光照亮前行道路,深情文字可抵岁月漫长。
这样的执念也深入我们的脑海。对时政经济保持清醒的观察、对新闻业务保持好奇与热情,这样的想法让我们三人时常聚在一起探讨。我们始终相信,守内容之正也创形式之新,用策划之力燃作品之魂。
这个评论诞生于寒冷的冬夜,但是浓浓的“辣味”驱散了文字的冰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少见,在某些领域甚至是饱受其害。当时的一位主创,正在经历这样的遭遇——完成一项几百道题的“指尖”调查。这份调查是学校要求进行的学生教育素质测评,涵盖近二十类题目,每一类下面又分别设置了十多道题到几十道题不等,每道题的答题形式都有规定,纷繁复杂且要求严苛。例如跳绳这一项就要录制三个视频,分别是单脚跳一分钟、双脚跳一分钟、交叉跳一分钟。在根本没法独立操作手机和电脑的小学生群体中,几乎都是父母帮忙答题。面对几百道题的庞大任务量,家长纷纷人仰马翻气喘吁吁。一天搞不完就两天,两天做不完就一周,最后都是各种滥竽充数以求完成任务。
这样的调查,并非主创一人的经历,而是很多人的遭遇。于是,我们以此为出发点,把工作与生活中的形式主义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梳理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又苦涩难言,现实工作中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真可谓绵绵不绝源源不断。
就在第二天,2023年12月18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不就是中央的强烈信号吗?一定要坚决遏制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截图
捕捉到这一信息的我们,当机立断决定用评论来呼应意见、表达观点、传递呼声。于是,我们立即以学校要求进行学生教育素质测评一事入题,写出评论批判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典型的形式主义。我们对测评中各种不合理、走形式发出灵魂三问,指责“指尖调研”与干实事、求实效相违背,直击“指尖测评”与学生“双减”相冲突。
因为感情饱满,第一稿一气呵成,很快便成稿。我们字斟句酌修改了四次,最终配上漫画及时发出。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也因此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出评论发声的媒体。
此外,基于这一主题,我们又一鼓作气推出了《痕迹代替业绩?砍掉指尖形式主义的“马甲”》《赋能不是负能 反对形式主义不能走形式》两篇评论,形成系列,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行有力批判,也探讨如何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增效提出方向性建议。
评论需要趁热打铁 速度要快“枪法”要准
「READING」
第一时间的及时性,是新闻的关键也是评论的关键。在新媒体已经非常成熟的当下,时效性是各家媒体纷纷追逐的重要目标,谁能先一秒推出权威消息,谁能快一步输出有效观点,谁就有可能抢占舆论场、把握话语权。尤其是对于讨论激烈的热点话题来说,评论创作更需要趁热打铁。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意见发出,当即在全国范围内激起热议,大家纷纷拍手叫好。
10月14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
热议、拍手、叫好!除了这些举动,主流媒体该做什么?主流媒体能做什么?
投入情绪而不能只陷入情绪,作为媒体,我们应该为读者网友提供更多的信息价值、观点价值、情绪价值和专业价值。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一直以来坚持责任与担当,而这也是我们一线采编人员的信念。不管是速度还是深度,不管是质量还是体量,争分夺秒,都必须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于是,我们趁热打铁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迅速推出漫评,针对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语境下的表征与带来的危害,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行有力批判,通过针砭时弊,立场鲜明地指出问题,表明态度。
但在拼速度的过程中,评论这一表现形式更为严格地考验着作者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搜集、内容整合、主题提炼、观点输出等,也更能体现媒体和媒体人的专业性。除了速度要快,“枪法”还必须准。调研测评仅仅停留指尖,如此形式之风,何时休矣?不能真实反映结果,如此测评之风,何时真矣?随意增加家校负担,如此摊派之风,何时停矣?“三问”即对我们的观点进行细解强化,形成合力出击,评论的力量扑面而来。
评论作品图
评论需要唤起共鸣 观点需要激发共情
「READING」
每天,每一位读者和网友都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作品,有的作品一经推出就引来广泛传播,而有的作品发出来却石沉大海,其中的差距在于能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共情。
据不完全统计,《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系列评论》全网阅读量超千万,可以看出,这一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
那共鸣从哪儿来?我们认为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题材、表达、标题。
身边的题材更具感知度。这组评论虽然指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一宏大的话题,但是我们从日常工作、平凡生活中提炼小切口,以工作生活实际感受作为支撑点,让说理更有贴近性。比如,评论中提到的有些学校要求进行线上测评、个别基层单位盛行纸上集体签字、部分部门要求全员回复“收到”等真实事件,都是百姓基层的“切肤之痛”。这样的题材完全来源于生活,以至于评论发出后,有网友留言称,“深受其害!深有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在浙江省开化县杨林镇“廉情驿站”张贴监督举报牌。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轻量化表达更有市场。从各级新闻奖评选规则可以看出,业界对评论提出了字数要求,这一举措进一步避免了长篇大论,释放出推崇作品要短小精悍的信号。对越来越习惯碎片化阅读方式的读者来说,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可能更容易激发兴趣点,有事说事字字珠玑的轻量化表达可能更对胃口。但字数少不意味着难度小,相反,要把轻量化评论做得有分量是一件考手艺的事情。能不能让有限的字数提供足够的信息价值、观点价值、情绪价值和专业价值,能不能让精炼的文字产生捅破窗户纸的力量感,能不能让凝练的作品说出读者网友想说但没有说出的话,是评论好坏的评判标准。而这也是我们此次评论是否“有市场”的考点所在。
观点直出的好标题优化初印象。对任何新闻作品来说,标题都是门面,也是打开读者心扉的“敲门砖”,对评论而言,巧妙融入又直接犀利的标题,更见作者功力。就该系列而言,三个标题均经过反复推敲,基层与“机”层、痕迹与业绩、赋能与负能、形式主义与走形式……在一个个词语的内在联系之间,主旨观点得到了充分诠释,在读者一眼看到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力的传播效能。
评论需要丰富形式 让观点输出有立体感
「READING」
文字拥有强大力量,而评论正是依托文字诞生的产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很多优秀的评论作品中,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找到阅读的快乐。
不过,在追求信息到达效果的当下,我们也试图以文字为基,再用一些更为新颖的方式来输出观点。比如,随着短视频的火热,视频评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通过画面展现、主播语气、背景音乐等各种元素,为观点输出营造出更立体的环境。
相比评论视频化表达,漫画评论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被视为评论的“老搭档”。通过视觉艺术形式,漫画让评论更具力量、更有趣味、更加生动、更为直观。在《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系列评论》中,我们就尝试在推出文字的同时配发漫画。
评论作品图
在《基层不是“机”层 “指尖调研”应休矣》一篇中,漫画聚焦学校里的“指尖调研”,将手机比喻成镜子,揭露测出来的并不是学生的真实状态,而是被各种“答卷”任务折腾得“怒气冲天”的家长。《痕迹代替业绩?砍掉指尖形式主义的“马甲”》一篇则剑指化身“邪恶手机”的各种离奇要求,束缚住基层人员的每一根手指头,让人腾不出手来好好干事。《赋能不是负能 反对形式主义不能走形式》一篇将形式主义电子版化,讽刺看似带来便利的电子化,其实只是形式主义的变种。三幅漫画均以画面语言,将评论观点视觉化呈现,释放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漫画+评论”让阅读拥有了更多的体验感和可能性,相信这一经典搭配也会随着媒体发展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评论语言犀利,漫画生动形象,道出了人民群众真实的所思所想所愿,在抨击批判的同时,有效传递出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结语
一年四季万物有时,平凡与险隘,灿烂与衰败,唯有坚守才是正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不改初心,不忘初衷,继续把火热的新闻现场当做积累本领的大课堂、磨砺才干的练兵场、砥砺作风的磨刀石,孜孜以求创作,生产出对抗时间、抵达人心、执守正向、明辨是非的好作品,助力党报主题报道格局实现新跃升、主流舆论阵地展现新作为、舆论引领水平取得新成效。
主创团队
从左至右分别为:
张婷婷 成都日报社党委委员、编委
李 影 成都日报社时政要闻中心总监
吴 喆 成都传媒集团首席编审、成都日报社财经报道中心记者
·END·
作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张婷婷 李影 吴喆
编辑 王钟婧玥
CONTACTS
联系我们
邮箱丨cmgadviso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