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琦、曹轲:新型媒体智库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趋势

文摘   2024-11-06 16:30   四川  

 导 读


媒体智库是国家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和国家政策推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媒体智库得到快速发展,在推动媒体融合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当前媒体智库的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然存在智库功能定位不清、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全媒体探索》杂志推出“媒体智库:决胜‘智’高点”专题,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新型智库建设向高端产业智库方向发展的要求。主流媒体积极响应,并将建设媒体智库作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转型策略加以部署。


截至2020年11月,已有新华社瞭望智库、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15家高端媒体智库脱颖而出,入选CTTI(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22至2024年间全国新增27家媒体智库。


近些年媒体智库建设蔚然成风,但高端优质者仍属凤毛麟角。明晰媒体智库的本质内涵和建设标准,深刻洞察建设实践中的缺憾,找准打造优质媒体智库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把握自身定位和走向。


资料片,来源:微信公共图库


01



媒体智库的涵义

 World Law Day 


媒体智库又称媒体型智库,作为传媒与智库联姻的产物而存在。


围绕其概念界定,学界和业界众说纷纭。在吴亮看来,媒体智库以媒体作为智库的传播平台,围绕智库课题来生产新闻产品,同时,智库课题反哺传媒,可以延伸出研究圈群、研究报告、论坛、封面报道甚至产生新的媒体。殷航和范以锦认为,媒体智库是把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以深度研究为核心抓手的资源平台,其重心在于转变产品理念,即如何围绕资源聚合设计信息产品,“媒体+智库”并非简单的“1+1”,而是有着更深层的逻辑,其合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媒体型智库、智库型媒体、智库媒体一体化以及智库—媒体合作互补四种类型。黄楚新和王丹认可媒体智库本质上是智库的看法,指出其是以媒体组织、媒体机构为主体办智库、进行智库建设,利用媒体优势资源,以开展深度研究为核心业务内容的研究性平台或机构,因而与所有的智库一样,具备持续的思想内容生产能力和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综上,可知媒体智库即媒体机构发起创办,依托大众传媒的高度公信力、广泛传播力以及强大研究力,以公共政策和舆论等为研究和影响对象的研究咨询平台或机构。媒体智库依附于媒体机构但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为其最终落脚于“智库”,故其产品以对策分析、效果评估、舆情服务等为主。


总之,媒体智库具有“媒体基因”和“智库基因”,有着双重基因深度融合的发展机理,是有机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好媒体智库,形成媒体新型服务能力,既能回应国家和社会的期许,也能为媒体创新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空间。


02



媒体智库的评价标准

 World Law Day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不成体系。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估标准作为标杆指引,媒体智库中必然鱼龙混杂,不仅无法起到辅助研判的正向效用,还可能对既有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造成冲击。要建设“质”“量”兼备的媒体智库,离不开清晰的门槛和标准。


资料片,来源:微信公共图库


(一)创立媒体智库的标准


媒体智库建设绝非传媒和智库的机械组合,若徒有智库虚名而缺乏实质性的智力资源支撑,不能锚定目标用户并实现有效产品输出,则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智库。唯有突破对智库流于表面的认知,打造持续而稳定的产品输出和服务供给能力,媒体智库方能更好履行建言献策的职责。因此,媒体要创建智库,首先需要明确自身条件是否满足开设标准。


1.媒体定位与政策研究需求的契合度。媒体有着各自的市场定位,且政策研究也存在市场。媒体智库要审慎分析自身优势并锚定政策所需,寻找两者间的“交集”,避开已饱和的智库市场,以免资源浪费与无效工作。


2.智库自身的研究定位。研究定位是智库研究的起点和方向。媒体在确定智库定位时,适配性、优越性和独特性是不可或缺的考量。扎根于媒体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领域深耕细作,实现“专业”和“专注”的有机统一,媒体智库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与活力。


(二)打造媒体智库竞争力的标准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方面在于“中国特色”,即服务社会公众,支撑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在于“新型”,即运用现代化研究手段和运作机制,在不影响媒体原有职能的情况下打造媒体的新型产品、新型服务形态和新型服务能力。媒体智库的建设应以“中国特色”为轴心,以“新型”为半径,勾勒出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为避免建设重心走偏、一味追求评级指标而陷入“形式主义”“唯指标论”陷阱,媒体智库所追求的“新”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入口搭建与传播增强:媒体智库的传播技术手段更新。数字技术的更迭极大拓展了媒体传播能力的边界,为智库成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共享提供了技术可供性。媒体智库最普遍的做法,是在依托的媒体平台或网站中设置智库模块进行信息发布。然而,在国际交流和全球传播中,这一方式存在东西沟通能力欠缺、传播方式落后等问题。因此,媒体智库应当带头做好国际传播布局,同时从细节入手,关注自身网站建设及用户界面设计,强化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此外,媒体智库要实现意见共商、智慧共享、举措共建,仅靠主办媒体网站或平台中的功能板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效把握用户和网民接入网络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加快“两微一抖”等社交媒体平台接入口的建设,用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让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2.架构规范与内容优化:媒体智库的成果生产机制焕新。智库内的生产系统、人员结构等关键要素构成了成果产出机制的基础。中国社科院制定了一套AMI综合评测体系。其中,管理力指标M(Management Power)以战略规划为先导,辅以正确价值观指引媒体智库更新组织架构和管理系统,提升人员综合素养和智库能力,从而实现整体的规范化管控,这是媒体搭建新型智库的重要遵循。同时,智库的成果产出是基本指标。CTTI智库设置了MRPA智库效能测评体系,分别以M(治理结构)、R(智库资源)、P(智库成果)、A(智库活动)四个主要指标综合评估智库的资源占有量及其运用效果。整体而言,RPA是媒体智库在内容产出维度实现“新型”的落脚点。具体来讲,媒体智库的数据采集渠道越丰富、专业实力越强大、资金资源越雄厚,则优质智库成果产出的底气越充足,高层次高水平的会议、论坛、调研考察等智库活动展开的形态越完备。


03



媒体智库的现状与不足

 World Law Day 


在整体利好的环境下,媒体智库的建设导向,由过去为自身发展筹划策略的内向型研究机构转向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和研究服务的外向型媒体智库。自2022年起至2024年9月,国内宣布发起成立智库的27家媒体机构,包括2家中央级媒体和25家省市级媒体,均能有意识地以新型智库建设为目标,积极寻求自身定位和政策研究的契合之处,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媒体智库。


例如,在中央级媒体机构中,中新社关切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于2022年设立了“东西问智库”;新华社围绕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于2024年创办了新华网思客智库浙江中心。省市级地方媒体机构创立的智库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公共卫生、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为目标,如北京广播电视台以服务首都功能建设为落脚点,在2022年成立了北京时间京融智库;新疆日报社联合全疆卫生健康资源,于2024年建立了石榴云健康新疆智库


中新社东西问智库


媒体智库建设热度不减,并涌现出一些成效显著的优质智库,总体呈现出服务本土化、建设专精化、结构联通化等特征。


但以上文的标准来评判这些新生智库,其结果依然令人担忧:一是绝大多数智库的入口建设依然欠缺,在提及其名称的报道外难觅其踪;二是智库成果的传播力相对有限,多数囿于行业内部而不被公众所知;三是智库架构不够透明,外界难以获知其拥有的智力资源,也无法了解其具体运作模式。必须承认,整体质量欠佳、服务能力欠缺是当下媒体智库的主要不足。


04



媒体智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World Law Day 


中国特色新型媒体智库作为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的智囊机构,对助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高效服务和现代治理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媒体智库应精准把握趋势,合理制定发展战略,从而掌握先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小而精、精而强,垂直领域深耕细作:专业化优势深厚沉淀的价值引领


媒体智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聚焦产品属性,媒体智库可分为研究型和业务型两大类,进一步细化,又可分为政经型、科创型等诸多品类。可以看到,“专精”是媒体智库发展趋势中的一个关键词。例如,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以政策研究为主攻方向,依托自身全球布局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提供视野开阔的高端报告。



当下新生的媒体智库大多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组建了智库团队,实现了术业有专攻、有主攻的有机统一。这一优势将在未来得以延续和进一步扩大,在细分领域中凝练出主攻方向,打造“拳头产品”,突出智库服务的独特竞争力,将推动媒体智库发展质量走高走新。 


(二)突出在地化,扎根本土需求:地方媒体智库崛起的发展态势


“在地化”是媒体智库发展的另一大关键词。地方媒体在助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上有着天然优势:地方媒体深度参与当地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环节,对其目标、策略及成效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认知,同时因长期扎根本土,与当地读者用户搭建起了稳固紧密的传播关系和信任基础。


在此优势的加持和中央级媒体智库的示范引领作用下,诸多地方媒体围绕本地发展需求,建立起服务本土的媒体智库。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锚定“南方特色”创建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入选CTTI来源智库,在行业内颇负盛名。


总之,地方媒体智库已经成为新型智库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融会贯通,打通政企校研媒多方力量:连接赋能的必由之路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开放”为底色,媒体智库建设也不例外。从当前媒体智库的建设实践来看,仅靠媒体自身难以支撑起整个智库的建设和运作,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固守走向流动、从单干走向协作、从分割走向融合。如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和甘肃新媒体集团于2023年协同学界业界力量,着力打造了每日舆情专家智库助推本省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


不难预见,未来媒体智库建设将继续聚力探索“媒体+高校+企业+政府机关+研究单位”的内培外引发展模式,打造价值共创、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建设机制,全面链接产、学、研、媒、政各界,汇聚各行业专家人才,通过智慧众包等形式实现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内部协调,协同媒体与智库多元功用:均衡发展的建设方略


“协调”是媒体智库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调和媒体的公开报道属性和智库的“内参特质”是个重要议题。应当明确,对策性的智库服务不应导致“短平快”的媒体报道陷入不能做、不好做的尴尬境况,协调使用好就能相得益彰,以智库生产能力丰富报道的素材和内容,智库成果的公开发布也能提升媒体影响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内部生态。


其次,调控智库专人的角色至关重要。当前媒体智库的研究人员普遍由媒体编辑、记者兼职,他们虽在特定领域有着独到观察,但因长期浸润于采编实践而难以摆脱时效性要求的影响,难以跳出跑线的局限提出“第三方”的独到见解。因此,媒体智库需重视人才的柔性使用,做好自我造血和外部输血的平衡。



结语


新型媒体智库的勃兴,既深刻映射出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因时而进、因需而新的迫切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媒体主动顺应媒体融合之变创新求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应看到,媒体智库落脚于“智库”,以强化智库服务能力为核心,故其建设应当有标准可依,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让媒体与智库之间融合深度化、发展良性化,不断产出优质的智库产品,持续输出强大的服务能力。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0月号,原标题为《新型媒体智库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略。


·END·




来源 全媒体探索

作者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何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曹轲

编辑 王钟婧玥

封面设计 姜蓉




CONTACTS

联系我们


邮箱丨cmgadvisory@163.com




三色智库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新型媒体智库集群,以“全球视野、传媒本色、链接为王”为原则,主攻在城市、传媒、文化产业等领域提供智库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