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1月7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每日经济新闻《350亿元氢能项目假国企系列调查》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
这是一组专业财经领域的舆论监督报道。通过揭露中广通假国企身份,推动副部级央企国家电投主动发声,让这条潜藏了数年的黑色产业链被曝光。本组调查速度快、影响力大,使资本市场广大投资者避免了巨大损失。稿件刊发后,中广通被迫更改股权关系,彻底脱下了假国企的伪装。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第一素质
「READING」
2023年6月21日,一篇有关“中广通酒泉公司发布4GW光伏离网制氢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的文章在坊间流传。受此影响,资本市场的氢能板块异动拉升,多只个股大涨。
然而,这一项目发布6天后便终止。虽然公告中给出项目终止的原因是“因采购人采购计划变更”,但是,有着高度敏感的每经记者马上意识到,这事不简单。
招标方什么来头?这个项目是怎么回事?一个公告就搅动了资本市场这池水,背后到底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快速积累素材阶段,记者就敏锐地发现,350亿元这个规模过于夸张。虽然能源领域的项目涉及基建、设备等,投资额一般较大,但我们仍对350亿元这个天量投资保持高度警觉。
350亿元投资规模,预计项目制氢体量为10万—60万吨/年。而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光伏制氢生产项目就是中石化的“新疆库车”项目,一期规划产能也仅仅2万吨/年。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能“吃得下”如此大的项目?揭示真相!——这就是我们决定开启调查的初心。
专业是财经媒体的底色
「READING」
做调查报道,光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专业性极强的财经领域,有些看似平常的事,背后往往隐藏着惊天骗局,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人们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350亿元氢能项目涉及的领域是光伏离网制氢,相对能源其他细分领域较为小众,所涉及的知识也非常专业,这就很考验记者的知识素养。
除了投资额和产能,我们在研究项目的时候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该项目需要购置制氢设备8638台/套。
然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8000多台的制氢设备采购量是非常庞大的订单,当时整个市场的订单可能都没有那么多,制成的氢气也供过于求、无处消化。
更令人诧异的是,8000台制氢设备,仅设备主体电解槽的采购金额就超过700亿元。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长计算,这一项目年产绿氢约17.26万吨,已经达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2025年全国目标。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类似这样的专业知识,只有深耕细分领域,不断学习、探究才有可能获得。
执着是成功的致胜法宝
「READING」
多年来的采访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夸大和造假成分,背后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因此,在吃透项目之后,每经记者很快就将目光放在了招标企业身上。
从公开资料看,这家公司是副部级央企国家电投的“六级子公司”,他们是真国企吗?
能回答这个问题,最权威的对象是国家电投。但没想到,我们居然在这个环节卡了壳。国家电投是副部级央企,其采访、信息核实都有非常严格的流程,中间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新闻报道是在与时间赛跑,继续等待还是另想它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们意识到如果被动等下去,新闻价值可能大打折扣。随即在分管副总编辑的指挥下,记者马上调转方向,多方寻求资源,求证信息。
主编动员所有人海量联系国家电投及其子公司员工,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或线索。在联系过程中,有些人对我们的调查表示怀疑,有些人则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一方面,我们耐心地解释调查目的和重要性,以及他们提供的信息对公众和社会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尊重他们的意愿,不强求其提供信息,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提供方便接受采访的人员联系方式。
幸运的是,我们早前采访中认识了一位国家电投高层领导,在了解到调查目的和困境后愿意接受采访。尽管他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公开表态,但匿名发声也为我们提供了最为关键的信息。
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前我们已经以专业、深度的报道,形成了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因此让采访对象对我们有很高的认可度,又能感受到调查记者的善意和判断。
这种执着还体现在与甘肃当地的沟通中。
6月27日晚上7点多,我们决定进行调查时,甘肃方面的政府部门已经下班。起初,我们通过公开电话向当地发改委、能源局求证,电话均未打通。
但我们没有放弃,找不到政府部门,就直接找项目实施地。记者不断搜索项目实施地银达镇以及银达镇南坝村的公开联系方式,终于找到镇政府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核实到均“没有收到项目相关消息”的关键信息。
尽管心里已有答案,但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必须获得权威的回应,记者又继续尝试拨打当地发改委、能源局的电话,最终获得了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的权威回应。
当项目情况、企业身份都有了答案之后,我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派出第三路记者前往中广通在深圳的办公地点实地探访。在探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员工在办公室做饭,董事长名片仍印着被点名的假冒国企等种种疑点。
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是虚拟地址,实际该地为前海e站通政务服务中心 图据:每经网
201室门口标有“前海商务秘书201”字样 图据:每经网
如果不是记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我们根本不会获得如此多的突破和细节。
逻辑缜密为稿件安全助力
「READING」
调查报道往往涉及各方利益,问题较为复杂,记者要获取事实真相,更要平衡各方立场,写出真正客观公正的报道。
在整个调查中,我们不仅研究了项目,采访了氢能专家、头部企业、招投标专家、甘肃方面的政府部门,还为获得企业负责人信任,假借多种身份跟涉事企业负责人进行总时长达几个小时的深度交流,力求真实反映事件原委。
围绕热点新闻做调查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时,团队的力量就显现出来。在这组稿件采写过程中,带队副总编辑要求我们勤沟通、多“开会”,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理解方式对整个逻辑链条提问题。
正是这一次次的“答辩”,细致入微地“过筛”每一个采访素材,反复推敲证据链的每一个环节。一轮又一轮剥茧抽丝般的“答辩”过程,为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筑起了最坚实的防线。
结语
《ofo迷途》《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作品海报 图源:每经网
近年来,每经一直聚焦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以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报道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ofo迷途》《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350亿元氢能项目假国企系列调查》等作为每经优质内容的代表作,先后摘得中国新闻奖,对于市场化财经媒体来说实属不易。这正是对每经一直倡导的“新闻决定影响力”“内容为王”的新闻理念和“专业 深度 故事 传播”操作守则的最佳注解。
扫码阅读《350亿元氢能项目假国企系列调查》报道
主创团队
从左至右分别为:
每经记者 张怀水、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星
·END·
CONTACTS
联系我们
邮箱丨cmgadviso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