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写媒体演变进程和舆论生态格局,主流媒体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成都传媒集团按照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的改革要求,重塑集团治理体系,努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和文创产业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写媒体演变进程和舆论生态格局,未来已来的传媒变革大势愈发凸显,主流媒体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23年,成都传媒集团认真贯彻中宣部等五部委关于实行事业体制的新闻单位“要探索事业与企业分开”“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等改革要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塑集团治理体系,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和文创产业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强调要“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近年来,成都传媒集团推动以媒体融合发展为主线的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然触及体制机制调整和重塑。
2023年,成都传媒集团按照“传媒影响力变现产业、传媒产业反哺媒体”的发展逻辑加以重构,剥离经营性资产,新设一级市属国有企业成都传媒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剥离资产的整合重组和发展职责,构建“媒体事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文化企业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顶层架构,实行“两个单位、一套班子、分类管理、一体化运行”的运行机制。
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了此前成都传媒集团和下属媒体作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承担新闻舆论和产业经营双重职责的现状,触及媒体管理体制机制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从根本上重塑了集团顶层治理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构建了事业与企业合理分工、相互赋能、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次改革需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
01
准确把握“两分开”与“两加强”的关系
这至少包含了两层关系:其一,“事业”与“企业”的分开和加强,这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其二,“采编”与“经营”的分开和加强,这是媒体单位内部两种业务类型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初衷来看,这两对关系的逻辑是一致的,“分开”是路径、措施、手段,“加强”是目标、方向、结果,通过“两分开”厘清边界、明确职责,实现相互赋能、共赢发展,最终达到“两加强”。从改革实践来看,“两分开”是从组织架构、人员岗位、业务流程、考核评价、财务管理等方面分开,从运行机制上解决事业与企业、采编与经营相互交叉的问题。“两加强”是在“两分开”之后,媒体事业板块负责聚焦主业、不受干扰、心无旁骛地抓内容生产传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产业经营板块负责强化市场思维、增强市场意识,向市场要活力要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02
准确把握“媒体事业”与“文创企业”的关系
“媒体事业”与“文创企业”既是集团不同单位的两种身份性质,也是集团的两大业务板块。从集团层面看,成都传媒集团作为事业集团,负责管理所属事业单位和媒体企业单位的新闻舆论工作;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作为企业集团,负责管理所属企业单位,壮大文创产业,增强盈利能力,反哺媒体发展。从下属单位看,集团媒体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通过股权关系、管理关系形成契约纽带。媒体事业单位助力企业单位提升行业影响力、增强市场话语权,企业单位通过契约关系反哺媒体事业单位阵地建设,形成事业与企业合理分工、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成都智媒体城项目效果图
03
准确把握“一体化运行”与“规范化治理”的关系
作为事业单位的成都传媒集团和作为企业单位的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实行“一体化运行”,这是集团重塑顶层治理架构的显著特点,也是一项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尝试。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的管理规范,企业集团有企业集团的治理要求。从顶层设计看,“一体化运行”是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作为市属一级国企管理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集团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治理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规范化治理”是成都传媒集团落实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确保集团改革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从运行实践看,“一体化运行”体现在一套班子、一个总部,“规范化治理”体现在两个单位、两套制度。“一体化运行”与“规范化治理”是一体两面、分类管理、相互促进、共赢发展。
“探索事业与企业分开”“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两加强”,这既是实现事业与企业良性互动、产业反哺主业的重要路径,也是规范媒体经营活动,持续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01
加强媒体党的领导
2023年6月,成都市委审定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成都传媒集团为成都市委直属、市委宣传部代管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列入市级党群事业单位序列,管理成都日报社、成都商报社、《先锋》杂志社等媒体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02
重塑集团组织架构
成都市委、市政府组建成都市属一级国有企业成都传媒产业集团,承担成都传媒集团原有经营性资产的整合重组和文化产业发展职责,与成都传媒集团实行“两个单位、一套班子、分类管理、一体化运行”,构建“媒体事业集团+文化企业集团”顶层架构,分别剥离成都日报社和成都商报社经营性资产组建锦观传媒公司和红星传媒公司,努力形成媒体事业与文化企业合理分工、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03
深度整合要素资源
集团推动长期经营困难的《成都晚报》和《新城快报》纸媒休刊,合并成都商报与成都晚报,整合期刊杂志和图书出版资源重组时代出版社,设立国际传媒公司,集中力量建设“新型化党报党刊”“权威性政务媒体”“现象级时政媒体”“专业性财经媒体”“立体式国际传播”“体系化天府文化”六大新型媒体传播矩阵。集团聚焦传媒主业发展文创产业,将原有19个分散业态整合为传媒影视、现代时尚、音乐艺术、文体旅游、会展广告、教育咨询六大核心业态,下属企业管理层级由8级调整为3级,完成40多家企业关停并转,集团下属全资和控股单位降至60家。
04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集团抓住制度体系变革这个“牛鼻子”,全面重塑生产流程、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媒体事业单位打破传统的采编部门制,建立“大中心制”“频道制”“栏目制”,形成“一支队伍、多个平台、一体化运行”的运行机制。文化企业单位建立完善经营评价、项目管理、目标考核、薪酬激励、职业经理人选聘五项制度,根据企业经营评价结果配置资源,将目标考核结果与绩效年薪直接挂钩,有效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动力。
05
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集团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求,着力建设具有过硬政治素养的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人才队伍。压减集团总部行政管理干部职数20%以上,集团总部和重要下属单位实施中层干部“全体起立”重新竞聘上岗。分类分级设置首席记者、首席编审、首席评论员等14种首席岗位,选聘集团各类首席24人;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契约化任期制管理人员总数达到86人,其中职业经理人32人。
“两分开”只是改革路径,“两加强”才是最终目标。改革之后,成都传媒集团带领所属媒体单位全面提升精品内容生产能力,面向全球讲好成都故事;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带领所属企业单位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建圈强链和高质量发展,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
01
内容生产质量全面提升
集团定期组织策划精品内容生产,年生产原创融媒体产品46万篇,其中国际传播作品1万余篇,年传播/阅读量1900亿;近5年获中国新闻奖共5项,其中每日经济新闻创作的《ofo迷途》和《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分别获得融合创新类一等奖和监督类一等奖。红星新闻参与“江河奔腾看中国”等重大主题报道,取得显著效果。
02
新型党媒建设成效显现
集团推动所属成都日报实施“大锦观·精纸媒”改革,通过重构管理体系、创新运行机制、重塑传播体系、实施人才强社、重建考核体系、推动多元经营,党报发展和融合转型呈现新面貌。目前,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全平台用户数超8000万,年传播/阅读量突破72亿。成都日报获得创刊以来首个中国新闻奖。“大锦观·精纸媒”体制机制改革入选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创新案例,“中华彩灯嘉年华”非遗文旅创新发展项目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融合创新案例。
03
媒体传播能力显著增强
集团坚持技术驱动媒体迭代升级,组建每经科技公司,投入1800万元联合中国移动建成“每经云”技术底座,投入2500万元建设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为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集团“红星新闻”用户数超过1.7亿,进入全国时政新媒体第一方阵;“成都发布”用户数超过2400万,其影响力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城市政务微博排行榜第一名;每日经济新闻用户总数达1.2亿,其微博用户数超4800万,名列全国财经媒体第一位。每经研发的“雨燕智宣”智能短视频生产平台AI生成视频突破2000条/天,已被重庆、济南、沈阳、长春等地的主流媒体采购使用。
04
文创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集团投资60亿元策划建设“成都智媒体城”“每经中心”“白鹭湾科创园”三大文创项目,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物理空间。其中,“成都智媒体城”项目对标曼彻斯特“英国媒体城”、迪拜国际媒体城、美国CNN融媒体中心、韩国DMC数字媒体城,按照“媒体城、智慧城、文创城、未来城”功能定位,建设智媒体产业生态示范区。项目占地63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投资26亿元,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3月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力争2024年内开工建设。“每经中心”项目占地36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投资24亿元,建设“数字传媒+时尚艺术”现代文创新地标,已于2024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建成投用。“白鹭湾科创园”项目占地41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建设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2025年建成投入运营,目前已公开招引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运营团队开展招商。
05
园区运营创新成果丰硕
2009年,集团在成都中心城区原红光电子管厂老厂区建设运营占地200亩的东郊记忆文创园区。针对集团下属运营公司存在的经营机制不活、专业程度不高的症结,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按照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原则,以公开挂牌、第三方专家综合评审的方式,遴选专业机构整体运营东郊记忆园区,显著提升了园区业态品质、品牌价值、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截至2024年8月底,园区引进音乐艺术、时尚展演商企250家,潮牌主理人30多家,年均举办活动1000余场次,带动5000多人稳定就业。2023年,园区吸引游客1000万人次,较疫情前增长330%,实现营收11亿元,较改革前增长161%;2024年1—7月,入园游客10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实现营收9.2亿元,同比增长43%。园区由连续10年平均每年亏损2000万元到去年为集团贡献利润48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下一步,成都传媒集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快推动成都传媒集团由传统报业集团向新型智媒体集团转型,建设成都现代文创产业高地,为全国报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的发言,首次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4年度10月上刊。
作者 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母涛
编辑 王钟婧玥
封面图片 成都传媒集团
CONTACTS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