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敏:归根结底比的是竞争力——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观察
中国新闻奖评委、江苏省记协主席 周跃敏
备受瞩目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终于璀璨揭榜。在新闻界,能够如此牵动人心、激发斗志的奖项屈指可数。评奖尘埃落定,研究却刚刚开始。6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的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第一时间从十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他对中国新闻奖评选新变化、新趋势的观察思考,希望对业内同行有所裨益。
谈及新闻创新,周跃敏认为不能只满足于形式创新,还要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内容创新方面下苦功、使真劲、出实效。没有硬新闻的支撑,再靓丽的外表也难以吸引征服受众。
什么叫创新?一指创立,二指率先。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再好的创意、再新的点子,一旦大家一哄而上、群起仿效,就该是你全身而退、另辟新天地的时候。在创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指望一朝鲜吃天下、管长远,是不现实的;亦步亦趋、拾人牙慧更没有出路。(江苏记协)
崔京良 吕冰:提升“软服务”,强化“硬支撑”——传媒智库的困境与突围路径
从左至右分别为:
齐鲁晚报壹点智库副秘书长、首席研究员 崔京良
齐鲁壹点传媒副董事长,齐鲁晚报壹点智库秘书长 吕冰
齐鲁晚报壹点智库撰文总结当前传媒智库的成功做法,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应确立创新思维,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智库建设路径,在有能力做好建言献策等“软服务”的同时,应当着重打造和强化数据、模型、技术、平台等“硬支撑”,与当前和未来的热点领域、热门技术相结合,在传媒行业链条上大胆延伸,研究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智库服务产品,既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又能助力传统媒体深融转型和系统性变革。(全媒体探索)
重庆日报改版:拒绝止步于碎片,不甘沉浮于网络
11月8日,重庆日报在头版刊发编辑部文章《聚字成光 照亮思想——写在本报改版之际》:因为坚守,拒绝止步于碎片,不甘沉浮于网络,不愿被谣言裹挟,焕“新”再出发,做深度、做主流、做权威。(长江朱建华)
博物馆文创,如何能“硬控”年轻人?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一冠难求”。网友们晒出文博冰箱贴繁复精美的细节图片,称其做工和设计较好还原了文物的风貌和气质。“实物很精致,有一种古典美,只看一眼就会被硬控!”
本就热闹的博物馆文创,又上了各大平台热榜热搜。小小冰箱贴,如何能“硬控”年轻人?据悉,博物馆文创圈的新晋“顶流”国博凤冠冰箱贴自上架以来,三个月卖出近8万个,徽章、书签、钥匙扣等同系列文创的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
薛俭:文创产品是延伸的展线,是一个文化载体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 薛俭
“文创产品开发需要结合博物馆的展览,实际是作为第二展厅延伸的展线,是一个文化载体。”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表示,受众不仅能够珍藏一段在博物馆内欣赏藏品的经历,还能在看到这件文创时,记起这件藏品的文化内涵和背后承载的故事。
蒋菡:一个爆款的产生,能够反哺具体文物甚至整个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文创部主任 蒋菡
“选择一款文物素材进行文创转化,我会更看重文物背后的文化表达。”苏州博物馆文创部主任蒋菡表示,就是要把文物本身的美学、历史、科研或美好寓意等多重价值,用文创产品的形式传递出去。“一个爆款的产生,能够反哺具体文物甚至整个博物馆。”
蒋名未:文化传播才是做文创的初衷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品与征集部副主任 蒋名未
蒋名未认为,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中国式”审美的偏爱,为博物馆文创兴起提供了市场动力。他们也更乐于在社交平台分享,“晒博物馆”打卡已逐步在青年群体圈中形成风尚,也促进了博物馆文创市场发展。
蒋名未指出,大众传播方式的改变也催生“爆款”。近两年,随着直播、短视频和相关社交平台的飞速发展,可能只因为一个“达人”的分享转发,一个“话题”的开启,甚至是“谐音”便可迅速传播裂变成热搜,催生“爆款”和“事件”。
文化传播才是做文创的初衷,文创产品再花样翻新,也不能脱离文化传承载体的功能。从产品开发角度,也只有更好地挖掘文化,设计灵感才可持续。
郭万超:挖掘和利用好各类优质IP
北京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 郭万超
谈到文创领域跟风现象,郭万超表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追根溯源。“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中大浪淘沙,让优秀的创意设计更顺利地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推动提高文创产品的艺术性,多渠道、多手段提升设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此外,还要挖掘和利用好各类优质IP,完善相关产业链,推出更多文创衍生品。”郭万超说。(新华网)
极目新闻:“夜骑开封”被叫停,网络推手煽起来的巨大流量,却成烫手山芋
夜骑开封事件中,小范围的夜骑如何演变成数万人扎堆的“狂欢”。对流量的渴望和流量超载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权衡应对?
年初,开封万岁山“王婆”的爆火,让开封重新走进全国公众视野,而此轮夜骑开封的话题所制造的流量,当地也想抓住,所以才有了各种“宠溺”夜骑大学生的措施出台。开封也是理性的,在有安全隐患流量超载之时,官方第一时间劝导,果断采取措施让学生不要扎堆,理性骑行。
开封即使失去这波流量,也不用可惜,因为众多网红城市经历足以说明,流量只是暂时的,仅仅靠流量吸引的客流不会长久。要想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练好内功,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极目新闻)
AI下半场:寻找下一个超级应用
人工智能上半场,算法进步铺垫了半个多世纪,催生出“百模大战”,人工智能下半场,全球在等待AI超级应用。
英伟达创始人 黄仁勋
黄仁勋认为,下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人工智能可以真正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人形机器人结合AI算法与控制、感知硬件,让AI拥有人类形态,是“具身智能”的集大成者。
不同于以往的机器人,AI超级应用的人形机器人是指“具备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通用机器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是最早实现大规模落地的“具身AI”超级应用。这是因为汽车的复杂性和普及程度适合与AI技术结合。同时,智能汽车相当于“带轮子的机器人”,由于两者的技术难点和核心零部件相似,智能汽车肩负着给人形机器人研发开路的使命。
经济学者 任泽平
任泽平及其团队认为,目前,超级应用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将前沿技术应用在人们可以广泛接受的消费领域。比如,硬件领域的“iPhone时刻”,触控屏并非苹果首创,但苹果设计师发掘了消费者的使用偏好,改变了手机使用习惯,让人们广泛接受了触控移动设备。再比如,软件领域谷歌、百度搜索引擎网站的出现。在早期互联网还是直接输入网址的时代,搜索引擎极大程度提升了上网的便捷性,拓宽了互联网的潜在用途和可探索边界。
二是能制造需求引爆点,形成创造新增长、新应用的“链式反应”。例如,智能手机的硬件革命,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用户场景从个人电脑转移到了手机,科技企业在软件开发上竞争,掀起了多轮App应用开拓和迭代,逐渐将个人生活需求与移动互联网形成深度绑定。开辟了移动出行、电子商务等新应用领域,创造了新的用户需求和消费趋势。
“拥抱超级应用,也要重视AI对社会的影响。”任泽平团队提出,大模型由现实世界训练而来,因此AI也是社会的镜子。人类的道德伦理能被AI“理解”吗?什么样的数据是“基本”事实?哪些算法是衡量“公平”的指标?这些问题还需要更深层的审视和技术规范来解决。(中国发展改革)
Sam Altman:2025年实现AGI,是我一生最兴奋事!
OpenAI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著名初创企业加速器Y Combinator首席执行官GarryTan,专访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Sam在访谈中对AGI的发展速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基于OpenAI过去几年取得的进展,如果这种发展态势能够持续保持下去,那么实现AGI或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虽然目前无法确切预测AGI到来的时间,但根据他们的工作成果和技术趋势,几千天之后实现AGI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预期。
尽管一些AI模型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封闭任务中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智能,但他坚信这仅仅是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距离真正的进步极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IGC开放社区)
编辑 王钟婧玥
综合自 全媒体探索、长江朱建华、新华网、极目新闻、中国发展改革、AIGC开放社区
封面图片 据中国记协公众号
CONTACTS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