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峰教授:见微知著——从2024 WCLC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进展看几个临床关键问题 | 2024 CCHIO

学术   2024-11-17 19:36   上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聚焦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撰文 | 山顶上的小石头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和陕西省抗癌协会联合承办的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于2024年11月14-17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召开。


在11月15日下午的“肺部肿瘤整合康复分会场”中,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倪云峰教授进行了《见微知著——从2024WCLC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进展看几个临床关键问题》的专题汇报。本报告聚焦于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选择及长生存获益的优化问题,医学界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图1:倪云峰教授讲题




肺癌围术期模式之争:孰优孰劣?



新辅助免疫治疗作为围术期治疗的基石,无论是在乳腺癌、黑色素瘤还是肺癌领域,都取得了显著优于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获益。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受到入组病人基线及手术切除状况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术后免疫辅助治疗获益的多项研究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对此,倪云峰教授表示:“总的说来,可以明确的是免疫治疗在肺癌患者围术期治疗,尤其是新辅助治疗阶段的地位已经确立,未来有望帮助我国更多的肺癌患者实现治疗获益。”


以打响了中国围术期免疫治疗第一枪的NEOTORCH研究为例,该研究是首个纳入全部中国人群,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人群最大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术期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为中国III期可手术NSCLC患者围术期免疫治疗提供了夯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在NEOTORCH研究中,独特创新的“3+1+13”围术期免疫治疗模式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首先完善了4周期免疫联合化疗的标准


术前3周期免疫联合化疗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和安全性风险;术后补足1周免疫联合化疗则有利于巩固疗效,提高患者获益;而之后的13周免疫辅助治疗,则有效降低患者远期肿瘤复发风险。虽然该方案中化疗对治疗获益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围术期免疫治疗在我国III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都取得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更引领了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新标准。


除此之外,需要明确的是,关于围术期免疫治疗是否优于单纯新辅助治疗的问题,目前尚缺乏直接证据,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积累更高级别的观察数据加以明确。针对此热点话题,在此前召开的2024世界肺癌大会(WCLC)小组辩论环节,参与讨论的专家就以下几点达成了共识:





1. 新辅助免疫治疗并不能持续激活T细胞,在术后接受免疫治疗的获益情况十分有限;


2. 围术期免疫治疗能够实现非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无进展生存期(EFS)获益的改善;


3. 对于局部晚期可治愈患者而言,总生存期(OS)为金标准,但仍然不能否认无疾病生存期(DFS)在生存获益当中的预测价值,只有关注用药安全性,实现非癌性的死亡的有效降低,OS生存数据才更加具有说服性;


4. 围术期的模式,相较于单纯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疾病控制。







肺癌围术期联合新方案:
更好的疗法?




尽管免疫治疗已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倪云峰教授表示:无论免疫治疗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介入时机如何,化疗都是不会改变的重要基石。目前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NSCLC围术期的标准主流模式,其中,免疫联合化疗模式以II/III期研究为主,治疗的手术率为81%-91%,pCR达到了17%-63%;而免疫单药或去化疗模式则以I/II期探索为主,患者的手术率在81%-100%,pCR达到0%-29%。


除化疗外,在既往的一些免疫联合治疗探索中,无论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局部放疗还是ICI联合新型免疫治疗的模式,pCR率均不足30%,主要病理缓解率(MPR)在33%-53%的范围浮动。在联合放疗时,虽然患者肿瘤的局部控制得到改善,但因放疗导致的心脏毒性和死亡率是呈现上升趋势的。


此外,EAST ENERGY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雷莫芦单抗新辅助治疗PD-L1阳性NSCLC,pCR率为25%,MPR率为50%。2024年WCLC上公布的NEOCOAST-2研究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Trop-2 ADC的围术期治疗,pCR率为34%,MPR率为66%,但该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未来的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而针对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围术期治疗II-IIIB(N2)期可切除NSCLC患者的研究中,联合化疗组的pCR为43.6%,MPR达到了71.8%。


倪云峰教授总结到:“关于围术期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仍然需要在探索中前行。”





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
长生存数据如何?



作为第一项评估化疗联合ICIs围术期治疗潜在可切除IIIA期NSCLC的研究,NADIM研究前期研究数据已经证明了化免联合方案在p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获益上的多重优势。但关于该方案的长期生存获益和PD-L1、TMB及ctDNA等生物标志物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仍然未能明确。2024年10月14日,NADIM研究的5年OS随访数据及主要生物标志物的结果全文发表于Lancet Oncology杂志。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所有入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新出现的长期毒性反应。事后分析显示,在中位随访60个月后,ITT人群的5年PFS率为65%,5年OS率达到了69.3%。将5名因非肺癌原因死亡的患者数据删除后,5年PFS率为75.8%,5年OS率为82.2%。值得关注的是,有2例PD-L1≥1%的II-IIIA期NSCLC患者,在未进行手术、影像学报告提示未达到完全缓解(CR)的情况下,实现了ctDNA清零的长期生存。并且,在试验进行29个月后,没有再观察到疾病复发。这是否意味着,3年的随访结果可以作为患者大概率长期生存的重要节点?患者是否可以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实现长期的生存获益?由于该结论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大型III期研究数据加以确证。


NADIM研究的预测生物标记物分析表明,诊断时PD-L1和TMB水平与较好的PFS和OS数据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基线时较高的ctDNA清除率,则显示出对长久生存获益的有效预测作用。除此之外,KETNOTE-671公布的亚组分析数据显示,如果免疫治疗评估后体内的活体肿瘤细胞达到60%-70%,那么,患者的获益情况与传统化疗相比将不会显现出显著差异。关于生物标志物对患者生存预后评价方面的临床意义,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优化和明确。





小 结



化免联合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肺癌围术期管理的标准治疗策略。在联合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索中,如何在提升获益的同时兼顾治疗安全性的把控,助力患者实现有质量的长生存,是研究者们需要重点优化的关键问题。随着相关评价生物标志物的逐步明确,肺癌的围术期免疫治疗必将朝着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Mariano Provencio, Ernest Nadal, Amelia Insa, et al.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and nivolumab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ADIM): 5-year clinical outcomes from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4, 2024.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4)00498-4.


CCHIO专栏,直击现场


医学界肿瘤频道特推出“2024 CCHIO”专栏,最新前沿资讯、专家访谈、会议直播(含有回放)尽在其中!还等什么?


还有观众互动环节,有任何问题可至“药品调研”互动哦~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通过“医学界肿瘤频道”,进入专区~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医学界肿瘤频道
医学界肿瘤频道是领先的肿瘤领域专业媒体,我们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专业知识,报道领域内发生的新鲜事。投稿或合作,请联系zl@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