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尔扈特人简介
土尔扈特部(托忒文:ᡐᡆᠷᡎᡇᡇᡑ,卡尔梅克文:торһуд;蒙古语:ᠲᠣᠷᠭᠤᠳ,西里尔字母:торгууд;满语:ᡨᡠᡵᡥᡡᡨ,穆麟德转写:Turhūt;俄语:торгу́ты,旧作 торгоу́ты;哈萨克语:торғауыт),是漠西蒙古四卫拉特之一。根据托忒文《新旧土尔扈特汗诺颜世谱》,土尔扈特(toruɣud)由“高大的”(turɣuud)变音而来。17 世纪初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沿岸,随后大部分于 1771 年重返新疆。自13世纪蒙古兴起,便拥有散布于亚洲北部连同东欧的广阔草原大漠的体系庞杂的众部族。游牧于漠西的蒙古人在明代被称为瓦剌,土尔扈特部按其传说源于突厥系的克烈部,瓦剌脱欢太师时始在奇旺率领下加入四卫拉特。明末清初时蒙古诸部按地理位置,大约以今蒙古国南部为界,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土尔扈特游牧于雅尔(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地区西北及俄国境内的乌尔扎)。
明代末年,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交恶,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领地扩张,和鄂尔勒克在1628年(明崇祯元年)率部众西走,经过两年多,来到了当时人烟稀少的额济勒河(伏尔加河)到乌拉尔河一带的下游沿岸。“俄罗斯因称为己属”。此时伏尔加河流域不仅水草丰美,而且了无人烟,尚未为沙俄控制,于是迁来此处的土尔扈特人建立了自己的汗国,即卡尔梅克汗国。
当时,沙皇俄国正在入侵伏尔加河中下游到高加索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蒙古各个汗国,信奉喇嘛教的土尔扈特部正好从背后突袭了穆斯林各国,配合了沙俄的入侵,于是受到沙俄的优待。此后,沙俄-土尔扈特联军同突厥各国联军在伏尔加河-高加索一带展开漫长的战争,土尔扈特也接受了沙皇的册封,成为沙皇俄国的属民。
和鄂尔勒克之叔父保兰阿噶勒琥、莽海等则率部随顾实汗迁至青海;另有一小部土尔扈特留在原地未徙。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部落的一个分支。公元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属部回归,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额济纳旗在阿拉善盟西北方,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一个旗,有土尔扈特部落人2000多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研究者对所有男性样本的Y-STR进行聚类, 发现有几个大的单倍群, 为了确定这些STR的单倍群所属具体Y染色体支系,在每个单倍群间挑取样本,总共挑取了30个样本进行二代测序,通过建库、捕获,对Y染色体上的上千个SNP附近区域进行富集。测得的序列和参数基因组hg19进行比对,确定单核苷酸(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n,SNP) 分型结果及相对应的Y染色体支系, 再通过STR计算出每一个单倍群有多少样本,算出单倍群频率。研究结果显示,土尔扈特人Y染色体单倍群出现率最高的是C2(60.4%)、O2(14.6%)、N(8.3%)、R (8.3%)出现率较高,O1b(2.1%)、Q(2.1%)、Y*(4.2%)出现率较低,未发现单倍群D、C*、O1a。下图列出了16个族群的Y-SNP单倍群频率。从16个族群的Y-SNP单倍群频率来看, 锡伯族和土族发现9种单倍群,南部蒙古族和蒙古国蒙古族发现8种单倍群,土尔扈特人、满族和达斡尔族分别观察到7种单倍群,巴尔虎蒙古族、喀尔喀蒙古族、哈萨克族、察哈尔、保安族和东乡族分别观察到6种单倍群,厄鲁特蒙古族、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发现5种单倍群,俄罗斯布里亚特人仅发现4种单倍群。除保安族,其他15个族群均含有C2单倍群,并且土尔扈特人、巴尔虎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喀尔喀蒙古族、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哈萨克族、达斡尔族和蒙古国蒙古族C2单倍群频率最高,分别占总个体数的60.4%、47.1%、50.0%、46.7%、60.5%、50.7%、30.4%、52.4%。值得注意的是,在16个族群中,土尔扈特人C2单倍群频率是最高的。俄罗斯布里亚特人N单倍群频率最高(57.6%),南部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和土族O2单倍群频率最高,分别是39.6%、38.5%、24.7%和28.1%。东乡族R单倍群频率最高(54.3%)。除察哈尔含有C*单倍群外,其他15个族群均未含有。除东乡族,其他15个族群均含有O2单倍群。单倍群C2在土尔扈特人和其他大部分族群中都是以较高的频率广泛出现的。在单倍群种类上,锡伯族、土族所含的种类都能涵盖土尔扈特人所有种类。在各单倍群的频率上,土尔扈特人与巴尔虎蒙古族最相近。注:新版单倍群分型C3为C2,O2为O1b,O3为O2,O1为O1a。根据Y染色体单倍群分布频率, 用Past v 2.17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用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作图得到Y染色体单倍群的主成分散点图。第1和第2主成分在Y染色体的主成分图中总共占的比例为64.7%。主成分分析位置图显示,16个族群在图中基本按地域分开,土尔扈特人接近于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巴尔虎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喀尔喀蒙古族、哈萨克族,蒙古国蒙古族、俄罗斯布里亚特人。土尔扈特人与东乡族、保安族相距较远。锡伯族、土族、满族、达斡尔族和南方蒙古族相聚较近。蒙古族基本都聚积在图右方的位置,而东乡族、保安族、察哈尔群体显著分化于其他族群。东乡族和保安族都为居住甘肃的少数民族,在族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皆为与当地的回、汉、蒙、藏族等民族经过长期融合而逐渐形成。东乡族与保安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说明这2个民族亲缘关系较近。对土尔扈特人STR数据使用Network 11.0软件绘制网络结构
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来。每一类型有一个名称。最小的圆圈表示只有1个人属于这种类型。如果某个类型的圆圈很大,表示有很多人属于这个类型。这些人如果有不同的来源,圆圈就会分割成不同的颜色。每一根黑线表示一种突变,线越长,表示突变的数量越多。
Network网络图的分支关系, 说明了个体的源流关系。比如网络图的右下角蓝色所代表的小圆圈是土尔扈特人从大圆圈土尔扈特人中分出的,表示小圆圈土尔扈特人迷承共同祖先的父亲Y染色体的时候发生了突变,而大圆圈土尔扈特人继承共同祖先的父亲Y染色体的时候未发生突变。其中土尔扈特人单倍群大多数分散出现在网络图中最末梢,是具有地理特异和族源特异性的聚类,具有代表性。Network网络图的分支关系表明, 土尔扈特人与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巴尔虎蒙古族和厄鲁特蒙古族处在相近的进化枝上,4个族群具有遗传相似性。
三、结语
从Y染色体频率分布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土尔扈特人Y染色体单倍群的主要类型是C2、O2、N和R。与其周边族群普遍高频率的单倍群很相近。单倍群C2在土尔扈特人中频率为60.4%,是其特征性的单倍群,在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蒙古国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和巴尔虎蒙古族中均较高,分别为60.5%、52.4%、50.0%、47.1%,提示他们的遗传结构组成具有相似性。一般认为单倍群C2在“阿尔泰语”诸族中,是一个主要的Y染色体单倍群。主要出现在东部哈萨克人、卡尔梅克人、蒙古人和通古斯人中。它在通古斯人中尤为高频。东部地区蒙古族与满-通古斯语族诸族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有一定的基因交流和较深的族源关系。高频率的单倍群C2是北方蒙古族群的特征,蒙古族群与其他民族之间差异表现出来,土尔扈特人、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巴尔虎蒙古族、蒙古国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俄罗斯布里亚特人、喀尔喀蒙古族这7个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为一类。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C2是一个主要的Y染色体单倍群中国西北地区的东乡人群的父系遗传成分主要源于中亚地区操突厥语及波斯语的人群,而非蒙古族。NetWork网络图分析说明土尔扈特人与巴尔虎蒙古族、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和厄鲁特蒙古族处在相近的进化枝上,4个族群具有遗传上的相似性。只有少数遗传结构及历史成因十分相近的民族的聚类有迹可循, 这可能是由于Y-STR所包含的基因信息过少, 同时, Y-STR又容易受遗传漂变和回复突变的影响,只能反映人群内短期的事件,故过少的Y-STR位点不能完全反映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 其所进行的分析也不能被合理解释。土尔扈特人与厄鲁特蒙古族、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有大量相同的单倍群,不同地域和族源的人群共享一些单倍群说明一个低程度的地理和族群的特异性,且不同地域或族源的人群共享一些单倍群,表明土尔扈特人与厄鲁特蒙古族、呼伦贝尔布里亚特人间该单倍群突变有一个较近的共同祖先,可能是由于相互之间基因交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