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是山东地区距今6500-4500年前的古代人群,本次数据中共有12个个体,这次的数据与之前公布的东营傅家村遗址、即墨北阡遗址非常类似。
在6个男性个体中,其父系5个属于N类型,N类型占据了83%的比例。这些数据与9000-8000年前的扁扁山、小荆山遗址相类似,显示了在新石器早期和中期,山东人群父系曾经以N类型为主的基本事实。
另有一个数据Q类型,这一Q个体,与仰韶文化晓邬遗址(样本搞错,实际为3千多年前的古人)同属于Q-F750类型,这次F101930样本有可能同样是样本搞错或者污染导致。
历史时期内的数据父系N逐渐衰落,N-CTS962人群已不再是主流乃至于罕见,而父系主要以O类型为主了,母系D5b1b也只有零星存在。
具体说,就是4500年前后,有大量的黄河流域仰韶人群、长江流域古代人群向北迁徙进入了山东,并与早期土著融合。通过这次融合,在距今4500-4000年后山东人群基因库基本定型,此后再未发生大变。
历史时期,汉代以后的各次民族融合,山东人群未发生可以被观察到的显著变化,一直保持至今成为中国的主体人群汉族,今天的山东汉族与汉代中原人遗传学上无明显差异。
从山东地区古人的父系类型看,在新石器早期的9000-8000年前,山东地区N类型占比达到100%,在距今6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中期,N类型的比例仍然有80%以上,至具体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由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人群、长江流域人群的迁入,O类型上升为第一大类型,并长期维持在50%以上的比例,原有N等类型被显著稀释。这一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