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上各时期的古DNA数据出炉了,看看有没有你的祖先!

文摘   2024-02-02 12:51   江苏  
2024年1月19日,NGDC(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数据库编号为 PRJCA008819的古代人类DNA数据。

该组古代DNA数据,系2016年提取,此前并未公开分布,2024年1月由复旦大学文少卿《Genome-wide data from 24 individuals dating to 3600 BCE~317 CE in Shandong, China》一文,公布了24个古代DNA数据,时间跨度从距今56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到距今1700年前的西晋时期。
一、研究对象
本次测序,公布了24个山东地区古代墓葬数据,其中12个个体为男性。
具体的父系和母系数据、民族成分如下:

二、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山东地区距今6500-4500年前的古代人群,本次数据中共有12个个体,这次的数据与之前公布的东营傅家村遗址、即墨北阡遗址非常类似。

在6个男性个体中,其父系5个属于N类型,N类型占据了83%的比例。这些数据与9000-8000年前的扁扁山、小荆山遗址相类似,显示了在新石器早期和中期,山东人群父系曾经以N类型为主的基本事实。

另有一个数据Q类型,这一Q个体,与仰韶文化晓邬遗址(样本搞错,实际为3千多年前的古人)同属于Q-F750类型,这次F101930样本有可能同样是样本搞错或者污染导致。

不过最令人震惊的是母系数据,12个个体中,有10个个体的母系D5b1b,他们源自同一个远古母亲,母系D5b1b是父系N-CTS962的原配母系,源于同一族群相伴随,D5b1b在东营傅家村遗址大量发现且单一,M8a3在即墨北阡遗址大量发现且单一,母系M8a3应该是父系C-CTS52的原配母系,源于另外一个远古族群。
常染数据上看大汶口文化族群拥有大量日本成分、鄂伦春成分,可能是现代日本人祖先来源的重要源头!
三、历史时期数据

历史时期内的数据父系N逐渐衰落,N-CTS962人群已不再是主流乃至于罕见,而父系主要以O类型为主了,母系D5b1b也只有零星存在。

四、本篇论文对新石器时代人群变化的提示
本次论文的DNA数据,再次提示了一个以往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未曾足够重视的事实。即在距今4500年前后,山东进入新石器晚期时代。在这一时期,原有大汶口文化人群趋于衰弱,山东普遍进入龙山文化时代,此过程中,山东发生了大规模的人群迁徙,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群融合和基因变更,这一现象在早期的其他分子人类学论文中也有提及。

具体说,就是4500年前后,有大量的黄河流域仰韶人群、长江流域古代人群向北迁徙进入了山东,并与早期土著融合。通过这次融合,在距今4500-4000年后山东人群基因库基本定型,此后再未发生大变。

历史时期,汉代以后的各次民族融合,山东人群未发生可以被观察到的显著变化,一直保持至今成为中国的主体人群汉族,今天的山东汉族与汉代中原人遗传学上无明显差异。

从山东地区古人的父系类型看,在新石器早期的9000-8000年前,山东地区N类型占比达到100%,在距今6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中期,N类型的比例仍然有80%以上,至具体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由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人群、长江流域人群的迁入,O类型上升为第一大类型,并长期维持在50%以上的比例,原有N等类型被显著稀释。这一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谱牒文化馆
家谱收藏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