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的一天,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一如平常。一场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谁也没想到的是,千百年来一直以雄浑质朴示人的黄土之下,居然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探方之中,黄土被层层刮开,一个古国连同它的宫殿、城墙、护城壕、渠池系统等逐一显现,被封印了数千年的文明重现人间,史料失载的西周诸侯国——获国,从此进入大众视野。在编号为M13的“甲”字形大墓的墓道里,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块卜骨,上面有“入戎于获侯”的刻辞,意思是“把抓获的戎人敬献给获侯”。卜骨上的“获侯”两字,让孜孜探索的考古队员看到了一丝光亮。难道,这方寸间真的埋藏了那个3000年前的谜底?经过8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考古队确认姚河塬城址面积92万平方米,清理发掘城墙、护城壕、诸侯国君家族墓地、普通平民墓地、宫殿建筑基址、铸铜作坊、水网、道路等重要遗迹。根据对姚河塬遗址墓葬区人骨和动物骨骼的碳十四测年,以及对出土器物的断代等结果表明,姚河塬遗址从商代晚期延续到春秋早期,时间跨度长,内涵丰富。典型的西周国君墓葬——“甲”字形大墓和竖穴土坑墓,以及象征王权的青铜铸造作坊等,进一步佐证了获国的地位。
姚河塬西周获国墓地几个墓葬的亲缘关系如下:M12大墓与M29小墓墓主实为母子关系,而M12大墓紧邻M13获侯大墓,且与M13获侯大墓墓道联通,故M12大墓墓主应为M13获侯的夫人,M13获侯应为M12的丈夫,二者为夫妻关系,由此可知,M13大墓墓主获侯应为M29墓主的父亲,而M29墓主父系Y染为Q-M120,故其父M13墓主获侯Y染也应为Q-M120,故可知获侯极可能为Q-M120。
其它墓室的Y染色体和母系MT结果如下:
关于Q-M120支系,可能与青铜文明传播有关系,某些分支在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及在古代华夏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夏人是汉族人的直系祖先,所以Q-M120单倍群在青铜时代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单倍群Q-M120与黄帝部落有极大关联。在蒙古西北部和黑海北部地区的考古遗址也发现了古代Q-M120个体。这些发现表明,这种父系血统曾经广泛存在于欧亚草原。
中国5000年内诞生的男性中,从统计趋势上看,Q-M120应该当之无愧是中国人的“第一大”祖宗。Q-M120是中国主要的Q系单倍群,约有1682万男性。M120在中国人中占比2.25%,占中国所有Q单倍群的88%。在古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N-F1101和Q1a-M120成为主要的父系,两者长期联姻通婚,呈伴随状态。Q-F5459在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 年)期间在华北地区经历了显著扩张。携带Y染色体Q-F5459的古代人可能在这一时期对中原地区人群做出了重大贡献。Q-M120是4000年前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戎狄人的主要父系谱系。这些人群受到青铜时代欧亚草原游牧民族东扩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农牧混合的生存模式。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促进了欧亚大陆东西部之间的物质和文化交流。青铜冶炼技术最早发明于两河流域,后来经过亚欧大草原传入新疆,“西方青铜文化向东传播,理应先到达中国新疆,再经过甘青等地传播到中原。”在新疆已经发现了大型的青铜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锡青铜和砷青铜器,这是中国最早的青铜遗址。有意思的是,伴随着青铜技术东传,起源于两河的小麦也传入了中国。
小麦传播路径
古代史料也明确记载了黄帝和戎狄是一个源头。例如《山海经》记载了两个重要的信息“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也就是说,北狄、犬戎都来自于黄帝集团。由此可见,Q-M120与黄帝部落有很大联系。1:《Traces of Bronze Age globalization in East Asia: Insights from a revised phylogeography of the Y-chromosome haplogroup Q1a1a-M120》2:《Familial Hypodontia in Bronze Age Northwest China (1046-771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