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宁朔将军张毅古DNA检测结果,Y单倍群类型O-M188。

文摘   2024-01-19 10:43   江苏  

2015年12月,为配合敦煌机场扩建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敦煌市博物馆等单位,对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在对一隋代墓葬进行清理时,出土墓志一合,该墓志位于墓门西侧南壁下。志主张毅为瓜州敦煌人,父、祖均为官宦。志文记载了张毅的生平经历、卒葬地等情况,志文所记张毅在大业四年(608)曾“从军西讨”,此后“任鄯善郡司马”,他很可能是隋大业五年平吐谷浑后设置的鄯善郡的第一任司马。

《张毅墓志》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志盖为盝顶形,素面,内侧刻有文字(图一)。志盖为正方形,边长42厘米,厚13~14厘米。志石亦正方形,边长42厘米,厚14厘米(图二)。志盖、志石文字共23行,满行13字,正书。现据志石拓本,将志文迻录并标点如下:


祖父张安:为魏使持节、 车骑将军、 本州大中正、 瓜州刺史, 食邑五百户。父亲张显:辅国将军、 大中正、 中散大夫、 仪同三司, 赠甘州刺史、 洛都县开国侯, 食邑七百户。


志主张毅,史书未载,志文载其为瓜州敦煌人,卒于隋大业八年(612),享年六十三岁,推测其当生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又言张毅起家为州举秀才,俄迁州主簿。张毅被举为秀才时,年龄当十余岁,此时为北周时期。州主簿的主要职责是典领文书簿籍,经办事务。北周大象元年(579),张毅由文入武,成为一名军士,随后,因在军中的出色表现,历任都督、帅都督、宁朔将军、越骑校尉、龙勒府司马。北周时期,军府中的都督即队正,帅都督即旅正。隋开国于开皇元年(581),距大象元年(579)仅两年,且就当时的敦煌而言,隋代周为和平过渡,我们推测张毅自都督至龙勒府司马这一系列任官中,都督、帅都督可能为北周的任官,或者是隋初的任官,因为隋炀帝时,已将作为府兵将领的三都督,改为校尉、旅帅、队正。自宁朔将军之后的官职疑为入隋后的任官。宁朔将军,据《隋书·百官志》记载为正七品。越骑校尉,即军府中分管骑兵的校尉,“鹰扬每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步兵校尉二人,领步兵,并正六品。”[3]龙勒府司马,全称当为“龙勒鹰扬府司马”,是隋代鹰扬府中的重要僚佐,其地位仅次于鹰扬郎将、副郎将,疑为正六品官。关于志文中龙勒府的情况,后文还要作详细讨论,此不赘述。张毅人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事便是在大业四年,他率军参与了从军西讨的战事。大业四年见于正史记载的只有宇文述征吐谷浑的战事。次年(609),隋炀帝平定吐谷浑,六月,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张毅担任鄯善郡司马的时间当在平定吐谷浑之初,不排除张毅就是隋代第一任鄯善郡司马的可能性。大业八年(612),张毅卒于鄯善郡司马任上,同年十一月,迁葬敦煌渠庄南三里。渠庄的位置,大概在今敦煌市五墩乡新店村南部、杨家桥乡鸣山村佛爷庙湾东部一带,此地隋代或有河渠,庄名盖因靠近河渠而得名。
张毅的祖父张安、父张显,传世史籍皆无记载。志文载张安为魏使持节、车骑将军、本州大中正、瓜州刺史,有食邑五百户。张毅生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其祖父任官时间在北魏末或西魏时期。车骑将军,为正八命军号。州大中正,负责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瓜州刺史为职事官。北魏末至西魏时期,担任瓜州刺史并见载于史籍者有6人:元荣,北魏孝昌元年(525)至西魏大统三年(537);邓彦,大统三年(537)至大统十一年(545);成庆,大统十二年(546);申徽,大统十二年(546)至大统十六年(550);王子直,废帝元年(552);韦瑱,恭帝三年(557)。张安任瓜州刺史的时间当在北魏末或西魏,西魏时期(535~557),除了大统十七年(551)和废帝二年至恭帝二年(553~555)这两个时间找不到瓜州刺史任职者的记载,其余年份均有确切人员,因此我们推测张安任瓜州刺史的时间或为北魏孝昌元年(525)以前,或西魏大统十七年(551),或西魏废帝二年至恭帝二年(553~555)间。


张毅父张显,任职于西魏,志文记载其为“辅国将军、大中正、中散大夫、仪同三司,赠甘州刺史、洛都县开国侯,食邑七百户”。辅国将军为军号,中散大夫为散官,二者结合,乃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制度,属西魏九命体制中的正二命。大中正为职事官,仪同三司为散官,甘州刺史为赠官,洛都县开国侯为爵位。从其赠甘州刺史来看,其生前可能在甘州某地任官。《北史》载有张湛之父张显,西凉时官至酒泉太守,但与志主之父并非同一人。

敦煌张氏的最早记载,见于敦煌文献P.2625《敦煌名族志》:“时有司隶校尉张襄者,赵王敖□□□【孙】。襄奏霍光妻显毒煞许后。帝以光有大功,寝其事。襄惧,以地节元年自清河绎幕举家西奔天水,病卒。子□□年来适此郡,家于北府,俗号北府张。史籍□□,子孙莫睹。”可知,西汉时期张氏就已因避乱迁居敦煌,后著籍此地。虽然从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张氏在敦煌没有成为豪强大族,但是到东汉后期,张氏通过儒学、入仕,逐渐发展为敦煌的儒门高第,跻身敦煌豪族之列。东汉后期至魏晋北朝,正史典籍及敦煌文献中多有对敦煌张氏人物的记载。如东汉的张奂,为敦煌渊泉人,他曾“举贤良,对策第一”,任议郎、太常等职,著有《尚书记难》等。草圣张芝及其弟昶,并善草书。敦煌太守张珰,上书汉安帝,请经营西域北道。张衡善对策、通五行。曹魏时期有张恭,赐爵关内侯,拜西域戊己校尉,卒赠执金吾。其子张就,后任金城太守,父子二人并著称于西州。西晋时期的张甝,为“敦煌五龙”之一,到京城太学中学习,在西晋政治文化舞台上十分活跃,知名海内。张勃,官至太子仆。张敩,任广汉太守。张越,官梁州刺史。前凉时期有武威太守张琠、酒泉太守张镇、敦煌郡主簿张宅。前秦时期有敦煌太守张烈。张穆亦出自敦煌大族,他很可能是后凉旧僚,之后历仕于后秦、南凉、北凉。西凉时期有右司马张体顺、牧府左长史张条、太府主簿张林、敦煌太守张显、湟河太守张靖等。北凉时期有太史令张衍、永安令张披、兵部尚书张湛、建昌令张铣等人。


尽管见于传世史籍及出土文献中的隋以前的敦煌张姓人物不在少数,但是目前还难以判断张毅家族与其他敦煌张氏家族的关系如何。唐代张大素撰有《敦煌张氏家传》二十卷,今已亡佚,刘全波研究认为该书是对唐以前的所有张氏人物的合传,虽然号称敦煌,其实收录的人物不限于敦煌张氏家族一支。张毅祖父之前的世系,志文中以“累叶重基,具诸碑碣”略写,张毅后代子孙的情况,志文则以“其子孙亲属,已具录碑上”一笔带过。而在敦煌文献及出土的敦煌相关碑刻文献中,暂时尚未找到线索,有待进一步考察。


古DNA数据中,编号G10903的样本便是张毅,进一步分型Y单倍群类型为O-M188>O-CTS10027,母系mt为Z3。

常染E11民族成分

E11
华东 East Chinese: 45.03%
彝族 Southwest Chinese Yi: 22.97%
鄂伦春 North Chinese Oroqen: 13.47%
日本 Japanese: 7.82%
傣族 South Chinese Dai: 3.50%
雅库特 Yakut: 2.70%
马来 Malay: 2.52%
欧洲 European: 0.91%
非洲 African: 0.72%
美洲 American: 0.36%

常染信息可以看出张毅是比较典型的西北人

张毅1

dna检测1

敦煌1

敦煌市佛爷庙湾墓群1



谱牒文化馆
家谱收藏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