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抽动障碍科学
儿童抽动症表现为儿童重复性面部、肢体、发声或秽语行为,包括频繁眨眼睛、清嗓子、点头、扭头、四肢抽动、腹部抽动、各种发声抽动及抽动秽语等行为。近年来,儿童抽动症呈现发病率骤升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长期的焦虑和困扰。因此,有必要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家长朋友们了解其本质,提高认识、减少焦虑并坚持长期科学合理干预,帮助孩子走出发育困难期。如干预得当,儿童抽动症的好转率和康复率均非常乐观,大概80%-90%的儿童随年龄增长和发育的完善症状极大缓解或消失,对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未造成明显影响。本文将分七部分带领大家全面认识儿童抽动症。
一、儿童抽动症的本质
之前,我们对儿童抽动症的认识不统一,分别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在美国DSM-V(美国教科书级指南)的界定中,把儿童抽动症归类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该界定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发育障碍”立足“发育”,随发育产生、随发育变化并随发育的完善逐渐缓解和消失。各位家长可以回忆,大多数孩子的发病年龄在4-8岁(儿童期启动),随后病情发展中,会出现症状时轻时重,时有时无,部位变化等情况(随发育变化),青春期后(一般12-14岁后)出现症状逐渐减轻,最后消失的情况。因此,将抽动症界定为“发育性障碍”引导了医生的治疗应从发育入手的根本思路,单纯考虑神经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的做法呈现其局限性。回归“发育”,从影响发育的因素、发育个体的系统穿透性入手则更容易采用整体的医学观审视此类疾病,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干预方案,千人一方、千人一药的诊疗方案将面临挑战。
二、儿童抽动症的分类
根据DSM-V,儿童抽动症根据疾病属性可分为:
1、一过性抽动。大量儿童出现短暂的发育失衡,均可能出现一过性抽动(眨眼、清嗓子、擤鼻子等),一般不易发现。细心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情况,一年内均可观察,首先考虑一过性抽动。
2、慢性抽动。当儿童的症状出现一年以上且/或出现了两种以上的抽动症状时,考虑慢性抽动障碍。这时候家长也不要焦虑,研究表明低于30%左右的慢性抽动障碍会发展为中重度,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多数慢性抽动障碍如果家长认识正确,干预得当,依然会在轻症徘徊,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影响不大。
除了上述分类,根据DSM-V,儿童抽动症还可以根据发病阶段和程度可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妥瑞氏综合征,为抽动症的复杂阶段)。在我国的实际临床实践中,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参考阶段:
1、运动抽动,根据程度还可以细分为:
1)面部抽动:频繁眨眼、擤鼻子、张嘴、做鬼脸等。
2)头颈部抽动:点头、扭头、甩头、挺脖子等。
3)躯体抽动(四肢和全身):甩胳膊、踢腿、甩脚、抽肚子、弯腰等。
2、发声抽动,根据程度可以分为:
1)清嗓子:这是类似咽炎的症状,很容易和咽炎混淆。
2)其他发声行为:学动物叫、发出各种不当声音等。
3、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可以被认为是抽动的复杂阶段,除了上述的运动、发声抽动外,还伴随秽语(脏话)或其他精神行为障碍。
三、儿童抽动症的诊断
儿童抽动症的判断较为简单,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症状就可以充分判断孩子时候存在抽动障碍及程度。临床上,医生只有在开展科研工作的时候才会用《耶鲁抽动量表》为抽动赋值,一般的临床诊疗中一般不需要赋值。
四、儿童抽动症需开展哪些检测
上面提到,儿童抽动症可以症状确诊,那么检测的目的则是分析可能造成该疾病的原因。根据DSM-V界定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检测一般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1、免疫检测:ASO检测、过敏原检测等。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量的抽动症儿童存着过敏、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大量的过敏诱发抽动、感染诱发抽动的病例。国内外研究充分提示免疫失衡和抽动障碍的相关性,因此此类儿童在控制过敏、改善免疫平衡后,儿童抽动症明显缓解。
2、营养检测:25羟基VD检测、叶酸代谢检测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检测
大约67%左右的抽动儿童存在低体重情况(BMI值低于18),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营养摄入和代谢确实是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间,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聚焦神经营养学视角下的儿童抽动障碍干预,寻求更安全、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干预儿童抽动症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3、肠道检测:肠道菌群检测
基于肠脑轴的原理,肠道的菌群分布和平衡对脑功能存在影响。调理肠道菌群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4、一般性检测: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这类功能检测为该疾病的干预监控和评估提供基本参考。
除以上检测,医生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建议脑电图、铜蓝蛋白、代谢类检测等。
五、儿童抽动症病程发展一般特点
抽动症的个体性特点非常突出,孩子的抽动情况有所不同,这部分将和大家谈一下诱因差异。一般来说,抽动症有三种诱因:免疫失衡激发、营养失衡激发和情绪失衡激发。
1、免疫失衡激发。很多抽动孩子家长有明显的感觉,孩子的第一次抽动是在一次感染后出现的或者是伴随过敏反应出现的。家长报告孩子在感冒后、肺炎或其他感染发生后出现的抽动,这说明抽动和免疫反应的关系。同时,有研究提示除了感染本身,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也是抽动的可能原因。另外,大多数抽动孩子存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肤反应等。细心地家长会发现随着过敏的控制,抽动也会有所缓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抽动在春秋季节高发的原因。
应对方法:尽量控制过敏、减少感染。过敏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额外小心,不少报告提示某些抗过敏药物和频繁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诱发抽动。
2、营养失衡激发。大约67%的抽动孩子偏瘦(BMI低于18)且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抽动孩子多为“高敏感”儿童,对某些食物的味道生理性排斥;二是家庭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造成儿童的挑剔选择。另,国内外研究已经达成共识,某些神经营养素的缺乏是造成抽动的重要原因:1)维生素类神经营养素:活性VB族(包括活性叶酸和甲基B12)、维生素D(胆钙化醇)等。2)矿物质类神经营养素:钙、铁、锌、镁等矿物质的摄入确实或代谢障碍会导致抽动症状。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该神经营养素在抗炎、防敏以及改善情绪和睡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充分,成为基础型神经营养素。
应对方法:
1)坚持给与儿童科学合理全面的饮食策略,坚持少糖、少零食、少咖啡因食品的原则;坚持家里就餐,注重烹饪中营养的保留,尽量蒸煮,减少煎炸。
2)关于营养素补充。用于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维持神经系统稳定的神经营养素在补充时,剂量、形态与一般性补充不同。目前,有ComforKids-M1/M2神经营养素组合针对抽动障碍儿童,如何补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情绪失衡激发。大量的抽动儿童存在“高敏感”的情况,表现为敏感、易怒、易惊吓、易紧张、高自尊、抗挫能力弱等特点。家长报告孩子在压力(开学前后、比赛、考试中)下,诱发或加重症状;孩子在同伴交往(争执、误解等)中,加重症状;在家长不当管教(高要求、打骂等)中,加重症状。以上均属于情绪激发。
应对方法: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避免打骂和过度学业压力。和孩子友善沟通,帮助其正确认识挫折,自信坦然地面对成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运动模式,运动促进神经肌肉的发育,增强身体和心理的“钝感力”,对抽动孩子尤其重要。
六、抽动儿童病状的一般规律
前面提到,抽动症的个体性强,这里的规律仅做参考。一般来说,有以下特点:
1、从面部到躯体。抽动症一般开始于面部抽动(眼部、鼻子、嘴巴)后发展到躯体抽动,头颈部抽动、四肢抽动、腹部抽动、联合运动抽动等。面部抽动程度较轻,建议家长早发现,早重视,避免严重抽动的发生。
2、从运动抽动到发声抽动。这个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也有的孩子开始于较轻的发声抽动(清嗓子)。很难明确发声抽动比运动程度程度更高,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3、季节变化影响抽动。一般春秋季节(感染和过敏高发季)孩子抽动易反复,考试开学前后(压力变化)孩子抽动易反复。当然,除了上述两者,情绪变化也会引起抽动变化。
4、抽动反复且症状变化。一般儿童在一个抽动动作上回持续数周到数月不等,后症状可能消失。在一定的诱因下,还会同症状反复,也可能变化抽动部位和方式。
我们总结:时好时坏、时有时无、症状变化。
七、抽动儿童的干预
1、药物干预。儿童抽动症没有药物治疗(cure)一说,一切手段准确说都是干预。药物干预,目前常见的为中枢神经抑制剂和非中枢神经抑制剂,硫必利、阿立哌唑、氟哌啶醇以及匹莫齐特等。此类药物一定要在有特殊处方权的医生处处方获得,用法用量必须严格遵医嘱,擅自增减药量、停药等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如在服用期间出现严重的肠胃反应、皮肤反应、嗜睡、反应迟钝等,应尽快联系医生判断调整,家长不可擅自决定。
2、神经营养干预。神经营养干预包括两方面:1)饮食调整。兼顾科学全面营养和过敏不耐受控制。做到低糖、低食品添加剂、低咖啡因饮食,坚持家庭就餐,烹饪中尽量减少营养流失。2)适当补充神经营养素,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功能稳定,常用的神经营养素包括康福奇M1/M2(ComforKids-M1/M2)。目前,神经营养干预从其安全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方面表现出对此类儿童问题的干预优势。
3、中医干预。目前,中医主要从调肝脾的角度,调整儿童身体平衡,平肝风、补脾胃。建议家长在有经验的医生处方下,科学改善。
4、运动干预。运动对于全部儿童均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尤其是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运动促进神经肌肉的发育,帮助儿童强健体魄并有助于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非常适合高敏感的抽动儿童。如果儿童的心肺功能正常,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有强度的运动,对儿童的身心发育有统计学价值,有助于改善抽动症状。
最后,希望家长远离焦虑,基于对儿童抽动症的正确认识、长期坚持科学干预,以正确的态度帮助儿童度过发育的特殊时期,伴随家长的正确干预和儿童身体的发育成熟,孩子一定会走出困难,迈向美好的明天。
了解更多请关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