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干预:抽动症的误区
文摘
育儿
2022-09-27 07:29
广东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看更多文章
当发现孩子出现抽动症状后,往往会家长特别无奈,也会特别无助,沮丧,甚至陷入恐慌。家长恐慌的部分原因,是对抽动症的了解不够全面,理解有误区。抽动症于1885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neurologist)Dr. 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提出。抽动症为一种神经精神类障碍,发病年龄集中在儿童及少年期(6-14岁),目前有低龄化趋势。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为临床症状,孩子的刻板、重复、不自主运动及发声行为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在排除了舞蹈症、癫痫肌阵挛发作等病变导致抽动后,其他医学检查检验表明,单纯性抽动症儿童鲜有器质性病变。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抽动症非器质性病变,将其认定为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以上表述表示抽动症为儿童发育过程中的神经精神障碍,随着发育的成熟,一部分儿童会在青春期后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迁延到成年。抽动症的特点即为反复发作、抽动部位变化。因此抽动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并不能说明抽动症痊愈,更大的可能性是神经肌肉发育暂时性平衡,随着发育的行进,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因此抽动症的重复发作是其重要特征。反复发作的过程中,抽动部位和抽动方式变化也是主要特点,抽动儿童神经发育不平衡现象可在神经系统的任一点体现,即表现出不同的抽动部位。因此,抽动症状的暂时缓解和消失并不能说明抽动症痊愈。上面提到,抽动障碍部分儿童发育成熟(青春期)后,症状自然缓解甚至消失,只有部分儿童会迁延到成年,因此抽动障碍不一定必须治疗。但抽动障碍持续期间给儿童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明显,因此抽动障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干预”,因抽动障碍不是器质性疾病,因此“治疗”为不准确的用语。“干预”促进孩子神经发育、帮助孩子建设健康的心理与情志是抽动症家长正确的选择。1、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采用正确的方法保障儿童神经肌肉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充分,实现神经肌肉发育平衡。2、家长应该为儿童建立良性正面的生活环境,采取正面方式教育孩子。教育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不过分严厉苛刻,也不溺爱纵容。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看更多文章
使用QQ扫描以下二维码,进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