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抽动障碍科学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ic Disorder)是儿童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的一种。美国、西班牙、以色列以及英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表示发病率大概在1%左右。在我国,尚未进行全国性的流行病学统计,小样本研究提示我国儿童抽动发病率约在7%左右,近十年我国儿童儿童抽动症发病呈现了高发低龄的情况。
一、儿童抽动症视症状部位和严重程度一般有一下分类:
■一过性抽动障碍。家长在发现儿童眨眼睛、清嗓子、吸鼻子等初发症状后,不要焦虑慌张。大量的孩子是一过性抽动,仅仅提示发育中短暂的失衡,随发育的行进自动缓解。这个期间可以用非药物方案干预,不提倡药物方案。
■慢性抽动障碍。当症状持续或症状反复周期超过一年,可考虑慢性抽动。一般慢性抽动分为面部抽动(眨眼、耸鼻子、做鬼脸、张嘴等)、躯体抽动(扭脖子、甩胳膊、抽肚子、踢腿、扭动身体等)、发声抽动(清嗓子、其他叫声或异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的严重阶段,说脏话并伴随其他身体抽动症状)。
这时候家长也不要慌张,大多数的孩子即便长期存在抽动症状也在轻症阶段,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这个阶段要视孩子的病情区别对待:1)轻症的儿童主要以非药物方案为主:饮食(防敏、适度消除饮食法)、营养素(康福奇M1/M2)、科学运动锻炼(有氧运动优先)、教养得当(给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注意家庭教育方式和压力程度)。
二、儿童抽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基因、染色体等缺陷。一般认为此类缺陷不可逆,但缺陷造成的问题可以弥补,这就是干预的作用。一般抽动障碍儿童存在MTHFR的基因缺陷和SHANK3的基因缺陷。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判断是否存在此类问题。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和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摄入失衡(抽动儿童一般偏瘦且挑食)、营养代谢失衡(循环障碍)、免疫失衡(频繁过敏或感染)、肠道微生态失衡(菌群)、情志失衡(敏感、胆小、脆弱、易怒等情绪影响)、教养不当(父母严厉、偏狭、学业压力大等)。
三、针对抽动症的原因,如何开展科学干预
抽动症的干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药物方法
必须在有资格的专家的评估下开展。家长在儿童服用过程中,严格监控儿童,如果出现副作用(肠胃、皮肤、嗜睡、反应迟钝、激惹等),及时调整。不能擅自增减、停用,这都是有风险的做法。
■神经营养素方法——安全有效
国内外近20年逐步将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营养运动方案,这是基于营养和运动对发育的直接关系,不失为一种健康安全的干预方案。国内外研究指向了矿物质(钙镁锌铁)、神经营养素(活性VB族、VC和VD)以及不饱和脂肪酸(Omega-3)的联合应用干预此类疾病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此类研究走进了RCT和meta研究阶段,研究结果确凿,在学术讨论和临床实践中均获得共识和良好的效果且兼顾干预安全性。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营养素因其易获得、安全且有针对性受到临床医师、儿童发育营养师以及儿童及家长的欢迎,成为主流的非药物干预方案。目前,针对神经发育障碍的神经营养素组合(康福奇ComforKids-M1/M2神经营养素组合)也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多从抽动干预。在我国,此类研究也逐步开展,成为发育儿科主要的研究领域。
■科学运动方法——廉价有效
从根本上说,动物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动物就意味着人类要活动、运动。目前,我们青少年儿童的运动和户外活动令人担忧。我国儿童在户外活动方面存在不足,导致VD缺乏、神经肌肉发育受限、情绪心智障碍等问题凸显,直接导致了神经精神发育问题的孩子增多。抽动多动儿童应该注重运动并长期坚持科学运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并陪伴参与。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神经发育障碍儿童都会从运动中终身受益。
■生物学反应控制
大多数抽动孩子家长反应孩子是过敏体质;本来抽动减轻了,生病一次复发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怎么解释?这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介于抽动和免疫的密切关联,控制感染,减少感染;控制饮食和环境,减少过敏很有必要。介于抽动多动和营养摄入及代谢的关系,均衡饮食,营养全面有必要;控制压力,改善家庭环境,给孩子轻松的成长环境。
■中医方法
中医对抽动的认识主要也是从调节平衡,主要针对肝脾调理。建议长期服用中药的儿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情志方法
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习环境。家长应注意和儿童的交流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打骂的行为应尽量避免。为孩子提供心理良性发育的健康环境。适度的学业压力和期待,认清学习的本质,尊重孩子作为人的权利和意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了解更多请关注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