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中关村的高档餐厅“福利楼”
文摘
2024-12-21 21:36
北京
80年代初,在中关村科学院宿舍中心位置,有一家高档餐厅,估计是属于科学院后勤系统的,但这个餐厅对外开放,收人民币。这福利楼的位置,恰好与清华小西门,北大小东门处于一个等距离的位置,那时科学院宿舍区是一个开放式的楼群,并没有现在看到的大门,当然也就没有门禁了,清华北大的教工也就成了光顾福利楼的主力消费群体了。那时,清华的西南楼还没有建,也没有现在的西南门,现在西南门的位置,当时是围墙,不过这围墙有个豁口,住在胜因院,普吉院,1-13公寓的教工家属,要出门坐31路(现在的331),或者去中关村,都愿意出这个豁口,抄近道。去福利楼,也可以从这个豁口出去,向南过蓝旗营那个马路后,在楼宇之间有一条小路,一直往南走,道路越走越宽阔,走一站地就到了福利楼了。福利楼餐厅有个玻璃玄关,进了玄关往右拐,才真正进了餐厅。有一年暑假,我女朋友的姑父从福州来,到清华餐厅买了些菜,可能家里还做了几个菜吧,就是缺个压桌的菜,家里决定去福利楼买个红烧鱼,任务就交给我俩,我们拿着一个大锅,出豁口直奔福利楼而去。好像是花了16块钱买的这个红烧鱼吧?当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40块一大毛,16块钱已经很多了。我俩端着鱼出餐厅的时候,还恰好碰见了我女朋同班的一位外国留学生。回到家里,家人一听花了16块钱,有点儿吃惊。姑父也表示太破费了。后来,我去福州出差,去看望姑父,姑父还提到这个福利楼的红烧鱼。那次姑父特意联系了对金门广播的广播站的战友,送我到小金门的对面眺望了一次,他对我的热情招待,多少有这条红烧鱼的功劳。一直到80年代末,福利楼仍然很兴旺,本来那儿就能做些西点儿,随着改革开放,福利楼率先推出了“苹果派”。不过80年代中后期,中关村开了一家香港美食城,清华的招待餐厅也开了,就是现在熙春园餐厅的位置,甲所餐厅也开了。选择多了,就没有再光顾过“福利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