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两年,袁绍就死了。但刘备还活得挺好。对这位曹操认为除了他自己之外,天下唯一的英雄,曹操自然没有掉以轻心,时时刻刻必欲除之而后快。
官渡之战后第八年,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爆发。
有关赤壁大战的文学作品很多,甚至有了文赤壁和武赤壁之别。武赤壁是赤壁大战的发生地,文赤壁是苏轼误以为赤壁之战发生地的地方,在文赤壁,苏轼作了前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苏轼在冬天去游赤壁作的,几乎都是叹人生之须臾,天地之无穷。
前赤壁赋虽然也有同样的情绪,但多处提到赤壁大战,提到曹操,提到曹操当时的情绪,比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接着又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作了前后赤壁赋,可能还不尽意,还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的名句有,三国周郎赤壁,还有“遥想公瑾当年之语”苏轼在这三篇作品中没有提到过刘备诸葛亮,只是不断提到曹操和周瑜。这说明,在苏轼的眼里,或者在宋代,那时还没有《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时,认为和曹操抗衡的主力是东吴的孙权周瑜。刘备和诸葛亮比较没有存在感。
发起吴蜀联合共抗曹军的,是鲁肃先提出的,但刘备和诸葛亮的功劳也不小。
当时刘备被曹操追杀,急急如丧家之犬,跑到夏口时,诸葛亮向刘备恳切建议“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那时,孙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就是说孙权本是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是个捡漏儿的心理。
诸葛亮征得刘备同意去见孙权,诸葛亮不说刘备的困境,完全没有求人的低声下气,反而说我们是为您着想,今日乌克兰说服北约的套路就有点儿诸葛亮的路数。
诸葛亮指出了曹操的两大弱点,
1,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者也。
2,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诸葛亮把孙权说服了,当然孙权传里说的有点儿不同,孙权说他早就想抗曹,但手下文臣武将都觉得打不过,只有周瑜和他意见一致,总之,诸葛亮主动提出联合抗曹促使了孙权下定决心总是可信的。
苏轼的三篇大作自然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在笔者看来,还是不如当事人写的有气魄,而且苏轼感叹人生之须臾的话,不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来得透亮。
曹操给孙权下的战书,也非常有气魄,其中“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写得何等的好呀!
从曹操的战书也可以看出,曹操是以孙权为主要对手的,在赤壁大战中,刘备只是偏师,并非主力,但赤壁大战最大的受益者,可不得不说是刘备了。
赤壁大战的意义在于,从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如果吴蜀之间不争那荆州,维持联合抗曹的局面,三国鼎立的局面还可能延长多年,不过,外力撤销之后,内斗是难免的,
曹军北撤13年之后,刘备和孙权翻脸,打起来了。
且看三国三大战役之三
三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