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备,那一定能想起来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来。这几个故事,都反映了刘备比较突出的特点,礼贤下士,韬光养晦,通俗地说,就是能装。
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事儿,让罗贯中一演义,更为世人津津乐道,那首诗更是脍炙人口。
勉从虎穴暂栖身,
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
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事儿不仅在三国演义里有,在三国志的先主列传中也记载了,不像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只是在三国演义里有,在三国志里查不到。
在三国志里,煮酒论英雄的事儿,写的比较简洁,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当时对刘备缓缓道来,估计语速非常慢,唯恐刘备听不清楚,他说,今天下英雄,就咱哥俩,袁绍等人无足挂齿。这时刘备正吃着呢,估计刚扎起一块肘子肉,因为他不但把筷子掉了,把手里的餐刀“匕”也掉了。这其实也间接地证明了,三国的时的餐具不仅有筷子,也有餐刀。
三国志里没有提到当时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也就无须假借闻雷来掩饰了,刘备应该是为了让曹操看出来对曹操的评价真的很吃惊,才故意把手中的餐具都掉了的,他不但不想掩饰,反而想让曹操看到他的震惊失态。若这并不是刘备被曹操的话给惊着了的本能反应,而是随机应变做出来的吃惊反应,那他确实挺能装的。在曹操看来,他既然从容对刘备说这番话,他预期刘备若也以英雄自许,也应该从容应答才对。看给刘备吓成了这样,没有英雄喜怒不形于色的气质,曹操这才对刘备放松了警惕。
刘备不仅在曹操面前装了一次,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托孤于诸葛亮时,也装了一回。刘备深知阿斗能力堪忧,怕是他自己死后,阿斗驾驭不了局面,而对阿斗王位威胁最大的人自然非诸葛亮莫属,所谓有能力挑战大位的人。刘备深知挑战大位的能力很可能诱发出挑战大位的想法,他希望断了诸葛亮有这个想法的可能。刘备唯一能做的就是当面把话挑明了,让诸葛亮做出一个“永不”的保证。
这个“永不”的保证,得让诸葛亮自己说出来,这刘备就得最后装一次了。他把诸葛亮召回成都,一见面就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期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没有把诸葛亮的才能与阿斗比较,而是与曹丕比较,这话里套着的话很清楚,曹丕接的是曹操的班,但他也是篡汉的主儿。刘备无疑在敲打诸葛亮不要生出篡逆之想。最后八个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才是托孤最重的话,逼得诸葛亮不得不做出了最极端的“永不”保证,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最后这继之以死,是永不篡位的承诺。
刘备一看完美了,就把阿斗也叫到榻前,教导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算是把话说到极致了。
其实,根本没有如其不才得这个假设,阿斗的不才,当爹的刘备早就看的清清楚楚,这叫揣着明白装糊涂,刘备的本意是说犬子不才,你也不能自取。
三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