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先主后主

文摘   2024-10-31 21:41   北京  


诸葛亮几乎是完美的化身,隆中对,《出师表》千古传诵。但诸葛亮也是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他也是短寿的,三国志写道“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神话了的人物,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中描绘的诸葛亮,有句评语“多智而近妖”。因为三国演义为国人喜闻乐见,所以诸葛亮无所不能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不过,在《三国志》里,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有所不同,相对三国演义而言要客观多了。陈寿直言“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也就是说诸葛亮练兵还行,但用兵不太行,民政才干优于军事才干。

陈寿还专门举了萧何与韩信的故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荐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就是说萧何有自知之明,他虽然有行政才干,但军事上他觉得自己不行,还是推荐了韩信。

这就有点暗讽诸葛亮没有自知之明了。

不过,诸葛亮与萧何还是有所不同,他确实兼有军事才干。在隆中对之后,第一件大功恰恰是在军事上的成功,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打败强敌曹操。那时,诸葛亮才28岁。而刘备当时已经48岁了。

诸葛亮的一生可粗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隆中躬耕待业,待价而沽,这一阶段大概为27岁之前,三国志里记载,“亮时年27岁”,比刘备大概小20岁;

第二个阶段,就是刘备愿者上钩,三顾茅庐,一见倾心,通过面试隆中对,被高薪录用为股肱之臣,直至刘备称帝,诸葛亮也水涨船高,升为丞相,一直到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这一阶段大约有15年。诸葛亮最重要的功劳是赤壁之战,联吴抗曹,取得了战略性胜利,之后,借荆州,夺益州,至刘备称帝,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按刘备自己的话说,“犹鱼之有水也。”从年龄上看,诸葛亮是“以小事大”,凭借刘备对其信任,号令关张的叔叔辈的大佬。

第三个阶段,就是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以父辈的身份侍奉后主刘禅,刘禅继位时,17岁,诸葛亮已经42岁,比阿斗大25岁呢。所以刘备对阿斗的遗诏是“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这第三阶段,诸葛亮与后主的关系从年龄上看,就变成了“以大事小”。诸葛亮对阿斗难免会流露出教训的口吻,这口吻在《出师表》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文章第一段就是,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虽然用的是陛下的尊称,口吻确实不容置疑祈使句型。

文章第二段等于剥夺了后主的人事任命权,也是不容置疑的口吻,推荐了向庞,郭攸之,费纬,董允等人,并说出了非常过分的要求,“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无论大事小事,都得征求他推荐的这几个人的意见。

至于诸葛亮自己的行动,诸葛亮几乎也没有请示汇报的意思,而只有告知一下的礼貌。大意就是我要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我要率兵进取中原,最后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完全没有需要陛下批准的意思。

阅读后主列传,也可以看出,后主继位后的前十二年,是诸葛亮辅政的十二年,后主传里记载的都是丞相如何如何,后主自己的事儿,只是立张氏为皇后。

可能诸葛亮自已也不太适应这种君臣关系,他所以六出祁山(三国志里只记载了三次,估计这六次是指的一个来回算两次),很大程度上,他觉得远离后主,才逍遥自在一些。

这可能也就是,为啥跟着先主时,战绩比较辉煌,辅佐后主后,成了屡战屡败了。估计还真不是马谡的责任,而是太勉强了,六出祁山,打得和俄乌战争似的。

三国系列:

官渡之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

魏蜀吴的二代君主在位长短

三国的重要人事代谢

老唐游记
亲身游记经验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