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抽象绘画是一种介入社会的工作方法| 印象 Vol.22 预告 文末福利

文摘   文化   2023-09-02 20:00   上海  




  “人的一生就是慢慢地前进,
    ‘不笨不行’,像一棵树,
    所有付出都是积累,
    没有速成的事物。”

[ 印象 ]节目第二十二期,
  主持人张颖对话
  艺术家王一,
  探索绘画中文明的形态。







[ 印象 ]Vol.22 对话王一 节选 



走进艺术家王一的工作室,即刻感到一种简素的气息。墙上除了已完成的创作外再无装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中间一方工作台,王一正在伏案创作一张尺幅达到2.4米的新作,他笑说:“我已经涂刷了一百多遍颜料,但还要再涂一百多层,才能接近最终的效果。”


作品来自《问景》系列,这是王一抽象创作中的新尝试,灵感来源于庄子的寓言“魍魉问景”。“魍魉”是影子周廓上窄窄的一带,“景”则是影子。影子追随身体而动,作品既是创作时的手势与动作在画布上的投射,也是影子与影子、光与光重叠的过程。


王一在创作中借鉴西方的罩染法和中国工笔画中的三矾九染,如虔诚的信徒,一遍遍地涂刷颜料,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不断修行,最终在平面中创作出来深邃无尽的效果。手工的痕迹,也是快速生产的机械化时代,艺术家小小的对抗和坚守。



罩染法
Glazing

油画技法,将颜料与罩染媒介混合后,在干燥的底层上涂刷透明的薄颜料,利用光的效果来呈现色彩。罩染技法使得画面产生细微的色彩变化,同一画面罩染次数越多,色彩越丰富。


三矾九染
Three Alums and Nine Dyes

中国古典绘画技法,指在经过三次渲染后,通过涂刷胶与矾的混合液来避免颜料中的胶质腐败而保持鲜艳,以实现丰富的色彩层次。


王一在“问景”系列中选择了较为沉郁的颜色,较高的灰度使得凝视画作的过程,如同隔着灯罩窥视一盏燃着的油灯,如同中国画中水与墨共同营造的昏暗情绪,别具深意。用砂纸打磨抛光作品的石膏底,又用不同层次的颜料加以“编织”作品不仅具有更为丰富的细节,也拉长了观众对画面凝视的时间,王一希望通过凝视的过程,让适应了现代化电子屏幕视觉的观众,重新拥有对绘画的感知力。







[ 印象 ]Vol.22 对话王一 节选 



《问景》系列的诞生,来自于王一长期的艺术思考。作品的结构看似稳定单一,实则不断变化,反映出王一对社会关系的不断思索。具体的事物都难逃脱消亡的命运,抽象绘画是一种新的可能性,让我们从现实社会中提炼出来某种观念,某种结构的本质。”



最早期的《中枢》系列作品以均等渐层的建构为特征,象征着理想社会的一种标准化。而后王一开始大量地使用菱形、三角形等具有尖锐形状的几何体,它们彼此交错,反映着暗流涌动的冲突与矛盾,鲜艳的色彩让人想起工业都市中不灭的霓虹灯。



 王一《中枢 2017-4》


历经城市探索后,《重叠》系列展开了工业社会背景下对于自然属性的探寻。王一关注到作品中的“物质感”,选用铝板、玻璃、不锈钢等工业化的材料作为画布,用罩染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邃的空间。《重叠》系列作品最表层覆盖着一层树脂,观之如同一片宁静的湖水,恰如卡拉瓦乔画笔下在湖水中自我凝望的纳西索斯,观众在凝视作品的同时,也被作品所凝视。



 王一《重叠 2022-6》



第三阶段《单元》系列作品,王一从客观世界进入了想象世界,画中无数节点相连,形成了网络般的链接,暗示着当今的社会形态:个人越来越多表现出一种相互分离的原子化倾向,但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结,仍然如同网络一般串联成社会的整体。一个焦点衍生出多个焦点,恰如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



 王一《单元 2019-1》







[ 印象 ]Vol.22 对话王一 节选 


在每一次的艺术创作中,王一喜欢保留一些随机性,让偶发的灵感带来惊喜。在绘画的长期实践中,抽象语言与树脂材料的碰撞,启发王一开始了雕塑与装置的探索。


正于 ASE 基金会展出的“楼上的城市”展览中,王一的雕塑系列作品《初级结构》在长达16米的空间中排开,犹如一座微缩的城市。规整的几何形树脂中层层叠叠的颜色如同复杂的地层结构,又和窗外一幢幢林立的高楼大厦相互呼应,而王一恰似一位城市工程师,严谨地搭建、调试着,让城市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的结构从雏形中显现。透过作品,我们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来凝视习以为常的城市面貌。



 王一 《初级结构》
 ASE 基金会 上海 



雕塑中色彩的碰撞与光影折射带来无穷的视角,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置身于苏州园林般“移步换景”的趣味。实际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是王一的灵感来源之一,《初级结构》也曾在苏州园林中展出。在高楼大厦环抱中时,雕塑是现代化的缩影;置于园林之中时,立方体规整严谨的结构与四周恣意生长的竹子和攀生的青苔遥相眺望,是历史与当代、传统与先锋的对话。



 王一 《初级结构》
 “异境古亭台”苏州园林艺术节当代艺术展 


装置《四马路》则由一系列具有年龄底蕴的物件搭建而成,最早的旧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包豪斯的灯、公社时期的灯、当代的灯,明灭之间如隐秘的眼睛,诉说着时光的厚重。



 王一 《“四马路”:从海上花到杀马特》
 “外滩空间艺术季”卜内门洋行 2021 上海 







[ 印象 ]Vol.22 对话王一 节选 


在王一的艺术世界中,修行般的创作不仅是个人的历练,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一种传承。他出生于八五新潮之后,前辈们开拓的自由思想环境,为他打破了创作的边界。上海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艺术宽容度,给予王一足够的空间,“可以在某个范围内去尝试打破常规的事情,这是极为难得和珍贵的。”



八五新潮
85 New Wave

198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也标志着中国美术的重要转型期。大量中国年轻艺术家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灵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蕴涵着新颖观念的作品,指引着此后的新生艺术家们跳出传统方法,用开拓性的精神进行创作。



王一谈及家庭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老师们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艺术家丁乙、艺术家余友涵两位前辈的启发。丁乙将艺术比作一场“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马拉松”,余友涵把艺术理解成是“在大路前进,偶尔拐进小巷子里”,他们对绘画执着乃至虔诚的态度,为王一点亮了一座精神的灯塔



艺术家丁乙在王一展览现场 


 艺术家余友涵在王一展览现场 



王一将艺术创作比作一棵蓬勃生长的树:从小熏陶的艺术氛围在他的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而经年累月的实践,是丰厚的养分积累。只需要慢慢地前进,所有的付出都是积累,没有速成的事物。




王一认为,艺术家对观众、对社会负有责任,也对艺术史有责任,不断地往前走一点点,如果能够有一点点的突破,就是极为宝贵的果实。


快与慢、

手工与机械、

最少的元素和最丰富的画面。

传统从未消逝,

在数码像素般的网格之中,

属于王一的古典主义

在作品中实现新生。




粉 丝 福 利

[ 印象 ]不仅呈现优质、新颖、真实的深度对谈,亦希望为读者带来更多艺术与文化享受。本期读者福利为9月19日下午举办的 ASE 读书会特别活动参与名额,参与特别活动后还可在现场获赠 ASE 限量手办赠礼一份。


关注IN象派公众号,点文末右下方点赞+在看,再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参与抽奖!本期福利将于2023年9月4日12:00开奖,请及时关注手机推送的开奖信息,获奖后将有 ASE 官方客服与您联系。






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本节目由上海农商银行冠名播出




[ 印象 ]

  第二十二期对话

  艺术家王一

  节目正片将于9月3日19:30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敬请期待。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

[ 印象 ]节目

  制片人|张   颖

  导   演|马珂迪

  摄   像|王垚圣  杨   晟

  录   音|肖   涵

  灯   光|黄善祥


  后期监制 | 徐旻赫

  剪   辑 | 朱   丽

  调   色 | 陈泽燡

  特   效 | 成   诺

  音   编 | 田碧野

  化   妆 | 俞   铮 


  运营总监 | 金靖  周琰佶

  广告总监 | 陈慧

  新媒体主编 | 陈佳岚

  新媒体责编 | 胡文浩  张弛

  新媒体编辑 | 符正豪

  广告统筹 | 徐佳盈  沈伟


  编播总监|冯越

  执行监制|柳遐  沈丹


  监   制|朱晓茜

  总监制|王立俊


  







IN象派
主打高端优质、形式新颖、有真实感的深度对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