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17《客说春申君》
【译文】
【注释】
1.亳:古都邑名。商汤的都城。相传有三处:
(1)谷熟为南亳,汤都,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
(2)蒙县之亳曰‘北亳’,汤所兴;北亳,即景亳,在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南。
(3)偃师为西亳,传说汤攻夏时所居。
2.鄗(hào):假借为“镐”。武王都邑名。
杜伯射王于鄗。——《国语·周语》
武王以鄗。——《荀子·王霸》
遂绕丰鄗。——班固《西都赋》。在今陕西西安。
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乎不守也。——《资治通鉴》
3.孙子:即荀卿,当时为楚兰陵令。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子。
4.便:有利于;有益于。
以便事也。——《吕氏春秋·忠廉》
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
5.谢:推辞,拒绝。
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6.疠人怜王:这句话是说,一个将要遭到屠戮命运的国君,被一个染患恶疾的人看到,也会对之产生怜悯,同情的心思。认为比自己还可怜。意指落难国君的命运远不如一个患有疬疾的人。疠人:是指染患恶疾的人。王,这里指即将遭受屠戮命运的国君。
疠有的写作厉,厉,通“疬”,麻风病。厉人,指患有麻风病的人。
7.图:原作国,据《韩诗外传》第25章改。
8.正适:指正妻所生嫡子。
9.楚灵王(?―公元前529年),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二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康王十五年(前545年),楚康王去世,其子楚郏敖即位,公子围担任令尹。楚郏敖四年(前541年),楚郏敖生病卧床,于是,熊围借口入宫探病之时,用束冠的长缨将楚郏敖勒死。于公元前540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更名为虔。立都于上郢。
9.聘:即出使。
10.竟:同境。
11.崔杼(?—公元前546年),姜姓,崔氏,名杼,谥武,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丁公的后代,后为齐国执政。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齐庄公),杀太傅高厚,他在齐执政二十多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国政局动荡。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东郭姜(?―公元前546年),姜姓,东郭氏,名不详,因嫁齐国棠邑大夫棠公为妻,故又称棠姜。棠公死后,东郭姜改嫁齐国大夫崔杼。后来东郭姜与齐庄公私通,导致丈夫崔杼弑君,杀害齐庄公。齐庄公死后,崔杼立齐景公为君,自为宰相。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崔氏发生内乱,齐国左相庆封趁机灭亡崔氏一族,东郭姜与崔杼自缢而死。)私通、并且将赐予自己的帽子赠与他人,便联合棠无咎(棠无咎(?-前546年),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棠公和棠姜的儿子。)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齐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其子崔成等互相争权,家族发生内讧,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他上吊自杀,尸体为齐景公戮曝。
12.擢:抽引,拉拔。
擢,引也。——《说文》
擢,拔也。——《方言二》
13.宿夕:指旦夕,比喻短时间内。
《战国策·赵策三》:“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宋方凤《物异考·木异》:“灵帝时有两樗树,皆高四尺,其一株宿夕忽暴长丈馀。”
14.痈(yōnɡ):恶疮。胞疾:胞胎中带来的病。
15.隋珠:传世的明珠。
16.袆(huī):指古代王后穿的祭服。
16.闾姝(shū):美女名。子奢:奢:通“都”。子都,春秋时郑国的美男子,这里指代美男子。
17.嫫母(mó mǔ):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相传,是嫫母发明了镜子。
另外三人是锺离春(钟离春、钟无艳)、孟光、阮氏女(阮德慰的女儿)。
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嫫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18.瘵(zhài):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