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23《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háng)氏》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háng)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zhì)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niǔ),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彼请地于韩,韩与之。请地于魏,魏弗与,则是魏内自强,而外怒知伯也。然则其错兵于魏必矣!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赵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三使韩、魏,而寡人弗与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张孟谈曰:“夫董阏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泽循之,其余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君曰:“诺。”乃使延陵生将车骑先之晋阳,君因从之。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召张孟谈曰:“吾城郭之完,府库足用,仓廪实矣,无矢奈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廧(qiáng)之,其高至丈余,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jùn lù)之劲不能过也。君曰:“足矣,吾铜少若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君曰:“善。”号令以定,备守以具。三国之兵乘(chéng)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麁(cū)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jīn),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知伯曰:“兵箸(zhuó)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飨(xiǎng)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知过曰:“不杀则遂亲之。”知伯曰:“亲之奈何?”知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知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知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此贪欲无厌也。夫不听知过,亦所以亡也。知氏尽灭,唯辅氏存焉。【译文】
智伯率领赵国、韩国、魏国的军队进攻范氏、中行氏,并把他们灭掉了。休兵数年后,智伯派人向韩氏索要土地。韩康子想要不给他,段规劝谏说:“不可以。智伯这个人,贪婪好利又凶残固执,他派人来索要土地,如果我们不给,他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我们。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他得到土地以后就会更加骄横,又会向其他国家索要土地,如果其他国家不给他,他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其他国家,这样韩氏就可以避免祸患,等待事情的变化。”韩康子说:“好。”于是派使者将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送给了智伯。智伯很高兴,又派人向魏氏索取土地,魏宣子不想给他,赵葭劝谏说:“他向韩氏索要土地,韩氏给了他;向魏氏索要土地,魏氏不给,那么魏氏就是自以为强盛而对外激怒了智伯,这样一来,智伯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魏氏,不如将土地送给智伯。”魏宣子说:“好。”就派使者将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送给了智伯。智伯非常高兴,又派人到赵国去,索取蔺城、皋狼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给他。于是智伯暗中与韩氏、魏氏约定,准备攻打赵氏。赵襄子召来张孟谈告诉他说:“智伯的为人,表面上与人亲近而实际上与人疏远,他反复派人联系韩氏、魏氏,却没有联系我们,他一定会调集军队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应该在哪里据守呢?”张盂谈说:“张孟谈说:“那董安于,是先君简子的有才之臣,世代治理晋阳,尹泽又遵循他的治理方法,所以晋阳的政治教化现在还保留着,您可以据守在晋阳。”赵襄子说;“好。”于是就派延陵生率领车骑先到晋阳,赵襄子随后也跟了去。到晋阳以后,巡视城郭,察看府库,检查粮仓,召见张孟谈说:“我看城郭已经很完善,府库的物资足够使用,粮仓已经装满,可是没有箭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官署的城墙都用荻蒿、苫楚等植物围成,高达一丈多,您可以拆下来使用。”于是拆下来试了试,即使是上好的竹子也比不上这些植物的坚硬程度。赵襄子说:“足够了,但是我们缺少铜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官署的柱子都是用炼好的铜做柱脚,请把它们挖出来使用,这样就有多余的铜了。”赵襄子说:“好。”号令已经确定,防御物资已经准备完毕。三家的军队来到晋阳城下,于是双方开始交战。智伯三个月没能攻下晋阳城,就散开军队将城包围,并挖开晋水灌入城中。晋阳被围困了三年,城里的人都在高处搭建棚架居住,把锅吊起来煮饭,粮食和用度都快用完了,士兵疲惫不堪。赵襄子对张孟谈说:“现在缺少粮食,财物也耗尽了,士大夫们疲惫不堪,我守不住了。想要开城投降,你看怎么样?”张盂谈说:“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却不能使其保存,陷入危机却不能使其安定,那就不需要重视智谋之士了。请您放弃这个计划,不要再说了。我请求去拜见韩、魏两家的君主。”赵襄子说:“好。”张孟谈于是暗中拜见韩、魏两家的君主,说:“我听说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如今智伯率领你们两家的君主攻打赵氏,赵氏就要灭亡了。赵氏灭亡之后,就轮到你们两家了。”韩康子和魏宣子说:“我们知道是这样。那智伯的为人,心中粗暴而缺少仁爱,我们的计划如果没有成功并且让他知道了,那么祸患一定会降临,我们该怎么办?”张孟谈说:“这个计划从你们两位口中说出,立即传入我的耳中,没有其他人会知道。”两位君主就与张孟谈暗中安排好军队,约定好日期,晚上将张孟谈送回晋阳城。张孟谈把情况报告给赵襄子,赵襄子再次拜谢了他。张孟谈拜见智伯后走出来,在辕门外遇到了智过,智过进去拜见智伯,说:“韩、魏的两位君主恐怕有变。”智伯说:“为什么?”智过回答说:“我在辕门外遇到了张孟谈,他神情高傲,走路脚抬得很高。”智伯说:“不会这样的。我和韩、魏两家的君主已经约定好了,攻破赵氏以后三家平分赵氏的土地,这是我亲自和他们约定的事情,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请你放下这件事吧,不要再说了。”智过出去以后见到了韩康子和魏宣子,又进去劝说智伯,说:“韩、魏两家的君主神情不定,心意有变,一定会背叛您,不如下令将他们杀死。”智伯说:“我们的军队包围晋阳已经三年了,马上就要攻下它,享受胜利的果实,他们却想背叛我,这是不可能的。请您千万不要再说了。”智过说:“如果不杀死他们,就请亲近他们。”智伯说:“要怎么亲近他们呢?”智过说:“魏宣子的谋臣名叫赵葭,韩康子的谋臣名叫段规,这两个人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计划。您可以和这两位君主约定,只要攻破了赵氏,就分别赐给他们两人一个万户人口的县城,这样两位君主的心意就不会改变,您也就得到您想要的了。”智伯说:“攻破赵氏以后将赵氏的土地分成三份,还要再给这两个人各封一个万户人口的大县,那我能得到的利益就少了,不行。”智过见智伯不采纳他的计策,也不听他的建议,出去以后就将他的姓改为辅氏,于是离开了智伯,不见了踪影。张孟谈听说以后,进见赵襄子说:“我在辕门外遇到智过,他的眼中露出了怀疑我的神色。他进去见了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氏,如果今天晚上不攻打智伯,他一定会抢先动手。”赵襄子说:“好。”赵襄子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家的君主,说约定晚上杀死看守河堤的军吏,然后放水攻击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救水而大乱,韩氏、魏氏的军队从左右两侧夹击智伯的军队,赵襄子率领军队从正面进攻,大败智伯的军队并擒获了智伯。智伯自己身死,国家灭亡,土地被瓜分,被天下人耻笑,这都是因为他的贪得无厌。不听智过的建议,也是他灭亡的原因。智伯的家族全部被消灭,只有辅氏得以幸免。【注释】
[1] 知伯:荀瑶(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即智瑶。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称荀瑶,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
智襄子向韩氏、魏氏、赵氏讨要万户封邑,韩氏、魏氏随后献出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智襄子于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在即将获胜之际,韩、魏两家突然倒戈,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被杀。韩、魏、赵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被灭族。智氏亡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中国从此进入战国时代。
刺客豫让为给主公智襄子复仇,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晋国范氏,显赫卿族,晋国六卿之一。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晋国范氏的先祖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
后周宣王冤杀杜伯,于是儿子杜隰叔逃奔晋国,担任士师(法官),以官名改姓士,儿子士蒍(wěi),孙子士缺,到了曾孙士会(范武子)担任晋国上卿、正卿中军将,被封到了范邑,后世子孙便以封邑范为姓,称范氏,是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显赫万分,自士会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钜族之一。
中行(háng)氏,是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公元前632年成立,公元前490年败亡。
中行氏的直系先祖是中行桓子。中行桓子,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中行氏出于荀氏,故多称荀林父(生卒年不详),谥号曰桓,史称中行桓子。荀林父为纯臣荀息长孙,大夫逝敖之长子,智氏始祖智庄子的兄长。
[2]灭之:此句事在前458年。
[3]使人请地于韩:此句事在前455年。
[4] 韩康子:韩康子,姬姓,韩氏,名虎。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韩氏第十位宗主,韩庄子之子。庄子死,康子即位。
公元前453年,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韩康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子继位。后来,韩虎的孙子韩景侯韩虔索性与赵、魏三家分晋,自成一国,迁治于阳翟(河南禹县),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被迫承认韩虔为诸侯。
[5] 段规:段规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辅佐晋国的“六卿”之一韩虎,并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6] 鸷:本义是凶猛的鸟,引申为凶猛;狠戾。复:姚云:刘作“愎”。愎,任性,固执。
[7] 彼:指智伯。狃(niǔ):骄傲,骄横。
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他国,他国且有不听,不听,则知伯必加之兵。——《韩非子·十过》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唐·韩愈·《南山诗》
郑叔友谓:“败不可惩,胜不可狃。”此言殊有味。——《朱子语类》卷一三八
[8] 宣:鲍本作“桓”。魏桓子 (?─公元前446年),又称魏宣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姬姓,魏氏,名驹,魏襄子魏侈之孙 。魏侈死,魏桓子即位。魏桓子和赵襄子、韩康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魏桓子去世后,孙子魏文侯继位。
[9] 赵葭:魏桓子谋臣。
[10] 自强:自恃强大。
[11] 错:通“措”,举,用。
[12] 蔡:鲍本作“蔺”。蔺,赵国邑。皋狼:赵国邑,在今山西离石西北。
[13] 赵襄子:赵鞅之子,名无恤,晋国六卿之一。
张孟谈(生卒年不详),姬姓,张氏,名孟谈,汉代司马迁为避其父司马谈讳作“张孟同”,字国师(据《张氏族谱》),战国初年晋国人,赵襄子赵无恤的家臣。张氏七十六世祖。
春秋末年游说韩氏、魏氏两家联合赵氏对抗智伯瑶,直接促成韩、赵、魏三家联手的局面,为后来“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
[14] 阴:暗中,暗地里。
[15] 阳:表面上,假装。
[16] 使:出使。此句是说智伯多次和韩、魏结约而不与我交往。
[17] 安居:何处。
[18] 阏:王念孙曰:“阏”与“安”一字也。今作“董阏安于”者,一本作“阏”,一本作“安”,而后人误合之耳。董安于,赵简子臣。
[19] 治:治理。
[20] 尹泽:赵简子家臣。循:遵循。之:指董安于的治理之方。
[21] 延陵王:《韩非子》作“延陵生”,襄子臣。将:率领。
[22] 行:巡视。
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礼记·乐记》
行乡里,视宫室,观树艺,简六畜。——《管子·立政》
遣谒者分行虚实,举灾害,赈乏绝。——《后汉书·安帝纪》
贼不自安,世祖令其归营,乃轻骑行其垒。——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23] 案:同“按”,考查。府库:贮藏财物的仓库。
[24] 仓廪:储藏粮食的仓库。
[25] 公宫:官署。垣:墙。王引之曰:《韩子·十过》“公宫之垣皆以萩蒿楛楚”,《赵策》作“秋蒿苦楚”。而今本《山海经》《韩子》《战国策》“萩”“秋”二字皆讹作“荻”(姚本《战国策》“秋”讹作“狄”,“苦”讹作“苫”,鲍本又改“狄”为“荻”。见《经义述闻·尔雅下》)。秋:同“萩”(qiū),一种形状像芦苇的草本植物。苦:同“楛”(hù),楚荆类木本植物。廧(qiáng):同“墙”。
[26] 发:征集,征收。
[27] 箘簬(jùn lù):一种细长节稀的美竹,可做箭杆。
[28] 足:鲍本“足”上有“矢”字。《韩非子》作“吾箭已足矣”。
[29] 质:同“踬”,柱下的石础。
[30] 以:同“已”。
[31] 备守:防御的器具。具:齐备。
[32] 乘:迫近,进攻。
《史记·高祖本纪》:楚兵不利,淮阴侯乘之,大败垓上。张守节正义:“乘,进也。”
[33] 舒:展开,散开。舒军:使军队稍稍后退。
[34] 晋水:水名,源出晋阳西悬翁山,东过晋阳,入汾水。
[35] 巢居:像鸟一样在高处筑室。
[36] 羸(léi):瘦弱。
[37] 城:鲍本作“财”,《韩非子》同。
[38] 病:疲困。
[39] 下:投降。
[40] 士:《韩非子》无“士”字。此句话是说就无须敬重有才智的人了。
[41] 释:放弃。
[42] 麁:同“麤”(cū)、“粗”,粗暴,粗野。中:内心。亲:仁爱。
[43] 遂:成,做到。知:被发觉。
[44] 三军:指赵、韩、魏三家之军。
[45] 期曰:约定日期。期,约。鲍本无“曰”字,补“日”字。《韩非子》作“日”。
[46]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陈奇猷曰:当作“夜遣张孟谈入晋阳以报襄子”。
[47] 知过:智伯同族。辕门:古时行军,以车为屏藩,出入之处竖起两车,使两车辕相交,形成半圆形的门,即营门。
[48] 殆:必,一定。
[49] 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之张孟谈:据文意当为“二主”。
[50] 志:意,犹神情。矜(jīn):傲慢,骄傲。
不矜而庄,不厉而威。——《礼记·表记》
方其胜难,胜而不矜。——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材理》
溆循循有礼让,无倨气矜色。——《新唐书·吴溆传》
[51] 行高:趾高气扬。
[52] 谨:谨严,严格。
[53] 所亲之:亲与二国约。
[54] 色:神色。动:改变。
[55] 王念孙曰:“令”亦当作“今”,言不如即杀之也。
[56] 箸(zhuó):同“著”,附着,包围。
[57] 旦暮:犹“早晚”。飨(xiǎng):通“享”,享受。
[58] 乃:岂,难道。
[59] 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康子之谋臣曰段规:康:鲍本“康”上补“韩”字。鲍注:二谥皆非当时语。
[60] 是:指赵葭、段规。移:改变。计:心计,意图。
[61] 二君:指赵葭、段规。据上下文疑当为“二子”。
[62] 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按:王念孙曰:“君之不用”“言之不听”,语意相复。此本作“知过见言之不听”,其“君之不用也”五字衍文耳。《韩非子》无此五字。
[63] 视:指眼神,神色。
[64] 必后之矣:此句是说行动一定会落在智伯后面。
[65] 曰:金正炜曰:“曰”当作“以”,以夜为期,正应上文“今暮不击,必后之矣”。
[66] 翼而击之:从两翼夹击。翼,战时阵形的两翼。犯:进攻;侵犯。
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左传·桓公五年》
吴起为魏守西河,而秦韩不敢犯,谗人间焉,斥逐奔楚。——《汉书·王尊传》
周兵得了晋阳,起兵复犯济南。——《说唐》第一回
六月,伐阳关。阳虎使焚莱门。师惊,犯之而出,奔齐,请师以伐鲁。——《左传·定公九年》
[67] 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此句事在前453年。
[68] 知氏尽灭:据《史记·秦本纪》及《六国年表》,次年(前452年)智开与其邑人奔秦,则智氏未尽灭。